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中國咖啡和美國咖啡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
一年前,瑞幸咖啡在紐約時代廣場喊出的「宣言」振聾發聵。而如今,人們卻只能聽到一聲聲「啪啪」的迴響。明日(6月29日),創造一系列資本神話的瑞幸咖啡將正式退市。
然而,風暴或許並不會因為退市而消散。追責、清算、索賠……瑞幸是否會因此破產?用戶滿減券還能用嗎?「不差自信」的瑞幸,對市場、對投資者、對用戶,似乎還差了很多解釋。
瑞幸退市,就差填張表了
當地時間6月26日,瑞幸咖啡公告稱,決定撤回聽證會請求,公司股票將於6月29日開盤時停牌。
根據此前的安排,6月25日,納斯達克將舉行瑞幸咖啡退市聽證會。按照納斯達克的規則,在聽證會結果出來前,瑞幸依舊可以繼續上市交易。而即使聽證會結果為退市,瑞幸也有資格選擇上訴。根據規定,從接到退市通知起,瑞幸最多可擁有180天的時間。
但瑞幸似乎並沒有「苟延殘喘」的打算。就在聽證會的前一天,瑞幸咖啡通知上市資格審查工作人員,撤回聽證會請求,不尋求撤銷或暫緩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決定。
瑞幸咖啡的這一舉動也被市場認作是「承認錯誤,放棄抵抗」。明日,瑞幸咖啡將正式從納斯達克摘牌,其相關股票的交易也將停止。納斯達克方面稱,在這一決定的上訴期限屆滿後,將會出具一份退市表格。屆時,瑞幸只需完成這張表格,就意味著完成退市。
當然,退市並不意味著「關門」。「放棄掙扎」的瑞幸咖啡在退市後依然保持運營。其公告稱,全國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
此外,雖然從納斯達克退市,但瑞幸咖啡依然可以退到場外交易市場證券市場(OTC市場)上掛牌,不過,這一市場的無論從流動性、透明度等方面來看,都無法與納斯達克同日而語。
乾乾脆脆地「退」,對瑞幸咖啡而言,或許是僅有的也是最好的選擇。
退市了,我們的滿減券還能用嗎?
「股票退市了,但門店短時間還會繼續開下去的。」
去年1月,魯瀟瀟(化名)來到上海的一家瑞幸咖啡擔任店員,從上市時的「資本傳奇」到退市時的「江湖騙子」,瑞幸這1年所經歷的冰火兩重天,在瀟瀟這似乎沒有激起太大的波瀾,「前兩個月,來我們店買咖啡的人竟然還比之前多了。」
據媒體報導,在4月底自曝造假醜聞後,一批瑞幸咖啡的門店因用戶"擠兌"優惠券,出現了訂單量大幅增長的態勢。「我們並不知道自家門店的帳,到了總部會變成怎樣誇張的數字。但我個人感覺,4月初的訂單量是我這一年最火爆的……」
截至目前,瑞幸暫未披露相關的運營數據。「就算披露了,我自己都未必相信他是真的。」魯瀟瀟說,銷量大增或許只是「臨刑」前那「最後的晚餐」,消費者信心的喪失才是需要面對的「無盡的黑暗」。
魯瀟瀟的調侃是存在現實依據的。公開報導顯示,早在瑞幸咖啡IPO前,為了"幫助"公司銷售量增長,部分瑞幸員工註冊了個人帳戶,"憑空"購買了大量的代金券。通過這樣的方式,瑞幸至少"製造"了2億至3億元的銷售額。
那麼瑞幸退市後,用戶手中那一張張「真實的」滿減券還能繼續使用麼?此前,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曾多次公開表示,將盡力維持正常經營。用戶目前依然能正常使用瑞幸咖啡的APP、優惠券等等。
不過,說出這句話的陸正耀恐怕也自身難保,當地時間6月26日,瑞幸咖啡公告稱,董事會決定要求陸正耀辭去董事和董事長職務。而他本人也正面臨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訴訟壓力。
市場人士預計,在退市風波後的一段時間,瑞幸咖啡仍然可以靠著「吃老本」維持運營,但新一波用戶的「擠兌潮」或許也將到來。消費者仍需保持理性。
「身邊的小夥伴,走了一大半了。明天誰又要離開,我們也不會奇怪。」退市之日愈發臨近,魯瀟瀟並不想「落井下石」,但他擔心的是這段從業經歷是否會成為其履歷上的「汙點」。「上層造假和基層真的沒啥關係。至少,我們每天都在認真做事,這個是無法造假的。」
開曼群島註冊,美國上市?中國投資者利益如何保護?
