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憑什麼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教父」

2021-02-22 娛樂八卦

在華語樂壇,能夠被冠之以教父之名的音樂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通常來講也只有羅大佑、李宗盛、崔健、陶喆等寥寥幾人。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教父」中,李宗盛常常被冠以情歌的前綴,崔健同樣在「教父」之前,離不開搖滾這個相伴始終的標籤,而陶喆則因為推廣R&B音樂有功,被稱為華語R&B「教父」。這其中,唯有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沒有任何的前綴和補充說明。

羅大佑

因為時代的關係,現在鮮有作品問世,也相對比較少在綜藝節目中露面的羅大佑,已經不被更新一代的歌迷所熟悉,要不是「縱貫線」時期短時間的復出,他的名字可能在新生代歌迷裡,將會變得更陌生。但翻開華語樂壇的歷史,羅大佑達到的成就可不是一星半點,他的華語樂壇「教父」之名,更絕非浪得虛名,至於他到底優秀在哪裡,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李宗盛、崔健和陶喆,也在各自領域有「教父」之稱

開創華語樂壇批判歌曲先河 歌詞如手術刀般精準

即使在同時期,羅大佑也有著非常另類的出身。

在羅大佑入行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正是臺灣流行音樂洗牌的一個轉型期,以劉家昌為代表的老一代電影歌曲創作者,漸漸被更年輕的「現代民歌運動」取代。而隨著像馬兆駿、童安格、李宗盛等大量民歌手逐漸進入行業,也開啟了臺灣流行樂壇的一個盛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已經成為一線歌手的劉文正,就藉助了這股臺灣現代民歌的清風,順利成為八十年代初臺灣樂壇的天王。

劉文正

而羅大佑卻並非「現代民歌運動」的一分子,這也讓他的存在顯得相當獨特。雖然早期入行時曾為劉文正創作《閃亮的日子》,為鄧麗君創作《愛的箴言》,以及為張艾嘉創作《光陰的故事》和《童年》,也有著校園民歌的特質,但羅大佑在骨子裡卻是一個有著搖滾血統的歌者。

張艾嘉和羅大佑年輕時候的合影

正是因為這種和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性格,導致在當時臺灣地區嚴格的唱片審查體制下,羅大佑個人的作品無法被順利通過,也讓當時臺灣主流的唱片公司,沒有一家願意接手。這就讓早期已經積攢了一些作品的羅大佑,不得已只能在東南亞地區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專輯。直到後起之秀的「滾石唱片」願意出版發行後,羅大佑才正式推出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也就是那張被後來評為臺灣百佳唱片首位的唱片。

《之乎者也》和之後的《未來的主人翁》,其實算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而這兩張專輯也開創了華語樂壇的很多個第一。首先,在一個以鄧麗君、劉文正為審美標準的時代,羅大佑是第一個戴著墨鏡出現在封面的男歌手,而且還蓄著直達肩部的長髮,這在當時這個時代,都是叛逆、反傳統的行為。

羅大佑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封面

另一方面,羅大佑也開啟了一個批判歌曲的新時代。雖然在羅大佑之前,華人世界就有很多玩搖滾的人,但通常還是以單純模仿西洋曲風,甚至貓王那樣的造型為主。而羅大佑卻將中文的精髓,移植到了音樂之中,創造了真正的中文批判搖滾。像《之乎者也》專輯裡的《鹿港小鎮》中那一句「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直到今天還是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文明衝突時,經常被人引用的句子。

而《現象七十二變》在當時更是創下了歌詞字數最多的紀錄,「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家見面越來越少……就像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俏,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形象、淺顯的歌詞,不僅入木三分、而且朗朗上口。至於《未來的主人翁》裡,羅大佑所唱的「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遊戲汙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則更像是一則寓言,至今聽到都讓人覺得毛骨悚然。這或許也得益於羅大佑出自醫學世家,後來又棄醫從樂,所以即使在批判的過程中,歌詞都猶如手術刀般精準卻又充滿理性。

羅大佑早期造型

在羅大佑之前,華人流行音樂多的是風花雪月,即使是當時年輕的民歌手們,同樣也是將愛情當成永恆的主題。而羅大佑則是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以文學的方式,賦予了作品以一種針砭時弊的效果。在當時流行的如《恰似你的溫柔》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羅大佑的作品就如同他的聲音一樣刺耳,卻成為了時代的先鋒。

既可以打開門來「罵娘」 又可以關起門來憂傷

羅大佑可以說是一個「既可以打開門來罵娘,又可以關起門來憂傷」的歌手。比如李宗盛,其創作的軌跡主要還是以情歌為主,兼或寫一些小人物和人生的主題。而崔健的歌曲,即使是一些民謠風格的作品,都常常顯得非常重口味,還會被很多人引伸到其它層面。但羅大佑則不同,他甚至可以說結合了李宗盛和崔健的兩種極端,既細膩又粗獷、既柔軟又剛硬、既流行也搖滾。

