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來都是文青的一個夢想,在整個臺灣,最文藝的地方莫過於臺北以東的九份,剛開始這裡只有九戶人家,人們們出門買東西只買九份。
1989年的一天,一個鄉土氣息濃重的大叔來到九份,在這裡拍了一部電影,他叫:侯孝賢。▼
這部電影叫做《悲情城市》,後來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成為世界三大電影展獲獎的第一部臺灣電影。這個電影是無數豆瓣文青的最愛。▼
隨著電影的走紅,九份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逐漸聲名遠揚,也越來越多的文藝導演到九份取景。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和《戲夢人生》。後來,王童、李行、吳念真等知名導演也曾經在這裡取景,《看海的日子》、《無言的山丘》、《多桑》,九份成了不折不扣全臺灣最文藝的地方。▼
侯孝賢導演是這樣評價九份的:美麗而蒼涼。這裡讓人覺得懷舊,走入老街,燈光、人群和商鋪前的討價還價,蒸騰起世俗的熱氣,是溫暖實在的另一面。這才是九份百多年沉澱下來的真實生活。▼
光緒年間九份發現了金礦,從此繁榮了起來,大批的淘金客蜂擁而至,原本只有九戶的小山村迅速地發展成三四萬人的小鎮,結束了它的平靜和荒蕪。▼
但後來礦藏衰竭,開採結束,九份的繁榮也因而褪色,屋舍人去樓空、老街人煙稀少,喧鬧的小鎮又歸於平靜。
屬於黃金的繁華雖已褪去,但九份靠著獨特文藝氣質和鄉土魅力卻吸引了八方遊客。這裡從來不缺說走就走的旅行,從來不缺靈感,也從來不缺想愛就愛的人兒,他們給金盡人散、沉寂多年的九份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以陳綺貞在她在19歲時,再一次去到她兒時喜歡的九份,卻發現如今的九份已經不是記憶裡山城,所以她寫了這首《九份的咖啡店》。即使它現在多了一點現代化的感覺,但是九份的美,與生俱來,不曾消弭。
它永遠是臺灣最文藝的地方。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你很容易從九份的老街想像出片中的神秘鬼域,據說湯婆婆的澡堂、大紅燈籠的狹窄街道、絕壁石階就是以九份為藍本的。▼
九份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房屋,房屋順應山勢,鱗次櫛比地蓋在一起,狹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階,高高低低,彎彎曲曲,行走時,你感覺像是走在住家的屋頂上。▼
街道都是窄窄小小的,其中的基山街是最熱鬧的一條。這條老街,最是有臺灣味道。▼
街兩邊是百餘家小店面,傳統小吃、飲食店、民藝店,吃喝玩樂住全都包了。僅吃一項,觀光客一定不能錯過九份獨特的芋圓,這種用芋頭做成的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純手工的美食,紅豆芋圓湯,芋頭的香甜,加之滑潤的口感,色香味俱全。▼
這獨特而又懷舊的生活氣息構成了慢悠悠的小城,這裡最適合的就是看看書,逛逛街,喝喝茶,已然讓你回憶不起城市喧囂。▼
這裡的景色像你變幻莫測
這樣的午後我坐在九份的馬路邊
這裡的空氣很新鮮
這裡的感覺很特別
仰望這片天空
遙盡我對你的思念
窗外的星空像你嬉笑不眠
這樣的午夜我坐在九份的咖啡店
————陳綺貞《九份的咖啡店》
嗖嗖遊
微信ID:sousouyo
每日一熱點 『嗖嗖』遊世界!
▲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嗖嗖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