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電影《摔跤吧!爸爸》: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能脫胎換骨的夢想

2020-08-29 宅妖青蘇

《摔跤吧!爸爸》是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一部電影,這是根據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


該片講述了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在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分,如何辛苦培養她們成為專業摔跤手給國家奪得世界級摔跤金牌、打破女子一生該困於家中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相夫教子的傳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女榜樣的勵志愛國故事。


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5月5日在我們中國上映,獲得國人們的喜愛和熱捧,在豆瓣上獲得9分的高評分。


該片在2017年獲得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第7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2018年獲得第四屆成龍動作電影周。


以前我看這部電影只覺得激勵、熱血又感動,最近再看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不可否認這電影無論看多少遍都覺得很燃、很感人、很勵志,是一部即使知道結局也忍不住一看再看的好電影,特別是迷茫、心情不好、能量不足時看,特別療愈人。


開頭主人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站在電視機前看摔跤比賽說:要是咱們的選手上場肯定能拿獎牌,可惜沒人支持,既沒資金又沒器材,咱們怎麼可能拿獎牌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獎牌),很多人常常熱情、努力、專注地踏上追夢的路,途中卻老會忘記帶上自律(資金)、耐心(器材)和信心(支持);所以夢想成真的人少,夢想破碎的人多。


【1】追夢不易,且行且堅持


馬哈維亞曾是全國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繼續摔跤為國爭金牌的夢想,所以他如同我們的父輩一樣把自己沒能做成的事寄希望於下一代。


他一直都想生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為祖國贏得世界級金牌,然而天意弄人,他和妻子達亞卡接連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兒。


在他失落夢想就此破碎的時候,老天給他打開了一扇門。吉塔因巴比塔被罵而率先動手打人,姐妹倆聯手把村裡的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顯出了摔跤的天分。


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思維變通意識到金牌不一定非要兒子來實現,女兒也可以,多次和不贊同他此想法的達亞卡溝通,說服她給一年時間給他,如果他的決定是錯的就徹底放棄夢想。


猶太人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過:如果你不想做,你會找一個藉口;如果你想做,你會找一個方法。


實現夢想不止一條路,有時適當地變通,轉機或許就在眼前。


我想起曾看過的一個小故事:四個過橋人


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和兩個耳聰目明的正常人一起行至橋頭,前面是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而供人過的橋則只是幾根橫亙在懸崖峭壁間光禿禿的鐵索。


四人一個接一個抓住鐵索,凌空向前走;出乎意料,盲人和聾子都成功過了橋,一個正常人也過了橋,另一個人則跌下深淵丟了命。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


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


那個過了橋的正常人則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幹?激流與我何幹?只管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人生和夢想是一場遠距離的馬拉松,不要受眼前似實非實的困難影響,而是要更專註腳下的每一步,調均呼吸抓住自己的節奏,堅定地往目標前進。



【2】追夢途中,敬畏自然,不畏困難


摔跤場不允許女孩子進場,馬哈維亞便親手給吉塔、巴比塔布置一個摔跤場出來;他第一次帶她們去摔跤場時,第一件事不是教摔跤技巧而是教她們要敬畏大地母親。


現在社會發展飛快,很多人不但不敬畏大自然,反而還肆意妄為搞破壞;追夢和敬畏自然並不衝突,育兒中以身作則很重要。


像片中馬哈維亞所說的:要對大地母親充滿敬畏,你對它越敬畏,你得到的尊重就會越多。


當你在追夢的同時敬畏大自然,整個宇宙都會發力幫你實現夢想。

馬哈維亞發現吉塔、巴比塔缺對手對弈便讓奧姆卡爾當陪練,第一次比摔跤她們就輸了;為了讓她們營養充足、身強力壯,成為一名摔跤手合格的體質。


他不管家裡已然沒有餘錢,先用她們做廣告去和賣雞老闆大開殺價,成功買得雞肉,從不會做雞肉到照著書一步一步來給她們做出營養餐。


辦法總比困難多,誰追夢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首先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像馬哈維亞在吉塔和巴比塔剛起步時就敢自信推銷她們,相信她們未來定能成功;一個人只有先對自己有信心才有追夢成功的可能。


