鄧麗君父親:黃埔軍校11期學員,女兒日本演出前:不準穿和服

2020-12-23 隔壁Lao老陳

說到鄧樞,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甚至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但是說起鄧麗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是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歌唱家。她是一個時代的影響人物,她的歌曲更是流行於海內外。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下鄧麗君的父親—鄧樞。

通過自我努力順利進入黃埔軍校

鄧樞,1921年出生於河北邯鄲的一戶貧困家庭。父親由於身體不好只能去工地打打零工,母親則常年臥病在床,一家人靠著親戚偶爾的接濟加上父親打工賺的一點散錢過日子。好在他們還有祖輩留下來的幾塊田,平日裡下田種點菜,養了幾隻雞鴨來維持日常所需,集市的時候把種來的菜和雞蛋鴨蛋拿到鎮上賣,賣來的錢給母親買點藥,偶爾奢侈下買點豬肉吃。一家人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也樂得其所。

在那個年代,新中國還未成立,戰爭隨處可見。只要一戰亂,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死的死傷的傷。那個年代的醫療條件也十分落後,後來鄧樞父母就死於一場瘟疫。在那場瘟疫下,有錢人舉家遷移到其他地方逃生去了,像鄧樞父母這種條件差的只能在家等死,活一天是一天。從此,無依無靠的鄧樞便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了。不過好景不長,沒多久,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

之後,鄧樞的大伯找到了鄧樞,見他可憐便收留了他。大伯託關係找人把鄧樞安排進了部隊,讓他入伍當兵,報效國家。進入部隊後,鄧樞每天都十分刻苦十分自勵,天還沒亮他便起床跑步,平日裡教官安排的任務他都很認真地完成,絕沒有半點馬虎。

軍隊每兩天會安排一次講課,鄧樞每次上課都是第一個到,老師講的每句話都拿筆認真地記下,深怕漏了一字一句。鄧樞十分珍惜現在的生活,在部隊裡不僅有飯吃,還有書可以讀,更加鍛鍊了自己的體魄。他在這裡還認識了許多戰友,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有錢人家的公子,也有窮人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託關係進來的孩子,但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報效祖國。

幾年後,鄧樞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上了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軍校的第11期學員。經過三年的磨練,鄧樞當上了河北省軍團少尉,先後參加了多場戰役。

碌碌無為的一生

到了1948年末,鄧樞隨河北省軍團撤至臺灣,先駐臺南。期間表現算是良好,在參與的多場戰役中均有優異的表現,四年後,榮升中尉。在一次中方對戰日本的戰役中,鄧樞帶領的軍隊戰敗,死傷無數,這次的慘敗也讓鄧樞身受重傷,無法再帶領軍隊出戰了。鄧樞覺得有愧於上級,加上身體的原因,便請辭退役了。

退役後,鄧樞便安家在臺灣中部的雲林縣。入隊期間,鄧樞每天都省吃儉用,每次部隊發了錢大部分都寄給大伯,以報大伯對他的救命之恩加養育之情。小部分他則自己留著,存了起來。加上退役後發了一筆可觀的退役金,鄧樞便在雲林村開了家糧油店。平日裡賣一些米、油和鹽。

在鄧樞還沒退役的時候,他就跟妻子趙素桂結了婚,趙素桂的姐夫名叫許耀東,是黃埔14期的體育教官,他與妻子兩人在一起,還是許耀東給說的媒。起初,兩個人對彼此都沒有太大的好感,但是由於許耀東的關係,鄧樞經常會到許耀東家做客,一來二去,兩人接觸多了便互生情愫了。沒多久,他們便結婚了。

婚後,鄧樞和趙素桂一連生下了三個兒子,期盼能再添一位千金。終於,在1953的一天,趙素桂如願的誕下了一名胖嘟嘟的女嬰。鄧樞取名為「鄧麗筠」。四個孩子,加上兩個大人,他們的生活過得十分的拮据。四個孩子的日常開銷十分的大,鄧麗筠還在哺乳期,三個哥哥得讀書了。

靠著這家糧油店,平日裡,只能以粗米和菜粥為主食,一年到頭只有過年才能吃到一點肉,生活過得十分清苦。

聞名於海內外的歌星女兒

儘管生活過得很艱難,但是鄧樞還是十分有情調的。他喜歡聽戲曲,便經常抱著還在懷中的女兒,跑到戲劇院門口聽免費的京劇。母親在家做家務的時候會聽一些當下的流行歌曲。鄧麗筠從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對唱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鄧麗筠十五歲那年,遇見了改變她一生的貴人。有一次,鄧麗筠放學回到家,坐在糧油店門口哼著小曲,剛好有一位經紀人路過,他聽到鄧麗筠的歌聲十分動聽且有自己的音色,便要求把她帶回自己的公司,願意悉心栽培她。

