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全三季的明顯優點我就不展開了,比如紮實的劇本,滴水不漏的時間循環線,燒腦複雜的人物關係和腦洞大開的劇情,都讓《暗黑》系列成為不可多得的好劇。
《暗黑》第三季最後兩集,等於是瘋狂填坑收尾,說實話填的有點急,這也導致《暗黑》第三季有些角色和細節很快交代很快又結束。
有不少人也指出,《暗黑》結尾真實世界,有種顛覆主次世界耍觀眾的感覺,約拿和瑪莎聯手為了救長發一家消滅自己的世界,動機也有點太偉光正,兩人最後也拍得有點偶像劇,最後落點放到愛情上。
這些都對,但我認為這都不能磨滅《暗黑》第三季和全3季暗黑是神劇的地位。
我自己有自己的理解,首先暗黑主次兩個世界的誕生,你可以說是虛擬的,但轉念一想,我們的世界難道就不可以是虛擬的嗎?
其實主創最後用真實世界鐘錶匠無意造出兩個世界,也是有物理思想理論基礎和哲學深意的。
簡單來說就是運用了觀察者效應和玻爾茲曼大腦兩個物理理論,愛因斯坦說過,我不看月亮的話,它就不存在嗎?
劇集中也運用了周莊夢蝶的故事,來表達這個含義。
觀察者效應也涉及到了複雜深奧的量子力學和薛丁格的貓各種理論,很簡明扼要的說,就是認為宇宙其實有觀測者,因為觀測所以有了宇宙,後來這個玻爾茲曼大腦思想,漸漸認為人類為何至今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因為這個世界和宇宙只是觀察者的思想,並不存在。
說人話就是,《暗黑》的主次世界,並不是虛擬的,只是用了這個劇情設定,側面詮釋了觀察者效應這個理論,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有說過一句話是我思故我在,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如果你細品,《暗黑》的最終結局,是很悲情的(剪輯時我還數次淚目),鐘錶匠因為兒子一家的意外離世,所以要創造時光機,結果意外造出兩個世界,所以這兩個世界的原罪就具有悲劇色彩的,而鐘錶匠想要打破時間挽救兒子一家,就已經觸犯了時間悖論。
因此約拿主次兩個世界才會受到時間循環詛咒,在角色血緣上也產生了悖論的悲劇,這一切都是出於鐘錶匠對兒子的愛,從而也讓我們看到主次兩個世界中角色內心愛的真實。
《暗黑》系列的劇情,並不是刻意為了燒腦而燒腦,劇集更多的是在用愛轉化出人間史詩性的悲劇,對我用了史詩性很俗這詞,但我覺得目前還沒有人,能真正全面解讀得到《暗黑》系列用宏大哲學體系,去注入故事靈魂的魅力,包括我也無法解說清楚。
我認為《暗黑》的結局,把整個故事升華到人類最終對生死和愛患得患失的遺憾和天性,讓人好幾天都緩不過來。整個《暗黑》系列就像是人類一直嘗試攀登宇宙和愛關聯的思想山峰並嘗試找到答案,每個攀登山面分別是科學,神學,哲學,道德,唯心唯物甚至玄學等等,但最後不管哪個知識面,最終到達山頂時,卻發現山頂上還有蒼穹。
我們所知的只是滄海一粟,我們未知的卻是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