除了基層員工的無奈,不少投資者也不幸「躺槍」。自顧不暇的瑞幸咖啡,所要面臨的恐怕絕不只是「填個表」這麼簡單。
如果將退市比作瑞幸事件的一個「逗號」。那麼,在這個逗號之後,還需要經歷投資者集體訴訟、行政處罰、刑事制裁等多個「頓號」,才能為這件事畫上「句號」。
但這每一個「頓號」都足以為瑞幸咖啡畫上休止符。
首先,是即將到來的美國投資者的集體訴訟。據彭博社6月21日報導,瑞幸咖啡美國的集體訴訟案已指定了首席原告和律師事務所。
據《VCPE參考》,2010年到2019年,美國證券類集體訴訟單案件賠償金額為1.28億美元到2600萬美元,去除高額賠償案例,平均每個集體訴訟案件的賠償金額在2600萬到6000萬美元之間。
從個體案例來看,目前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財務造假案,2001年安然事件的集體訴訟中,被告方包括公司、部分高管和中介機構等為投資人支付的總賠償金高達72億美元。
截至周五收盤時,瑞幸咖啡報收1.38美元每股。今年年初,其最高價一度達到51.38美元。如今,其市值也從巔峰時期的110億美元,跌落至僅剩3.47億美元。如果按照10幾年前72億賠償的「先例」,這將是瑞幸不可承受之重。
甚至還有律師估算,根據瑞幸最高股價、最低股價以及總股本,瑞幸所要面臨的賠償或超過百億美元。
「現在去猜測瑞幸會賠多少為時尚早。」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如今正在代理多起和瑞幸相關的投資者索賠訴訟。而這些投資人大多是中國籍的境內投資者,「關於瑞幸咖啡的正式調查結果尚未公布,貿然猜測賠償數字其實缺乏依據。」
董毅智表示,瑞幸咖啡正在面對諸多「前所未有」的法律問題。「瑞幸造假案不僅要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調查和龐大的美方集體訴訟,我國監管方也已經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以正視聽,釋放出了對造假者予以嚴懲的強烈信號。」
首當其衝的是刑事處罰。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美國「薩班斯法案」,犯有欺詐罪的個人除罰金之外,公司執行長和財務總監將面臨5年的「牢獄之災」。而對於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情節嚴重者在美國最高可判處入獄25年。
此前的美國安然案中,CEO傑弗裡斯基林被判刑24年,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長安迪法斯託並被判處10年監禁;首席會計師理察考西認罪,被判處7年監禁。
目前,國內對瑞幸咖啡的調查仍在進行中。類似瑞幸咖啡事件的判例暫時也無例可循。
董毅智向記者介紹,參考新《證券法》實施後首例因信息披露入刑案件。今年,上海三中院曾以《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判處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瑞幸造假事件曝光後,網絡關於中國資本割了美國「韭菜」的說法甚囂塵上,甚至不乏有人為瑞幸咖啡拍手叫好。
但事實上,這個經營地在中國,註冊地在英屬開曼群島,上市選擇了美國的公司,絕不應該成為造假的「法外之地」,法律同樣也不能因為其「海外中概股」的身份而存有「真空」。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一個中國人到美國違了規、犯了法,中國能不能對其進行處罰的問題。」董毅智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證券市場造假往往損失巨大且影響範圍廣。
「瑞幸對東道國家證券市場的擾亂是一定的。但作為母國的中國在國際信用、市場信用,以及監管成本上同樣受損,瑞幸的行為違反了中國法律,國內的監管完全是有法律依據的。」董毅智表示。
「在國際化的趨勢中主動監管,甚至加強長臂管轄,更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有利於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有利於打造真正意義的跨國企業。正所謂,資本無國界,企業有祖國,企業家有國籍。」董毅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