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的徐志摩

2021-02-14 孤獨圖書館


華語樂壇的徐志摩

文:河西

 

羅大佑創作的第一首作品,歌名就叫「歌」,取自徐志摩翻譯英國女詩人克裡斯蒂娜·羅塞蒂同名陰鬱唯美的佳作。

我曾經問羅大佑,你這樣一位創作型的大才,怎麼處女作,沒自己寫詞,用的是徐志摩的翻譯作品呢?大佑說:「也很奇怪,歌曲有時候需要慢慢碰到正好合適的歌詞。1974年我寫《歌》的時候只寫了旋律而已,歌詞也寫了,但是我覺得好爛,那是硬填進去的,而我又一直覺得旋律還很不錯,所以就把它保留著。」

一直到1977年他寫電影《閃亮的日子》主題曲的時候,又重新把這首《歌》翻出來,它成了這部電影中的一首插曲,也就是張艾嘉演的角色在友人去世後,到男主人公的墓前唱的一首歌。編劇在劇本裡用了克裡斯蒂娜寫的詩,中文由徐志摩翻譯成中文,當大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他突然想起自己3年前的創作,結果一拍即合,「真是很巧。」羅大佑說,「有時候一首歌要耐心等待,等到真的對的時候才出手。」

五四之後的新詩,也可以說是多如牛毛浩如煙海,可能徐志摩身上的浪漫氣質更適合這一代音樂人的口味,於是,徐志摩成了文藝男女的新寵。民歌運動時期的施孝榮唱過他的《月下雷峰影片》、包美聖唱《梅雪爭春》、齊豫唱《別擰我,疼》。大陸的黃磊演過徐志摩,不唱一首他的詩似乎說不過去,於是就有了曾晶晶、徐世珍作詞、Krit Thommas作曲的《再別康橋》,那其實並不是徐志摩的原詩,除此之外,他還在《等等等等》專輯中口白了一段《再別再別康橋》並演唱了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在《再別再別康橋》中(曲還是Krit Thommas《再別康橋》的曲,只是沒有演唱),黃磊這個大學教師、標配文藝青年居然犯了常識性的錯誤。他說徐志摩是中國新詩的鼻祖,有開天闢地的意義!不是中文系也都應該知道啊,中國新詩鼻祖是胡適啊!這不是常識嗎?

他還說,他還大言不慚說徐志摩的詩「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寫的並不好」,「甚至常常太薄情!」唉,我只能說黃磊根本就不懂徐志摩!

《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早期還有兩個版本,我們可以聽一下鳳飛飛和旅行者三重唱的演唱,所有的資料都寫的是一代宗師李泰祥的作曲,可是聽過就知道,明顯出自二人之手,旅行者三重唱的高雅,鳳飛飛的通俗,後者不像是李泰祥的風格,如果我沒有判斷錯的話,旅行者三重唱演唱的才應該是李泰祥手筆。


旅行者三重唱有一位大牌成員就是童安格(右上),這是童安格與袁中平、邱嶽在1978年組建的一個合唱團,可是你聽這張專會發現,根本聽不出童安格的聲音,怎麼後面變化那麼大? 《旅行者三重唱》是由臺灣海山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一張民謠風格的唱片,也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唱片,那一年,是1980年。

歌唱版本最為繁複的,當屬他最出名的兩首代表作:《再別康橋》和《偶然》。兩首大熱金曲,演繹翻唱者各有十數位,其中不乏老牌唱將,不過有時候翻唱太多,聽者不容易搞清楚其中的脈絡源流。李達濤作曲、範廣慧首唱的徐志摩《再別康橋》,收錄在《金韻獎第一集》。之後,張清芳、蔡琴、萬芳、陳艾玲都翻唱過,我聽下來,蔡琴、萬芳的演繹尤為豐滿細膩,而陳艾玲的氧氣清新,也是骨骼清奇,百聽不厭。李泰祥曾用交響樂隊演繹過此版,收錄在《中國交響世紀》專輯中,獲第九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可能是我先入為主的看法,李健自己作曲的《再別康橋》和林宥嘉在《神秘嘉賓》中所用的西樓作曲版,就不免相形遜色。

1977年新格唱片發行的《金韻獎》(一),第一次收錄了李達濤作曲、範廣唱的徐志摩《再別康橋》。

萬芳的這一版是我最喜歡的,翻唱的就是範廣慧版本。


蔡琴的版本,我只能用「膜拜」來形容!


