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鏡頭不及《速激》十分之一,《極速車王》憑啥是必看的賽車片

2020-08-26 九瓣光影故事

【說明:因為本文的大部分內容之前曾在平臺發布過(後撤回),為避免被系統判定成「搬運抄襲」,這次修改後重新發布就不標註「原創」了,但文章確實是本人原創,特此說明。】



影院復工後一波大片來襲,如果說有什麼電影是非去影院看不可的,這部《極速車王》必是其中之一。

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曾執導《致命ID》《金剛狼3》等佳作,兩位男主角是中國觀眾都很熟悉的「謀男郎」——馬特·達蒙克裡斯蒂安·貝爾

哦,說錯了,應該是「蝙蝠俠」和「蝙蝠俠」的好基友,好像還是哪裡不對。

光是這兩位男主角,加上熱血又激情的賽車題材,就足夠吸引眼球了,但《極速車王》的精彩遠遠不止於此。


福特大戰法拉利背後的故事:悲情的無冕之王


《極速車王》的原英文片名直譯過來應該叫做「福特大戰法拉利」。它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賽場傳奇,而故事的結尾又充滿唏噓和遺憾。

在一般印象中,福特汽車品牌代表著規矩、傳統、模式化、大眾化,和激情奔放追求極致的賽車差了十萬八千裡。

而在1966年,福特公司打造出的新款賽車福特GT40,奇蹟般地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擊敗了賽車界的霸主法拉利,並且在之後三年蟬聯冠軍,成為唯一一輛拿下勒芒賽冠軍的美國製造汽車。

而這一切的開始,竟是因為福特和法拉利兩家老闆的私人恩怨。

上世紀60年代,亨利·福特二世掌管下的福特公司面臨著業績下滑等問題,革新迫在眉睫。時任副總裁的李·艾柯卡提出通過收購瀕臨破產的法拉利,讓福特進軍賽車界。

然而收購卻以失敗告終。

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在籤約的前一刻,因為不願放棄賽車部門的決定權,最終拒絕籤約,甚至羞辱了福特二世一番。

《極速車王》中的恩佐·法拉利

《極速車王》中的福特二世

這舉動徹底惹怒了福特二世,他一咬牙一跺腳,要求公司打造出福特自有的勒芒賽車,並在勒芒賽上奪冠。

福特找到了唯一贏過勒芒賽的美國人卡羅爾·謝爾比,為福特設計新款賽車。

此時的謝爾比早就因為心臟問題退出賽車界,轉而當起了汽車設計師。

他找到好友賽車手肯·邁爾斯共同研製,在日以繼夜的反覆測試中不斷發現問題改進缺陷,最終設計出性能更加完美的福特GT40。

1966年的勒芒賽上,邁爾斯在一開始因為車門問題落後的情況下,不斷刷新最快圈速記錄,超過法拉利的頭號車手成為第一,而法拉利的賽車相繼因事故退賽。

這樣一來,比賽的前三名都被福特車隊收入囊中,邁爾斯更是遠超隊友遙遙領先。

然而,就在最後時刻,福特高層為實現「三輛福特賽車同時衝過終點線」的歷史性「面子工程」,竟然要求邁爾斯減速。

最終三車同時過線,可邁爾斯卻因為發車時的初始位置靠前而錯失冠軍。

肯·邁爾斯原本可以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連續贏得賽百靈、戴通納和勒芒三項賽事的人,這一成就時至今日都沒有任何人能夠達到。

更令人唏噓遺憾的是,就在勒芒比賽結束僅兩個月後,邁爾斯在加州沙漠中測試賽車時發生事故不幸身亡。



實景拍攝和巧妙剪輯,打造沉浸式賽車體驗


賽車本身就是挑戰速度極限的刺激運動,觀眾熱愛賽車電影,多半是衝著又燃又爽的飆車戲去的。

能不能帶來沉浸式賽車體驗,讓觀眾們腎上腺素飆升,是一部賽車電影獲得成功的必備要素。

《極速車王》中的大部分飆車鏡頭都是採用實景拍攝,一場戲就有25個專業賽車手協助,讓飆車戲更有真實感。

為了營造驚險刺激的飆車效果,用來配合拍攝翻車鏡頭的道具車,就足足砸碎了幾十臺。

《極速車王》全片大概有1000多個特效鏡頭,這個數量並不算多,還不到《速度與激情》的十分之一。

而且,很多特效鏡頭並沒有「用在刀刃上」,不是用來製作賽車場面,而是製作觀眾看臺場景,以及加強賽道延伸部分的效果。

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在採訪中直言:「拍攝勒芒大賽絕對是最困難與最具挑戰的。看過電影你就會了解,超級多的鏡頭,超級多的細節,超級多事前的詳細計劃。」