也像馬哈維亞帶吉塔去哈裡亞納比賽,她選了最強的那個摔跤手來做對手,贊助人卡達·辛格勸他帶她回去,他回:在摔跤前你必須克服自己的恐懼,至少我女兒已經克服了恐懼。


恐懼會阻止夢想實現,不怕途中遇到的任何困難,竟已踏出追夢的步伐就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心理準備和行為。

【3】清醒追夢,懂夢的意義


吉塔、巴比塔不想繼續受累學摔跤找各種理由不成反被剪頭髮,於是她們決定反抗:偷偷按掉鬧鐘讓馬哈維亞晚起床、假訓練矇混、用泥巴甩壞燈泡、裝受傷、裝弱輸給奧姆卡爾等小伎倆,只為能打消他訓練她們成為摔跤手的想法。


她們偷偷去參加同學的結婚喜宴被馬哈維亞發現,不滿他的行為和抱怨他的專橫作為,吉塔同學以自身情況反駁她們的話,讓她們醒悟過來,開始真正熱愛和積極學習摔跤。


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夢想能給自身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才會從心底裡認同和真正去為夢想而努力,靠外力的鞭笞或迫使終究不能讓夢想孵化成功。


就像小時候大人們籠統要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以後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卻沒有細細解釋過何為是有出息的人和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以後會怎麼樣;成功讓我們成了自己讀書生涯中最大的阻礙者。


追夢的路上不擁擠,但會有很多似實非實的障礙和困難,明白夢想的真正意義才會費力克服心魔繼續向前走。

【4】追夢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吉塔經過多年不懈地訓練和升級打怪的比賽,獲得了全國冠軍去帕蒂亞拉國家體育學院的機會,進入高級訓練班接受國家級教練的指導。


她在學院受隊友們的影響,隨波逐流該訓練時訓練、該吃喝玩樂時也不含糊盡情玩樂;開了摔跤手不能吃辛辣油炸食品的戒、喚醒了女孩子愛美打扮的天性、鬆散了本該專注練摔跤的注意力、鬆懈了嚴格訓練自己取金牌的心思,最終在國際比賽中接連慘輸被淘汰出局。


每個追夢人的路上都有善意扯後腿的人,有時候對你好、讓你放鬆的人未必是「好人」,極大可能是阻礙你實現夢想的絆腳石。

吉塔被高大上的學院風貌和好聽的國家級教練名頭給迷惑,加上在學院遇到的國家級普拉莫德·卡達姆教練不會因材施教,漠視她的進攻強項教不適合她的防守技能;她以為自己學到了最好的摔跤技巧,結果在國際比賽中摔跟頭,未能成功晉級。


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學習新知識前先用腦想想適不適合自己。


如開頭一個片段,馬哈維亞在看小孩子摔跤比賽時篤定小個子男孩會贏,說:摔跤手可不能光有肌肉沒有腦子。


世間誘惑多,人們追夢中慣性被高大上的東西吸引,認為高大上的東西都好,卻忽視了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普拉莫德·卡達姆教練面傲心窄、沒有肚量,一邊要求吉塔努力取得獎牌一邊使壞阻止馬哈維亞指導她。


這讓我想起一張小人圖:一個人一邊贊同愛護小樹苗,一邊卻用開水澆樹苗,明裡善意好心,暗裡卻在使壞。


【5】追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吉塔比賽失利,經過巴比塔的開解與馬哈維亞的和解,她不氣餒也不放棄,重振旗鼓剪短頭髮重新向夢想出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晉級成功,眼看在金牌比賽中分數落後於對手就要輸了,她抓住最後的幾秒鐘聲東擊西贏了比賽,逆襲成功。


