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國朋友為什麼對永居條例無所謂?

2021-01-15 貞觀

最近《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草案的意見徵集在網上引起了不少討論,有人擔心外國人多了會擠佔自己的發展機會,有人憂慮外國人多了會引發治安上的困難,更有人拿「血統純正」做文章,甚至引出了「若執行,著漢服,墜高樓」這樣聲嘶力竭的悲壯宣言。



與民族主義動員下群情激憤的我們不同,我認識的真外國人對這個條例的反應都比較冷淡。一個普遍的態度是,要留總是有辦法留下來,而要走,一個永居也沒有多大的誘惑力。有幾個朋友講了些細碎的事情,我覺得分享出來也挺有意思的。


資深外賓老賈:事實居留沒有那麼難,但是在變規範


美國人老賈曾在中國工作學習了幾十年,資深到在友誼商店(友誼商店以前不對普通中國人開放)當過代購。中文水平更是碾壓當代年輕人:繁體簡體二簡都會寫,「的地得」也從來都不會用錯,即興講一段貫口都不在話下。


老賈說在中國需要外商和力圖改變對外形象的時代,北京也曾敞開大門,提供各種方便歡迎各國來賓:「不然北京哪裡來的那麼多開小店的外國人?」與那個時候相比,現在整體上更規範,同時也更嚴格了。早先中國將外國人分為ABC(鼓勵、控制、限制)三類進行管理,標準、目標和這個永居條例草案有相像之處。


老賈沒覺得中國永居是剛需,一來是居留在中國並不難,合法合規的拿到工作籤證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也有留學生打黑工的現象(但學生也有學生籤證),但大部分機構都是有能力做擔保和申請下來的。除此之外,長期的商務/旅遊籤證也不難搞,有一些籤證機構會進行協助,「到哪兒認識人都好辦事兒」。但認識誰都不如有個中國親戚:探親籤證非常寬鬆,每個季度Visa Run(通過出境來滿足籤證需求)一次就行了,成本低效率高。


二來是老賈也信「落葉歸根」這一套,年紀大了以後,就想回自己國家養老。老賈在老家有帶泳池的房子,但在中國他卻總是生活在胡同、筒子樓這樣的地方。當然他也不是住不起大平層,只是那個年代來中國的外賓都喜歡這樣「身體力行地體驗中國」。不過他們國家現在的領導他不太喜歡,所以暫時就跟很多中年單身老白男一樣,出於經濟、就醫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考量,先待在了曼谷。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通大易:我永遠是局外人


大易是澳大利亞人,工作是中國研究。他本科的時候來中國交換過一年學中文;後來覺得學的不夠紮實,為了學中文又跑回來當了一年英語老師。他的中文比老易還是差點,但觀察力和記憶力還是很驚人,我們第一見面時,他一聽我從西安來,張嘴就問:車還好打嗎?


大易很不滿網上那些「會講英語就來當英語老師」的論調。他名校畢業,工作經驗也不差,但當時來中國找工作並不容易。他也覺得外教有一些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比如口語、語感這些從小建立起來的優勢,或者是自己教育體系中規範化寫作練習帶來的對邏輯的堅持。他也不喜歡那些對留學生的惡意,在他的印象裡,大多留學生也都是自費或者拿著自己國家獎學金來的,即便是拿了中國的獎學金,也不見得能有多少錢。


儘管做中國研究,但大易的博士卻是在美國讀的。從讀博開始,他也就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這對研究者來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問原來是由於情傷:大易跟男友回家,對象的父母明顯更不滿意他金髮碧眼多過他不是女孩,還說是外國人帶壞了自己家兒子,揚言要告到學校去讓他丟了工作。最後,在「選老公還是選爸爸」這道題裡,男友做出了讓他遺憾的選擇,所以他也就再也沒回來過。


長居中國也並不在他的計劃裡。他剛來的時候碰到一件讓自己認定自己是「局外人」的事情:有天晚上他去吃火鍋,下樓的時候電梯超載,一群人就邊喊著「老外出去」邊把他推出了電梯,「我快兩米啊,要是個中國人,會有人敢動手嗎?」


大易現在在教授中國政治相關的課程,但他說中國學生並不喜歡他。一方面他給分很嚴格,中國學生本來衝著「中國」二字想去刷分,但在他這裡就落空了;另一方面中國學生也不喜歡他看問題的視角,比如工資這回事,大易就認為「在華外國人工資高是假象,但中國人普遍沒有被給付合理的薪酬和勞動保障,所以就把不滿投射在我們身上」,他覺得這是個可以探討的問題,但他的學生卻跟他說:「這話我們能說,你不能說。」