陳艾玲的《再別康橋》我沒法插了,太好聽了,你們可以到蝦米搜索。這裡凡是提到沒有插的,很多騰訊樂庫有,但過期了,沒法播放,可都到蝦米搜索。我再說一遍,qq音樂和蝦米音樂比,給甩出幾條街,太不專業了!

陳艾玲,芝麻&龍眼組合成員,這是臺灣80年代出現的一個女子二人組合,其成員是陳艾玲(芝麻)和林育如(龍眼),氧氣清新。1989年1月28日早上芝麻龍眼、王默君及宣傳陳中參加華視的春節特別節目義演活動,從臺北搭機飛往高雄小港機場,出機場時搭乘由孫姓司機駕駛的計程車前往國賓飯店,沿路司機一路飆車,與左轉的貨櫃車相撞,造成王默君當場死亡,坐在中間的龍眼腦部重傷昏迷。經緊急送醫後,與死神搏鬥昏迷14天的龍眼,於2月11日逝世於高雄,享年只有25歲。


陳秋霞作曲的《偶然》流傳程度遠勝於黃凱芹作曲的《偶然》。黃秋生、黃耀明、齊秦、中國好聲音的周深、李維翻唱的,都是陳秋霞的傑作。2006年百代推出陳秋霞《放飛夢想》大碟時,重收此曲,加了個副標題:「當徐志摩遇上蕭邦」,以鋼琴前奏取代首版時的弦樂,行雲流水,不俗,但也不媚雅,自然而然,令聽者擊節叫好。


陳秋霞譜曲的《偶然》最早收錄在她1976年的專輯《秋霞》中,周深、李維唱的就是她的版本。

2006年陳秋霞重新翻唱的《偶然》,副標題是「當徐志摩遇上蕭邦」

演唱過《玻璃心》的臺灣女歌手楊林1996年演唱的版本

很久沒有張清芳的消息了,他的版本收在1991年點將唱片《留聲III:出塞曲》專輯中

蔡琴這一版,精彩絕倫,最早收在2000年果陀劇場《機遇·淡水小鎮原聲帶》,後來2009年和《再別康橋》一起又收在《愛像一首歌》

黃凱芹作曲的《偶然》,收在1992年他的專輯《傳聞》中

黃耀明2014年「太平山下演唱會」上翻唱《偶然》,編曲用的是黃秋生版,兩個英文名都是Anthony Wong的男人,唱同一首歌,味道卻截然不同。黃秋生是老煙嗓,他的「bad taste」突然那麼迷離憂傷,而一向迷幻電子的明哥,這一次卻用他霓虹亮透的嗓音平靜訴說,無晴亦無雨。


黃耀明2014年「太平山下演唱會」上翻唱《偶然》,編曲用的是黃秋生版。這一版超愛的!

黃秋生現場演唱《偶然》

但不管怎麼樣,在音樂中遇上徐志摩,都是一種緣分,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各奔前程: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徐志摩《偶然》

