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開始時,張達明示意記者提問時,儘量要大聲一點,「我有點耳鳴,這兩天原來要進醫院檢查。」
56歲張達明, 2011年患上鼻咽癌,經過7年的抗癌治療,病情總算穩定下來。大病後身邊好友多加關照,時不時有角色都找他演出。「戲要挑,不是演技上做不到,是要接一些覺得自己能力應付到的角色。」《麥路人》的角色口水祥,只需要坐在餐廳,聊下天,找下工作,於是一口答應,於是一口答應,也因為「坐一坐」,為他帶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張達明笑言自己已經胖了不少
在《麥路人》見到的張達明,身體很瘦弱,加上頭髮和落泊身影,正想贊特技化妝的厲害,沒想到當中有幾分是源自達明本人身軀。「開拍時只有46-47公斤,已經肥了不少,因為最瘦時只得44公斤。當時喉嚨在治療中,根本吃不到東西。」
記者問:「長期抗癌,情緒一定受影響,可曾有過絕望想法?」
「沒有絕望,胡思亂想就有。」原來達明試過為自己找好骨灰龕位。「有病,思想改變了是很正常,你沒可能理解得到,正常人是正常人,你不正常就是不正常,長期病患者是有不同的心態。」
張達明飾演的口水祥
心態改變,生活日常都要改變,達明看到記者邊看手機的問題邊發問,便有感而發。「你看手機可以放低望,然後問:『達明,這條問題想問……』我現在不可以了,我要這樣看(將手舉高至頭部位置),否則會很容易鎖頸,有生命危險。另外你行山背背包時,不能背得太重,也要背在前方,令整個人重心向前,同時又不能行得太前,萬一你要回頭望叫人『走快一點』,這時頭部一扭,又是容易鎖頸,血液上不到腦便有生命危險。」一些對正常人簡單不過的動作,對達明而言要小心處理。
簡單如看手機,都要重新學習
對於得到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這個獎是個及時的鼓勵。「在十幾年前有很多戲拍,很健康的時候,得獎都是很普通的事,拿完一個到第二個,但當我這麼辛苦,還要在今年疫情這麼嚴重,的確是最大的鼓勵。這個鼓勵不是對我有什麼好處,而是我辛苦工作後證明自己仍然可以做出成績。」
而拍戲也是他最好的治療方法。「消極去面對,單靠吃藥,不斷拿錢出來醫不是好方法。要靠身體的能量跟自己講,繼續努力,繼續做運動。」獲獎後通常機會增多,但遇上疫情全行停擺,都很難有機會。
不過達明也坦言自己身體狀況,都不容許太操勞。「有不少劇本找我,但我要接一些覺得自己應付到的角色,《麥路人》不是太多場面要演,只是在餐廳坐下來聊聊天,求郭富城幫忙找工作,衡量自己身體應付得來便做。」不過在拍攝時都有發生小插曲。「當時正在下雨,地面有點溼,但劇情要我跑,結果我跑得不好便跌倒,當時我沒喊停,我選擇爬起身再跑,希望將這幕『跌倒』戲收錄在內,可惜最後都被刪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