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算起來三國殺也算是個老遊戲了呢,玩了這麼多年,你還記得裡面角色的臺詞嗎?這些臺詞可不是隨便湊出來的,都是有出處的,製作的如此精良也是三國殺這麼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吧。今天印象號列車帶你們看一看那些三國殺裡的經典臺詞~
先從甄姬說起吧,甄姬的臺詞皆出自曹植的《洛神賦》,讀來相當飄渺:
傾國:「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洛神:「髣髴兮若輕雲之閉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回頭看看《洛神賦》: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陣亡的臺詞也很美:「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與曹丕某非原生皮膚的臺詞搭配起來:
流放:「一個人去地老天荒吧」——這句無疑說給甄姬聽的,一番亦真亦假的情愛糾葛就此出現了。
當然了,曹丕皮膚的陣亡臺詞也很值得玩味:
「子建,子建……」。
謝靈運說曹子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從《洛神賦》上也可見一斑,而曹植的技能「酒詩」,則出自曹植的《孟東篇》:
酒詩:「走馬行酒禮,驅車布魚肉」;「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陣亡臺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作七步詩的時候,不知丕公子是何感想?有沒有可能也跟曹丕皮膚的配音一樣,心裡默念著「子建,子建」?
對了,曹衝的陣亡臺詞是:「子桓哥哥」(曹丕,字子桓)。
黃須兒曹彰的陣亡臺詞則是:「子桓,你害我!」
這哥幾個……
說完兒子們,說說他們的爹——曹操:
奸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出自《演義》中誤殺呂伯奢一篇;
「吾好夢中殺人」,根據三國演義 第七十二回 《楊修之死》中的原文: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界限突破曹操臺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取自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中對白;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神曹操臺詞:
歸心:「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節選自曹操的《短歌行》。
陣亡:「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節選自曹操的《龜雖壽》,這兩篇語文課本裡都學過,不多說。
再看看鄧艾和鍾會的故事。
鄧艾:
屯田:「休養生息,備戰待敵」;
鑿險:「屯田日久,當建奇功」;「開闢險路,奇襲敵軍」;
覺醒技:「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偷渡陰平,奇襲蜀漢」;
陣亡:「吾破蜀克敵,竟葬於奸賊之手」。
鍾會(相比原生配音,某皮膚的配音就顯得霸氣側漏多了):
權計:「備兵馴馬,以待戰機」;「避其鋒芒,權且忍讓」;
自立:「千載一時,鼎足而立」;「金鱗,豈是池中之物」;
排異:「艾命不尊,死有餘辜」;「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陣亡:「伯約,我已無力回天」。
上面的「艾命不尊,死有餘辜」,這裡的艾,指的就是鄧艾。這個桀驁野心家,到死了念著的竟然只有姜伯約,陳壽曰:「好基友,一輩子」,古人誠不欺我!
老諸葛:
觀星:「觀今夜天象,知天下大勢」;「知天意,逆天難」;
與司馬懿的臺詞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天命,哈哈哈哈」;「吾乃天命之子」;
而到了界限突破的司馬懿上,更是狂到了一種境界:
「才通天地,逆天改命」。
《演義》裡,諸葛丞相缺的,可能就是那麼一點天命。
神諸葛:
七星:「起星辰之力,佑我蜀漢」;「弗望天恩,誓討漢賊」;
狂風:「風~~~起~~~」;「萬事俱備,只欠業火」;
下面接上神周瑜的配音:
業火:「烈火燎原,寸草無生」;「天降業火,爾等灰飛煙滅」;
再加上龐統的連環計:「傷一敵,可連其百」;「鐵索連舟,如履平地」;
以及黃蓋的苦肉計:「為成大義,死不足惜」;
再加上詐降:「鐵索連舟而行,東吳水師可破」。
赤壁之戰的全過程便躍然紙上,這想必是《演義》中孔明和公瑾最風光的時候了吧。
接下來聽到老諸葛和神諸葛的陣亡臺詞:
「將星隕落,天命難違」;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是不是非常唏噓?
三國志中提到典韋的死:
「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併入。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三國志對應臺詞:「主公~快走~~~」,對曹操來說,一將終成萬骨枯!
說起一將功成萬骨枯,劉封有話說,某皮膚的陣亡配音:「恨不用孟子度之言」,關二爺的死,劉封到底有多大責任?劉備賜死劉封,給大愚弱智的劉禪鋪平道路,是對是錯?
話說劉禪的臺詞就沒劉封那麼悲情了:「我爸爸是劉備!」,活脫脫一坑爹官二代嘛!
當然了,覺醒的時候也正經過:「世人皆錯看我,哎!」;「不裝瘋賣傻,豈能安然無恙?」
獲得了父親技能的劉禪也強硬過:「匡扶漢室,誰敢出戰?」;「我蜀漢豈無人乎?」,雖說當時蜀漢確實人才凋零。
但陣亡臺詞還是逗了點:「別打臉,我投降還不行嗎?」,漢昭烈帝劉備打拼了大半輩子的江山就這樣被拱手送走了……
想起劉備託孤之時:「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禪不成器,不過對丞相來說還有個徒弟讓他欣慰:姜伯約。
「丞相厚恩,唯萬死不能相報」;「先帝之志,丞相之託,不可忘也」;
「克復中原,指日可待」;「繼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
聽到陣亡臺詞:「我計不成,乃天命也~」,聯想到電視劇裡姜維造反被殺時的場景,真是死不瞑目,可悲可嘆。
想當年諸葛孔明還在臥龍崗的時候,也曾經意氣風發:
「你可識得此陣?」;「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雕蟲小技」;「你的計謀被識破了」,對當時的孔明來說,一切都不是事兒!
圖文整理自網絡
請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