整個勒芒賽的過程看起來一氣呵成,其實是在五六個不同的地方進行拍攝的。

最後再通過剪輯,在電影中呈現出來像是同一個賽道的效果。剪輯渾然一體,完全看不出痕跡。

同時,現場收音加上後期聲效製作的立體式聲音效果,更令觀眾身臨其境,賽車引擎的陣陣轟鳴聲仿佛就在耳邊。

《極速車王》曾入圍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並最終獲得最佳剪輯和最佳音效剪輯兩項技術類大獎。


敘事張弛有度,文武搭配看片不累


賽車電影本質上依然是電影,如果只一味追求比賽場景的驚險刺激而忽略了整體的故事敘述,那還不如專門去看比賽現場直播,何必看電影?

《極速車王》能成功的關鍵,還是因為它能夠將故事講得引人入勝,牢牢抓住觀眾的心。

跟很多同類型電影比起來,《極速車王》的文戲篇幅相當之多,多到甚至令人懷疑它是不是真的屬於「賽車電影」。

細算下來,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算得上正式比賽的飆車戲只有三場。第一場是邁爾斯參加柳泉賽,第二場是戴通納耐力賽,第三場就是最重頭的勒芒賽了。

而影片對於推動性情節全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有福特公司和法拉利的收購談判,詳述了整件事情的起因。有邁爾斯面臨破產的無奈,為加入車隊埋下伏筆。

有福特高層各種阻撓邁爾斯參賽,即便是在勒芒賽期間,也不忘花費筆墨去描繪謝爾比車隊和福特高層的對抗。

在情感戲的鋪陳上更是絲毫不吝嗇篇幅。

謝爾比和老友邁爾斯剛一見面就被扔扳手,在爭吵打架中體現出深厚友情。

邁爾斯和妻子莫莉伉儷情深,在邁爾斯因無法參賽而獨自落寞時她會體貼地給予安慰。

邁爾斯和兒子的父子親情更是佔據了許多感人戲份。

電影中非常寧靜溫馨的一幕,就是傍晚時分,邁爾斯帶著兒子彼得坐在賽道上聊天的場景。

背景是昏黃漸變成深藍的夜空,遙遠而模糊的燈光暈染在地平線上,這樣富有詩意的場景似乎更適合出現在文藝片中。

可能有人會疑惑,文戲這麼多不會顯得冗長拖沓讓人沒耐心看下去嗎?

