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歡呼著把「神獸」送到學校沒幾天,這個「史上最短學期」的尾巴就已經影影綽綽地閃現了。是的,對老母親們來說,夏令營的安排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先來看看「2020 後浪奔騰立洋科技夏令營」。
如果說科技營的導師隊伍是「大牛」雲集,那麼,藝術營的導師隊伍就是「大腕「叢生。
看看這個導師隊伍:
立洋藝術首席顧問。「中國拍賣第一人」、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原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創始人。
立洋藝術總監。職業藝術家、獨立策劃人,被譽為最具批判力的批評家,從「前衛藝術」、「後前衛藝術」到「更前衛藝術「的闡釋者和推動者。主要作品《字球組合》、《拓印乾旱》、《太湖水》等,被大英博物館、梁潔華基金會、中國美術館等收藏。
知名藝術家。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文藝創作部主任、研究館員。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雲南民族畫院特聘畫家、雲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 重 新 定 義 美 術 之 美 —
解讀藝術之源
開啟學科融匯
跟隨名家探尋
獨立策展體驗
★ 圖像識讀:通過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以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使得學生能夠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等方面進行事物圖像的識別。
★ 藝術表現:運用傳統與現代媒介材料、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後的事物進行聯想或是想像,將美術中的表現能力解決學習或者未來工作中的問題。
★ 審美品鑑:通過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學生能夠理解和感知美的多樣性,從而對生活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
★ 文化理解: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認同中華優秀文化,尊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 職業體驗:學生可參與策展主題講座、模擬拍賣會,慈善公益等項目,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收穫難能可貴的藝術職業體驗。
除了主題型必修課程,2020立洋學府暑期項目更提供「1+N」多元化選修模式,涵蓋人文素養、劍橋國際與商學院等領域,包含國畫、油畫、雕塑與陶藝、國學、音樂、戲劇與閱讀、擊劍、太極、商科、歷史、計算機、科創、英語、物理、化學、數學、生物、財商、演講與口才、批判性思維、國際禮儀等課程,致力於通過跨學科融合與學習,架構更為完整而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潛能與天賦,在未來精英的成才之路上,賦予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貴在專精的工匠精神。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這些還沒完哦。無論是選擇科技營還是選擇藝術營,每天下午都有十幾門跨學科的選修課可以選擇。
人文素養選修課:
國畫、油畫、雕塑與陶藝、攝影、珠寶與時尚配飾、數碼媒體與藝術設計、國學 、音樂、戲劇與閱讀、擊劍、太極
劍橋國際課程選修課:
物理、化學、生物、商科、歷史、計算機 、科創、第二外語
商學院選修課:
財商、演講與口才、批判性思維、國際禮儀
在這裡,學科的界限被打破,學科融合得以踐行,以點帶面融會貫通,實施全方位的體系化教學。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打造了一個適合學習的舒適場所,結合多功能教學設備,真正實現學有所享,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