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的徐志摩
文:河西
羅大佑創作的第一首作品,歌名就叫「歌」,取自徐志摩翻譯英國女詩人克裡斯蒂娜·羅塞蒂同名陰鬱唯美的佳作。
我曾經問羅大佑,你這樣一位創作型的大才,怎麼處女作,沒自己寫詞,用的是徐志摩的翻譯作品呢?大佑說:「也很奇怪,歌曲有時候需要慢慢碰到正好合適的歌詞。1974年我寫《歌》的時候只寫了旋律而已,歌詞也寫了,但是我覺得好爛,那是硬填進去的,而我又一直覺得旋律還很不錯,所以就把它保留著。」
一直到1977年他寫電影《閃亮的日子》主題曲的時候,又重新把這首《歌》翻出來,它成了這部電影中的一首插曲,也就是張艾嘉演的角色在友人去世後,到男主人公的墓前唱的一首歌。編劇在劇本裡用了克裡斯蒂娜寫的詩,中文由徐志摩翻譯成中文,當大佑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他突然想起自己3年前的創作,結果一拍即合,「真是很巧。」羅大佑說,「有時候一首歌要耐心等待,等到真的對的時候才出手。」
五四之後的新詩,也可以說是多如牛毛浩如煙海,可能徐志摩身上的浪漫氣質更適合這一代音樂人的口味,於是,徐志摩成了文藝男女的新寵。民歌運動時期的施孝榮唱過他的《月下雷峰影片》、包美聖唱《梅雪爭春》、齊豫唱《別擰我,疼》。大陸的黃磊演過徐志摩,不唱一首他的詩似乎說不過去,於是就有了曾晶晶、徐世珍作詞、Krit Thommas作曲的《再別康橋》,那其實並不是徐志摩的原詩,除此之外,他還在《等等等等》專輯中口白了一段《再別再別康橋》並演唱了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在《再別再別康橋》中(曲還是Krit Thommas《再別康橋》的曲,只是沒有演唱),黃磊這個大學教師、標配文藝青年居然犯了常識性的錯誤。他說徐志摩是中國新詩的鼻祖,有開天闢地的意義!不是中文系也都應該知道啊,中國新詩鼻祖是胡適啊!這不是常識嗎?
他還說,他還大言不慚說徐志摩的詩「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寫的並不好」,「甚至常常太薄情!」唉,我只能說黃磊根本就不懂徐志摩!
《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早期還有兩個版本,我們可以聽一下鳳飛飛和旅行者三重唱的演唱,所有的資料都寫的是一代宗師李泰祥的作曲,可是聽過就知道,明顯出自二人之手,旅行者三重唱的高雅,鳳飛飛的通俗,後者不像是李泰祥的風格,如果我沒有判斷錯的話,旅行者三重唱演唱的才應該是李泰祥手筆。
旅行者三重唱有一位大牌成員就是童安格(右上),這是童安格與袁中平、邱嶽在1978年組建的一個合唱團,可是你聽這張專會發現,根本聽不出童安格的聲音,怎麼後面變化那麼大? 《旅行者三重唱》是由臺灣海山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一張民謠風格的唱片,也是他們唯一的一張唱片,那一年,是1980年。
歌唱版本最為繁複的,當屬他最出名的兩首代表作:《再別康橋》和《偶然》。兩首大熱金曲,演繹翻唱者各有十數位,其中不乏老牌唱將,不過有時候翻唱太多,聽者不容易搞清楚其中的脈絡源流。李達濤作曲、範廣慧首唱的徐志摩《再別康橋》,收錄在《金韻獎第一集》。之後,張清芳、蔡琴、萬芳、陳艾玲都翻唱過,我聽下來,蔡琴、萬芳的演繹尤為豐滿細膩,而陳艾玲的氧氣清新,也是骨骼清奇,百聽不厭。李泰祥曾用交響樂隊演繹過此版,收錄在《中國交響世紀》專輯中,獲第九屆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唱片獎。可能是我先入為主的看法,李健自己作曲的《再別康橋》和林宥嘉在《神秘嘉賓》中所用的西樓作曲版,就不免相形遜色。
1977年新格唱片發行的《金韻獎》(一),第一次收錄了李達濤作曲、範廣唱的徐志摩《再別康橋》。
萬芳的這一版是我最喜歡的,翻唱的就是範廣慧版本。
蔡琴的版本,我只能用「膜拜」來形容!
陳艾玲的《再別康橋》我沒法插了,太好聽了,你們可以到蝦米搜索。這裡凡是提到沒有插的,很多騰訊樂庫有,但過期了,沒法播放,可都到蝦米搜索。我再說一遍,qq音樂和蝦米音樂比,給甩出幾條街,太不專業了!
陳艾玲,芝麻&龍眼組合成員,這是臺灣80年代出現的一個女子二人組合,其成員是陳艾玲(芝麻)和林育如(龍眼),氧氣清新。1989年1月28日早上芝麻龍眼、王默君及宣傳陳中參加華視的春節特別節目義演活動,從臺北搭機飛往高雄小港機場,出機場時搭乘由孫姓司機駕駛的計程車前往國賓飯店,沿路司機一路飆車,與左轉的貨櫃車相撞,造成王默君當場死亡,坐在中間的龍眼腦部重傷昏迷。經緊急送醫後,與死神搏鬥昏迷14天的龍眼,於2月11日逝世於高雄,享年只有25歲。
陳秋霞作曲的《偶然》流傳程度遠勝於黃凱芹作曲的《偶然》。黃秋生、黃耀明、齊秦、中國好聲音的周深、李維翻唱的,都是陳秋霞的傑作。2006年百代推出陳秋霞《放飛夢想》大碟時,重收此曲,加了個副標題:「當徐志摩遇上蕭邦」,以鋼琴前奏取代首版時的弦樂,行雲流水,不俗,但也不媚雅,自然而然,令聽者擊節叫好。
陳秋霞譜曲的《偶然》最早收錄在她1976年的專輯《秋霞》中,周深、李維唱的就是她的版本。
2006年陳秋霞重新翻唱的《偶然》,副標題是「當徐志摩遇上蕭邦」
演唱過《玻璃心》的臺灣女歌手楊林1996年演唱的版本
很久沒有張清芳的消息了,他的版本收在1991年點將唱片《留聲III:出塞曲》專輯中
蔡琴這一版,精彩絕倫,最早收在2000年果陀劇場《機遇·淡水小鎮原聲帶》,後來2009年和《再別康橋》一起又收在《愛像一首歌》
黃凱芹作曲的《偶然》,收在1992年他的專輯《傳聞》中
黃耀明2014年「太平山下演唱會」上翻唱《偶然》,編曲用的是黃秋生版,兩個英文名都是Anthony Wong的男人,唱同一首歌,味道卻截然不同。黃秋生是老煙嗓,他的「bad taste」突然那麼迷離憂傷,而一向迷幻電子的明哥,這一次卻用他霓虹亮透的嗓音平靜訴說,無晴亦無雨。
黃耀明2014年「太平山下演唱會」上翻唱《偶然》,編曲用的是黃秋生版。這一版超愛的!
黃秋生現場演唱《偶然》
但不管怎麼樣,在音樂中遇上徐志摩,都是一種緣分,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各奔前程: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徐志摩《偶然》
孤獨圖書館:河小西一個人的圖書館,你的孤獨是一座花園,我的孤獨是一座天堂。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gudutushuguan) | 歡迎轉發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喜歡就支持一下: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