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專訪:做設計,要會享受生活

2021-03-02 西城百曉生

轉載自網絡,作者丁曉蕾


陳幼堅是華人設計界的一塊金字招牌,香港人稱他為「設計教父」,他設計的海報和腕錶被美國舊金山市現代美術博物館永久收藏,他的公司被美國Graphis雜誌評為全球十大設計公司之一。

精瘦、細圓框眼鏡、山羊鬍。57歲的陳幼堅,外形有點「卡通」。5年前,陳幼堅開始接手內地項目。此後,他常來上海,在金茂大廈入住了600多次,每次都是同一間房,連頂層咖啡廳的服務生都和他熟了;他還常去豫園,在白牆黛瓦、蔥蔥翠竹間流連。

6月29日,陳幼堅的個展「因為生活」在上海美術館開幕,這是他在大陸第一次舉辦個展,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展出,其中有20多年前學生時代的作品,也有1980年以後陳幼堅公司為 可口可樂、外灘三號、香港文華酒店等進行的商業設計,還有自2000年起陳幼堅創作的純藝術作品。在展覽開幕現場,陳幼堅接受了本報專訪。

  我影響了你們的生活態度

  「我有我的容忍度,我亦有我的堅持。」

  「我主動避開那些浪費創作人心血的爭鬥;抄襲,我曾經很憤怒。」

  「公司開業至今,不曾參與任何先有了建議、再行競逐的『比稿』。」

這些是陳幼堅的話,寫在一幅名為「陳經」的捲軸上。捲軸在展廳中間,鋪了十多米,上面有大量陳幼堅的照片和記錄了他半生經歷的文字,甚至有陳幼堅和初戀女友當年看電影的電影票根。

展廳裡蕩漾著舒緩的鋼琴曲,這是陳幼堅的香港公司使用的背景音樂,由他的一位日本朋友譜曲。很少有展覽會放背景音樂,但「香港最懂包裝」的陳幼堅認為,任何細節都要呼應主題,他把整個展廳當作一件裝置作品,就像他當年為餐廳、茶社做品牌策劃時具體到一隻杯子的顏色都會顧及。

展品中,有一件商業設計,是當年為香港上市快餐老店「大快活」作的形象包裝。那時候,「大快活」的業績連續下滑,股價暴跌。陳幼堅把「大」字設計成跳躍的小人,店面一律採用橙色。通過重塑品牌,「大快活」股價上漲8倍,市場佔有率增加50%,成為很多設計教科書中的經典案例。

身為商業設計師,陳幼堅以影響人們的生活態度為榮。「我和很多藝術家不同,他們在重複自己,而我總在突破自己。」2000年起,陳幼堅玩起了純藝術作品,「我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種心態之下,發展空間更廣。」

在2006年上海雙年展上,陳幼堅展出了作品《英雄所見略同》,他把 麥當勞和肯德基、微軟和蘋果、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這些競爭對手的Logo對調,用幽默的方式把玩品牌效應。這次,這組作品也出現在現場,並增加了「諾基亞和摩託羅拉」。

很多人以為陳幼堅只做Logo、海報等平面設計,通過這次展覽,人們會發現,那僅是陳幼堅工作的一部分,而企業品牌策劃早已成了他的工作中心。也許這次展覽之後,陳幼堅再也不用對人「吼」:「要說多少遍,我不是做logo的!」

張國榮出道時穿著我的衣服

陳幼堅的設計「基因」也許來自父親。他家開了間水果店,父親常把裝水果的廢木箱改成家具。在中學裡,他的設計才能就已經顯現出來,每逢聖誕、新年,學校的環境總是由他來布置、裝飾。

中學畢業後,陳幼堅無心繼續求學,決心從事設計。他報了學制兩年的夜校,每周上兩天,一天3小時,但僅上了十個月就中斷了,因為他覺得老師的水平太低。20歲的他,不知天高地厚地結束了自己的唯一一段科班教育。

