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路:活力之路走向科學之城

2021-01-08 新京報

「為什麼喜歡這?」

「因為這是學院路,是海澱。」7月上旬的一天,在北京語言大學會議中心咖啡館,鄭民浩操著一口標準普通話。他來自波蘭,因為著迷中國文化,去年9月專程來北語學習中文。

還沒到北京的雨季,正值暑假,校園靜謐,樹葉盡情舒展。陽光穿過大樹的空隙,灑滿地。

鄭民浩說,活力四射的海澱學院路,令人著迷。

學院路因聞名遐邇的八大學院而得名,如今高校林立。它代表了中國最早的大學城概念。現在,是中國智力最密集地之一。

不少重大科研成果誕生於此,年輕人懷揣夢想至此,在這片以智慧、活力為代名詞的土地上成長。

海澱正在構建「創新生態雨林」,如今中關村科學城已擴展至海澱全域,未來將持續激發科技創新「主力軍」創新活力,走出一條海澱新時代新發展之路。

(一)

初識

北語文化節促交流

距離回波蘭過暑假還有幾天,這天下午,鄭民浩和一位中國同學相約咖啡館溫書。

身邊,一群古巴留學生正熱鬧地歌唱、跳舞。一位男孩兒走過來說,派對是開放的,歡迎大家一起來玩兒。

鄭民浩笑了笑,「北語的氛圍很好,教學條件過硬,尤其語言學。」他鍾愛中國文化給自己帶來的那份恬靜,毅然來到北京。

耳邊雖歡聲笑語,羅明明的眼神卻有些落寞。

「我最近每天都哭。」羅明明來自埃及,在北語讀了3年研究生,今年夏天畢業馬上要回國,十分不舍。她將希望寄託於朋友,朋友說會幫她留意工作機會,有合適的就馬上回北京。

吸引她的,是海澱獨特、濃厚的學習氛圍,隨時去周邊高校交流。「學院路很年輕,海澱十分國際化。」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北京語言大學已成為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

北京語言大學,許多留學生前來報到。攝影浦峰

說到國際化,北京語言大學團委書記楊天喬深有感觸。他想起一個畫面:前幾天北語畢業典禮,一位研究生代表在發言中最先感謝的,是北語的校園文化。「他們上學時期就能感受國際化氛圍,對個人成長有好處。」

為了促進交流、展示各國文化,北語從2003年開始舉辦「北語文化節」。楊天喬也是北語畢業生,這位80後團委書記經常被誤認為在讀生,跟同學們打成一片。

他參與籌備了多屆文化節。在他看來,文化節對留學生而言,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校園和社會,感受到中國的包容和開放。另一方面,中國學生有機會接觸各國文化,促進溝通交流。

這只是學院路的一個縮影。

打開北京地圖,學院路是北京西北部一條不足3公裡的道路,兩側,歷史上聞名遐邇的八大學院曾坐落於此,如今,高校林立。

說學院路是中國智力最密集之地,也不為過。

(二)

起源

聞名遐邇的八大學院

學院路最初因「八大學院」而聞名。

解放初期,北京有高校13所,其中公立學校6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平師範學院(今北京師範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北平藝術學校(今中央美術學院)、北平體育專科學校。

13所高校中,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農學院等高校坐落在海澱轄區。

1950年初,新中國第一所新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海澱區正式興建校舍。在抗美援朝期間,國家衛生部和教育部先後於1951年1月和2月分別接管了協和醫學院和燕京大學。

1952年開始,全國範圍內開始進行有計劃的院系調整。私立大學和學院分別併入調整後的公立學校。北京大學工學院、燕京大學工科各系併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文、理、法三個學院及燕京大學的文、理、法等各系併入北京大學(實際執行中,北京大學法學院中的法律學系、政治學系調到北京政法學院);撤銷了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建制,有關係、科併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

清華大學改為多學科的工業高等學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北京大學改為文、理類新型綜合大學,校址由城內沙灘遷入海澱原燕京大學校址(燕園)。

此後,北京工業學院從老解放區遷來,北京航空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醫學院、北京林業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等八大學院相繼在海澱興建校舍,形成著名的八大學院區。

隨著八大學院的興建,學院區從南到北修建了一條主幹路,並命名為學院路。

學院路兩邊高校林立。攝影浦峰

在馬路東側從南到北依次是如今的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以及中國農業大學;馬路西側從南到北依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以及北京林業大學。

「『八大學院』與我國工業1.0時期同時起步,與我國工業化的發展緊密相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退休教員谷上禮說。退休前,他是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的一名教授,今年已84歲高齡。

