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二戰為時代背景,講述了德國納粹黨的殘忍暴行。
本片的巧妙之處在於它並沒有用類似於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等影片,用深沉壓抑的手法去表現、描繪一個電影,而是通過兩個孩子的故事來看待當時的德國社會。用孩子的單純與軍官的暴戾更加的諷刺了當時德國納粹黨的殘暴不堪。
主人公布魯諾是一個喜歡探險的孩子,他天真、善良,能夠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管是年邁的帕維爾還是和他同齡的什穆爾,在孩子的眼中,是非常純粹的,有人陪自己玩,有好玩的就會很開心。
2
他的父親是一個納粹軍官,因為工作的原因只好一家人搬了家。
二戰之後的德國,經濟蕭條、社會混亂。可怕的是納粹政權建立了多個納粹集中營,更是分為勞動營、中途營、戰俘營、&34;營、人質營、滅絕營等多種類別,納粹黨對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折磨。
這裡不難想到就是搬到了其中一個集中營的旁邊。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很快的發現了這個地方的與眾不同——穿條紋的人。在家裡有一個在廚房工作穿著「條紋睡衣的人」帕維爾,布魯諾摔傷被帕維爾醫治,這讓孩子對這個人有了很大的好感。
在孩子的心裡,穿條紋睡衣的人並沒有像父親一樣說的他們很壞,即使他不能代表全部的人,但是能夠證明「穿條紋睡衣」的人中是有好人的。
也印證了,掌握政權的人是非不分,他們濫殺無辜,即使他們很善良,但是他們不允許有猶太民族的出現,在他們的眼中是猶太人導致了他們國家的失敗,所有猶太人都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
3
一次偶然的機會,布魯諾出去結識了另一個孩子什穆爾,他也是在集中營受到勞役的猶太人之一。
布魯諾問他是幹什麼的,什穆爾自己也講不清楚,受到這種非人的遭遇只是因為自己是一個猶太人,只是知道這個地方很不好。也從側面的展現出了,納粹人對猶太民族的不公對待。
在一次宴會上,可能是帕維爾聽到了什麼不好的消息,讓他感到了害怕與恐懼,在倒酒時打擾了宴會的進行,立馬被拖出去打,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在軍官的家裡,這也很容易得知帕維爾的悲慘遭遇,即使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再怎麼了解的人,因為他是猶太人,就一定會有這樣下場。
軍官的夫人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她很明白這種殘忍的暴行根本沒有任何作用,只會傷害到更多無辜的人。她想要阻止軍官的行為,但是這樣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軍官不會做任何的改變。
夫人也是代表了當時一些還有理智的能夠覺醒的人們,但是無奈納粹勢力的龐大,以她一人之力是不可能改變擁有那麼龐大勢力的思想,只能無助的看著那些可憐的猶太人走向死亡而無法為他們做些什麼。
4
之後,什穆爾代替了帕維爾去布魯諾家擦杯子,由於兩個人之前交好,在孩子的眼中是沒有貴賤之分的。
布魯諾好心的給什穆爾東西吃,卻不料被父親的下屬看見,當下屬兇狠的問誰給什穆爾吃東西時,小主人公被嚇得不敢說一句話,連忙否認自己和那個小男孩認識,結果可想而知,小男孩被打的很慘。
下屬的兇狠讓布魯諾不敢做任何辯解,就像勢力龐大的納粹黨,人民群眾反抗不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思想,只能被迫忍受這種惡勢力。
母親認識到了這個恐怖的地方是不能讓孩子繼續帶下去的,一定要讓孩子得到正常的思想教育。然而,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小布魯諾已經跟著那個猶太人的隊伍,逐漸走向深淵。也暗示著單薄的力量是無法同納粹這種龐大的勢力做抵抗的。
5
影片的最後一幕是那些猶太人脫下來的衣服,在一個黑色壓抑的大門口,影片也從昏暗的色調逐漸變成黑屏,也暗示著小主人公布魯諾連同著那些猶太人最後悲慘的結局。
影片的最後也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在那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就在那一次軍官失去了他的兒子、妻子,和跟隨他的所有人。最終他可能會醒悟,就像納粹黨一樣,做多了喪盡天良和殘忍血腥的事情也逐漸讓人們失去了信心。
最終害的只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