■圖片來自網絡


外來勞工小炳:永居華而不實


有觀點認為永居條例是用來彌補國內勞動人口不足的,但外來勞工在內地並不多見。在香港就不一樣,菲律賓人小炳就是一個在那裡做技術維護的外來勞工。


在小炳看來,流動人口的勞動成就了本地居民的福祉。在我們的城市裡,建築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員、服務員等辛苦的職業常常是由外來流動人口撐起來的一樣;而在一些更發達的地區,就是外來勞工撐起了這些工作,香港勞工及福利局甚至講過「外傭……對於釋放本地婦女的勞動力貢獻良多」這樣的話。


在勞工之外,這些看起來不光鮮的勞動人口也撐起了非正式的國際貿易和全球化。廣東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靠跨國公司賣出去的。幾十年前還要靠香港中轉時,非洲的個體商人窩在重慶大廈靠著行李箱就完成了撒哈拉以南20%的手機進出口業務;現在廣州小北的商人們貨櫃都能用得上,承擔的國際貿易量完全稱得上是民間一帶一路。


「冠上一個『低端』的帽子,不去正視我們給本地發展帶來的好處,還要說我們在搶你們的飯吃,不合適吧?」 小炳沒有從事會受到限制的工種,所以待夠七年是可以拿到香港永居的。但小炳表示香港很貴,這裡的人也不友好,自己國家的圈層也沒有形成,所以他並不覺得永居有很大意義。


「我最終還是要回國去,永居或許會方便我工作,讓我少擔心會被僱主開除一點兒,但我也不會一直留在這裡的。」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國際化?


這兩年我見證了一些外國人朋友離開西安回到母國。他們中有人是為了方便子女教育回國;有人是受不了在單位腹背受敵的境遇回國;也有人是中年危機了想找刺激離開了自己熟悉和深愛的這片土地。


理由中最強的,是一個朋友說:「西安是一個大城市,但它不夠國際化(cosmopolitan)」。


我很理解這個人的沮喪。這個「不夠國際化」是數字上的,《華商報》3月4日的報導顯示官方表示常住西安境外人員大概只有1.5萬人;而上海在2016年時就達到了17.8萬(該數字來自2016年上海年鑑)。儘管坐擁兵馬俑等古蹟,鹹陽機場的吞吐量也進入全球前五十,但西安並未進入Euromonitor版本的國際遊客數量排名,在萬事達版本中也僅位居76位,旅客數字也只有第一名曼谷的5%左右。西安甚至不是首批144小時過境免籤的城市。


但更多的是生活的單調與圈層的封閉。他辭職那天,我們一起吃了頓飯,巨貴無比的法餐吃到一半,服務員拿著POS懟到我們面前讓先結帳。這個動作似乎有些激怒他。服務員走後,他指著餐廳的每一處細節跟我講問題出在哪裡,什麼地方擺的不對,服務員剛才的情景要怎麼處理,餐點上又什麼死穴:「不是他們做不好,是他們沒見過不知道怎麼做,那就要重視我的經驗和意見。我一個法國人給法餐提點意見,這餐廳聽了,競爭力也就上去了,但他們不會聽的,西安走到哪兒都是『愛吃吃,不吃滾』,但至少是我在花錢,他們也沒啥損失。我們單位就不一樣了,花那麼多錢請我來工作,我提的事,中國同事一個都不聽,各個都覺得我在找麻煩,那你找專家來幹啥,當花瓶嗎?」 我知道他是把工作上的事情投射在這頓飯上。


即便我和外國人打交道的經驗不算少,但在他這樣爆發之前,我都沒有覺得請外國人來當花瓶是一件特別需要更正的事情:即便我知道這不對,但我也沒覺得有啥。


西安的很多事情也一樣,大家都喜歡吐槽西安的沉悶古板保守遲緩,但因為待在這裡,習以為常,又缺乏離開的條件,即便覺得這些事情不對勁,也很難說清楚要怎麼做才會更好或者有去變革的動力。「不識廬山真面目」許久,等到擇木而棲的鳥不擇咱這棵木時,才慢慢意識到原來人家早就叫喚過自己的意見。