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工業基礎薄弱,建設人才匱乏,舊有的高等教育體系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需要。隨後,全國範圍內開始有計劃調整院系,其中就包括「八大學院」的興建。

一批批青年學子懷揣著激情與理想,來到「八大學院」學習專業知識,立志投身到祖國的工業建設中去。

1954年,19歲的谷上禮從上海考入北京地質學院煤田專業。

開學典禮上,時任地質部副部長何長工說,地質部是黨中央的礦產資源參謀部,北京地質學院是為黨中央礦產資源參謀部培養高級人才的學校,你們都是祖國工業建設的偵察兵。

時至今日,谷上禮依然能清晰地把這句話完整複述出來。「後來我們每年校友見面時,都回想起這句話。」

谷上禮回憶,當時的生活條件非常簡陋,校舍蓋好之前一個房間要住20幾人。那時學校還在建設中,同學們有時還要到工地上勞動,參與校舍興建。食堂夥食也十分簡單,8個人分一大盆菜,「給什麼吃什麼,從來沒有人挑剔。」

雖然硬體差,但大家學習熱情都很高。「上課就怕遲到,遲到就得坐後面,坐後面就聽不清,我們班上課都搶位置。」說起往事,谷上禮歷歷在目:每天白天上完課,晚上還要預習和複習,不光為了考試,更為了學知識。同學們都互相幫助,心裡有份責任,不讓班上任何一個人掉隊。

「當時我們煤田專業的全體同學都以『黑不溜秋』為榮。」谷上禮笑稱。

隨後,中央財經學院、中央民族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等院校也陸續在海澱建校。1957年,北京師範大學遷入今址。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海澱區的高校學生數比1950年增加了4.3倍,在校學生72757人,佔全國的16.50%;有學校20所,佔北京市高校總數的64.51%;教職工共25922人,佔北京市的87.22%。

當年的畢業生數1625人,招生3158人,都佔全國的3%左右,佔北京市的100%。至此學院區已初具規模,海澱區作為科教文化區的地位初步確立。

(三)

更新

學院路高等教育多元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院路也在發生變化。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學院」陸續更名為大學。同時,伴隨著一些學校的遷入和遷出,學院路的高等教育走向更多元發展。

截至目前,海澱區共有北大、清華等普通高校27所,中科院等院所99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佔全國1/8;兩院院士605人,佔全國的37%。

楊天喬認為,海澱區高校和研究機構眾多,優勢集聚效應明顯,北京語言大學又身處海澱,可實現資源的互惠互利。今年5月19日開幕的第十六屆北語世界文化節,就是北京語言大學首次與海澱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

今年,北語文化節吸引了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參與。開幕當天,七彩長龍般的萬國巡遊隊伍在北語梧桐大道上行進,各國留學生身披各具特色的本國傳統服裝,載歌載舞,盡展青春活力。

五道口,每天都來往著各種年輕人。攝影浦峰

不僅北語學生,海澱區其他高校、周邊居民、外國大使等,都來現場「圍觀」。

「下一步,我們希望把北語世界文化節的規模擴大到整個學院路,形式上也會考慮如何讓大家更深入地參與進來,而不只是簡單看一看。」楊天喬說。

學院路像一根紐帶,連接起年輕人的生活和夢想。

「每當臨近考試,你會發現學院路的每個咖啡廳有各個學校的學生刷夜,大家會交流。」楊妮來自山東,是北京語言大學英西復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同時也在校學生會留學生聯絡中心任職。

填志願時,楊妮很想去一個國際化的學校,就來了海澱,進了北語。

「來了之後發現,北語果然名不虛傳,是『小聯合國』。我原本以為大家國家不同,文化有差異。其實交流起來,大家都很親近。」楊妮有不少外國留學生朋友,「我的朋友都超愛北京,他們覺得海澱氛圍好,生活便利還充實。」

(四)

展望

科技事業日益興旺

1949年以前,海澱地區沒有科研機構。

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與此同時,中央和國務院部委以及北京市的一些單位也相繼在海澱區興建科研機構。從此,眾多科學家、知識分子在此雲集。這些研究所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毗鄰,逐漸形成了「科學城」的雛形。

科學城與學院區的初步建立,在海澱逐漸形成了多方面科研機構設置和各學科優秀科研人才薈萃的局面,使海澱地區的科技事業日益興旺起來。

清華科技園。攝影浦峰

長期以來,以學院路地區高校為代表的海澱駐區高校在高價值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功勞不小。

