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畫家圈子
2007年1月,上海王開照相館發現一大批珍貴的老照片,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人們對照片中的美女影星評頭論足,一些名人後裔紛紛到王開照相館去「認親」。
其中有一張照片特別引人注目。照片上的美女,秀氣的瓜子臉,精緻的眉目,削肩微垂,氣質優雅。照相館的人以為是阮玲玉的側面照,其實不然。在此照片見報的第二天,關紫蘭的女兒梁雅雯就來到「王開」,對負責人說:「這是我媽媽,不是阮玲玉。」接著,她拿出一張1926年母親同樣在「王開」拍攝的正面肖像照作對比。雖然照片上的關紫蘭像極了阮玲玉,但比阮玲玉瘦一些,眉宇間多了一絲恬靜。「她年輕時的樣子,阮玲玉、胡蝶根本是沒法比的,真是大家閨秀。」陳丹青這樣說。
這是陳丹青購買收藏的一張關紫蘭黑白原版照片,他說「關紫蘭美到這份氣質,不讚美,便是罪過。」陳丹青:我特別喜歡關紫蘭的生活方式。正是她的生活方式,讓她遠離政治,逃過一劫。從日本選擇回國,那是愛。戰爭年代,日本人找她做事,她拒絕了,可見她是非觀念很強。上世紀30年代,她在上海多次舉辦個人油畫展,被著名雜誌《良友》稱為油畫家中的「佼佼者」。但到了文革時期,她就像人間蒸發一樣,躲在上海弄堂深處喝咖啡。據說依舊喜歡噴香水,只是幸運地沒被革命群眾嗅出來。關紫蘭是我國第一代女油畫家,其作品秀美華麗,用筆豪放,被稱為中國閨秀油畫家。
關紫蘭是位才貌雙全的畫家,廣東南海人。1903年出生於藝術世家。她的父母都是從事紡織行業生意,常常為棉布設計圖案,只生了這樣一個寶貝女兒,甚是疼愛,從小讓她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於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關紫蘭對美術表現出異常的興趣,父母見了心裡暗喜,就有意識地往這方面培養。關紫蘭十幾歲時,考入上海神州女校圖畫專修科,後轉入中華藝術大學。在神州女校,關紫蘭遇到了一位好老師,那就是洪野,當時他擔任美術科主任。從「五四」前後始,他歷任多所藝術院校的教授,教過西洋畫、國畫、色彩學、透視學……創作過融中西藝術技法於一體的革新畫種。 洪野教關紫蘭素描和色彩學等,教學認真負責,對學生極為愛護。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洪野舉家逃難到佘山過去的天馬山一帶,貧病交迫,染病去世,只活了四十幾歲,撇下寡妻和年幼的子女。
關紫蘭被《良友》印上了封面
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也不是任何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1933年關紫蘭已成為名畫家,生活優越,可是她永遠不忘啟蒙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和培養。據有文章憶錄,後來關紫蘭曾慨然資助洪野的兒子上大學。
關紫蘭在神州女校讀書時,除了洪野外,還有一位恩師,那就是陳抱一先生。是陳抱一動員關紫蘭到中華藝術大學繼續深造。陳抱一生於1893年,卒於1945年,廣東新會人,與關紫蘭是大同鄉。他是最早把西方寫生技法搬到中國繪畫教學中來的傳教者之一,是我國「五四」時期新美術運動的先驅者。關紫蘭就讀的中華藝術大學可不是一所普通的學校,前期是由我國一些愛國人士創辦,後來由我黨出面接辦,與左聯有著密切的關係。
