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
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
已於5月21日在崇明盛裝啟幕
各方遊客齊聚花博園
從各種鏡頭中
大家已經看得心潮澎湃了吧
聽說「極挑男神團」已經去過了呢~
你準備去打卡了嗎?
在這場花事盛會
這些美輪美奐的花海背後
又是哪些巧手在細細耕耘呢?
今天
小編帶大家走近一位巾幗人物
一起探訪花博會背後的故事
▼
「我們要以百分之百的原創設計,
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們,展現『中國設計』的風採!」
周靜瑜,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項目華建集團總指揮、華東建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傑出人物。
她帶領的華建團隊從諮詢、設計到施工,全過程參與花博會的申辦、籌辦和舉辦,以高水平的服務、原創性的設計、前瞻式的創新為本屆花博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花博會項目的華建集團總負責人,周靜瑜與花博會的結緣始於2017年花博會的申辦。她深知這次花博會的重大意義,深感肩上承擔的責任重大。為了切實保障設計任務的順利圓滿,她從內部管理組織的創新入手,發揮華建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總控模式的成功經驗,建立以集團為總協調,各分子公司協同的 「單一業主、集群項目」的矩陣式複合管理模式,對內統一管理,對外統一協調、統一服務標準。
在她的有序管理和指揮統籌下,華建集團各分子公司協同作戰,為花博會的建設提供全方位、多學科、跨專業的整體解決方案。
自2017年花博會籌辦工作開始,她便主動對接市場,在集團內部進行整體動員和部署工作,依託集團「大經營、大市場、大協調」的戰略方針,充分發揮集團各分子公司的優勢特長,排兵布陣,抽調優秀的設計和管理人員助力花博會。
全方位、多維度設計推進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周靜瑜作為項目負責人,調動了集團內最優秀的資源投入到花博會的設計與諮詢服務中。這其中,有國家勘察設計大師、明星建築師,也有新銳設計師、青年建築師,有「優秀黨支部」「黨員先鋒崗」,也有「五四紅旗團組織」「青年突擊隊」。
好的團隊還要有好的協調機制,她指揮部署建立了重大決策、關鍵節點、疑難問題的會商機制,確定了日常管理、周期盤點、應急處理的溝通標準,實現了高效有序的技術管理。同時,她也關注每一個細節和節點,強調優秀的創意、精心的設計,也強調完美的實施、精緻的呈現。
為更高標準地實現花博會「生態辦博、創新辦博、勤儉辦博」三大目標,周靜瑜要求團隊把基於可持續的創新突破放在重要位置,無數的技術攻關與技術創新,助推花博園區打造出一個個精品與亮點,締造了眾多的「首創」和「第一」的驕人紀錄。
花博會的兩大主展館復興館和世紀館——全國首個獲得WELL認證的博覽館類建築;
竹藤館——全國首個將噴射型無配筋UHDC混凝土應用於建築新建結構中;
世紀館——全國跨度最大的自由曲面混凝土殼體;
花博園主入口——通過一系列仿生結構體系,將傳統的膜結構體系轉化為純鋼結構外掛柔性幕牆的結構體系,用現代技術展現出自然界的生態形式;
在總控管理中創新性地採用無人機+5G應用輔助項目管理。以無人機為載體、5G應用為核心建立項目管理數位化平臺來幫助園區建設過程中進行高效的進度管理、安全管理。
建築作品不僅僅體現建築之美,還承載著社會責任。如何通過花博會,傳播綠色低碳的生態理念,是周靜瑜和她的團隊至臻追求的目標。
花博會項目的設計尊崇綠色、健康、生態的原則。主展區獲得了SITES可持續金級認證,這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景觀場地認證項目;復興館和世紀館已於2020年3月成功通過WELL金級中期認證;竹藤館採用高強度竹基纖維複合材料——竹鋼,如「破繭成蝶」,營造出茂林修竹、天光雲影的生態和諧之美。
花博會水系治理工程,以「水安全」「水景觀」「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文化」六位一體的設計理念,實現了讓人們享受自然的美好願景,為花博會帶來可循環高性能的生態價值。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周靜瑜和她的華建同仁們,以工匠精神、創新精神磨礪出的每一個建築、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木,希望能夠給每一位前來觀博的人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她也將眼光放眼未來,為把花博會園區持續優化成為真正實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及「展期碳中和+整個園區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而繼續開拓探索。
為花博服務、與花博成長、帶花博起飛,她和她的團隊為花博會這片熱土留下了美好的中國智慧,更創造了廣闊的未來視野。
周靜瑜的「花」之魅力
有沒有吸引到你呀?
其實
我們還有許多科技界的巾幗們呢!
一起來看看吧!
▼
由上海市婦聯、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主辦,上海市三八紅旗手聯誼會、上海市科技婦工委承辦的「百年科技偉業 巾幗創新風採」2021年上海科技節「她力量」講壇,將於5月27日下午亮相於「2021年上海科技節」。
作為上海科技節中唯一的女性講壇,此次「她力量」講壇邀請了來自光學、電氣、船舶、醫療等領域的四位傑出科技女性展開演講,講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所攻克的技術難題和取得科技創新成就。
時間: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下午14:00
先來一波劇透
小編提前帶你感受一下
科技巾幗們的風採
▼
十年技術攻關路,最美的青春年華實現了世界最強雷射薄膜夢。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研究員、研究生部主任 朱美萍
上海電氣是上海製造的一張「名片」,一路上伴隨著共和國一起成長、快速成長。在這個行業裡,我一幹就是二十餘年。
女性角色不是束縛,性別也不是決定因素,真正的決定因素是你的業務能力、你的創新意識、你的思想和精神。從懷疑到被認可,我成了船東認可的「於老軌」。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員、海工部副主任 於再紅
女性內在特有的溫柔細緻和堅韌不拔,使得我們直面著臨床工作的種種挑戰,始終不忘「為祖國的醫學事業奮鬥終身」的初心,以奮鬥者的姿態將自己錘鍊成一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5月27日(星期四)下午14:00
掃描下方二維碼
即可進入線上直播講壇
用巾幗力量撐起科技創新「半邊天」
一起聚力實現科技強國夢
「掀女生裙子」做廣告?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