孤獨圖書館:河小西一個人的圖書館,你的孤獨是一座花園,我的孤獨是一座天堂。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gudutushuguan) | 歡迎轉發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喜歡就支持一下: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最受歡迎的十大男歌手,說出你心裡的排行榜是誰?
    你心中的排行榜,華語樂壇最受歡迎的十大男歌手,說出你最喜歡的歌手是誰?你心中的華語樂壇排行榜都有誰呢?(僅代表個人觀點)10.毛不易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他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他的歌都是他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應該是他最大的利器與魅力了。
  • 他是華語樂壇上古大神,華語流行樂壇「三皇五帝」之一,華語樂壇...
    他是華語樂壇上古大神,華語流行樂壇「三皇五帝」之一,樂壇華語樂壇殿堂級歌手,他就是羅文,他跟徐小鳳一樣成功地橫跨了香港樂壇兩個大時代,他是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獲得者,不管是前許冠傑年代,還是譚詠麟年代,他總是體系內的重要人物,卻又美辦法自帶體系,他被後輩視為典範的人物,只要上的臺來,就要對得起觀眾,毫無保留,
  • 華語樂壇
    當中劉家昌的創作班底獨領風騷,劉更憑藉培育或引薦多位日後叱吒七八十年代臺灣華語樂壇流行巨星,尤雅、鄧麗君、費玉清、甄妮、劉文正、鳳飛飛、黃鶯鶯等,成為不爭的七十年代華語樂壇教父。其時,華語流行音樂的影響力遠遍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 而鄧麗君的歌聲亦傳至中國大陸。在當時高度政治敏感下,鄧麗君的歌曲一度被中國大陸政府視為(資產階級)的「靡靡之音」,引起了當時「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的說法。
  • 羅大佑憑什麼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教父」
    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教父」中,李宗盛常常被冠以情歌的前綴,崔健同樣在「教父」之前,離不開搖滾這個相伴始終的標籤,而陶喆則因為推廣R&B音樂有功,被稱為華語R&B「教父」。這其中,唯有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沒有任何的前綴和補充說明。
  • 華語樂壇流行歌曲榜單出爐,這些名字都在名單中,華語樂壇的悲哀
    華語樂壇的流行音樂榜至今都是個熱議話題,曾經給聽眾帶去了很多的經典歌曲,比方說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等,他們都是音樂界的天才,那個時候的華語樂壇也是真正的音樂天堂,但是現在的華語樂壇卻非常的讓人失望,失望的不是華語樂壇,而是人們的審美。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華語樂壇巨星—譚詠麟
    獎項全記錄: 80年代香港樂壇就是華語樂壇的核心,而香港樂壇最重要的兩個獎項就是「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譚詠麟在這兩個獎項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80年代的香港樂壇即是整個華語樂壇的中心,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地位也代表著他在整個華語樂壇的地位。 譚詠麟更絕無僅有的強大之處在於,除了個人取得了無人超越的成績之外,他所在的樂隊和組合也都同樣成功。 譚詠麟擔任主音的溫拿樂隊73年成軍後便紅遍東南亞地區,是香港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個重要事件「BANDS」潮的重要參與者。
  • 華語樂壇公認的五大天后
    如今的華語樂壇女歌手多不勝數,但是能稱得上是天后的,真的是屈指可數,到底是怎樣的成就才可以被稱作為天后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和回顧一下華語流行樂壇公認的五個天后級人物,她們是真正的意義上的天后,真正的巨星,是她們撐起了華語樂壇的半邊天。
  • 華語樂壇觀察|談丁太升評VAVA,重視歌詞,是華語樂壇的悲劇
    然而我看到核心內容卻是「歌詞虛妄姿態、太空洞、毫無詩意」,丁太升作為樂評人,而且在樂壇有一定地位的人。他的話至少代表當今華語樂壇的主流。即重視歌詞,而非作曲。對於聽眾來說,喜歡一首音樂先決條件是好聽,然後才去看其中的歌詞。所以作曲應該是音樂的重要內容,如果一首歌不好聽,即使用最美的文字,樂迷們依然無法喜歡。所以今天包括以前的華語樂壇,好聽的音樂實在是太少了。
  • 華語金曲獎2017,華語樂壇的巔峰之夜