1927年6月,中華藝術大學舉行美術展覽會,展出師生作品二百餘幅。《良友》編輯梁得所和作家高長虹等前往參觀,會晤學校的老師陳抱一、丁衍庸。這樣我們就看到《良友》第17期上,有關紫蘭和崔文英兩位女生的作品和照片。關紫蘭的作品是《幽閒》,邊上有她一張照片,下邊有一行小字:「關紫蘭女士(本屆優等畢業生)」,只見她左手託著下巴,安靜地望著外面的世界,恬美、文雅,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1927年關紫蘭從中華藝術大學畢業後,本來打算到法國留學,可是恩師陳抱一告訴她,真正學習西洋畫,不一定要去法國,於是由陳抱一介紹,到日本留學,入日本東京文化學院。1927年6月,關紫蘭乘船從上海出發,到達日本神戶時,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日本大阪朝日、大阪每日、每夕等各報及各大新聞社,都有關於關紫蘭行蹤的報導。我國公使張元節、日本外務省岡部子爵、警視廳外務課長、神戶關稅官西貞吉,還有日本著名女畫家龜高文子、畫家各川中間等,都對關紫蘭的到來表示歡迎。
1927年8月10日到12日,得到中國公使館、日本東亞藝術協會、神戶又新日報館社、《上海時報》日本支局,每夕新聞社、華僑新聞社等單位的幫助,關紫蘭個人畫展在神戶市順利舉行。作品有近50幅,其中油畫佔多數,此外還有木炭畫、水彩畫、鉛筆畫。此次畫展參觀的人有千人之多,展出時間每天從上午8時到晚上9時,可是人實在太多,因此晚上不得不開得很晚。畫展博得中日人士的讚揚。日本內務部能勢氏覺得關紫蘭的筆觸宏偉,不亞二科會中之作。女畫家龜高文子等均認為關紫蘭的作品色彩鮮豔,構圖巧妙,讚嘆關紫蘭有藝術天才,稱讚中國人的頭腦特別具有美術性。
在1927年8月29日《申報》第4版上,署名雪芬的記者,寫了篇《關紫蘭個展的觀感》,說到:「可見日本對於藝術的愛好和推尊,不數十年間,使粗鄙民族的社會裡,一變而為文明化、藝術化的新邦,這點無論那一個人都要承認的。回顧我國是應該如何努力,使我們的『美的國民性、光輝燦爛的表現出來』。我對於關女士這次的作品展覽會,表相當尊意的。」關紫蘭在日本先後參加了日本「二科」美術展、上野美術展、兵庫縣美術展。1927年10月日本著名藝術月刊雜誌《婦人——女士造型》對關紫蘭其人其畫作了詳細介紹,給予這位來自中國的女畫家高度的學術評價。
在那兒,關紫蘭一方面為了學習日語,另外一方面可以廣泛地接觸其他專業人士。日本學堂的優越學習條件和治學環境,比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課好多了。這裡不僅有翔實的美術史料,印刷精良的洋畫片。還有不少歐洲油畫原作的臨摹手筆。同時,關紫蘭還時常可以看到西洋大師們的原作畫展,真正領略西洋油畫的奧秘。面對這一切,關紫蘭感到欣喜不已。關紫蘭在日本留學期間,主要得益於兩位日本著名畫家的點撥。他們是油畫家有島生馬和中川紀元,這兩人均是留學法國的大才子,諳熟各種油畫技術,尤其擅長法國野獸派的藝術,以形寫意的筆觸和大膽潑辣的色彩,簡約又熱烈的形體「變異」,對當時日本畫壇衝擊很大。
關紫蘭赴日後,對野獸派繪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上本人對色彩的敏感,使她的畫深得野獸派的精髓。關紫蘭用筆豪放,瀟灑自如,並時時透露出堅強與宏偉,一派大家風度。1930年日本當局發行的《水仙花》明信片,即關紫蘭在日本展覽會上的作品,這與當時日本西洋畫時尚有關。明信片由兵庫縣發行全日本,這對一個涉足日本畫壇才二三年的剛出道者來說,的確是鮮見的現象。近年,上海有位畫家譚根雄評價這件事時,他認為關紫蘭在日本走紅有三個原因:一是日本畫壇非常尊重陳抱一,力薦關紫蘭的緣故;二是年輕的關紫蘭油畫藝技嫻熟,深受畫壇同仁的賞識,尤其是被有島生馬和中川紀元等人所器重;三是關紫蘭既聰明又漂亮,在上層社會非常得寵。關紫蘭在日本人氣很旺,在國內刊物上也時有報導。筆者在1927年10月12日《北洋畫報》第128期上,見到一張關紫蘭的照片:她坐在榻榻米上,右手擱在小桌上,桌上散放著一些書等,穿著一套學生服,白上衣,黑裙子,頸脖上戴著項鍊,面帶微笑。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女畫家關紫蘭女士旅日攝影(女士之作品頗為東瀛人士所讚賞並曾公開展覽)。」