例如中科院,「十二五」以來,依託中科海澱先進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中科海澱科技創新綜合體,推動中科院在京各單位在海澱區直接轉移轉化的重大科技項目超過80項(不含各所研究人員自主創業轉化項目),包括中科寒武紀、中科富海、夢之墨、中科物棲等多個重大項目,海澱區在資金、空間、產業資源對接等方面給予支持。

其中中科富海為理化所大型低溫製冷系統轉化項目,打破國際巨頭在我國相關戰略領域的壟斷和限制,為我國航空航天、大科學裝置、氦資源戰略保障、氫能源發展等戰略高技術領域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在清華,聯合清華大學汽車系、北京國汽智能網聯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李克強教授牽頭成立),共同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究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為海澱區自動駕駛創新示範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促進自動駕駛創新示範應用。

在北航,支持王田苗團隊建設智友天使學院,打造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智庫。探索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在生物醫學、智能交通、科教娛樂、高端製造服務等發展。

除了產學研緊密合作,海澱區的科技創新計劃和行動,駐區高校也積極參與,貢獻智力。

2018年初,海澱發布「創新發展16條」,包含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創新型企業「3×100」、「創新合伙人」、城市空間更新、「科技政府」等九大計劃和七大行動。

其中,每年將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聚焦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科技經紀人、科技戰略專家、法律財務管理專家等重點群體,培養一批具有高度黏性、紮根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創業的「創新合伙人」。

當年4月3日,海澱區委區政府科學顧問聘請儀式舉行,海澱區委書記於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等14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頒發聘書。

科學顧問將全力參與到中關村科學城和海澱區的建設當中,發揮好「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為海澱科技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尤其是,將指導海澱破解困難和問題,指明更清晰發展方向,促進區委區政府決策科學化,助力海澱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隨後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及其團隊、智友天使基金(籌)、北航天匯孵化器、雅瑞資本、海澱園創業服務中心分別以「創新合伙人」身份聯合發起的「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 正式啟動,落地北京市海澱區。這是海澱區政府科學顧問首個實體落地的項目。

於軍說,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理念,邀請各高校與海澱區構建「創新合伙人」這一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希望與各高校成為「創新合伙人」,促進跨高校、跨學科合作,校際、校地聯合建設新型研發平臺,共同推進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通過海澱區與各高校聯合設立基金、共建技術轉移中心等方式,共同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創新合伙人」正源源不斷地為海澱發展注入活力。

「我們將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優勢,把政府掌握的、能影響和撬動的創新資源整合起來,構建以創新合伙人為支撐的創新生態雨林,為科技成果產生、轉化、產業化提供全鏈條的創新資源供給和配置服務。」於軍說。

(五)

結語

去年初,海澱「創新發展16條」力度空前,創造性地提出城市空間更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城市建設以及科技政府塑造等概念。

不同於以往,這16條政策更加關注新興城市形態建設以及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創新科技成果要在海澱率先應用,提高創新創業者和居民的獲得感。

當年10月19日,學院路街道組織籌劃的第一屆「城事設計節」活動正式啟動,旨在讓生活和工作在學院路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地區規劃建設,為地區發展建言獻策。並以此為契機,激發地區資源聚集和互動,盤活地區創新資源。

活動共回收967份調查問卷,有來自高校及社會的87組、240人報名參與。參賽選手的選題範圍非常廣泛,涵蓋了城市家具、手繪地圖、節點設計、環境改造、景觀提升、社區治理、街區更新等諸多方面。

啟動會上,谷上禮也被邀請到現場,講述學院路的歷史由來、變化和發展。

退休後的谷上禮依然充滿活力,他說,人過七十到了人生的第二青春期。作為學院路街道的居民,他時常會給學校同學、社區居委會講講老故事。

今年3月,第二屆學院路城事設計節再次啟動。啟動活動當天,社區垃圾分類、社區花園、兒童友好社區、如何介紹學院路、街區口袋花園5個主題詞獲得票數最多,為街道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參考。

本屆城事設計節將引入更廣泛的社會參與,讓更廣泛的年齡層、更多高校、更多社會力量都成為設計節的夥伴。同時,本屆城事設計節也將更國際化,歡迎眾多國際友人一起勾勒他們心中的學院路,為學院路的國際化進程增光添彩。後續,學院路將選取對其更有裨益的作品,逐步落地實施。

城事設計節是學院路地區提升區域城市建設品質,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構建新型城市形態的一次嘗試。未來,學院路乃至整個海澱,將在你我每個人的參與中,創造更好的明天。