看過一段描寫竹子的話:竹子用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它們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只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竹子在前面的四年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做人追夢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紮根;不要擔心前期為夢想做的努力沒有迴響,因為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最後的成功;然而多少追夢人,沒熬過那三釐米。


整部電影裡馬哈維亞是不忘初心,吉塔和巴比塔是不斷前行,而奧姆卡爾則是逗趣笑點,讓人看得流連忘返。


生活中很多人在追夢中都希望能出現貴人來拉自己一把,卻忘了只有讓自己先努力成為一個貴人,才能吸引更貴的人出現並給予助力,進而讓夢想成真。


結語:三毛說過:一個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追夢行動出發總是好的,因為它會讓你的人生看起來充滿無數可能性。


有時候,難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往往是同一件事,做了之後才能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得到這世界最好的東西,得先讓世界看到最好的你。

相關焦點

  • 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滅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他心動了,他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
  • 《摔跤吧!爸爸》一名摔跤運動員夢想,為國爭光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馬叔曾是一位專業的摔跤運動員。身強力壯,技巧高超的他曾獲得過全國摔跤冠軍。他的夢想就是贏得世界金牌,為國爭光。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加上爸爸阻撓,無奈的馬叔只好放棄了自己的職業道路。
  • 《摔跤吧!爸爸》:全程淚燃,每個人都值得一看!
    爸爸》刷爆朋友圈,一個「不得志」的故事,裡面包含了父親對女兒珍貴而隱忍的溫情,也道出了人生的質樸道理。這是一部能讓人淚燃的電影,值得一看! 除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之外,《摔跤吧!爸爸》滿足一個經典之作的三個標準。簡單說就是,無論在哪個國家,此片都無比讓人鼓舞勵志,不同國家,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但都面臨著本質相似的偏見與歧視,《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無論面對任何種族、國家、膚色的觀影群體,都能瞬間直戳內心、打動觀眾的片子。
  • 強森版「摔跤吧!爸爸」《為家而戰》澆築夢想
    電影以英國職業摔跤運動員佩奇為原型,講述了出身摔跤世家的佩奇,在家人支持下勇闖世界比賽的故事。電影於2019年3月1日在北美上映後大獲好評,斬獲IMBD年度排名17的成績,不少觀眾稱這部電影是「強森版《摔跤吧!爸爸》」。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爸爸》將真實的勵志故事搬上了銀幕,這部女性「摔跤王」的熱血養成史以及片中嚴厲苛刻的父親形象在國內觀眾中引發了熱議。在影片中,馬哈維亞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卻將為印度贏得世界金牌的夢想寄托在有驚人摔跤天賦的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身上。
  • 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麼火,摔跤運動和四川摔跤的信息都在這裡!
    最近大熱的電影非 5 月 5 日上映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莫屬,此部影片其實不只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電影通過體育,通過摔跤運動重述了女性地位的重要性和女權主義及性別歧視。更重要的是通過主人公從少年到青年再到成年跌宕起伏的摔跤路,向世人展現了什麼是體育精神及摔跤這項充滿魅力的體育項目!
  • 優秀作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人生摔跤自我 ——觀《摔跤吧,爸爸》「在所有閃光燈的追隨下,吉塔和巴此塔幸福地與她們的爸爸擁抱在一起……」這是電影《摔跤吧,爸爸》中一個最普通卻又最讓人感動的鏡頭。這部電影在帶給我無盡感動的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為生活所迫不得已放棄摔跤。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兒身上,希望由女兒來替他完成他未完成的夢想。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女兒吉塔和巴此塔進步神速。
  •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文/石晶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從公映以來,憑藉爆棚的口碑和燃爆的觀影體驗成為該檔期內的現象級大片。該片票房突破12億大關,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達到了9.2。就連一向愛吐槽的導演馮小剛,也在微博裡直接稱讚說「一位說話靠譜的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印度電彩(影)《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幾個朋友一起看了電影,尾片升字幕時七八個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後茶敘全體評價:好看!