在1928年9月30日出版的《良友》第30期上,刊登了關紫蘭的一張側面照,下面的說明是這樣寫的:「女士粵人,畢業於中華藝術大學,擅西洋畫,在日本開個人展覽會,大受美術界讚許。」1930年,關紫蘭回國,在上海唏陽美術院任教。同年夏天,關紫蘭在華安大廈舉行個人作品展覽。參觀者異常擁擠,文藝界許多名人都到會。
關紫蘭在展覽會上的作品有新創作的,也有一些舊作,油畫有60幅,素描10幅。這些畫的色彩鮮豔明麗,構圖新穎,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在1930年8月4日出版的《藝友》第5期上,除了印有關紫蘭的照片和兩幅作品《提琴》和《L女士像》外,還刊有肇寧的文章。文章說:「固然,《水仙》是幅美麗而瀟灑的靜物,是她初期的代表作。但和近作《L女士像》《提琴》一比,就可以看出近期作品表現力更沉著,色調更美致清純,內容表現得更充裕而有可味,這也足證明近年間女士是如何努力而進步了。由於這些作品,誰也不難想像她藝術前途底進展是無限的。」
當時一些刊物都爭相登載關紫蘭的作品和照片,如《萬有周刊》《良友》《小世界》等。尤其是《良友》,不僅在封面上登關紫蘭的大幅照片,還有整版的作品及相片。在1930年10月出版的《良友》第15期上,有一張集體照,說明寫著:「展覽會中友人留影」,裡面有關紫蘭、陳抱一、女畫家鍾獨清等十幾個人,還有六七個小孩子。這是張非常珍貴的老照片,如果有人認出上面的人,那可是件美事,能為中國現代美術史增添不少資料。為了自己的事業,關紫蘭一直到35歲才結婚,丈夫是位醫生,姓梁,時間是1938年,後來生了個女兒,叫梁雅雯,長大後,在海南中學當老師。
《江南春曉》1934年 布上油畫 118×60cm
從1930年關紫蘭開個展,沉寂10年後,在1941年再次舉行畫展。人們驚奇地發現她的畫有點改變,關紫蘭已經放棄了變形、誇張,而轉入到寫實的手法中去,可是這種寫實,絕對不是庸俗,而是表現的、單純的、洗鍊的寫實。10年前粗健的力與雄壯的氣勢,好像是消失了,確實變成了像新女性的美一樣的畫面。關紫蘭的內心,是蘊藏著無限的強力,所以畫面上比10年前更明快,更嫵媚,更甘甜,而內在的一切更真摯、更親切、更結實、更深沉了。當時法國現代女畫家羅郎香在上海開畫展,因此有人將她與關紫蘭作比較。1941年6月出版的《永安月刊》第26期上,溫肇桐寫了篇文章《女畫家關紫蘭》,說道:「蟄伏已過10年的中國女畫家關紫蘭,今年將在孤島畫壇,把10年來沉默中的苦索與研究,重予觀者以新的興奮,這是一個絕好的消息吧。」
「不過,還得明白,關紫蘭雖則是現代中國的一位女油畫家,她的作品,不像羅郎香的只表現了女性的優美,又透露了女性的纖弱,她確有像寶石一樣晶瑩玉潤的色彩,有像天鵝絨一樣溫馨的畫面,有小鳥一樣活潑的筆觸,可是男性所特有的堅強與宏偉構成。在她的畫面中已經老早就有了,只要看1927和1928兩年連續出品『二科畫展』的《靜物》與《西湖》就可以覺得的。」不管別人如何讚美她,關紫蘭非常清醒自己的所作所為,既不賣弄自己的風姿,也從不肯趨炎附勢。她的腦子很清楚:在亂鬨鬨的世界,保持傲然一切的學術精神,並非沒有意義,相反是功莫大焉。她作為一個藝術家,倘失去了一個新女性的品格、理性與智慧,僅剩下欲望和美麗,那又與幽巷裡的普通家庭主婦有何區別,又何以修養治平、美育社會呢?
