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九份,臺灣版的烏鎮何以名滿天下?

2021-02-17 復世文旅產業資本

2013年初的臺北九份,於我而言或許是近些年來最難以忘記的風景。

如同大多數遊客一樣,讓我忍不住奔向九份的是侯孝賢的那部著名電影《悲情城市》和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代表作《千與千尋》中那些美麗神秘、飽經滄桑卻又充滿濃濃人情味的場景。

九份老街獨特的文化氛圍、周遭依山傍海的絕美風光都足夠令我印象深刻;除此之外,那裡的古早味美食、創意生活體驗以及民俗娛樂也為它賦予了更多意義,打上了九份特有的標籤。

這裡不單是外地人度假休閒的勝地,也是臺北市民周末求得內心寧靜的樂土。某種意義上臺灣的九份就如同我們的烏鎮,只是前者創造了調和有日本元素和中國古典味道的電影畫面感,而後者給了我們永遠追憶似水年華的留白。

毋庸置疑,九份是臺灣最具文化氣息的特色小鎮。真正的行家驢友,都會將九份當成感受臺灣文化無可替代的目的地。近年來,九份的人氣爆棚,但因是開放式的的小鎮,其準確的遊客數據一直無從統計。根據九份老街不遠的黃金博物館可統計到的遊客人數來保守估計,九份的年遊客人數絕對在200萬人之上。

那麼,到底是什麼可以讓九份從歷史的沉寂中走出,並創造了新的文旅奇蹟?

下面我將從歷史發展、人文環境創造、自然環境優勢,建築特點和業態等五方面剖析其獨一無二的特質。

--- | 關注復世旅遊智庫 | ---

九份地處臺北市(現更名為新北市)東邊車程一個多小時的瑞芳鎮,從臺北搭火車或者公交都可以很方便地到達。

據《臺北縣誌》記載,清治初期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小山村,住了9戶人家,大家彼此熟悉,互相幫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每種都會要"九份",久而久之這裡就被人叫做了「九份」。


光緒年間金九地區(金瓜石和九份)發現了金礦,然後這裡就像19世紀中葉的SanFrancisco在淘金熱中一般迅速繁榮了起來,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發展成了萬戶規模的小鎮。

 清政府於光緒十八年(1893)在金九地區設立了「金砂局」;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本繼續仿效清朝繼續設「砂金署」使金九地區持續發展。初期這裡只有金礦生產黃金,後發現硫砷銅礦後轉變為金銅礦,金九地區又得到一輪發展而進入興盛期。




日本二戰戰敗後臺灣被收復,金九地區也由「臺灣金銅礦物局」接手管理,至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改組為「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簡稱「臺金」,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臺金公司關閉後,大部份礦權及廠房則轉給臺糖公司管理;隨著臺金公司的關閉,金九地區的繁華歲月也隨之結束;金九一度褪盡鉛華,鎮上空置的房屋和冷清的街道無一不訴說著它的無助,喧鬧的小鎮沉寂了下來。


蒙塵的珍珠不會被永遠遺忘。

沒過多久,九份獨特的鄉土魅力就吸引了一批藝術家,他們聚集在這個小山城,或追憶過去的時光或尋求創作靈感,除了侯孝賢所執導的獲得威尼斯大獎《悲情城市》和《戀戀風塵》外,《多桑》、《無名的山丘》和《看海的日子》等一系列電影也取景於此。



(悲情城市劇照)

甚至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的靈感也是在九份的茶樓中獲取,沉寂中的九份又被賦予了新意義,成為了臺灣民俗的象徵地。

九份別有韻味的舊式建築、石階坡地,依山傍海的絕美環境以及獨特的風情通過一系列影片吸引了島內外關注的目光,小鎮從此再次煥發了生機。

九份重新發光離不開藝術家,電影藝術家讓它再一次進入世人視野;九份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藝術家們,他們一手創造出雅致的業態讓九份難以被複製和超越。