從此,鄧麗筠走上了音樂的道路,開啟了她光彩奪目的一生。出道前,為了名字好記,鄧麗筠改名為「鄧麗君」。在鄧麗君發展的大紅大紫的時候,她受到了日本音樂教父的邀約,邀請她去日本發展,能夠在她的音樂生涯中更上一層樓。但是父親果斷拒絕了,父親曾是抗日戰爭的上尉,心中愛國的感情油然而生,怎麼能允許女兒去日本賺這個錢呢。

在經紀人的再三懇求下,父親終於答應女兒去日本發展。但是父親提了幾點要求:「第一,不能取日本名字,她只能有一個名字,就是鄧麗筠;第二,平時的演出,不能穿日本和服,只能穿旗袍,這代表著中國文化;第三,儘管在日本發展,但每隔兩個月便要回一次家;第四,決不允許和日本人產生感情更不允許和日本人談戀愛。」

經紀人和鄧麗君一口答應了父親的這四點要求。兩年後,鄧麗君憑藉自己獨有的音色以及她出眾的外觀,不僅在日本發展得風生水起,更是聞名於海內外。人們只要一提到鄧樞,便知道他有個歌手女兒鄧麗君,父親為之十分的驕傲和自豪。

或許鄧樞的一生是平淡無奇碌碌無為的,但是女兒的成就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光環,為他的人生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鄧麗君到日本演出從不穿和服,原來竟是因為他?
    提到鄧樞,可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但是提到鄧麗君,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是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明星,現在很多歌壇的大佬都受到過她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影響了一個時代,她的歌更是傳唱海內外。而鄧樞,就是她的父親。
  • 黃埔經典回憶:鄧樞與他家喻戶曉的女兒鄧麗君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她的父親—鄧樞,鄧樞畢業於黃埔軍校,一生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女兒卻是家喻戶曉的大歌星鄧麗君。1921年鄧樞出生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鄧臺村,在1937年的時候,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當時非常有名的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軍校第11期學員,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名少尉軍官,在後來還參加了抗日戰爭。
  • 他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高材生,一生低調,女兒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黃埔軍校,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所極負盛名的學校,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軍事學校,抗日戰爭中諸多優秀的將領都出自這所學校。 黃埔軍校是蔣介石發家的資本,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大都會受到重用。如李宗仁、胡宗南、杜聿明等人。
  • 他畢業黃埔軍校卻一生碌碌無為,其女兒成為歌星,如今家喻戶曉
    黃埔軍校,但是一生沒有過大的作為,怎料他的女兒卻成為了一名家喻戶曉的歌星 ,那麼鄧麗君的父親鄧樞,究竟又有什麼樣的遭遇?鄧樞畢業黃埔軍校,卻碌碌無為鄧麗君的父親出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那個時候我國的經濟落後,政治上也陷入了動蕩不安之中,外國勢力的侵入使廣大的中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此時的鄧樞正如許多貧苦的大眾一樣,艱難的生活在那個年代。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黃埔軍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周至籍學員: 何文鼎(1903-1968)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黃埔軍校第二期(1924年8月至1925年9月)周至籍學員: 輜重科: 王景明,字德軒,25歲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陝西周至縣終南鎮義成永號。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46年後不詳。
  • 為什麼黃埔8期以後的畢業生很少有人當上將軍?
    如果只算大陸統治時期,黃埔8期(國民政府中央軍校,包括各分校)以後的畢業生確實沒有幾個當上將軍的,但如果算上臺灣統治時期,那麼當上將軍的黃埔8期以後的學員就多了去了,總人數可能高達數百人(祥見臺灣軍方公布的資料數據)。
  • 他是黃埔畢業的高材生,30多年庸碌無為,生下一個女兒卻家喻戶曉
    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卻因為兒女的關係被人認識,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他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黃埔軍校是著名的軍事學校,培養了很多聞名的優秀人才,比如說李宗仁、胡宗南、杜聿明,他卻是個意外。他就是鄧樞,1921年出生於河北,鄧樞從小家境貧寒,父母在他年幼時相繼去世,他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日子過得異常艱難。
  • 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我們都知道當時有一所很有名年的軍校——黃埔軍校。這所軍校是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鄧樞他想考進去,鄧樞也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他的成績很優異,最終就被錄取了,畢業之後還當上了軍官。軍官轉戰戲壇,臺灣「康樂隊」誕生可是命運似乎還是不怎麼眷顧這樣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兒。