完全不會。

因為豐富細膩的情感戲和緊張刺激的賽車戲搭配得非常巧妙,文戲穿插在幾場賽事之間,整體節奏張弛有度,不至於產生視覺疲勞。

而且劇情邏輯清晰,情節發展順理成章。

最為重要的是,邁爾斯意外身亡的悲劇性結局,恰恰將所有積蓄的情感在最後一刻集中爆發,渲染了更濃重的悲劇色彩,令人久久難以釋懷。

尤其是影片結尾,在邁爾斯不幸離世的六個月後,謝爾比來到邁爾斯家門口,想要歸還邁爾斯曾經扔給他的扳手。

但他遠遠地站著,不敢上前跟莫莉打招呼,強忍住悲傷,把邁爾斯的扳手還給他的兒子彼得。等到彼得走遠後,謝爾比獨自一人坐在車裡時,終於控制不住淚流滿面。

現實中的肯·邁爾斯和卡羅爾·謝爾比

「當我們失去邁爾斯時,我傷透了心,我必須為他做點什麼,我不想他被人遺忘,永遠不想。」——卡羅爾·謝爾比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特效鏡頭不及《速激》十分之一,《極速車王》憑啥是必看的賽車片
    《極速車王》中的福特二世這舉動徹底惹怒了福特二世,他一咬牙一跺腳,要求公司打造出福特自有的勒芒賽車,並在勒芒賽上奪冠。福特找到了唯一贏過勒芒賽的美國人卡羅爾·謝爾比,為福特設計新款賽車。1966年的勒芒賽上,邁爾斯在一開始因為車門問題落後的情況下,不斷刷新最快圈速記錄,超過法拉利的頭號車手成為第一,而法拉利的賽車相繼因事故退賽。這樣一來,比賽的前三名都被福特車隊收入囊中,邁爾斯更是遠超隊友遙遙領先。然而,就在最後時刻,福特高層為實現「三輛福特賽車同時衝過終點線」的歷史性「面子工程」,竟然要求邁爾斯減速。
  • 真實版「速激」!《極速車王》曝預告定檔8.7
    真實版「速激」!《極速車王》曝預告定檔8.7  《極速車王》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掌舵,此次挑戰全新的競速加傳記題材,最大程度還原緊張刺激的賽車場面。
  • 王學圻出演賽車片《極速追捕》堪稱中國版"速激"
    中德合拍警匪片《極速追捕》啟動,王學圻擔任主演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 玄反影/圖 李新/視頻)5月14日,坎城電影節期間,和潤影視出品的首部中德合拍警匪片《極速追捕》啟動,王學圻擔任主演。據出品人韋傑介紹,《極速追捕》將是中國版的《速度與激情》。  德國老牌特效公司AC將為該項目提供技術支持。AC的作品包括《殺死比爾》、《速度與激情1、2》、《極速風流》等。影片將會由中德兩方導演共同執導,德方導演赫蒙尼-卓旱(Hermann Joha)早在1982年就在德國成立DrivingUnit特技公司。
  • 《極速車王》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並稱為世界三大汽車賽事其中勒芒歷史最悠久,始於1923年,F1是1950年,WRC1973年。接著來說說電影一開頭,謝爾比(馬特.達蒙)駕駛賽車衝過了勒芒賽道終點,開始介紹了勒芒比賽的殘酷,24小時不間斷比賽。賽車就是只有身體在時間和空間中飛行(謝爾比)肯.邁爾斯出場(克裡斯蒂安.貝爾),好瘦。
  • 除了極盡描摹友情和賽車精神,《極速車王》還講了什麼?
    無論是《極速風流》裡詹姆斯為尼基打架、尼基對詹姆斯去世表示出的傷心;還是《極速車王》中謝爾比為邁爾斯的據理力爭、兩人產生肢體衝突背後的別樣友誼,都有對彼此的尊敬與欣賞。02本片開頭處投下的不詳陰雲和謝爾比身上起火的場景,為唏噓的結局埋下伏筆,一股真實存在的陰鬱情緒拍出了宿命的味道。
  • 讓《極速車王》告訴你,這部飆車爽片為什麼比「速激」更好看?
    上周,時光君給大家介紹了「一鏡到底」的戰爭大片《1917》,相信很多人都去貢獻了電影票。今天,想推薦一部和《1917》同一天在內地上映,同樣精彩、同樣不可錯過的熱門高分片——《極速車王》。《極速車王》是什麼來頭?《極速車王》是一部以賽車為背景的傳記片,電影的英文名是Ford v.
  • 這麼牛的賽車片,看的人太少了
    因為本周上映的新片裡,有兩部都屬於只有在大銀幕上才能真正體驗到它們的魅力的電影——《1917》和《極速車王》。但是看一眼每日票房數據,為前者欣慰的同時,也多少有那麼一點為後者惋惜。《1917》的一鏡到底固然令人沉浸,但《極速車王》的執著與熱血也同樣令人沉醉。
  • 《極速車王》又是如何完成視效預覽的
    之前在講《極速車王》剪輯時,剪輯師就說過:「我們早就知道這個片段要剪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我們準備了視覺預覽,利用視覺預覽讓我們明白故事的薄弱之處在哪裡,添加故事情節,搞明白和家裡的交切鏡頭節奏。這也成了製作組遵循的指示圖,拍攝按照視覺預覽來進行。當素材來到,我們也按照視覺預覽來剪輯。如果我們以傳統的方式拍攝,那麼可能就剪不出來了。」
  • 《速激9》預告發布!盤點9部速激影片,這9款座駕堪稱經典!
