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網友的攻略,我們隨後去逛了逛臺北的夜市。剛入美食一條街,恍惚間以為自己來到了春運的火車上。各種攤販擺滿街旁,龐大的人群在中間緩慢的移動著,吆喝聲,炒菜聲,顧客攀談聲以及食物的熱氣交雜在一起。街邊樹底下,商場臺階前都有人在吃喝歡笑。我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這龐大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邊吃邊逛,尋找著自己心儀的美食。雖然人群有些擁擠,但滿眼的美食,讓大家將所有的抱怨都拋之腦後。由於我過早地被一份滷肉飯吸引了,後面就只能全程看同伴品嘗不用的美食。看來夜市的歡樂在於品而不在於吃。
除了101大樓,在臺北我們還參觀了國父紀念館,臺北故宮以及九份小鎮。前往國父紀念館途中,發現地鐵站的名字都很復古,分別叫做忠孝復興,忠孝敦化。忠孝也一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因素,忠於民族,孝順父母。兩岸對近代史的評價或者有些差異,但對中山先生等清末革命先烈的尊崇並無二致。走入國父紀念館,一眼就能看到中山先生的坐像,凝視著前方。瞬間就想起在南京中山陵矗立著的白色雕像。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整點時刻,在國父紀念館裡還能看到衛兵換崗儀式。
臺北故宮前面樹立著天下為公的牌坊,和中山陵前的博愛牌坊也極其相似。博愛或者天下為公都是最美好的政治願望。在臺北故宮裡, 我們看到了不少名畫和瑰寶,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幾年前,臺北故宮和杭州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曾轟動一時,但我們去的時候富春山居圖並沒有展出,只買了一些相關的紀念書籤。
九份日出,攝於2018年
如果說臺灣島是一片東西方向放置的綠葉,那么九份小鎮就是這片樹葉的東邊葉尖。從臺北去九份需要先搭乘火車到瑞芳車站,然後再轉乘大巴車到舊道口站。臺灣的火車和大陸的地鐵有些類似,拿著票或者悠遊卡就能進站。但是你需要仔細觀察列車的車次。我們的火車是十點半,10點20分看到火車進站,我們就提前登上車,開車後才發現車次不對。好在車廂裡的民眾對我們很友好,他們很熱心地幫我們查詢。告訴我們下一站下車,換乘後面的車就可以。前往九份的途中,路過一個叫暖暖的火車站。旅途真的很暖,不知梁靜茹是不是也來過這?
九份的魅力在於晚上,遊人白天匆匆一晃,很難看出九份和其他古鎮的差別。到了晚上,舊式建築前的燈籠亮起。昏暗的燈光下,走在依山而建的狹窄街道,品嘗著芋圓,端著啤酒,時光慢的可以聽到腳步聲。爾後,遊人散去,燈火漸熄。夜深的九份,安靜的可以聽到海風的低語。天亮前,大家聚集在觀景臺上等待日出。火紅的太陽似乎晚上剛從臺北落下,早晨又在九份冉冉升起。臺北日落,九份日出,大自然周而復始,遊人反而是只是匆匆過客。九份老街的盡頭有個千尋隧道,走過後想起白龍的叮囑,不要回頭。是啊,曾見桃花笑春風,崔護何須尋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