1949年10月以後,關紫蘭住在虹口區,1963年成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又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到了上世紀60年代,她的頭髮逐漸灰白,但總是打扮得整整齊齊,將頭髮往後梳,著一身對襟中式棉衣,脖子圍一條方格子蘇格蘭呢絨長巾,操一口帶有濃鬱廣東腔的上海話。「文化大革命」中,關紫蘭已不再拿畫筆,傷透了心,可是對生活還是充滿了信心。她經常散步到南京東路上的德大西餐館和東海西餐館去喝咖啡,有時興致高,就到地處銅仁路上的上海咖啡館去喝一杯濃濃的咖啡。關紫蘭這種做人的逍遙心態,在激烈的階級鬥爭年月裡,也是迫不得已的最好方法。
關紫蘭作品《睡蓮》1943
關紫蘭的一生,可謂既清高又矜持,到了晚年,還每月去長春路拐角上的斯維美理髮店修飾自己,時常不忘記在身上灑些高檔的進口香水,保持一種飄逸、清麗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尤其,她容不得那些「歌功頌德」的作品,認為那不過是垃圾一堆。1985年6月13日,關紫蘭卒於心臟病,享年82歲。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作品越來越被人讚賞,就像紅木家具,越存越吃香。關紫蘭的多幅作品被中國國家美術館收藏,多幅作品入選《中國油畫百年圖史》《中國油畫圖典》《20世紀中國美術》《中國女性繪畫史》。1964年關紫蘭的油畫赴阿根廷展覽。1972年她的油畫作品《菊花》被日本文化交流協會收藏。1983年關紫蘭的《紫羅蘭》參加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建館30周年藏畫展。多幅作品被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及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的畫廊收藏。
1995年關紫蘭的《民國婦人》參加上海油畫回顧展。作品還多次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1998年3月她的作品參加北京《世紀女性藝術展》大型展覽。同年10月在美國舉辦的中華五千年文化展,關紫蘭的《少女》在展覽會中特別醒目。參觀者議論紛紛,對中國上世紀30年代的女油畫家抱以極大的興趣,掌聲不斷,感嘆不已。她的不少作品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拍賣會上往往以高價拍賣成功,影響巨大。
芥子園
《芥子園畫譜》成書於清代,自此便風行了300餘年,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藝術名家的搖籃,可以快速培養藝術修養。
《芥子園畫譜》自出版三百多年以來,不斷拓展出新,歷來被世人所推崇,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在它的啟蒙和薰陶之下,培養和造就了無數的中國畫名家。
近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從《芥子園畫譜》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稱《芥子園畫譜》為啟蒙之良師,一點也不過分。
齊白石把《芥子園畫譜》當做自己的啟蒙老師,他的回憶自述說,借來的書,用松油柴火為燈,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畫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園畫譜》,除了殘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釘成了十六本。
齊白石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稱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這個問題,由著名藝術家、現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先生來回答再恰當不過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園山水卷》的靈感,
就是來自於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認為,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最代表中國文化和藝術核心,他說:
《芥子園畫譜》就是符號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
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
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
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譜》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
在康熙年間,《芥子園畫傳》原版初集就已稀貴如金了,常人難睹其真容。清末時,芥予園舊版已毀廢,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芥子園畫傳》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發現。
山水卷畫論部分《畫學淺說》首頁,
字大行稀,絕對不用擔心看成近視眼。
書中較為系統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及繪畫、品畫的基本技藝。繪畫基本技巧介紹科學合理,淺顯明了,使初學者易領會、易臨摹。
畫譜內容豐富,薈萃中國歷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為中國畫初學者最寶貴之畫譜寶庫。故此畫譜問世三百多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
對此傳世珍寶,我們竭盡全力,重新編輯出版了這本《芥子園畫譜》線裝彩頁版,希圖將其精髓盡現於您眼前。
全書主要分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梅蘭竹菊譜、花卉草蟲翎毛譜之精華內容。除此之外,並附中國畫的繪畫技法、各名家畫論及經典畫作於其中,以饗讀者。
《芥子園畫譜》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令人讀之如醍醐灌頂,頓開茅塞。
芥子雖小,可納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的影響力猶如這枚小小的種子,攜帶著能量,飄散在各處,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一座須彌山。
《芥子園畫譜》是一套世間少有珍藏的藝術品;同時也是零基礎學者的入門教科書。不管是拿來欣賞,還是作為繪畫入門的書本,大家都應該看看這套書。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圖片可見大圖)
(點擊此行文字查看更多圖片細節)
《芥子園畫譜》
手工線裝彩色仿宣套裝全集共4冊
無憂購買:
1、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2、7天內無理由包退,15天內包換;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購買方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