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新推品牌採取會員制 成本、銷售優勢會讓快時尚服裝沒落嗎

2020-12-27 中研網

12月15日,H&M推出了新的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這是首一個完全會員制的品牌,並且也是H&M集團試圖創新的既可以盈利也可以兼顧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商業模式。Singular Society以訂閱模式為主,在這種模式上,只有會員才可以購買該品牌的服裝,並且,服裝質量優異、價格低廉,幾乎只收取成本價。品牌也是通過會員費生存而非產品的價格。Singular Society的會員模式有兩種,基礎版每月會費95瑞典克朗,大約是74元人民幣,每月能購買5件產品。升級版每月會費是195瑞典克朗,大約是151元人民幣,每月能購買25件產品。年付費方案的會員模式價格會更加便宜。據H&M所言,這種會員訂閱模式可以大大減少服裝企業的生產浪費現象。

成本、銷售廣等優勢會讓快時尚服裝沒落嗎

近年來,國際快時尚服裝品牌以「快、狠、準」的核心特徵,憑藉SPA供應鏈模式,在全球得到了快速發展,並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獲得成功。國際快時尚品牌發展迅猛,對傳統服裝形成巨大的衝擊,日漸取代奢侈品牌成為零售商場的主力,未來還將進入運動服裝和家居等領域。

我國服裝消費已經從單一的遮體避寒的溫飽型消費需求轉向時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費潮流,服裝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產業規模增速不斷下降。2019年,我國實現服裝產量244.72億件,實現行業營收1.6萬億元。2020已來,「新零售」的提出、「Z世代」的崛起、5G技術帶來的機遇……服裝行業正在不斷做新的突破。新的一年,服裝行業又會有哪些變化趨勢?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服裝消費市場之一,95後、00後消費能力快速增長,已經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和引領者。這一代人也被稱為「Z世代」,快時尚服裝零售是消費的新用戶群體。

未來,在華國際快時尚品牌發展趨向多品牌集合,多領域輻射。此外還有大量國際快時尚品牌正進入以及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本土服裝品牌亦紛紛轉型快時尚。中國快時尚服裝行業的新參與者越來越多,而零售發展的空間在不斷縮小,未來的快時尚服裝競爭日趨白熱化。

因低成本、銷售廣等優勢,服裝企業紛紛加強網絡銷售渠道布局。大型服裝企業不僅在電商平臺開發自己的品牌銷售渠道還會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並提供全系列商品的售賣,包括耐克、阿迪、H&M、優衣庫和ZARA,國內企業也有歐時力、拉夏貝爾等也先後搭建了各自的門戶網站。而其他相對規模較小的服裝品牌在國內主要以入駐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發其品牌旗艦店為主。另外一些獨立設計師小批量的服裝零售則以門檻較低的淘寶、微店等電商平臺進行服裝零售業務。

快時尚是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的時尚」,也被普通人認為是平民貴族化的渠道。它滿足了人們以低廉的價格享受時尚的需求。這裡的低價是指快時尚品牌相對於同樣銷售時尚服飾的國際品牌而言的「相對低價」,消費者花費不到頂級品牌十分之一的價格,卻享受到頂級品牌的設計,這就是快時尚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樂趣。

快時尚品牌銷量如何

為疫情原因Zara和其他的服裝品牌一樣都過得不是太好,最近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伴隨巨額虧損的同時,第一季度財報也透露,他們計劃關閉 1000 至 1200 家門店。Zara在其公布的 2020 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由於業績不佳,還有疫情帶來的影響,公司的發展不及原來,今年以來,各方面因素導致母公司Inditex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跌去近27%,市值蒸發近 270 億歐元。

財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拉夏貝爾依舊處於虧損當中。年報顯示,*ST拉夏2019年營收為76.66億元,同比上年101.76億元減少了24.6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去年的虧損2.4億元上升至虧損22.36億元,已連續兩年大幅虧損。2019年總資產由2018年的86.89億元下滑到80.12億元。

2019年公司總結了虧損的主要原因為:(1)為加速經營現金回流,公司加大了往季貨品銷售及折扣力度,導致公司銷售毛利率與上年同期有明顯下降,該因素導致本報告期毛利額減少約6億元;(2)鑑於公司關店、女裝同店下滑等影響導致2019年度銷售收入下降,該因素導致本報告期毛利額減少約16.2億元;因此2019年度公司整體毛利額較上年同期總額減少約22.2億元。(3)公司主動收縮聚焦,加快關閉虧損及低效門店,由於已關閉門店一次性確認裝修攤銷費用,導致虧損約1.5億元。(4)由於報告期內投資項目總體經營虧損以及公司處置投資項目導致公司報告期內損失約4.4億元。(5)2019年公司持續推進業務轉型調整及降本增效等舉措,本報告期公司租金成本及扣點、人工成本、物流費用等同比顯著下降,抵減了部分前述虧損因素的影響。

