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愛吃給你吧」,父母無私的愛,到頭來帶給孩子的卻是傷害

2021-01-12 育兒寶

天下有一種愛叫「爸爸不喜歡吃」「媽媽不喜歡吃」。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話,小時候還天真的以為可能爸爸媽媽真的是不愛吃,所以自己就理所當然的都吃掉。

可是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那都是父母善意的謊言,是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真的好嗎?

小盧家孩子3歲了,平時家裡的生活也不是特別富裕,但是為了孩子,一到周六周日小盧就會給孩子改善生活,雖然吃的也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是看著好幾種那玩意的樣子,小盧心理特別開心。

每當孩子讓自己的時候,小盧都會說:「爸爸不愛吃,您們吃吧」,小盧想把東西剩下來給孩子吃。

可是前段時間小盧聽朋友講了一個故事,從那之後小盧再也不對孩子說:「爸爸不愛吃」這樣的話啦,而且改善生活的時候,小盧和妻子都會主動分享孩子給的好吃的。

因為朋友說的就是一位家長,平時家長把好吃的都省給孩子,自己捨不得。每當孩子問自己的時候,他都會以自己不喜歡吃為理由。

家長本以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吃的開心,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樣做竟然給孩子養成了習慣,孩子不僅沒有感恩家長,反而理所應當。

有一次家長主動吃了一口好吃的,孩子竟然死活不願意,非要家長吐出來才行。最後沒辦法家長只能把自己嚼了一半的東西又給吐了出來,孩子這才罷休。

從那之後小盧再也不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了,因為小盧不想像朋友口中的那位家長那樣,本來是對孩子的疼愛,卻變成的傷害。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行為,家長這樣做只會讓孩子:

1.變得特別自私

家長平時如果總是用「我不喜歡吃,你吃吧」來回饋孩子,孩子在家長的培養下會變得特別的自私,因為孩子習慣了家長的這種奉獻,一旦家長有一天不讓給孩子吃,孩子就會接受不了。

家長可以讓著孩子,但是別人可沒有理由讓著,如果家長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家長最好不要這樣做!

2.不懂分享

家長總是用「我不喜歡吃,你吃吧」和孩子互動,這樣的孩子一般不會懂的分享,因為家長從小給孩子灌輸的就是自己不喜歡,孩子也沒有必要讓父母。

漸漸地孩子不只是和父母之間不懂分享,孩子和小朋友之間也是如此,他們會認為別人都不喜歡吃,只有自己喜歡。

3.不懂感恩

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不喜歡吃,你吃吧」,雖然家長是愛孩子,但是孩子卻不會感恩父母,因為父母沒有正確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父母用自己不喜歡吃來當藉口,孩子會信以為真,覺得父母就是不喜歡。

所以家長對待孩子要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而且家長平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恰當的愛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對孩子愛變成是溺愛,因為溺愛孩子傷害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家長。

家長教育孩子是該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

1.該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不要越權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不要總認為孩子小,於是總想替孩子去做一些事情,讓孩子只等現成。

這樣家長就會把孩子養懶養刁,如果有一天家長不做了,或是做不好孩子就會責怪家長。所以孩子小時候該孩子做的事情,家長一定不要越權,放手讓孩子去做,不管孩子做的好與不好,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2.該孩子承擔的責任,家長不要包庇

有些時候家長總怕孩子受傷,不管遇到任何事情家長都會衝在孩子的前面去保護孩子。

但是家長這樣做對孩子一點好處沒有,家長要想讓孩子真正的成長就要讓孩子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家長一味的包庇,只會讓孩子退縮。

3.該對孩子放手的,家長不要過度保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不要過度的去保護孩子,家長可以跟隨孩子一輩子嗎?