這是「面子」之外招徠和留住外國人的最大利好:去創造一個讓有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障礙的人都願意適應、都能得到支持的環境,受益的還是是那些土生土長在這裡的西安人,沒有新西安人的到來和離去,我們可能不會看到這個城市更多的發展空間。


無論是為了勞動力,還是那些在其他文化、制度下形成的獨特的工作能力,外國人對當下的中國都是很重要的:中國還有很多行業仍然不成熟,在管理和服務上需要大量經驗,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外國人的支持;與之相似的,中國也有許多需要傳播的東西,也有很多國際上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要挑戰,這些過程也需要外國人的參與。作為對外開放的一部分,不斷為外國人在華求學就業提供方便也就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對西安這樣想擴大城市規模並增進全球影響力的城市尤甚。

相關焦點

  • 五問外國人永居條例
    釋疑1哪些條件下外國人可申請中國永居?《條例》徵求意見稿,設置了外國人可以申請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幾種途徑。第一個途徑是傑出人士。與中國公民或永居者結婚且婚姻持續五年、18歲以下且父母為中國公民或永居身份、年滿六十周歲來華依親等。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玉成認為,這幾類體現了給予永居外國人的較高標準,將是帶來就業、稅收和創新的群體。第二十三條「等待配額的時間不計入審批期限」,說明該條例給永居設了一道保險,即移民數量配額。整個條例,具有現實合理性和應對未來複雜情況的充分彈性。
  • 北大學者王錫鋅:有沒有外國人永居條例,超國民待遇都會存在
    這次制定《永居條例》,是在原有管理辦法基礎上的一次升級和整合,但一些早已實施的規定,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有人覺得,通過《永居條例》將大量引入「國際低端人口」,把條例視為向外國人諂媚的工具,人們擔心大量外國人獲得永居資質後將享受超國民待遇:為什麼他們買房不限購?不受計劃生育限制?教育和醫保享受優惠?
  • 胡錫進:外國人永居條例,需細化到不留可鑽的空子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27日在網上公示後,引起大量議論,其中很多表達了擔心和反對。那些反對聲主要是認為該條例對獲得永居權的限定條件過於寬鬆,還擔心這一條例不會吸引高素質人才來華,反而會讓非法移民更方便地轉為合法永居。
  • 外國人永居條例:應對全球人才大變局的「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大力派遣青年才俊赴外求學,而且積極引進外國專家等,努力對接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形成了一整套的聚才引智體制機制,為我國的經濟科技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國際智力支撐。事實上,1985年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便專門制定了關於外國人永久居留資格的法律條文,2004年的《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進一步探索落實相關法律規定,2013年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率先為外國人籤證的籤發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管理提供了配套法規。
  • 永居條例:「超國民待遇」憂慮下的中國綠卡之爭
    任澤平稱,新條例新增了傑出成就申請永居;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方面大幅放寬任職單位和申請人條件限制;在投資申請方面,一般門檻從2004年的200萬美元降至2020年的1000萬人民幣,且不再有三年限制;新增普通工作申請,普通外國人如符合學歷、居留年限和收入要求,可申請永居。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反對《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
    最近在微博上,幾乎每個官方新聞下方都會出現反對《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評論。《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是27日在網上公示的,本意是想吸引外國人能方便地在中國生活,沒想到在微博上招致大家的一致反對。
  • 外國人永居條例爭議,官方最新表態!
    外國人永居條例爭議,官方最新表態!部分企事業單位人員、社區幹部、居民和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對《條例》(徵求意見稿)進行深入討論,發表意見建議。與會人員認為,通過賦予外國人永久居留資格吸引人才、專業人士和域外資本參與本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許多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普遍做法。
  • 永久居留權條例徵求意見,有幾點意見我不得不說
    說實話,我不太願意解讀這種國內重大政策和文件,擔心文章發不出來白寫了。但司法部既然是公開徵求意見,那我也就少了這一點顧慮。今天,我把條例全文通讀後,更加覺得十分有必要盡一個公民的合法權力,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們的未來提幾點意見,說幾句「醜話」。民眾最主要的擔心條例徵求意見出來後,為什麼有那麼多反對聲音,大家擔心什麼呢?
  • 5問外國人永居條例:為何制定該條例?如何防騙綠卡?
