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編學科編程深諳其道,摒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以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為出發點,通過編程學習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隨著社會對編程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各種編程課程層出不窮,殊不知編程從來不是一門能夠輕易掌握的技能,不正確的教學方法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取得事與願違的效果。
不怕孩子不想學,就怕方法不得當。據悉,這編學科編程的靈魂是「SI」教學法,它是培養孩子「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創新型的教育模式。它通過遊戲或故事的形式將孩子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孩子求知慾。由教師啟發引導、孩子自己分析,最終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者。這也是這編學科編程「SI」教學法的研發初衷。
這編學科編程「SI」教學法,是其團隊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出的目前適合中國青少年的學習方法。其目的在於培養中國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即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其對社會和個人產生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的以應試為目的學會一項工具。小編了解到,「SI」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法的基礎上研發而出的。它以孩子為中心,強調孩子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簡單的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孩子的筆記本上。
在這裡,孩子被看作是一座建築,孩子的「學」是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自身的過程;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他們建構自己、建造新的能力。為此,老師會事先把複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讓孩子逐步理解並引向深入。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將各個學科知識融入其中,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這編學科編程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孩子知識接受能力的不同建立專屬的教學框架,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有掉隊的可能。課上引導獨立思考,課後進行小組協商討論,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研究,發現其中的知識和奧妙,加深每個孩子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讓孩子不僅學會獨立探索,也讓他們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學習的過程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編學科編程還注重課後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對過程的觀察記錄,從而讓孩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這編學科編程涵蓋年齡段為3-18歲,更專注於孩子多元素能發展,是一門體系完整、教學目標明確、課程特色突出的學科式兒童編程課程。其「SI」教學法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讓孩子學到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索創新能力,這勢必讓他們在未來的成長路上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