    「華語金曲30年殿堂音樂人」,夏韶聲獲得問「華語金曲30年殿堂搖滾大獎」及「我最喜愛的搖滾專輯大獎」,草蜢獲得「殿堂組合」及「十大華語唱片大獎」,杜德偉獲得「最佳舞曲藝人」、「亞洲勁爆歌手」及「十大華語金曲」三項大獎,鍾鎮濤獲得「華語音樂傑出貢獻獎」,經典歌手實至名歸,正是這些響亮的名字塑造了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
  • 2018華語樂壇排行榜
    2018年來華語樂壇歌手綜合能力排行有何變化,今天全民偵探柯南君通過各大網站實時數據匯總了華語歌手前十位的綜合排名。將超人氣組合排在華語樂壇第十位無可爭議。TFBOY合影 2 .花花每次的作品、每次的演出都做到極致,作為90後後起新秀,他的未來不可估量,未來的華語樂壇中堅力量必有他的身影。
  • 我眼中的華語樂壇(一)
    小編是一個八零後,雖然沒經歷過華語樂壇早期的形成以及成長,但還是有幸見證了後期的繁榮興盛!我們口中的華語樂壇其實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存在了,時至今日已逾百年時光。可以說小編看到的華語樂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對整個華語樂壇還存在很多的認識不足,對於一些自己的淺見還請大家多多包涵,如有表達不當還請指正!在近百年的華語樂壇的歷史上湧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傑出歌手。
  • 周杰倫:堪稱華語樂壇真正的「半壁江山」
    周杰倫:堪稱華語樂壇真正的「半壁江山」 在80.90年代,華語樂壇幾乎都是由四大天王做主的,他們不僅在音樂上發展的順風順水,就連影視方面都相當有成就。直到2000年之後,一位叫做周杰倫的「無名小輩」橫空出世,一舉奪得了金曲獎最佳專輯,這才改寫了華語樂壇的流行方向標。
  • 華語樂壇誰執牛耳
    華語樂壇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百花盛開到現如今的芳菲凋零,真讓人哀嘆,也讓人懷念那曾經的美好時代。現如今香港樂壇拿得出手的只有張學友和陳奕迅。年輕的面孔不曾出現。二、臺灣樂壇最具實力的五位男歌手:1.劉文正:三月裡的小雨帶著蘭花草的芳香走進了你我的心靈。
  • 2018全球華語金曲獎評選大會,樂壇眾前輩齊聚指點華語樂壇
    也因此,2018全球華語金曲獎相比於往屆更加備受社會各界人士和行業的關注和矚目。近日,2018全球華語金曲獎在湖南洋沙湖度假區召開獎項評選大會,全球華語金曲獎主席、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席向雪懷出席會議,公布所有評委名單,成立評審團並對獎項候選人進行評定。而今年全球華語金曲獎特別設立的最高獎項——「善德風尚獎」也成為了此次評選大會的重中之重。
  • 我眼中的華語樂壇(二)
    對比現在樂壇口水歌的泛濫,80年代的華語樂壇的歌曲首首經典,百聽不厭!可謂是神仙打架、百家爭鳴!而小編想要說的是華語樂壇的發展是和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是同步的。因為生活經濟上的滿足促使了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為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1983年春晚誕生了! 李谷一、鄭緒嵐、劉曉慶等登臺獻唱!而到了84年春晚的舞臺上首次迎來了來自港臺地區的歌手。
  • 華語樂壇影響力十大女歌手排名
    在中國的華語樂壇,有著無數實力超群的歌手,他們撐起了整個中國的華語樂壇市場。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們。TOP 10:鳳飛飛鳳飛飛七八十年代在臺灣享有極高地位,七十年代曾是瓊瑤式電影主題曲的主將。風格單純明朗。八十年代她引入了更多夕陽曲風,變得動感熱情。九十年代她傳承臺灣本土歌謠,深情成熟,充滿鄉土氣息。
  • 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十大天王巨星
    華語樂壇上流行這一句話,叫做「杰倫之後再無天王」。意思是說,自周杰倫之後,華語樂壇再也沒有出現過能稱之為天王的歌手了。目前活躍在樂壇一線的林俊傑、張杰、薛之謙等雖然唱功好人氣旺,但稱他們為天王,他們似乎還沒有到達那個級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華語樂壇上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的十大天王級歌手。他們的存在,曾讓華語樂壇的江山更加如此多嬌。
  • 華語樂壇的大師——齊秦
    將樂壇音樂偶像的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那時候香港樂壇翻唱日本歌曲,內地樂壇翻唱臺灣歌曲。齊秦的爆紅,引來了無數人模仿翻唱(劉歡屠洪剛解曉東等)。他的髮型,他的性格,他的穿著,大街小巷都在模仿。1991年,北京狂飆演唱會更是華語樂壇水準最高的演唱會之一。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音樂人是怎樣玩音樂的。這場演唱會,可以看出當年齊家兩姐弟的唱功到底有多強悍,不遜色於以唱功見長的香港樂壇任何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