快時尚品牌產品種類豐富,風格多樣。不同的單品組合擺放,為消費者的搭配提供了參考,使不同的消費者在店內總能選擇到合適的單品或組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筆者對國際快時尚四大品牌產品種類進行調查,發現它們種類豐富( 款多) 。例如Zara每年可開發40000件新款服裝,實際推出新服裝達12000- - 20000種,平均每天推出30餘種款式。此外,快時尚品牌幾乎每周都有新產品上市,因此能夠吸引消費者經常光顧。而品種多,數量少則是快時尚品牌的饑渴營銷手段。在ZARA或H&M店鋪中,有的款式即使賣的特別好也不補貨,讓消費者感覺到喜歡的衣服如果不買,下次來可能就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的饑渴營銷手段。這種貨物的稀缺感( 量少) 改變了消費者貨比三家的思維模式,提高了進店顧客的購買率,同時也能減少庫存風險。

相關焦點

  • H&M開始放棄快時尚模式,新推品牌主打會員制
    記者 | 周芳穎編輯 | 樓婍沁1快時尚品牌H&M母公司H&M集團宣布將推出首個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該品牌以訂閱模式為基礎,向會員提供高品質的服飾家居及必備日用品。
  • H&M集團推出首個會員製品牌Singular Society
    憑藉著快速複製、生產、上架最新款翻版時裝的能力,快時尚品牌曾經席捲全球。然而隨著2020年疫情的到來,電商的快速增長,許多消費者們的服飾消費觀念和需求改變,越發注重個性化服飾和運動休閒的舒適高質量服裝,以及時尚界對於「慢時尚」和「可持續理念發展」的重視,許多快時尚品牌似乎也迎來了增長阻礙。轉型也變得迫在眉睫。
  • ZARA、H&M等快時尚服裝在中國還有多少機會?
    Forever 21並不是在日本熄火的唯一品牌。去年,H&M就關閉了旗下品牌MONKI在日本東京等地的門店,這也標誌著這個品牌在日本全面關店。美國最大服裝品牌GAP此前也關閉了旗下Old Navy品牌在日本市場的53家門店。優衣庫在日本本土的開店速度也幾乎陷入停滯。早在2015 年 1 月,英國快時尚品牌 TOPSHOP也宣布從日本市場撤退。
  • H&M或將關閉香港旗艦店!快時尚品牌除了撤店還在做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近期,有報導稱瑞典快時尚品牌H&M或將關閉香港旺角旗艦店。而在此之前,英國的快時尚品牌Topshop、美國快時尚品牌GAP等也宣布或已經實施了在香港的關店計劃。快時尚服裝品牌的「衰退」似乎進入集中爆發期,尤以在近年來快時尚品牌搶佔的中國市場表現明顯。
  • 別再說ZARA、H&M要垮了,其實你根本離不開快時尚
    Forever21破產、NEW LOOK退出中國等消息,讓人對快時尚的未來產生質疑。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受挫,不少人也覺得Zara、H&M會步上它們的後塵。 的確,快時尚的成績近兩年來的確不喜人。但是,市場飽和、業績跳水,並不意味著快時尚會就此沒落。
  • 快時尚ZARA」獨步天下」?英國品牌Boohoo要超越它了
    從2016年年初開始,大家就在說快時尚服裝品牌在沒落了。快時尚品牌的代表H&M們都出現了銷量和利潤的雙重下降,它們在中國的各地門店也早已見不到如最輝煌的2010年前後人潮湧動的景象,即使是Zara的門店人流下降情況也讓人擔心。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其實現在快時尚服裝品牌在全球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 快時尚服裝品牌的生死劫 三個字「快、準、狠」
    2015中國經濟發展放緩,發展步入新常態,很多鞋服產業出倒閉潮,關店潮,同是市場也湧現有一大批逆勢增長的快時尚品牌,有國際的,如ZARA、HM、無印良品,也有國內的,如:領尚生活、名創優品等,快時尚模式有成功的案例,更多是失敗的借鑑,快時尚模式生死劫集中表現在三個字:「準、快、狠」,如何進行深刻解讀?
  • 除了H&M、ZARA了 極具潛力的快時尚品牌還有這些
    在商場裡可以看到的快時尚品牌都是「熟面孔」,高頻出現的品牌不僅會讓消費者視覺疲勞,品牌重複性過高也讓消費者失去了非要到你家購物中心消費的理由。 其實,除了H&M、ZARA、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等耳熟能詳的品牌外,還有很多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快時尚品牌,但無奈中國門店不多,只能選在在網上剁手。
  • ZARA姊妹品牌大撤離 快時尚因「快」自掘墳墓
    快時尚火遍大江南北的盛況早已成了過眼雲煙,極為類似的產品定位加快其沒落,隨著國潮、明星品牌、代工品牌、奢侈品聯名款應接不暇地出現,取代快時尚品牌只是時間的問題。門店悉數關店 僅留線上渠道ZARA在中國市場可能要「孤軍奮戰」了。
  • 直播顛覆了快時尚