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最好的創意廣告公司都是外國人開的。1970年到1979年,陳幼堅先後在4家外國廣告公司打工,這段經歷最大好處是不僅英文突飛猛進,而且生活方式也發生變化,「學會用外國人的眼光欣賞本地文化」,奠定了陳幼堅日後「中西合璧」的基礎。

1980年,陳幼堅與太太創建了廣告公司,為不少歌手,如張國榮、梅豔芳、林子祥、張學友等人,設計唱片封套和海報,連張國榮穿的衣服都是陳幼堅的。「當時我已經工作了十幾年,買得起名牌,而張國榮剛出道,沒什麼錢,正好,他的身材跟我一樣,都很瘦,我就把我的衣服給他穿,後來成了很好的朋友。」

做唱片設計雖然只是陳幼堅公司__業務的一部分,卻為他帶來了知名度。1986年,陳幼堅又創辦了設計公司,並成為當時最有名的設計師。1980年代末期,陳幼堅把事業開拓到日本,他融會中西的風格在日本大受歡迎,先後在東京舉辦「東方匯合西方」、「東情西韻」等多次個展,還在電視臺、電臺開辦自己的欄目。之後,陳幼堅每年三四十個設計獎項往回搬,拿獎拿到手軟。

會吃會穿會享受

設計常常反映了設計師對生活的態度。陳幼堅對生活的態度是挑剔的:「我就是喜歡穿好衣服、買好衣服,而且我懂得怎樣穿得好、好得吃。」在每月只掙350元的時候,陳幼堅都不降低生活品質:「我雖然不會買50塊的包,但能用5塊錢買到打折的50塊的包。」買不到,他就自己做。從20歲到30歲,陳幼堅所有的衣服都是自己設計的,他自己買布料,然後找裁縫製作,就連領帶也是如此。

會吃會穿會享受,陳幼堅深信自己今日的成就來自生活的經驗。

熱愛生活的陳幼堅也愛美女,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是女性,還愛拿女孩打比方。談到公司的業務,他說:「我們對客戶就像對女孩,不做化妝,而做美容。」講到與上海的感情,他說:「對上海,就像對女孩,希望跟上海只談戀愛,不結婚,一結婚,矛盾就來了。」 但陳幼堅最愛的女人只有一位,就是太太Sandra。「太太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就連標誌性的山羊鬍,也來自當年與Sandra的戲言。1979年,陳幼堅與Sandra去菲律賓旅行,忘了帶剃鬚用品,幾天後,他覺得自己留鬍子的樣子也不錯。

Sandra說:「難道還能一直蓄下去?」陳幼堅說:「那就先留25年!」如今,25年已經過去,山羊鬍子還在,鬍子背後的甜蜜故事則鮮有人知。

現在的陳幼堅每次出席正式場合,總是一身阿瑪尼的修身西裝,永遠黑白兩色。他覺得只有阿瑪尼特定款式的西裝適合他。陳幼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他沒有具體的計劃,但卻非常自信,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決不會放棄」。