新京報記者 鄧琦 見習記者 劉夢婕

相關焦點

  • 活力之城的運動風尚
    隨著體育場館設施的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特色體育賽事的不斷上演,體育產業初現規模的麗水獲得了「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輪滑運動先進單位」等殊榮,更贏得了「首屆中國十佳運動休閒城市」「全國國際跳棋之鄉」「全國圍棋之鄉」等「國」字號招牌。  體育精神帶來的全民健身熱潮,讓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生態體育之城,處處洋溢著青春活力。
  • 重慶路活力城6家性價比超高的美食店,每次去都要吃!
    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重慶路活力城要不要考慮一下?火鍋、自助、私房菜……各種人氣美食應有盡有!周末不安排一下怎麼行~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重慶路活力城6家性價比超高的美食店,每次去都要吃! 店鋪地址: 重慶路活力城新生活廣場4層(小豬小牛旁) 營業時間: 10:00-21:00 人均消費: 91元位置在活力城負一層,一下電梯就能看到,比較好找,是一家人氣很高的特色小吃店。他家的「國王爆肚粉絲」是店裡的招牌,辣鹹鮮香滋味十足,而且麻醬的味道很濃厚,分量也超足,人氣特別高。
  • 想你想你想你,活力滿滿的松江大學城即將「回歸」!
    想念的熱鬧的活力滿滿的松江大學城即將回歸~ 若有特殊原因確需提前返校,需向所在學院申請,經審批同意後方可返校。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松江大學城奠基儀式 2000 年7月29日,上海松江大學城奠基典禮舉行。
  • 深圳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 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四是建立充分激發創新要素活力的科技管理新機制。光明科學城建設除了打造科學研究的「硬條件」之外,還將積極營造制度創新的「軟環境」。《若干意見》提出光明科學城將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模式,科研項目經費改革,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新路、形成示範。
  • 推動回天地區成為「旺城」 北京城建龍樾華府改善生活
    、未來科學城、回天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推進天通藝園、回龍觀育新學校實驗樓等61個續建項目,推動回天地區成為「旺城」,推動清華附中昌平學校、未來科學城第二中小學、沙河高教園配套小學等一批項目儘快建成開學等。
  •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為珠海鼓掌,再上央視.
    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今天,珠海城市形象口號,以及作為粵澳互聯互通標誌項目的橫琴口岸,還有正在加快建設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驚豔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節目!今年全年都將持續在該節目中出現。戳下方感受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一一珠海▼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如彩練般凌波飛舞;香爐灣畔,珠海漁女手捧璀璨明珠看潮起潮落。中國航展翱翔藍天、運動健將揚帆起航。
  • 西班牙:瓦倫西亞科學藝術城,「西部世界」裡的未來之城
    它雖然也繼承了西班牙一貫的熱鬧與歡快,但卻沒有大城市那樣繁忙的節奏,舒適便成為這座城被賦予的特質。也許這個城市不能滿足你所有的想像,但她定會給予你無盡的陽光,柑橘的甜美,悠然的生活節奏,以及現代與傳統城市共存的活力和震撼。
  • 【創作漫談】全新升級的《天醒之路》第二季,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日漫感的劇情《天醒之路》的故事乍一看和普通玄幻漫畫沒有什麼區別。連續兩年都沒有通過學院大考的路平,一直被摘風學院的同學們視為廢物和恥辱。雖然他就讀的摘風學院以校規寬厚聞名,但如果連續3年無法通過學院大考,也會被逐出師門。路平現在離被逐出師門只有一步之遙了。但這樣的廢物卻不知為何能得到天才少年蘇唐的芳心,倆人成天混在一起,惹人眼紅又讓人不爽。
  • 《溫暖的弦》當紅女主角 終於走向了決裂之路
    《溫暖的弦》當紅女主角 終於走向了決裂之路時間:2018-05-06 00:07   來源: 傳媒一班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暖的弦》當紅女主角 終於走向了決裂之路 最近,張鈞甯因飾演熱播劇《溫暖的弦》裡的女主再次變成焦點,成為熱搜榜上的常客。
  •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培訓中心將落地西安 助力「音樂之城」建設