我這裡用九份的第一家茶樓——「九份茶坊」來做個說明。建築本身是已有百年歷史的「歷史建築」,前身是「黃金時代」盛極一時的日佔時期瑞芳礦業所所長翁山英的舊宅。



作為茶坊使用的翁山英故居現仍然維持原有傳統建築的空間格局。修繕部分對於空間運用頗多巧思,保留原有特色外,也增加建築本身所展現的彈性,使得本宅雖然已有九十幾年的歷史,仍然展現出其獨有風情,也符合九份茶坊的主張:由茶藝、陶藝、繪畫等各項相關藝術與生活相融合,締造一個結合藝術與遊憩,兼具知性和感性的休閒場所。


九份茶坊的創辦人是畫家洪志勝,他不光在九份開設了第一家茶坊,還積極為九份導入人文藝術,以藝術家的視角創辦企業,陸續創立了陶工坊、天空之城(現在改名為水心月茶坊)和九份藝術館。洪志勝創造的這種典型的九份藝術家商業模式也受到了財力雄厚的集團的青睞,據說深圳的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就曾經接洽過洪志勝想要引進茶坊項目。

這十幾年間,陸續有幾十位藝術家從臺北那樣的大城市遷居九份,他們追求的那種雅致,淡然與寧靜,還有轉瞬即逝的藝術靈感,不期然就散落在了看似充滿煙塵氣的小店中間。

另外,九份的民宿也是不得不提的人文代表,九份沒有賓館和酒店,但卻有100多家各式民宿:或極具設計感,或景觀極佳,開窗就能看到山或者海;或者是平常酒店少有的能住四個人的家庭房間。


九份是淳樸的傳統聚落,建築和街道一開始並沒有能夠統一布局。建築有七八十年代保持原樣的老房子,也有翻新設計新穎的;有平遙古城式也有江南小鎮情調的,時而歐美時而日式。

所以民宿風格也各式各樣,有「鄉村田園風」,有「古早味民食類」,有「小清新個性化」,也有「臺灣特色風情類」,遊客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隨意挑選。


九份的再次崛起除了藝術家們的精神內涵和努力外,還有它天賜的絕美的自然環境,用Google Earth就可以更清楚地觀察到九份的山城地貌。居山面海絕不僅僅是風景怡人,更會有視野的開闊帶來的心境的豁達。

從山腳向遠處望去,淘金時代建的房子高低錯落,見證著歷史。



九份的美與韻味,不止在於老街自己本身,它同樣被周遭的旖旎風光所「加持」,陰陽海就輕易給了驚喜。


信步繞出老街那座小山,步行就可以豁然開朗看到陰陽海,海灣中的海水顏色呈黃褐色,與外海方向正常海水的藍顏色而形成了鮮明對比,景色壯美而獨特。

在臺灣曾經聽到一個說法很有意思,就是說處於曖昧期的男女最好可以一起去一次九份,感情會在秀美的小山和壯美的海景見證下得到升華。沒錯,九份的這種面朝大海、依山而建的旖旎風光所帶來的浪漫體驗總感覺可以孕育出美麗的故事;就像我們提到著名蜜月聖地希臘愛琴海上的Santorini時,腦海裡出現的種種唯美韓劇場景一般。


(希臘聖託裡尼島)


除卻層次豐富的山體小鎮的風貌,九份的另一種美體現在其旖旎的盤山道路上,這種自然生長的小鎮道路天生就會讓我們在徜徉其上的時體會到移步換景的奇妙感。

因此,這種小巧、特色的道路成為了九份最好的嚮導。它蜿蜒曲折,用不同尺度的交錯變換以及轉角的特有風情,向遊客訴說著這個百年小鎮曾經的滄桑巨變。

信步走在九份的老街上,自覺不自覺地都會變得隨性起來,也許當我們回頭在細翻九份的地圖時,才會發現九份老街被橫豎地劃為豎崎路、基山街和輕便路這三條主動線,而這樣「豐」字型的主動脈再加上周邊的一些毛細血管樣階梯小路便會組成一個多層次、多樣化的特色遊覽道路系統,不經意就把那些好奇探索的遊客們帶進了另一種情景迥異的小鎮氛圍中,讓他們體驗到別樣的小鎮生活。