    時至今日,《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已經上映了8部正片和1部番外篇,今天,筆者就來盤點下「速激系列」影片出現的經典車型。2001年,一場四分之一英裡的急速車賽,引燃了無數車迷們的激情。影片結尾,布萊恩駕駛著爆改Supra和多米尼克的道奇Charger 500進行了一場四分之一英裡的比賽,結果以道奇Charger 500撞上路人的貨車收場。第一部影片中放走唐老大的布萊恩被警方開除,於是他選擇重操舊業,跑到邁阿密幹起了街頭飆車老本行。
  • ​8月7日丨真實版「速激」!《極速車王》兩大男神同臺飆戲
    賽車題材影片《極速車王》發布定檔預告,宣布將於8月7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 《極速車王》的3大硬傷
    《極速車王》(此前被稱為「福特大戰法拉利」)現在正在國內影院上映,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像另外幾部奧斯卡入圍電影(如《1917》《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那般大肆宣傳
  • 《極速車王》的3大硬傷
    《極速車王》(此前被稱為「福特大戰法拉利」)現在正在國內影院上映,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像另外幾部奧斯卡入圍電影 作為一部精細巧妙而令人愉悅的賽車電影,《極速車王》經過精心調校,足以帶給觀眾最大限度的刺激感,可謂是將熟悉素材加工出新味道的正面典型。 雖然逃不掉運動類電影一貫的敘事套路,但這部電影派頭十足、飽含激情,很快就能讓人慾罷不能。
  • 《極速車王》裡沒有車王,只有生命的意義
    注意:本文有劇透《極速車王》其實不叫「極速車王」,原版片名挺直白——福特VS法拉利(Ford v Ferrari)。現在的譯名,大概是為了不得罪兩大著名汽車商吧。但即使是原版片名,也是「唬人」的。看完本片,你就知道,故事根本不是圍繞著這兩家汽車商的相愛相殺展開。
  • 《極速車王》讓人不吐不快的3大硬傷
    《極速車王》(此前被稱為「福特大戰法拉利」)現在正在國內影院上映,雖然這部電影並沒有像另外幾部奧斯卡入圍電影(如《1917》《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那般大肆宣傳,但它絕對是本屆奧斯卡最具娛樂性的電影之一。
  • 【Var-新片定檔】《極速車王》真實版「速激」!兩大男神同臺飆戲,8月7日上映
    賽車題材影片《極速車王》發布定檔預告,宣布將於8月7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 戰士上戰場《極速車王》
    19年年底出現一部由馬特達蒙與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極速車王》。這兩位還用介紹麼,大名鼎鼎的傑森伯恩與諾蘭的蝙蝠俠,火星種土豆的與19世紀變魔術的,好萊塢金童與著名的橡皮人。說了這麼多,也許在特定人群中還沒有王一博或張藝興有名氣。哈哈哈哈哈。
  • 奧斯卡獲獎片《極速車王》8.7上映 精彩看點揭秘
    1905電影網訊 7月31日,由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賽車題材影片《極速車王》正式開啟預售,同時揭秘本片精彩看點。奧斯卡獲獎電影《極速車王》以極致視聽效果,熱血還原福特逆襲勒芒大賽、擊敗賽事霸主法拉利的真實傳奇故事,將於8月7日在全國範圍內上映。
  • 《極速車王》熱映 馬特·達蒙與貝爾上演雙雄會
    《極速車王》熱映 馬特·達蒙與貝爾上演雙雄會 馬特·達蒙與克裡斯蒂安·貝爾聯手上演《極速車王》1905電影網訊 8月7日,奧斯卡獲獎影片《極速車王》上映。
  • 《極速車王》熱血演繹逆襲傳奇 奧斯卡獲獎電影上映
    《極速車王》熱血演繹逆襲傳奇 奧斯卡獲獎電影上映  由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領銜主演的奧斯卡獲獎電影《極速車王》將於8月7日起登陸全國IMAX影院,開啟最極致的大銀幕沉浸式飈速體驗。
  • 周末經典電影必看推薦片單《極速車王 Ford v Ferrari》 | 白領財富匯
    不同於許多其他體育類型片著重刻畫選手與對手之間的競爭關係,《極速車王》將重點放在了這一對惺惺相惜互相成就的同隊友人身上,這一處理也顯示出《極速車王》對於競技與輸贏,對抗與妥協的不同解讀。影片以Carroll在勒芒參賽時的回憶片段開場,勒芒賽道迷離的夜霧陡然變成洛杉磯的悠閒陽光,而Carroll這位首個贏下勒芒的美國賽車手,不得不因心臟問題放開方向盤退居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