    雙方就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培訓中心項目落地西安市展開對話交流。黃錚介紹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培訓中心項目的整體情況,以及與相關單位對接的整個過程,並希望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鄒謙就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及將來與政府合作的方式談了一些設想。目前,項目已經完成選址,並就合作的具體條款與有關開發區進行商議。
  • 國浩時代城-重塑美芝路新篇章
    如今,美芝路將迎來期待已久的轉型,成為一個結合工作 — 生活 — 娛樂的中心。一大批摩天大樓近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該地區帶來一股新活力和現代感,恰好符合年輕人所追求的工作、生活和休閒體驗。隨著未來十年這地區將建有更多店面、住宅和辦公樓,預料它可加入世界中城區行列,成為如大都會曼哈頓般的繁華地區。
  •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成功舉辦大學城·釣魚城2020音樂節暨迎新晚會
    10月24日-29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隆重舉辦大學城·釣魚城2020音樂節暨迎新晚會,本次音樂節主要分為樂隊、經典音樂劇、舞蹈、說唱及教師五大專場表演,陸續在繽果大劇院、下裡巴人劇場、運動場、風雨球場、live house等地開展了精彩紛呈的演出;其中包括十大歌手以及教師K歌大賽在內的7個專場以及草坪音樂會和美食音樂「趴踢」等5場外圍活動。
  • 終極鬥羅:罪惡之城懼怕的3大勢力,有史萊克學院,卻沒有傳靈塔
    國漫《鬥羅大陸4終極鬥羅》第36話已更新,除了永夜君王這個暗戳戳使用隱匿鬥篷躲在旁邊看戲的傢伙外,其他罪惡之城的成員全都升上了天空變成了煙花,看起來還真的蠻大快人心的。而且這一話中,從永夜君王與精神控制大師詹京的交談中,也透露出來了就連邪惡如罪惡之城這樣的組織,也有懼怕的勢力,其中戰神殿、唐門以及史萊克學院都有提到,卻漏掉了傳靈塔。接下來就由小魔跟大家聊一聊這些讓罪惡之城懼怕不已的勢力。戰神殿,在鬥羅大陸第三部龍王傳說中出場的組織,類似於供奉堂,在聯邦軍方的支持下,即使過去了萬年,戰神殿依舊還是最為強大的勢力之一。
  • 專家解讀|從三大關鍵詞看中新廣州知識城未來發展之路
    解讀會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產城融合成為專家們眼中中新廣州知識城未來發展之路的三大關鍵詞。專家認為,知識城可以成為內外循環的連接點,讓知識等要素資源進一步市場化,同時,知識城還應以系統性體制創新激發發展活力。
  • 泰城逐步走向汶河新時代
    中國日報網消息:泰安有著山城一體的獨特格局:「山」為泰山,五嶽獨尊,雄踞東方;「城」為泰城,依山而建,因山而興,歷史悠久。在山與城的南側,還有一條「河」。「河」為大汶河,匯集眾水,南繞泰城,西注水泊通黃河。山城一體,河有多重要?
  • 順發映見活力新生,在美城遇見美城!
    順發映見活力新生,在美城遇見美城!  遇見一座美城,澎湃一場盛會,激蕩一個時代。用什麼,傳達對城市的至高敬意?用什麼,引發一座城市的全新想像?2020,站在杭州的新起點之上,共鳴城市的美好初心,預見城市的活力新生,順發恆業再獻新作!
  • Robert Pattinson帕丁森,走出暮光之城,從《信條》逆轉演員之路
    《暮光之城1》的吸血鬼形象深入民心而那個故事,你我都可能記得。《信條》問世之前,觀眾對 Robert Pattinson 的殘餘印象十居八九停留在《暮光之城》(Twilight)那個長生不老、永遠保持著 17 歲俊俏容貌的吸血鬼名門公子。
  • 從天文到地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大氣科學學院...
    聚焦工科前沿三學院: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還記得「愛上南大·十分專業」系列探訪直播嗎?如今,回放來啦!從7月23日開始南小微將為準小南們播出7天21院系的「愛上南大·十分專業」系列探訪視頻!
  • 穿越未來之城 2025年最具活力的中國城市|2025年最具活力城市 美媒...
    該雜誌還對上榜的中國大陸城市進行了點評,比如談到上海時說「現在擁有至少4000棟摩天大樓,數量是紐約的2倍之多」,談到北京時說「將於2015年開放的北京新機場,將令這座城市超於倫敦,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這些被《外交政策》定義為「未來之城」的中國都市,以他們蓬勃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吸引著外媒的眼球。我們不妨藉助外媒的關注勢頭,重新發現這些中國都市的獨特魅力。
  • 分享 電影《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中穿插始終的音樂類型,也是主角Sebastian所追求的夢想——爵士音樂,就像歌舞片這個影片類型一樣,逐漸走向死亡。但她始終堅持著夢想,不曾放棄,不斷追求她的那份夢,在最終的面試中激情演唱自己與所有堅持夢想的人的經歷,唱響心靈之歌,最終取得成功。而這首歌同時也是在本片內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於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鬥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