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一部電影,這是根據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
該片講述了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在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分,如何辛苦培養她們成為專業摔跤手給國家奪得世界級摔跤金牌、打破女子一生該困於家中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相夫教子的傳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女榜樣的勵志愛國故事。
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5月5日在我們中國上映,獲得國人們的喜愛和熱捧,在豆瓣上獲得9分的高評分。
該片在2017年獲得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第7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2018年獲得第四屆成龍動作電影周。
以前我看這部電影只覺得激勵、熱血又感動,最近再看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不可否認這電影無論看多少遍都覺得很燃、很感人、很勵志,是一部即使知道結局也忍不住一看再看的好電影,特別是迷茫、心情不好、能量不足時看,特別療愈人。
開頭主人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站在電視機前看摔跤比賽說:要是咱們的選手上場肯定能拿獎牌,可惜沒人支持,既沒資金又沒器材,咱們怎麼可能拿獎牌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獎牌),很多人常常熱情、努力、專注地踏上追夢的路,途中卻老會忘記帶上自律(資金)、耐心(器材)和信心(支持);所以夢想成真的人少,夢想破碎的人多。
【1】追夢不易,且行且堅持
馬哈維亞曾是全國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繼續摔跤為國爭金牌的夢想,所以他如同我們的父輩一樣把自己沒能做成的事寄希望於下一代。
他一直都想生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為祖國贏得世界級金牌,然而天意弄人,他和妻子達亞卡接連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兒。
在他失落夢想就此破碎的時候,老天給他打開了一扇門。吉塔因巴比塔被罵而率先動手打人,姐妹倆聯手把村裡的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狼狽不堪,顯出了摔跤的天分。
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思維變通意識到金牌不一定非要兒子來實現,女兒也可以,多次和不贊同他此想法的達亞卡溝通,說服她給一年時間給他,如果他的決定是錯的就徹底放棄夢想。
猶太人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過:如果你不想做,你會找一個藉口;如果你想做,你會找一個方法。
實現夢想不止一條路,有時適當地變通,轉機或許就在眼前。
我想起曾看過的一個小故事:四個過橋人
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和兩個耳聰目明的正常人一起行至橋頭,前面是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而供人過的橋則只是幾根橫亙在懸崖峭壁間光禿禿的鐵索。
四人一個接一個抓住鐵索,凌空向前走;出乎意料,盲人和聾子都成功過了橋,一個正常人也過了橋,另一個人則跌下深淵丟了命。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
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
那個過了橋的正常人則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幹?激流與我何幹?只管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人生和夢想是一場遠距離的馬拉松,不要受眼前似實非實的困難影響,而是要更專註腳下的每一步,調均呼吸抓住自己的節奏,堅定地往目標前進。
【2】追夢途中,敬畏自然,不畏困難
摔跤場不允許女孩子進場,馬哈維亞便親手給吉塔、巴比塔布置一個摔跤場出來;他第一次帶她們去摔跤場時,第一件事不是教摔跤技巧而是教她們要敬畏大地母親。
現在社會發展飛快,很多人不但不敬畏大自然,反而還肆意妄為搞破壞;追夢和敬畏自然並不衝突,育兒中以身作則很重要。
像片中馬哈維亞所說的:要對大地母親充滿敬畏,你對它越敬畏,你得到的尊重就會越多。
當你在追夢的同時敬畏大自然,整個宇宙都會發力幫你實現夢想。
馬哈維亞發現吉塔、巴比塔缺對手對弈便讓奧姆卡爾當陪練,第一次比摔跤她們就輸了;為了讓她們營養充足、身強力壯,成為一名摔跤手合格的體質。
他不管家裡已然沒有餘錢,先用她們做廣告去和賣雞老闆大開殺價,成功買得雞肉,從不會做雞肉到照著書一步一步來給她們做出營養餐。
辦法總比困難多,誰追夢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首先就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就像馬哈維亞在吉塔和巴比塔剛起步時就敢自信推銷她們,相信她們未來定能成功;一個人只有先對自己有信心才有追夢成功的可能。