  • 《摔跤吧,爸爸》:進擊的印度電影人
    本片延續了之前的輕喜劇風格,選擇了一個勵志的故事:辛格,一位國家級摔跤冠軍,為現實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夢,於是把為國家奪取國際賽事冠軍的夢想寄托在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巴別塔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訓練方式,最終吉塔成為了第一位贏得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印度摔跤手。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但是我們的米叔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有見地的人,在揭露社會的黑暗面上絕不淺嘗輒止。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印度亟待解決卻無人問津的女權問題,於是《摔跤吧!爸爸》這部偉大而又平凡的作品——誕生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原名為《Dangal》,「Dangal」在印地語中是「摔跤」的意思。引入中國後卻被翻譯為《摔跤吧!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你是我的驕傲,」
    爸爸》影片以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前冠軍辛格訓練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在電影的結尾,一個人坐在沒有任何燈光的房間裡可以照進來,沉默在一些人眼裡是可怕的,但總有一種聲音:你不能驚慌,你是個男子漢。
  • 你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嗎?
    今天繼續來推米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該片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 電影好看,但千萬別把《摔跤吧!爸爸》當作「逼子成龍」的樣板!
    當然,你也可以只是單純去看個電影。千萬別把《摔跤吧!爸爸》當作「逼子成龍」的樣板近來,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收割了成噸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2,簡直可以視為神作了。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的辛格,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
  • 《摔跤吧!爸爸》: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你要以一種能讓人記住你的方式去戰鬥。如果你只得了銀牌,用不了多久,別人就會忘記你。假如你得了金牌,你就會成為榜樣。——瑪哈維爾辛格 普蓋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 主稿-《摔跤吧!爸爸》霸屏
    一個國家的電影應該尊重本民族文化,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組成的,而每個民族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才能獲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權利。只有這樣的民族才會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世界也才稱其為世界。  我們從印度電影中,可以直觀了解到印度文藝界的思想和表現力,可以了解到印度人與眾不同的人文情懷,可以感受到印度電影人的創造力和激情。
  • 《摔跤吧,爸爸!》:越過被鞭撻過的夢想,才是高級的人生
    9.2高分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是以摔跤手馬合維亞.辛格.珀尕為原型而改編的。馬哈維亞不顧妻子的反對,把他們打扮成男孩子樣,她們也不再有原來那種快樂的時光,取而代之的是不停的訓練、訓練、訓練。讓兩個女孩子練習摔跤在印度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更不用說還要去和那些光著膀子的男孩子摔跤。吉塔和巴比塔每一次在街上路過都會引來無數的嘲笑聲,在她們所有人的眼中和世界裡,女孩子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是變成像他們現在的樣子。
  • 《摔跤吧!爸爸》女兒吉塔欲衝擊奧運,全家為夢想而戰!
    因為新冠疫情,日本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舉辦,對於大多數已經準備4年的運動員來說,這是一個傷心的消息。但對於心懷夢想的老將來說,則意味著新的機會。《摔跤吧!爸爸》中女兒的原型吉塔-佛加是印度首位獲得奧運參賽資格的女摔跤手。
  •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摔跤吧,爸爸》
    當然很多人可能更喜歡《三傻》,但我覺得那部電影更多的是立意上的取巧,而《摔跤》則是靠實打實的類型片套路取勝,所有的情節人物設置都沒有超乎想像,但最後卻超乎想像地好看,我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商業片導演的功力。
  • 豆瓣評分9分,《摔跤吧,爸爸》,最讓人震撼的印度電影
    《摔跤吧爸爸》就是阿米爾汗的成名之作。這一部電影在當年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有很多人看完了這一部電影之後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大家都覺得阿米爾汗實在是一位奇人,能夠將印度的教育體制以及家庭矛盾凸顯無疑,讓人看完了之後忍不住地想要稱讚。阿米爾汗是這一部電影的主演,同時他也是這一部電影的導演,阿米爾汗為了能夠拍好這一部電影,直接增重了二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