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朋友圈被頭盔刷屏,這世界真的變化太快了!
2月的口罩,3月的額溫槍,4月的熔噴布,5月的頭盔,有網友問6月要賣啥?
頭盔的火爆來源於近日公安部的消息,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公安交管部門按照「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要求對不按規定佩戴安全頭盔、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將進行嚴格查處。公安部門統計指出,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小汽車是導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車輛。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有關研究表明,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範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消息一出,頭盔價格暴漲,部分電商上的頭盔出現跳漲甚至限購,有網友描述頭盔價格「月初58元,昨天88元,今天108元」,而且每天都在變化。就連頭盔模具也被炒到70萬一套。
目前,我國摩託車的保有量約為9000萬輛,電動自行車則為3億輛左右,按照一輛車一個頭盔,每個頭盔100元的價格計算,頭盔市場將高達390億。
頭盔以ABS和EPS作為主要原材料
頭盔是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用於降低乘員頭部傷害的專用裝具,一頂頭盔通常由殼體、緩衝層、舒適襯墊、佩戴裝置、護目鏡等組成。
現在市面上的頭盔主要分4種:全盔、3/4盔、半盔、上掀式盔。從安全性角度來講的話,全盔的防護效果最好,可以保護頭部所有位置,包括下巴,缺點是透氣性不好;3/4盔,保護了頭部的四分之三,兼顧防護性和透氣性;半盔,佩戴方便,但只能防護頭頂區域,防護性有欠缺;上掀式盔又稱揭面盔,是全盔的一種「補充款」,可以把下巴裝置完全翻上去,從全盔變成3/4盔,佩戴方便,防護性好。
頭盔一般包括外殼、緩衝層、內襯層、護顎、系帶、鏡片等。其中,外殼是頭盔的最外層,在撞擊時承受和分散衝擊,所以外殼材料的選用非常重要,頭盔外殼主要是聚碳酸酯材料(PC)、PC/ABS合金材料、碳纖維材料、玻璃鋼材料等;緩衝層在遇到大力衝擊時起到緩衝效果,通常選用能吸收碰撞能量、無毒、無害、吸汗、透氣的材料製成,大部分緩衝層採用發泡苯乙烯(EPS)材料。
苯乙烯期貨創下3月18日以來新高
熟悉苯乙烯的朋友可能對ABS並不陌生,ABS是苯乙烯的重要下遊之一,而苯乙烯則是第70個期貨品種。ABS是苯乙烯的三大下遊之一,約佔苯乙烯總需求的22%。
近期,苯乙烯期貨(EB)價格出現震蕩拉升,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苯乙烯期貨主力合約最高至5889元/噸,創下3月18日以來新高。
卓創資訊分析師表示,近期,除了頭盔價格翻倍、貨源緊張外,ABS日內價格也出現顯著上漲,而苯乙烯作為ABS的原料,近期也出現大幅拉升,目前價格已打破上周的窄幅整理僵局,並衝至4月以來高點。從苯乙烯基本面來看,雖然港口庫存仍有累庫預期,但在下遊行業保持高開工率、高利潤水平,原料乙烯貨源偏緊導致價格保持高位堅挺,純苯掛牌價再一次上調等因素支撐下,本周苯乙烯市場或繼續以偏強運行為主。
頭盔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如今隨著頭盔需求爆發,頭盔概念股應聲大漲,相關產業鏈或許也將受益。
截至5月19日收盤,國立科技、南京聚隆漲停,震安科技漲超5%。其中,國立科技方面每年的主要營業收入來源於橡膠和塑料製品業,2019年該板塊超過收入的9成;南京聚隆是中國高鐵及軌道交通尼龍改性材料的主要供應商,另有熱塑性彈性體、功能性母粒、碳纖維複合材料、微發泡材料等新產品。其中,南京聚隆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高分子改性材料產品可以應用於頭盔。
另外還有相關概念股,巨輪智能:主要經營商品包含頭盔模等;楚江新材:生產的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可應用於摩託車頭盔;信捷電氣:可謂頭盔生產提供零部件;泰和新材:生產的芳綸產品可用於生產各類頭盔;匯川技術:可謂頭盔生產提供零部件。
據新時代證券研報,頭盔企業日常產量2000就屬於大廠,通常不會有很大設備投入和產能冗餘。按「一盔一帶」新政要求估算,新增頭盔需求缺口將超過2億個。目前夏季頭盔價格上漲2到3倍,冬季頭盔價格上漲3到4倍,不少門店日銷量增長10倍。類似口罩,頭盔自動化產業將迎來短期爆發,直接受益公司:伊之密(注塑機),拓斯達(直角坐標機器人+注塑機輔機+注塑機),信捷電氣/匯川技術(零部件)等等。
不過,對於相關概念股的爆發,中信期貨研報認為,由於市場上部分頭盔採用共聚PP生產,不排除盤面進行炒作的可能,鑑於主流原料是ABS,以及總需求量不算大,實際影響或較有限。
頭盔搶購潮會持續多久?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相較於口罩,炒頭盔是由政策催生出來的,隨著政策「威力」逐漸消減,預計不會出現當初的「口罩商機」,上演年初口罩的「劇本」。「口罩與頭盔兩種商品屬性本質上並無不同,都是確保安全的防護措施,但是相對於口罩的頻繁使用程度,頭盔的使用頻次要少很多,這也是其不會成為市場新的市場風口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頭盔不是易消耗品,不像口罩那樣需要一天一更換。隨著大量熱錢湧入到這個行業,將很快就會導致產能過剩,供大於求,出現價格回落至以前的水平,甚至還會更低。」宋清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