    快時尚依靠的是規模優勢取得性價比優勢,直播電商依靠的則是短供應鏈和中國製造優勢取得更高性價比。主播因為具備了更強的流量聚集效應和信任關係,所以有能力直連消費者與貨品,進而縮短了生產到銷售的鏈路,用戶也就能夠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 服裝2018年丨定製、出海與快時尚品牌的隕落
    服裝定製未受投資者青睞難成風口  傳統的服裝定製主要通過裁縫手工量身定製,成本高價位自然高,並且多存在於貴族們的高端定製。而隨著消費升級,高端服裝定製逐漸向大眾訂製轉變,一些消費者願意體驗和享受定製服裝的過程和服務。
  • 柳井正:「快時尚品牌服裝零售」的日本首富
    柳井正:「快時尚品牌服裝零售」的日本首富 2013-05-22 09:51:53 來源:中國服裝網 美國《福布斯》雜誌最近公布的2013年日本富豪排行榜顯示,經營優衣庫服飾品牌的訊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第四次奪得日本首富的桂冠
  • 2018快時尚品牌排行榜 | 獵雲網
    獵雲網註:快時尚源自20世紀的歐洲,近年來,本土快時尚服飾品牌大力投入於升級品牌形象、門店體驗上,且其產品設計、價格定位、營銷策略更「懂」中國人需求,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快時尚服飾行業「頹勢」。目前,已經有很多快時尚品牌把當下最新的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運用於生產、銷售環節。
  • 服裝行業的「慢時尚」與「快時尚」,你知道嗎?
    "時尚"一詞是這個世界的潮流代言詞,英文名為FASHION,是人們對社會某項事物一時的崇尚。說到時尚,或許你會想到T臺上那讓人看不懂猜不透的另類服裝,其實時尚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高不可攀,它們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裡。
  • 又一家快時尚品牌陷危機,因為不夠 「快」?
    歐睿國際分析師Bettina Kurnick表示,與Zara和H&M等快時尚品牌相比,Topshop無論是在定價、產品組合還是產品更新周期上,均不具備優勢。而隨著亞馬遜等大型零售商也開始重視澳大利亞市場,Topshop未來將面臨更加艱巨的挑戰。由此可見,運營成本高企是快時尚陷入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楚漢之爭進行時:付費會員制滲透下的零售江湖
    雖然在入局時間上沒有優勢,但Costco在上海開店第一日,就因中國消費者的「熱情」而被迫採取限流措施。隨後,Costco股價兩天狂漲560億人民幣,三天內會員註冊人數也超過了10萬。此外,在宣布了上海二店,蘇州、杭州門店之後,Costco今年8月份來到了山姆的大本營深圳,而深圳山姆福田店已經連續十多年全球銷售排名第一。
  • 2019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優勢品牌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並在十年之際,首次隆重推出年度「科技驅動榜樣」、「時尚引領榜樣」、「可持續發展榜樣」,與「十大新聞事件、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創新企業、十大優勢品牌、十大特色集群、十大產業園區(平臺)、十大活力市場、十大裝備先鋒」榜單共同發布。
  • 花迷聯手森馬開美妝集合店,彩妝會成為服裝行業的增量引擎嗎?
    作者|小小徐聚評:這一次的1+1能產生大於2的效果嗎?正 文昨天(9月4日),花迷在自己的品牌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於國內的快時尚服裝品牌森馬合作,在線下推出美妝集合店,目前全國有8家門店已經開業,分別在上海、寧波、杭州、深圳。
  • 中國的「鄉村服裝」搜於特,國產服裝品牌銷售冠軍,安踏都不及它
    2018年,搜於特的銷售總額達到了185.19億元,超過全球第三大運動品牌安踏,成為國內品牌服裝的銷售冠軍,而曾經排名第一的李寧則排名第五。據了解,搜於特是一家集開發、設計、銷售、物流配送和品牌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科技企業,具有14年歷史,旗下時尚休閒服裝品牌是「潮流前線」。公司目前有數千名員工,2000多家門店,百億資產。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
  • 付費會員制滲透下的零售江湖:山姆、盒馬等玩家打法各異
    作為最早踏足中國付費會員制零售市場的企業之一,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在12月召開品牌發布會暨Member’s Mark全新升級發布會,宣布將對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進行全面升級,增設線下門店,並對線上業務進行新一輪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