傑來不同-

分享探索設計師生活

——————————————————

設計能力提高型公眾號

請關注 X18758000365 《夏周杰》個人公眾號

——————————————————

相關焦點

  • 走近陳幼堅 隨興而為的藝術靈魂
    被稱為「香港設計教父」、享譽中外的華人設計師陳幼堅(Alan Chan)可謂「港籍設計師」的圖騰。
  • 陳幼堅帶你放慢腳步重溫不一樣的香港
    (Alan Chan),1950年出生於香港的著名設計師,曾獲六百餘項香港及國際設計類獎項,尤其在日本設計界廣受好評和認可,他 1980 年成立的陳幼堅設計公司曾被美國《 Graphis 》雜誌選為世界十大最佳設計公司之一。
  • 日本知名度堪比成龍的設計師,甚至為張國榮設計過唱片?!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設計大師——陳幼堅。
  • 【探設計】追尋大師足跡 陳幼堅家外之家帶來「東情西韻」
    譁啦的雨聲打到玻璃上,卻不影響窗內現代且經典、華麗且優雅的碰撞,這裡就是位於上海環球金融中心86樓柏悅酒店沙龍七的「27」 - 陳幼堅家外之家。  看到這裡,也許你心中會有疑問,為什麼會用數字27來命名?陳先生鍾情數字 27,因為這是他的生日日期,也是他的幸運數字。27 這個數字賦予了許多情感,將它作為家外之家的門牌式店名意味著這是陳先生在香港之外的第二個「家」。
  • 「大美設計專訪」羿天設計劉海韻:做一個懂生活的設計師
    設計創造美,但不止於看得見的美。我們在創造美的物件,美的環境之外,更要營造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城市和諧的關係,美好安樂的心境。大美設計,探尋有溫度、有品味、有力量的設計。新浪家居啟動「大美設計」巡迴論壇武漢站,走訪羿天設計集團,專訪設計師劉海韻老師。
  • 【設計】香港創意人(一場大型的香港懷舊展)
    Kong)」的展覽,他和設計師陳幼堅用從政府那裡申請來的創意基金,帶來了 150 件香港創意和設計作品,涉及平面、攝影、 玩具、時裝、建築、音樂等領域。他很注重保護紅白藍創作的非商業性,為此拒絕了多年前一位想要幫助他的外籍印刷廠老闆,而選擇與慈善機構新生精神康復會一起合作紅白藍 330 (RWB330)品牌。為的是保持目的的純粹性,按照黃炳培的話說,不要讓人家指指點點,說你做了那麼多其實是為了賺錢。黃炳培和陳幼堅都是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設計師,他們選擇主動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感,並為香港創意設計找到未來的方向和出路做著努力。
  • 專訪|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DFA設計獎——為亞洲而設計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進行了專訪,請他特別聊聊香港設計中心的旗艦項目——DFA設計獎的方方面面,在此我們特別與您分享此次專訪。但參賽者的區域是沒有限定的,不一定要來自亞洲國家,其它國家與地區的設計師和企業,只要他們的作品有出現在亞洲市場都可以來參賽。我們主要就是鼓勵設計師們多考慮亞洲市場,針對亞洲市場做相應的設計,例如曾經就有一個獲獎的作品來自歐洲的設計公司,那件產品主要是解決北京的空氣汙染問題。
  • 中國風的海報設計,厲害了我的哥!
    ,像靳叔、陳幼堅、劉小康、又一山人、韓家英、李永銓等等都有非常多的經典海報而新一代的設計師隨著內地經濟和文化的崛起也湧現了越來越多好作品,商業海報也是出現不少國際級的作品今天又花了個下午給大家整理一些好的中國風海報設計,希望喜歡哈!
  • 吳濱、陳幼堅、孟也、沈雷、瞿廣慈、凌宗湧等聯袂合作2018摩登上海!
    ▲亞洲首部匠心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團隊親自操刀2018 Home Plus 設計師之家為此,他和曾建龍一起邀請陳幼堅、沈雷、孟也、朱哲琴、陳林、劉宇揚、仲松、龎喜、趙清、葉韋廷10位大咖,為來賓帶來一場集音樂、攝影、生活、色彩等諸多跨界元素於一體的空間大秀
  • 2018站酷獎,陳幼堅、呂敬人、王粵飛等設計大師在這裡等你!
    今天要給大家宣布一件重要的事,2018站酷獎全面啟動了!面向全球徵集優秀作品,申報截止至2018年7月2日。沒有參加過2017站酷獎的設計師們,希望能在2018站酷獎遇見你!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前段時間我們發布了2018站酷獎預告站,視覺主推了一顆鑽石,鑽石的寓意就是發現優秀設計,聚焦和放大設計價值。
  • 聽著 Krautrock 搖滾做設計 | 專訪90後新銳設計師吳清予