雖然在人文的層面,羅大佑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肯定是《之乎者也》、《鹿港小鎮》、《愛人同志》、《未來的主人翁》、《皇后大道東》、《盲聾》和《亞細亞的孤兒》等等作品,但羅大佑的出類拔萃,或者說之所以人們在「教父」的前面不加任何修飾詞,就在於他在作品傳播度上的全滲透性,真正做到俗就能成為街曲,雅又能成為文化的傳奇。

《亞細亞孤兒》MV

比如在流行歌曲的層面,羅大佑就為潘越雲、鄧麗君、張學友、周華健等歌手,寫過《野百合也有春天》、《痴痴的等》、《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家II》和《愛的箴言》等作品。而在電影音樂領域,羅大佑為《衣錦還鄉》創作的《船歌》(齊豫),為電影《又見阿郎》創作的《戀曲1990》和《你的樣子》,為電影《滾滾紅塵》(和陳淑樺合唱)創作的同名主題曲,為電視劇《雪山飛狐》創作片尾曲《追夢人》(鳳飛飛),同樣也在華人世界流傳甚廣,至今還在各種選秀節目裡被翻唱。

《滾滾紅塵》MV

而作為一名來自「現代民歌運動」時代的歌手,羅大佑也不乏很多優秀的民謠作品,比如早年給劉文正創作的《閃亮的日子》,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根據徐志摩譯作《當我死去時》改編的《歌》,亦是一首簡潔中充滿人文力量的歌曲。同樣根據余光中詩歌《鄉愁四韻》譜寫而成的同名歌曲,更是用一種近似古樂吟唱的方式,非常好地表現出一種家國、尋根的主題。更為重要的是,羅大佑在校園民謠的創作中,也把這種載體上升到一個人文的高度,像《童年》甚至已經在華人世界的校園裡傳唱至今,而《光陰的故事》甚至還深刻影響了高曉松的創作,後者早期的《同桌的你》就受到了這首歌曲的影響。羅大佑也間接完成了對中國內地校園民謠的影響。

如果這幾項還是很多音樂人能夠做到的,那麼在大歌方面,就很少有音樂人達到羅大佑的高度,因為即使像李宗盛、崔健這樣同樣擁有「教父」頭銜音樂人,也沒能寫出過真正大合唱的歌曲,李宗盛最有名的《真心英雄》和《最近比較煩》,也都是小組作戰式歌曲。而羅大佑則寫出過《明天會更好》這首華人世界傳播最廣的大合唱曲目,另一首作品《東方之珠》,雖然在流傳的過程中被誤讀,但同樣是很多晚會上都適宜的合唱曲。從這個高度上來講,羅大佑確實在華語樂壇,迄今無人能及。

1985年版《明天會更好》 包括蔡琴、蘇芮、潘越雲、齊豫、費玉清、江蕙、巫啟賢等60多位歌手

深入至「文化脊髓」 真正做到橫跨兩岸三地

做兩岸三地的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公司的一個目標。尤其是在香港樂壇鼎盛時,香港唱片公司甚至不惜犧牲本港藝人在國語表達上的夾生,而採取為粵語歌重填國語詞的方式,以大肆拓展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市場,事實上很多歌手都成功了,其中就包括九十年代商業奇蹟的香港「四大天王」,以及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陳奕迅。

四大天王

但這種兩岸三地的拓展,更大程度還是基於商業。而羅大佑則不同,羅大佑是真正從文化的角度,將當地方言和音樂結合後,以一種文化與音樂同步的方式,將自己的音樂做到兩岸三地化。

關於臺灣地區的歌曲不用再說,《鹿港小鎮》、《亞細亞的孤兒》、《之乎者也》等作品,也記錄下每個時代臺灣的世情百態。而1991年在香港設立「音樂工廠」廠牌後,羅大佑並不像一般音樂人下海那樣,急於找一些有市場潛質的歌手籤約,雖然他在當時,也確實籤下了娃娃和後來大紅大紫的王菲(後來因為理念不和而解約),在美國進行秘密的培訓。但羅大佑更感興趣的,依然是文化上的撞擊和呈現。

比如在「音樂工廠」成立後的首張專輯《皇后大道東》裡,羅大佑就用音樂呈現了當時處於回歸前期香港市井的圖景,這一點甚至是當時歌舞昇平的香港主流樂壇,自己都沒有去做的,除了像「達明一派」等少數音樂人,涉及到這個和港人息息相關的主題之外,反倒是羅大佑以一個外鄉人的身份,在這個主題視角上,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皇后大道東》封面