也像馬哈維亞帶吉塔去哈裡亞納比賽,她選了最強的那個摔跤手來做對手,贊助人卡達·辛格勸他帶她回去,他回:在摔跤前你必須克服自己的恐懼,至少我女兒已經克服了恐懼。
恐懼會阻止夢想實現,不怕途中遇到的任何困難,竟已踏出追夢的步伐就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心理準備和行為。
【3】清醒追夢,懂夢的意義
吉塔、巴比塔不想繼續受累學摔跤找各種理由不成反被剪頭髮,於是她們決定反抗:偷偷按掉鬧鐘讓馬哈維亞晚起床、假訓練矇混、用泥巴甩壞燈泡、裝受傷、裝弱輸給奧姆卡爾等小伎倆,只為能打消他訓練她們成為摔跤手的想法。
她們偷偷去參加同學的結婚喜宴被馬哈維亞發現,不滿他的行為和抱怨他的專橫作為,吉塔同學以自身情況反駁她們的話,讓她們醒悟過來,開始真正熱愛和積極學習摔跤。
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夢想能給自身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才會從心底裡認同和真正去為夢想而努力,靠外力的鞭笞或迫使終究不能讓夢想孵化成功。
就像小時候大人們籠統要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以後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卻沒有細細解釋過何為是有出息的人和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以後會怎麼樣;成功讓我們成了自己讀書生涯中最大的阻礙者。
追夢的路上不擁擠,但會有很多似實非實的障礙和困難,明白夢想的真正意義才會費力克服心魔繼續向前走。
【4】追夢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吉塔經過多年不懈地訓練和升級打怪的比賽,獲得了全國冠軍去帕蒂亞拉國家體育學院的機會,進入高級訓練班接受國家級教練的指導。
她在學院受隊友們的影響,隨波逐流該訓練時訓練、該吃喝玩樂時也不含糊盡情玩樂;開了摔跤手不能吃辛辣油炸食品的戒、喚醒了女孩子愛美打扮的天性、鬆散了本該專注練摔跤的注意力、鬆懈了嚴格訓練自己取金牌的心思,最終在國際比賽中接連慘輸被淘汰出局。
每個追夢人的路上都有善意扯後腿的人,有時候對你好、讓你放鬆的人未必是「好人」,極大可能是阻礙你實現夢想的絆腳石。
吉塔被高大上的學院風貌和好聽的國家級教練名頭給迷惑,加上在學院遇到的國家級普拉莫德·卡達姆教練不會因材施教,漠視她的進攻強項教不適合她的防守技能;她以為自己學到了最好的摔跤技巧,結果在國際比賽中摔跟頭,未能成功晉級。
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學習新知識前先用腦想想適不適合自己。
如開頭一個片段,馬哈維亞在看小孩子摔跤比賽時篤定小個子男孩會贏,說:摔跤手可不能光有肌肉沒有腦子。
世間誘惑多,人們追夢中慣性被高大上的東西吸引,認為高大上的東西都好,卻忽視了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普拉莫德·卡達姆教練面傲心窄、沒有肚量,一邊要求吉塔努力取得獎牌一邊使壞阻止馬哈維亞指導她。
這讓我想起一張小人圖:一個人一邊贊同愛護小樹苗,一邊卻用開水澆樹苗,明裡善意好心,暗裡卻在使壞。
【5】追夢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吉塔比賽失利,經過巴比塔的開解與馬哈維亞的和解,她不氣餒也不放棄,重振旗鼓剪短頭髮重新向夢想出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晉級成功,眼看在金牌比賽中分數落後於對手就要輸了,她抓住最後的幾秒鐘聲東擊西贏了比賽,逆襲成功。
看過一段描寫竹子的話:竹子用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它們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只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竹子在前面的四年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做人追夢亦是如此,不要擔心你此時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這些付出都是為了紮根;不要擔心前期為夢想做的努力沒有迴響,因為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最後的成功;然而多少追夢人,沒熬過那三釐米。
整部電影裡馬哈維亞是不忘初心,吉塔和巴比塔是不斷前行,而奧姆卡爾則是逗趣笑點,讓人看得流連忘返。
生活中很多人在追夢中都希望能出現貴人來拉自己一把,卻忘了只有讓自己先努力成為一個貴人,才能吸引更貴的人出現並給予助力,進而讓夢想成真。
結語:三毛說過:一個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追夢行動出發總是好的,因為它會讓你的人生看起來充滿無數可能性。
有時候,難做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往往是同一件事,做了之後才能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得到這世界最好的東西,得先讓世界看到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