往上順著能走一圈的是基山街和豎崎路,這兩條相交叉的街。說是街,不過都是窄窄的小石板山路,最窄不過一米多,寬也不過兩米。依山而建的老街彎彎曲曲,除了臺階石板路還有斜坡;而這些垂直感很強,向上延伸的小路本身就是風情。




總的來說基山街是九份最熱鬧的街道,它曲折狹窄店家又都撐起頂棚,根據蘆原義信在《街道的美學》中提出的第一和第二輪廓線理論,這些被店家用來遮陽遮雨的延伸出來的頂棚形成了九份建築的第二輪廓,大大局限了遊客的視線;且不說九份本就多雨,街道的緊湊和多延伸出來的房簷使陽光基本照不進來,所以又被叫做「暗街仔」。而這種情況下,人們也更加容易浸入到街道本身的環境中去感受它的味道,所以筆者認為這也就是各色臺灣傳統小吃店家也都在基山街上的原因。



九份的懷舊氣息,好像也不適合太多現代的元素存在,老街兩旁的店鋪多是臺灣的傳統小吃。許多美食如現做的手工芋圓,酷似江南青團的草仔粿,以傳統古法製作內餡的紅糟肉圓,都令食客們心神嚮往。



同樣藉由蘆原義信的D/H理論來研究空間感受,將建築的高設為H,街道的寬設為D,在九份老街上小樓一般都不高,最多為兩三層,但街道更是窄小,D/H比值小於1,輕易就給人以接近之感。而且由於D/H比值偏低,街上的行人視線受限,往往不會抬起頭來看建築的立面,在街上信步的人們不會過多關注到建築本身的特點,目光直接就被店鋪以及商品所吸引,升級改造九份建築本身的費用可以大大減少。



>>除了老式傳統小吃店,頗有紀念意義的九重町客棧也在基山街



>>它應該可以算是九份舊式建築中的佳作,橘黃色燈光也更映襯了懷舊的氣氛


豎崎路則是全然不同的景觀,對比基山街,聚集的樓群有同時被加高了的效果,擁有更好觀景效果小樓裡分布著不少觀景茶館。

久負盛名的阿妹茶樓就坐落在這條小路上,傳說就是阿妹茶樓外面掛著的臉譜給了宮崎駿創造《千與千尋》中最有寓意的「無臉男」的靈感。




>>還有九份最著名的建築,全臺灣第一個電影院──昇平戲院也坐落於此


豎崎路將山城特色體現的淋漓盡致,最下面是九份派出所,沿路而上直到最盡頭的九份國小,整條小路都是由石階築成;豎崎路曾經是九份地區最重要的交通補給路線,頗具時代感。


石階小路、各式茶屋飄出的茶香還有日式木質小屋輕易就給遊客營造出來了一種溫馨傳統的感覺。夜幕降臨,街道兩邊的紅燈籠亮起,溫暖柔和的燈光會讓遊客的腳步不自覺地就慢了下來,連心都變得安靜。

輕便路是一條容易被當天就折返回臺北的遊客們忽略的小路,沿海的它格外安靜,有很多民居和民宿坐落其上,沿著它慢慢走走還可以碰到見證了九份發展軌跡的當地老人們。


九份老街以服務遊客為主的店家數目在250家左右。

2000年之前,店家間關係一直很鬆散;各自經營的狀況一直延續到2000年11月初象神颱風過境,這次颱風造成九份部分地區土崩和坍方,遊客數銳減。而後九份老街店家自發合作組成「商圈聯誼會」,積極對外宣傳「九份」的整體概念,積極聯合政府共同舉辦各項活動吸引更多的遊客。

「九份商圈聯誼會」於2001年6月20日正式成立,初期入會的店家共計有162家。2001年11月19日,聯誼會共計有172家會員,佔當時商圈總數約70%。2004年4月15日,「九份商圈聯誼會」正式立案,名稱為「臺北縣瑞芳鎮形象商圈推展協會」,但習慣上大家還是叫它「九份商圈聯誼會」。2008年後,聯誼會會員數穩定保持在120到130家之間。