顯然是不能的,所以家長總是過度保護孩子,想沒想過將來自己不在了,孩子又該如何生存呢?所以家長能做的就是自己健在的時候,教會孩子如何自我保護,而不是等著別人來保護。

愛分很多種,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對孩子的愛,不要讓自己的愛傷害了孩子,這種愛不管是對於自己還是孩子,代價都有些大。

相關焦點

  • 自私的孩子都是無私的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謂直線上升,他們逐漸成為了家庭的核心,所有的成人都圍著他/她轉,他/她的一顰一笑都影響著所有人的心情。這樣,讓家庭教育,變得不那麼容易。  在中國的傳統中,父母都是最無私的角色,總想著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祖輩對於孫輩,尤其如此。但是,從孩子而言,他們並不一定了解這份愛,這份付出。家人對孩子的愛越多,越讓孩子感覺到家人對自己的愛的理所當然的。
  • 爸爸撒潑打滾要糖吃:比起父母愛孩子,孩子才是無條件愛著父母
    這得是多不愛孩子的媽媽才能幹得出來的事情呀!其實比起很多有條件愛孩子的父母來說,孩子才是無條件地愛著父母的。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無條件的愛,這一種愛不附帶任何條件,就愛你原本的模樣,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使那一份愛少了一點點。
  • 致父母: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總覺得父母還年輕,自己可以有無所顧慮,等到父母生病臥床後才後悔自己沒有多陪伴父母;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這種無私純樸,不求回報的愛感染了許多人。我們以為自己愛孩子如生命,卻不知道,孩子愛我們更無保留。
  • 父母100分的愛,帶給孩子的只有窒息
    父母最可怕的養育,是給孩子100分的愛。 一部分父母為了達到100分,將對孩子的愛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穿,大到人生選擇,恨不得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當。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父母投入的精力越多,他們就會越優秀。 今天的文章,我們要講3個故事,都是關於那些使出洪荒之力來愛孩子的「100分家長」的。
  • 《小歡喜》英子跳海:為人父母,千萬別以愛的名義去傷害你的孩子
    孩子與父母的相處,似乎永遠說不清誰對誰錯,但是以愛為名去做一些傷害孩子的事,這樣的父母該醒醒了。小西從小就很羨慕同鄉跟自己家境類似卻能待在爸爸或者媽媽身邊的孩子,她一次一次地問父母,為什麼不能留在她的身邊,就算貧窮一點吃苦也願意。但每次換來的回答都是,不出去做事,你哪來的吃的喝的,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 父母必讀:謹慎處理孩子帶給你的尷尬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只要平時給他足夠多的愛,有點小傷他也會自愈的。這事也讓我成長了,如果以後遇到孩子讓我尷尬的事,我一定用行動表示:媽媽和你是一國的!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是圈裡朋友寫的,父母們以此為警示吧。同時內附可練習方法,很適合想要調整的朋友。
  • 國際不打小孩日: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超乎你想像,你還執迷不悟?
    01毆打孩子,帶給孩子的傷害超乎你想像,你還在執迷不悟嗎?之所以有國際不打小孩日,也是因為孩子在平時常常會遭到父母的體罰毆打,對於孩子傷害巨大,希望父母能夠警醒。不僅如此,很多父母在打孩子時,如果不注意部位,比如直接扇耳光,打屁股等是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拿打屁股來說,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傷到孩子的坐骨神經,如果孩子不夠幸運,可能這輩子就半身不遂了。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過度保護就是傷害啊,趕緊放手吧
    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第二個孩子快點改過來吧,而第一個孩子不過就是動手能力差了一點,沒什麼主見,好像還挺聽話的,是個不錯的孩子。可是小編認為,其實第一個孩子的毛病並不比第二個孩子小。當然,小編知道對父母來說,孩子都是心頭愛,可是當孩子長期過著被你過度保護之下的生活,他要怎麼長出羽翼來,他又怎麼才能夠在山谷之間翱翔呢?
  • 「你乖我才愛你」?父母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過,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並且指出,要去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張豐毅終於含淚發聲:爸爸是愛你的!離婚帶來的傷害,父母永不知
    每次一提起父親,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會不自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那一幕。這是小學課本裡,為數不多需要完整背誦的那部分。旨在從小便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父愛帶給我們的柔情,但是當一個父親連親生兒子的婚禮都缺席的時候,是不是就換了一種畫風呢?