除了籤下因為「達明一派」而單飛的黃耀明,並邀請梅豔芳演唱《似是故人來》這樣的作品之外,羅大佑自己也用粵語演唱了半首《皇后大道東》(另半首是如今TVB籤約演員蔣志光所唱)。但更重要的是,羅大佑在音樂對於香港文化的解讀,則更多還是基於當時的新銳詞人林夕,雖然當時的林夕已經展露頭角,但羅大佑則給了林夕更大的創作舞臺,像《皇后大道東》這樣的作品,甚至是後來的林夕都沒有機會寫了。

同年,羅大佑也以這樣的方式,重新殺回臺灣,並以一張臺語專輯《原鄉》,試圖以一種更接地氣的角度,用音樂詮釋和解讀臺灣的歷史和今天。羅大佑和林強在專輯裡演唱的、和《皇后大道東》同曲的《大家免著驚》,或許因為臺語的原因,傳播沒有那麼廣泛,甚至很多人都沒聽過,但這卻是另一首臺語版的《鹿港小鎮》,在未來的某天,甚至可以兼具歷史紀錄的功能。

同時用普通話、粵語和臺語演繹,並且用三種語言直刺當地的文化,迄今為止華語樂壇出現過幾個,我們可以數數,這大概也是羅大佑之所以被稱為華語樂壇「教父」的原因,確實他在兩岸三地都在音樂裡教會我們許多。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稱得上是「教父」的4位音樂人,劉歡羅大佑均上榜
    在娛樂界的音樂領域,有一個非常有分量的稱謂,那就是「教父」,這個稱謂的含義是:能唱能譜曲還能作詞,做關鍵的就是創作出來的作品更是令大家傳唱,深入人心。而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人並不多,今天就讓小光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是為音樂領域的教父。
  • 華語流行樂教父,棄醫走進樂壇,羅大佑:經典是光陰的陳釀
    33歲的臺北仁愛醫院的職業醫師,羅大佑,突然辭職,留給父母一句話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羅大佑,華語樂壇教父,幾代人青春的記憶,至今無人超越。他出生在醫學世家,父母親和哥哥姐姐都是醫生,他也畢業於醫科大學,是一名外科醫生,他從小被寄予厚望,如果沒有轉換賽道,羅大佑很有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有名望的醫生。他在臺北仁愛醫院從實習生做到職業醫師,工作了七年,也掙扎了七年,終於對父親說:「再逼我回來做醫師,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父母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如此「自甘墮落」。
  • 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盤點
    舉報   昨天小編更新了《周董經典實在太多,繼續更新周杰倫十大經典歌曲(二)》,今天小編為大家更新《臺灣流行樂壇教父
  • 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真正的教父:臺灣的羅大佑,大陸的崔健!
    和鄧麗君一樣,臺灣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創作型歌手也開始風靡內地,他就是羅大佑,尤其是一首《童年》,是代表所有70後、80後、90後童年的歌曲。1982年,羅大佑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打破當時流行的民歌曲風 ,帶領臺灣流行音樂走向毫無前例的批判與省思風潮不止民謠風格的音樂。
  • 5位華語樂壇「教父」,寶島臺灣就有三位
    在娛樂圈中,配得上」音樂教父「這個稱號的人並不多,因為需要能寫能唱,而且作品還得經久不衰,深深印入人的心裡。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大陸有一位,香港有一位,而在祖國寶島臺灣,卻足足有三位。崔健,1961年8月2日生於北京。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 樂壇教父羅大佑現場賣萌 女神範範驚喜露面酷狗直播
    羅大佑是一代人音樂心中的「音樂職人」,一生專注做音樂的他出道至今所創作的經典數不勝數,從1982年出道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以來,他就成為了「教父」一般的存在。華語樂壇「詞聖」林夕曾說「在這麼多音樂人當中,覺得羅大佑才是藝術家」。
  • 臺灣樂壇發展史——天王盛行、教父輩出的華語樂章
    華語樂壇由臺灣、內地及香港歌壇三足鼎立形成掎角之勢,由外圍東南亞的華語圈作為補充,從早期的藩鎮割據,到中期的互通有無,再到當下的緊密聯繫,越來越趨於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態。但不可否認的是,臺灣樂壇在整個華語音樂流行體系中,始終處於執牛耳的領軍位置。從鄧麗君,到羅大佑,再到周杰倫,不論深度廣度、音樂屬性、兼且豐富程度,臺灣樂壇始終引領著華語音樂勢力的潮流與走向。
  •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攜新作回歸,《臺東調2020》溫情上線酷狗音樂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同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相信大家看到這些句子都會情不自禁地哼出來,而它們恰恰都出自於羅大佑的經典金曲。這位曾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音樂人與樂迷的華語樂壇教父,最近又有新動作。