雖然某種意義上,九份的「商圈聯誼會」是從「自救會」來的,但是鑑於現在九份作為臺灣最熱門景點之一,吸引到的國內外旅客有增無減;加上相關部門對於九份地區地質安全的長期關注;以及九份為了更好的發展需要爭取政府持續的各種資源協助,起溝通橋梁作用的聯誼會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我看來,九份是一個熟識人間煙火卻沒什麼銅臭味的小村落,它不喧鬧,沒有商販大聲叫賣也沒有村民吵吵鬧鬧。它脫離了傳統農村的束縛,用文化創意彰顯了自己獨特的內涵。


國內像九份一般擁有依山傍水自然環境的村鎮多如牛毛,尤其是在重慶、貴州一代,然而為什麼就沒有九份一般「小而美」又有自己個性的美麗鄉村出現呢?

在當下這個鄉村文旅改造大潮的趨勢下,如果大陸也能有一個像九份一般本身充滿故事性,又能讓遊客充分感受到它的精神的小村落出現,定會大受青睞。

誠然,九份有它的特殊性,譬如它被殖民統治過這本身就比較有故事感,不過國內有歷史故事的地方難道少嗎?是的,也許找到像九份一般背山面海,層次感好的位置是可能的;找到像九份一般有故事的地方也不難;根據原先的建築風貌提取重要元素不簡單但也可以做到;追尋當地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嘗試。只是當所有重要的環節一個也不能少而且都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且要做升華的時候,就需要一番深思熟慮了。

總的來說,九份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並不植根於它特定的地理空間,更多的是被它的歷史文化構築。現在九份不僅能給予當地土著居民歸屬感和認同感,還能給遊客們出營造充滿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的氛圍,甚至可以引領遊客尋找到自己新的生活記憶。


要做到這一步,挖掘文化的本土特色至關重要,而這也是一個地區不會被隨便替代的核心關鍵;同時,怎麼樣對本土文化重新進行構築卻依然可以使其與當地景致和生活步調完美相融就是最重要的研究課題。