  • 傷害孩子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父母處理離婚的方式
    「我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因為自己的不珍惜,結果離婚了。現在我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我對當初自己的行為深切地感到懊悔,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現在我是家人不愛,孩子不喜。我現在特別擔心自己的孩子因為單親受到傷害!離婚一定會傷害孩子嗎?」
  • 王嶽倫好爸爸人設崩塌?你知道父母感情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多大嗎?
    父母感情出現問題,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多大的折磨,甚至影響他們的處世方式和擇偶觀。長期心理壓抑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性格冷漠、內向不自信、社交恐懼、悲觀厭世、戀愛與擇偶觀異常等等。如何減輕對孩子的影響?大人的世界有很多無奈,如果父母確實性格不和,或者感情問題難以修復,避免不了爭吵甚至是離婚。請努力做到以下幾點,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你對孩子愛的方式正確嗎?
    其實孩子與父母當下的相處方式,就是孩子們未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一個從小就沒有原則性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同樣是沒有原則可言的。而那些被父母用命去疼愛的孩子,到頭來很可能就成為了仇人。動畫短片《任性人生》就是講述的一個為女兒散盡幾乎所有家財的父親的故事。
  • 丹慧牡丹籽油|原生家庭帶給賀子秋的傷害
    賀子秋親媽和李尖尖爸爸李海潮相親,雖然兩個人沒有結婚,但李海潮依舊給賀子秋媽媽一大筆錢去應急。而賀子秋的媽媽把自己的孩子留給李海潮,就再也沒有回來。原生家庭帶給賀子秋的傷害不僅僅是外表,還有內心。凌霄的媽媽離開了還有爸爸,可是賀子秋一無所有。
  • 離婚的夫妻離婚不離家,帶給孩子的傷害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很多年
    觀點:在我看來,也許你們離婚有著不為人知的矛盾和內情,但是有沒有想過孩子,孩子們想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家,有溫暖,有愛的家,是一個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家,家的溫度他們是能感受到的,離婚不離家的家,對他們傷害可能更大。
  • 「作業沒完成,爸爸失控砍傷孩子」: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我省吃儉用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就是足夠愛他的表現了,至於對他是什麼樣的情緒,有沒有打罵,這些都不重要了。 其實不是,相對於那些外在的物質條件,父母在孩子精神上的影響才是至關重要的。
  • 讓無數父母淚目的暖心瞬間:你永遠也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麼愛你
    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你覺得你的孩子會選擇你嗎?貼心的小棉襖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給你溫暖的一擊。吃完飯以後,媽媽們都在洗碗,孩子們在一旁玩得正開心。表姐彎腰收拾東西的時候,腰後露出了一塊,她家孩子突然從老遠的地方衝了過來,幫她把衣服往下拉了拉,蓋住了露出來的肌膚。永遠不要低估孩子對你的愛,他們比我們想像中愛我們多得多。
  • 窮人家的父母,愛讓孩子吃這3碗飯,老了吃苦受罪都是自找的
    父子兩人對坐,沉默的父親就這樣看著孩子吃的大口朵頤。但是這樣傾盡所有的愛,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是負擔,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父母總是為了子女掏出自己的所有,不僅只會讓孩子習慣索取,而且孩子也不會體諒父母的付出,父母的不餓,不喜歡吃這類話,甚至可能成為孩子理所當然索取的藉口。第二碗飯:荷包蛋去哪了?
  • 「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才吵架!」: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我當時被這個答案震驚到了,想到自己曾經也被這句話深深地傷害過,當時自己的委屈、無助、憤怒、被拋棄感又重新浮現在眼前。 幸運的是,我的父母非常的愛我,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無意間提到傷害我的話語,我努力的告訴自己他們不值一提;但不幸的是,時隔多年,想起來,依然會隱隱作痛,而我的父母,卻並不覺得那些話是對我的傷害。
  • 你給出的愛,可能只是傷害
    難怪最後女主角雖然明白了他的心意,但是卻拒絕了他,並且對他說:下次追女孩子的時候,去對人家好吧,不要去故意欺負折磨人家!他明明是想跟別人建立愛的聯結,結果呢,給出去的卻是傷害。既然給出去的是傷害,帶給別人的感受是不舒服、不溫暖的,那麼,對方自然就不會接受他、靠近他、喜歡他⋯⋯結果就讓自己活在了深深的孤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