  • 他是華語樂壇教父,演唱會曾一票難求,如今卻虧損百萬讓人心疼
    他是華語樂壇教父,演唱會曾一票難求,如今卻虧損百萬讓人心疼「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相信這首《童年》一定陪伴了一代人度過了他們的童年,曾經羅大佑的歌聲傳遍大街小巷,《東方明珠》更是傳遍祖國大地。
  • 這個華語殿堂級樂隊中有兩位教父和一位天王,組建一年就分道揚鑣
    華語樂壇成立至今英才輩出,誕生過數不清的天王、天后,更是有著幾代歌神,但提到在華語流行樂壇當中取得過登峰造極的成就的教父卻鳳毛麟角,能堪當這個名號的人屈指可數。雖然現在的樂壇動不動就把某某某尊稱為教父,但被華語流行樂壇公認的教父目前只有羅大佑和李宗盛,這兩位先後共同締造了上個世紀華語流行樂壇的黃金時代。隨著2000年的到來,華語流行樂壇逐漸進入衰退期,羅大佑和李宗盛這兩位音樂教父也日漸淡出歌壇,不再活躍在公眾的視聽世界裡。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鄧麗君的影響力,放眼整個華語樂壇,都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3、羅大佑 說到臺灣樂壇,就不得不提羅大佑,他是臺灣樂壇的「音樂教父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鄧麗君的影響力,放眼整個華語樂壇,都是無人能出其右的。3、羅大佑說到臺灣樂壇,就不得不提羅大佑,他是臺灣樂壇的「音樂教父羅大佑在整個華語樂壇創造方面的高度,無論是內容、形式、藝術性、思想性,都是無與倫比的,他的代表作也是不計其數
  • ​羅大佑和李宗盛,誰才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
    說到了華語流行音樂,我們不得不提到兩位重量級的人物,那就是羅大佑和李宗盛,雖然這兩位音樂人都已經年過六旬,但是他們的音樂作品仍然經久不衰,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人說羅大佑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只能算是大哥,但也有人認為才華橫溢的李宗盛才是名副其實的華語樂壇的教父。
  • 華語樂壇4位創作型天才歌手,一位是音樂鬼才,一位是音樂教父!
    華語樂壇從來都不缺乏創作天才,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和臺灣樂壇就誕生了不少創作型歌手,也許是由於時代的局限和受市場的影響,那個年代的創作型歌手並不是都很吃香。到如今,詞曲的創作者越來越受到重視,創作型歌手開始大量湧現,形成一種百花爭鳴的景象。我們來看看華語樂壇4位創作天才歌手有哪些?
  • 華語教父的座次之爭,李宗盛細微動作,暴露了他的大哥
    分享經典歌曲,追溯音樂往事歡迎關注『好歌獻給你』李宗盛和羅大佑,都是臺灣歌壇、乃至整個華語樂壇的豐碑級教父。八九十年代的黃金盛世中,兩人同為流行樂界的中流砥柱,還都是滾石唱片的肱骨之臣。即便是上了年紀,兩位音樂頑童也拿出不服老的狀態,拉著周華健和張震嶽,組成華語第一殿堂級天團——縱貫線。
  • 這5個人就是至今華語樂壇的整個音樂史?別爭!因為他們獨一無二
    可是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是說在華語樂壇史上最不可少,或者說是最重要的歌手有哪幾位,那下面這幾個人一定會榜上有名,因為他們串起來幾乎就是至今為止華語樂壇的整部音樂史,在華語樂壇他們是那麼的醒目,那麼的獨一無二。按照他們在樂壇出道的時間順序來一一介紹他們,首先就是華語樂壇「永恆經典的歌聲」——鄧麗君。
  •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代表作
    羅大佑年輕時候照片羅大佑(英文名: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是臺灣省苗慄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國臺灣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人、作家,有「臺灣流行音樂教父」之稱。
  • 一個時代的「音符」,一個靈魂的歌者,「音樂教父」羅大佑!
    周杰倫評價羅大佑:我覺得羅大佑是個時代性的歌手。什麼歌能流行超過三年的?很少,但羅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是要成為歷史,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 華語樂壇「第一教父」,扔一首不滿意的作品,都能成就過億天王
    華語樂壇「第一教父」,扔一首不滿意的作品,都能成就過億天王。如今的華語樂壇真是越來越衰落了,曾經能和演藝明星平起平坐的歌星,已經被前者給甩開了。原來,這些歌迷發現,當年經典的港臺歌曲,其實很多都翻唱日本樂壇的,為什麼小時候就沒有注意過這一點呢,看來華語樂壇曾經的輝煌,有一部分是日本歌壇的功勞。當然,雖然這一點讓人不免有些遺憾,但華語樂壇還有自己真正的實力派人物的,比如來自臺灣的兩大音樂教父李宗盛和羅大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