    (原標題:五問外國人永居條例:申請門檻是否降低?如何避免騙取綠卡?)2月27日,司法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徵求意見稿)》一經發布即引發廣泛關注。
  • 外國人永居條例何以取信於民
    楊先德/文近日司法部在官方網站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從功利的角度講,在很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該項制度是用以吸引吸收和服務管理高層次外國人才、技術和資金的手段。以美國為例,有數據顯示,1980-2018年美國累計給予中國人永久性居留權的人數為214萬,可以說這些人大多是高層次人才或者有錢人。持有外國「綠卡」甚至成為某些中國人在國人面前顯示身份地位的象徵,當然也有人惋惜這種現象背後反映了中國人才流失的嚴重。
  • 外國人永居實施對國內有什麼影響?
    2020年2月27日,一份關於外國人永居管理條例意見稿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永居門檻低」、「超國民待遇」、「低端人才引進」等言論充斥在各大論壇。近年來,中國引才、出入境政策持續創新,中國永居制度改革步步緊隨。想要更好地了解今年年初發布的《外國人永居條例》的內容的話,就讓我們先看看中國關於外國人居留法案的演變進程。
  • 十議外國人永居條例:怎樣算為中國經濟作出突出貢獻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十議外國人永居條例 :怎樣才算為中國經濟作出突出貢獻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近日,司法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條例)引發廣泛討論,其熱烈程度可能遠超發布者的預期。
  • 中國花滑冠軍嫁老外,支持外國人永居條例遭罵,兒子非中國籍
    前言:如今世界已經漸漸實現全球化,過去關於外國人在中國旅居的條例也開始出現了問題,已經無法適應現在如此開放的社會了,對此國家就發布了《關於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有些人表示這是讓國家進步的條例,說明我國的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另外一部分卻認為這個條例會不會把中國變成一個移民國家,損害傳統中國人的利益。
  •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內容有待斟酌 條文還需細化
    自從司法部2月27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來,在網際網路上就引發軒然大波,而且網民以壓倒性態勢反對該條例。本來很正常的、符合國際慣例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為什麼會在我國遭到如此多人的反對呢?
  •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引激烈爭議,我們應如何看待
    ▲在一些與此事無關的新聞下也能見到不少反對《條例》的評論而且都能收穫成百上千的點讚《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到底規定了哪些事項?又為什麼引發國內輿論界如此強烈的反彈?下面軍武菌就在綜合多方意見、查閱相關法條內容的基礎上,談談自己對這個《條例》的看法。
  • 外國人永居權要開門立法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1067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近一周來,輿論對於《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的討論熱度不減,並衍生出了多個版本的話題,反對和批評佔了多數,有情緒化表達,也有中肯見解。從這層意義上講,相較於聽之任之,對外國人永居權立法,以法律制度加以規範,合乎時宜,也順應民意,既是為了吸引外國人來華,也是為了儘量平衡化解人們的種種擔憂。其必要性,毋庸置疑。因而,關鍵問題不在於該不該立法,而在於該怎樣立法?該立怎樣的法?
  • 我們反對的,不是《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而是超國民待遇
    2020年2月27日,我國司法部政府網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外國人永居條例),這幾天瞬間成為了全國熱議的重點,甚至超過了即將被控制下去的新冠肺炎疫情。綜合各路網友的觀點,大部分人是反對訂立《外國人永久條例》,但也有很多白領表示支持。網上有的言辭比較激烈,我摘抄一些給大家。
  • 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正在徵求意見中……
    又是這個專家,讓人捉雞啊……這位專家前面建議「引進外國移民來彌補我國勞動人口不足」、「鼓勵中國女大學生和留學生聯姻」,這裡又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能需要外國人來完成」的論斷。我就不懂了,外國人來中國不吃不喝不住麼?外國人來中國不拿工資麼?
  • 阿聯永居金卡給了誰?印度企業家、葡萄牙足球明星C羅……
    近日,有英國朋友來杜拜,倫敦人,平時也不怎麼住倫敦,大多數時間住在他在西班牙的一個島上買的一個度假屋,還有一部分時間在陽光充裕的泰國,還有時間就到處飛。這個疫情嚴重的時候來杜拜,還要跟我見面敘敘舊。來之前,我就勸他,哥,您還是別來了吧。
  • 就《外國人永居條例》,兩部門最新回應!
    近日,司法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在京聯合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座談會。部分企事業單位人員、社區幹部、居民和專家學者應邀參加會議,對《條例》(徵求意見稿)進行深入討論,發表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