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
二十世紀之交是澳大利亞屬女性藝術家的關鍵時期。
到了1900年,女性在這個國家的主要藝術學校中已經變得活躍起來,包括墨爾本的國家美術學校,那裡的女學生數量超過了男性同齡人。
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陸續被掛在大型展覽上,女性開始慢慢進入藝術圈,她們前往歐洲深造,並成為職業畫家,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儘管對女性藝術家的偏見和誤解依然普遍存在,但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的女性獲得了作為「職業藝術家」的認可和尊重。
這些女性成為專業畫家,通常通過公開展覽、商業畫廊和私人委託出售藝術品來養活自己和家人。
作品展示了女畫家對女性職業、生活和經濟的洞察力,她們在將後印象派和現代主義引入澳大利亞藝術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評論家認為女性畫家「天生」適合於花卉繪畫,而靜物畫在傳統繪畫流派中被認為是次要的。
雖然這種偏見在藝術界是有局限的,但麥金尼絲等女畫家利用了這一點。
在展覽的時候,女畫家們專門提供靜物畫,把賣點定位為——女性視角的花卉更柔美、漂亮。除了有獨到眼光的收藏家,市民也踴躍購買女畫家的作品作為家居裝飾品。這讓男性畫家望塵莫及,大跌眼鏡。
小幅畫布和花卉題材適合中產階級買家的住宅裝飾和品味,因此大量創作並以適中的價格出售是一種精明的經濟策略。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一些女藝術家將花卉研究作為一種激進的藝術思潮。
普雷斯頓和格蕾絲使用鮮花和餐具等日常「女性」物品來發展她們的現代主義美學,將圖形、幾何和裝飾元素融入傳統的靜物畫中。
普雷斯頓在倫敦逗留6年期間,繪製的這幅油畫《窗前》,預示著她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充分發展起來的幾何結構現代主義。在新英國藝術俱樂部和皇家學院展出期間,普雷斯頓在靜物作品中接受了英國裝飾藝術和日本版畫的原則,比如這幅作品,以其接近平面化的透視、色彩,以及色調和諧、黑白對比和裝飾元素的引入而聞名。
女畫家們還使用靜物花卉構圖來嘗試新的、現代的風格和技術。有些人在歐洲接受了最初的藝術培訓,在那裡她們受到了後印象派理論以及荷蘭畫家和法國畫家作品的影響。她們的繪畫中出現了有力的筆觸和微妙的色調,富有表現力和活力。
這些女藝術家走在澳大利亞後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的前沿。她們利用男性藝術家認為「次要」的靜物畫,另闢蹊徑,開創了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女畫家瓊·厄德利:她的油畫簡約大氣,一生勤奮,但去世很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