  • 黃埔軍校1-23期蔡姓同學錄,蔡家人必看!
    這些分校培訓了大批學生、學員,其數量大大超過黃埔軍校本校。與本校一樣,分校培訓出來的學生、學員奔赴東徵、北伐和抗日戰場,前僕後繼,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勳。黃埔軍校1-23期蔡姓同學錄匯總黃埔軍校第一期蔡姓同學姓名蔡光舉 貴州遵義蔡任民 河南新蔡蔡敦仁 江蘇銅陵蔡鳳翁 廣東萬寧
  • 保定軍校第六期的名將,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黃埔一期和四期
    提起黃埔軍校,大家都知道第一期和第四期出的名將非常多,比如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陳明仁、關麟徵、黃維、林彪、劉志丹、張靈甫
  • 解密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解放軍猛將排行榜
    人們早已熟悉共和國將帥的名字,卻並不熟悉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將帥之星中,竟然有那麼多人出自同一所軍事學校,這就是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有著堂堂陣容。出身於黃埔的中國共產黨人,後來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外交家,更多的成為將帥之星。
  • 2021廣州黃埔軍校冬令營
    ●特色課程:以磨心智,美思想,懂感恩,講原則,敢創新為目標,將青少年行為素質與素質教育相結合,有利於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每日起床疊「豆腐塊」,整理床鋪、按規定放置物品、做好宿舍清潔衛生。很多父母總是在抱怨孩子不懂感恩,只會索取;但父母卻忽略了是因為自己從未讓孩子去體驗過辛苦,才導致孩子從來沒有用心去感受過父母的愛。來一場感恩之旅,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換位思考,懂得父母的艱辛;感恩從理解開始,讓孩子真誠的對父母說一句:「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 紀念鄧麗君逝世17年之漫步人生路
    摘要:她的父親鄧樞是名老兵,原籍河北邯鄲,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1949年隨國民黨部隊撤退臺灣。後來,在公司的安排下,鄧麗君走出臺灣,長達4年的東南亞巡迴演出,奠定了她在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生於臺灣雲林縣,本名鄧麗筠。
  • 戴季陶寫了黃埔校歌,為何學員都不買帳?被傳唱的校歌是誰寫的?
    1924年6月,黃埔軍校開辦不久,校部頒布了一首校歌,是由軍校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所作,校長蔣介石在全校大會,幾次帶頭唱起這首校歌。戴季陶所作的黃埔校歌,歌詞如下:莘莘學生,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
  • 他前半生一事無成,去臺灣後,生下一女兒名揚四海
    到了1937年,他放棄了樂隊表演,成功考進黃埔軍校第14期,但好景不長,日本人發動「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便加入了軍隊,但在部隊裡,他並沒有機會去戰場上展現自己的報國的熱忱,因為有音樂方面的特長,而被分配到了後勤做一些文職方面的工作。
  • 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
    原標題:黃埔軍校著名的「黃埔四兇」都是哪些人?各自結局怎麼樣?黃埔三傑人盡皆知,他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蔣先雲、陳賡和賀衷寒。而黃埔四兇則是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Vlog打卡廣州】走進黃埔軍校舊址,尋找「將帥搖籃」背後故事
    不久前,記者實地探訪位於黃埔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這座成立於烽火之中的傳奇軍校現今面貌如何?「將帥搖籃」之稱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跟隨記者的腳步實地看看!「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前蘇聯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一所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黃埔軍校。
  • 黃埔軍校歷任校長都是誰
    黃埔軍校狹義上講黃埔軍校應是1924年~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廣義上講黃埔軍校即是1924年以後,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興辦的各個軍事學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內。
  • 黃埔軍校,90多年來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原創」
    學員當年的精神風貌可見一斑。三樓有總理校長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大氣整潔,這裡應該是當年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辦公室了。窗戶斜進一線陽光,書櫥、筆墨紙硯靜靜如故。這條主幹道的盡頭,是一幅黃埔師生在硝煙戰場上的浮雕,兩邊是當年黃埔軍校人人皆知的一副對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升官發財請往他處,革命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