    在美國如此「不受約束」的環境,跨界創作時常會發生。VCU 有個 MoB 實驗室,聚集時裝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不同專業學生、研究生員以及教師,共同探討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 從建造自行車架、公車站到改造平房、街角商店、行為障礙兒童醫院,用設計創造新的可能性。而 Q 就是其中一員,也因為這些經歷,讓她打開了對平面設計的認知。
  • 【設計師專訪】旅行家PinoQ設計師JIM LEE專訪
    【設計師專訪】旅行家PinoQ設計師JIM LEE專訪 時間:2020-07-08 10:51:56   來源:   責任編輯:洗風舒雨
  • 裝修為什麼要設計先行?太原設計師段沐林為你講述!
    裝修為什麼要設計先行?接下由太原設計師段沐林為你講述!為什麼會說設計先行呢?因為他有兩大好處,第一是避免裝修遺憾!第二是控制裝修造價!房子是外殼,裝修才是帶給你舒適生活根本,很多人在裝修的時候會認為他跟買車一樣,花錢把車開走就行!如果你也是這樣理解的,那你可能會造成很大遺憾和經濟損失。裝修是一個業主參與度極高的行業,你幾乎要全程參與你家的水電木瓦油各種工種銜接,瓷磚/地板/門窗套/定製等十幾個主材選擇,以及家具軟裝的搭配,整個施工過程細節非常多。
  • 張國榮的御用設計師,同框哥哥不遜色,換了個髮型想通了人生
    陳幼堅的名氣很大,被稱為設計"教父"。 作為張國榮多年的御用設計師,他的專輯封面都是陳幼堅一人打造的。陳幼堅在設計上並不是科班,完全憑藉天賦和努力。坐在椅子上的陳幼堅看上去極為平和,白色的襯衫儒雅又乾淨,搭配黑褲子,整個人沉穩中又有種力量。雙手盤坐,在中式建築下,就像是一個老師。
  • 每個設計都要有態度:專訪金曲獎視覺設計師顏伯駿
    如果沒有對生活有所感觸的話,就沒辦法表現出觸動人心的東西,但太過於感性,又會流於自溺。設計就是把這些東西整理、表現出來。設計是一種溝通的方式。」「設計就是整理的過程,整理生活的方式,」跨界參與這麼多樣不同性質的設計,每種型式都表現得極為出色,顏伯駿提到如何產生創作靈感時說道:「大部份的人對於設計靈感的想像太著重於靈光乍現,其實不然,靈感是生活的累積。如果沒有對生活有所感觸的話,就沒辦法表現出觸動人心的東西,但太過於感性,又會流於自溺。設計就是把這些東西整理、表現出來。設計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 DROCK MAN 概念設計師阮佳專訪
    DROCK MAN是DRock工作室開發的人物專訪版,我們將對國內和國際上的優秀概念設計師進行專訪,從成長過程、設計理念、創作風格、行業觀察等角度
  • 武漢獨立設計師聯盟成立 衣食住行都可享受個性化設計
    武漢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常務副秘書長詹旭軍說,原本首期招募人數為100名,由於報名人數遠遠超出,名額被擴容至150人。根據這些獨立設計師的專業,共分視覺藝術、空間設計、創意生活、數字傳播四大類,再細分成視覺傳達、動漫插畫、室內設計、創意產品等10個類別。
  • 室內設計師專訪:零壹設計 設計從「0」到「1」
    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王業寧 什麼是設計? 這是每位設計師必問的一道題。就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要去向何處」類似的自我問心。
  • 室內設計師專訪 林潔:設計以人為本
    林潔設計師畢業於溫州大學藝術系,是地地道道的溫州瑞安人,作為瑞安東易日盛的資深室內設計師,他的作品不僅覆蓋在溫州瑞安地區,上海千岱名墅、上海景軒別墅、上海南郊別墅、蘇州星湖國際辦公樓等多地也都留下過他設計的作品。
  • 香港著名室內設計師黃志達:創作是一種習慣,亦是一種享受
    室內設計在我國改革開放後得到了飛躍發展,目前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室內設計從業者人數也創新高,這也導致室內設計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香港頂級的室內設計師黃志達在參與2019室內設計周活動中,針對我國室內設計現狀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認為室內設計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設計師的創作應當是一種習慣,亦是一種享受。黃志達認為:我國室內設計行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眾對室內設計師都是一種感性的認識,室內設計師大部分都處於一種鬆散的狀態,室內設計行業沒有得到規範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