復世旅遊智庫原創作品

轉載請後臺申請授權



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 | 點擊文字連結,即可查看 | -

安縵:並非奢侈,而是優雅

莫幹山民宿——文藝青年的歸鄉之路

衡山坊,新天地之後上海最新一代文旅商業項目



相關焦點

  • 在臺灣九份的半山腰,臺北九份旅行攻略
    九份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因臺灣電影《悲情城市》,以及宮崎駿的《千與千尋》而名聲大振。獨特的舊式建築、熱鬧的坡地老街,淳樸的世外風情,讓整個小鎮充滿了懷舊的氣息,也使這裡成為全臺灣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白天在九份老街品嘗各式小吃,體會悲情城市裡的熱鬧街景,晚上坐在阿妹茶樓,在夜色中貼近宮崎駿幹與千尋的鬼魅靈感,這或許就是大多數人來到九份必做的事情。九份之行真正讓我烙印於心的,是遠離曹雜街市之外,一眼望去柔和起伏的新綠山丘,延綿海岸線上由巨石堆疊的嶙峋灘涂,還有遠方深邃遼闊的湛藍海面。在九份老街的街口,會有當地的的士兜售周邊的旅遊線路。
  • 臺灣自由行環島8日遊臺北-高雄-恆春-花蓮-平溪-九份
    第一天,北上廣深和很多省會城市都有直飛臺北松山機場的飛機。一般兩小時就能達到,環島遊可以選擇臺北進臺北出。臺北機場去市區可以坐檯北捷運,買捷運卡,在711都能買到。我們住的是《龍蝦青年旅社》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其實裝修也很老舊,和大酒店當然不能比。
  • 臺灣小吃,撞牆挖出你沒吃過的!(臺北九份篇)
    來到臺北之後,小街小巷才是地地道道的臺北美食哇哇哇~~~~——臺灣牛肉麵,這一塊膠原蛋白吶,感覺吃下去就能變成志玲姐姐呢~ 口感確實不錯,很香,喜歡吃麵食的朋友可以試試臺灣的牛肉麵,大街小巷都有,小編吃的這個是牛店的,感覺有點小貴,但是確實做得很精贊
  • 臺灣-九份的回眸
    國父紀念館,攝於2018年除了101大樓,在臺北我們還參觀了國父紀念館,臺北故宮以及九份小鎮。前往國父紀念館途中,發現地鐵站的名字都很復古,分別叫做忠孝復興,忠孝敦化。在臺北故宮裡, 我們看到了不少名畫和瑰寶,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幾年前,臺北故宮和杭州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曾轟動一時,但我們去的時候富春山居圖並沒有展出,只買了一些相關的紀念書籤。
  • 臺北九份旅遊攻略 宮崎駿《千與千尋》的現實靈感來源
    九份地圖  九份在臺灣的地理位置九份的由來  九份,為什麼是這樣一個名字?根據《臺北縣誌》的記載,九份在清朝初年是一個小村落,只住有九戶人家,這九戶人家每次購買各種日用品或魚貨都要「九份」,久而久之,此地定名為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 DAY4 美女遊臺北文創園/十分老街美食/臺灣最美山城九份
    ▼上午的行程是前往 臺北 兩大著名的文創園: 華山 文創和松山文創【 華山 1914文創園】的前身是 臺灣 最大的製酒廠之一,後因地價昂貴及 臺北 水汙染問題嚴重, 臺北第一酒廠轉移它地,現成為 華山 文化園區,也是 臺灣 第一個文創園區。
  • 年末放假遊寶島臺灣 臺北花蓮九份5日自由行
    在臺資公司工作了11年,這麼多年也深受 臺灣 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 臺灣 。終於終於在11年後,跟著部門團建的機會,和公司的小夥伴們一起第一次踏上了祖國寶島。雖然對於要去的地方耳熟能詳,什麼101、故宮博物院、 九份 、十份、 花蓮 等等,但自己親身去過一次之後還是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和印象。更加幸運的是,同行的還有 臺灣 小夥伴一起,可以租車自駕,一路上帶著我們去吃當地美味的小吃、看夏末時分 花蓮 特有的金針花……5天時間雖然匆匆而過,不過留下的記憶卻是歷久長存。
  • 關於臺灣的一個夢(8天7夜臺灣西線,臺北-臺南-墾丁-九份)
    ,我們這次在九份臺北的住宿就是這裡訂的溫馨提醒:臺灣的酒店check in時間在下午3點,而退房時間在中午12:00,中間3小時的時間差,適合趕路,也適合閒逛,安排行程時請注意。DAY5:臺南-九份行:臺南-臺北 高鐵11:15-13:00,早鳥票8折,1180NT*2 臺北-瑞芳 臺鐵自強號 瑞芳-金瓜石 1062客運Tip:臺北到九份,2種方式,一種是到捷運忠孝復興站附近直接搭1062,終點金瓜石;另一種是臺北車站臺鐵至瑞芳,再搭公交車上山。
  • 臺灣|九份的燈和艋舺的神
    邊吃邊看,行走臺北(一)臺灣|在臺北舊社區,做一日老饕臺灣|臺中,路上的風景也很美臺灣|在花蓮,學會生活臺灣|當我途徑宜蘭的盛放自由行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天氣隨時調整步調。 在臺灣的倒數第三天,天氣實在太好。早早起床,一日遊於是乎始。從捷運站轉乘到了艋舺龍山寺。上午十點,香火已旺。倘若世上真有神明之說。站在龍山寺門外看天上的雲,粒粒分明,閃著光亮,恍若龍鱗。艋舺,是臺北市西區一個古老的城區,是臺北市發展的起點。如果要體會最古老的臺北街頭的味道,或許就應該來這裡吧!
  • 遇見臺灣,從九份開啟!
    開篇講得有點多了,跟隨我的鏡頭開啟這篇《臺灣》遊記吧!藍色,不一定是憂鬱和朋友相遇在臺灣,約好了到九份見面。把行李留在臺北,背著一點簡裝就出發了。從臺北板橋到九份瑞芳,有直達的火車,一眨眼的的功夫就到了。聽說,我走到哪陽光就會跟到哪。
  • 臺灣山城九份 宮崎駿眼中的千尋
    臺北以東,一小時車程,這座山城,名叫「九份」。臺灣歌手陳綺貞在19歲時,如願以償再一次去到她兒時喜歡的這座山城,卻發現如今的九份跟那時再也不同,有感而發,寫了一首《九份的咖啡店》。但在我這個停留了一個晝夜的過客觀來,九份的美,與生俱來,不曾消弭。
  • 臺灣攻略 「無言以對」的文藝情懷之平溪九份
    上次遊玩了臺北,想了解的同學戳這裡:臺灣攻略 | 「無言以對」的文藝情懷之溫柔臺北我們的9日遊路線:第二站 平溪九份在臺北的又一個#吃太飽睡不著#之夜後,臺灣之行Day3一大早,我們就坐上了開往瑞芳的臺鐵。
  • [臺灣]光影裡的九份已遠去
    舍淡水而去九份,是在臨行前兩天作出的決定,匆忙卻堅決。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因為侯孝賢在這裡拍攝了《悲情城市》,宮崎郡《千與千尋》因此地產生靈感。由於時間緊,還沒來得及看清楚臺北的面貌,就在酒店寄存好行李後第一時間出發了。臺北車站買了臺鐵票,一路過松山、汐止、八堵,來到了瑞芳鎮,然後轉公車去往九份,一路上大概花了一個半小時。 棲於半山腰的小鎮以旅遊景點慣有的熙攘迎接八方來客,我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始,在人群中猶豫了良久。
  • 遊臺北九份山城,《千與千尋》靈感源於此
    首先還是要說明,九份其實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藏挖掘殆盡後從而沒落。80年代後期,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所執導的一部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附近取景拍攝。這部獲得威尼斯大獎的電影,令人再次留意到這個特別的小鎮。
  • 【趣旅行】從臺北到九份,赴一場「千與千尋」的約
    出品:浙江音像出版社公號:萌寶趣旅行(微信號:mbqlx_zrtg)(文中部分照片素材引用自「飯人小宮」新浪博客)去臺北拍片,不巧碰上連續陰雨天氣。導演努了努嘴對大家說,都散了吧,歇兩天雨停了再開工,別走遠!於是我決定到心儀已久的臺灣小鎮——九份去走走。
  • 臺灣自由行本網記者探營第一站:九份——讓時間靜止的老街
    就像這條小道一樣,九份的幽靜綿長  中國江西網訊 特派記者倪曉鋒臺北攝影報導:寶島臺灣,仿似只在夢裡見過,神秘而又遙遠,臺灣的確很遠,南昌距臺北逾千公裡,但又很近,南昌直飛臺北隨著南昌成為第一批臺灣自由行城市,那看似飄渺虛幻的夢,便真的可以照進現實。為此,中國江西網記者將成為您「私人定製」般的導遊,帶您穿越臺北、臺中、高雄等地,由北向南的一起領略臺灣的旖旎風光與風土人情。
  • 臺灣九份,《千與千尋》的鬼城原型
    這邊廂是取名為「戲夢人生」、「小城故事」的茶館、咖啡館,那邊廂各種藝術家工作室、個性文創商店鱗次櫛比;這座古老的山城,正在以新的姿態繼續吸引著人群,令人一再醉心。老闆把茶陶畫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藝術氛圍很濃。他家有很獨特的炭火茶藝,旁邊有魚在水溏中遊,這邊大家圍坐在炭火旁喝茶聊天很有氣氛~
  • 臺灣九份,越夜越美
    邊遊邊教你粵語,邊走邊唱粵語歌今天起的每晚,縱有星光燦爛「今天起的每晚,你要珍惜歲月」阿蕉專欄/邊走邊唱/臺灣
  • 去臺灣|那一個瑰麗的夜 是九份的幸福
    關於臺灣,是有情結的。
  • 宮崎駿最愛的臺北魔幻小鎮 戀戀十分、悲情九份
    臺灣從來都是文青的一個夢想,在整個臺灣,最文藝的地方莫過於臺北以東的九份,剛開始這裡只有九戶人家,人們們出門買東西只買九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