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流行樂教父,棄醫走進樂壇,羅大佑:經典是光陰的陳釀

2020-12-21 璦宸媽媽說

33歲的臺北仁愛醫院的職業醫師,羅大佑,突然辭職,留給父母一句話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羅大佑,華語樂壇教父,幾代人青春的記憶,至今無人超越。他出生在醫學世家,父母親和哥哥姐姐都是醫生,他也畢業於醫科大學,是一名外科醫生,他從小被寄予厚望,如果沒有轉換賽道,羅大佑很有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有名望的醫生。

他在臺北仁愛醫院從實習生做到職業醫師,工作了七年,也掙扎了七年,終於對父親說:「再逼我回來做醫師,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係。」父母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如此「自甘墮落」。

特別是父親他不理解,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所以從羅大佑五歲時,就給他請鋼琴教師,常帶孩子們去聽音樂會,為什麼羅大佑不能「兩條腿走路」,白天做手術,晚上再創作音樂?

但是,對音樂的熱愛,讓他不能繼續這樣的「苟且」,他迫切地想要把所有的時間都專注到音樂這件事上。如今,他作為華語流行樂「豐碑」級的教父,已經沒有人會認為他選錯了路。

羅大佑的音樂夢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跌跌撞撞走了十年,才開始有了起色,有人問他後悔嗎?他說,從未後悔過,也許和學醫有關,他對生命有著深刻的認識,音樂和生命一樣,不能速成,是需要執著的醞釀和沉澱。

羅大佑從20歲開始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歌》,如今已經66歲了,一共創作了300多首歌曲,像《光陰的故事》、《紅塵滾滾》、《東方之珠》等作品經久不衰。

在央視《一堂好課》上,羅大佑擔任音樂課的主講人,浙江音樂學院的同學提問說:「現在的歌曲為啥缺乏經典?」

羅大佑說:定義經典沒那麼簡單,經典都是經過時間淘汰過濾出來的,二十年或許三十年,你再聽現在的歌,就知道什麼是經典。

在課上,他還分享了自己的領悟和體會,他說他自己創作一首歌常常要幾年,《童年》那首歌的歌詞他就寫了5年,要捨得花時間去投資,「快」絕不是音樂的優點。

在課堂上,羅大佑用娓娓道來的語氣,進行講述,將大家對音樂的認知拉回到了最淳樸、自然、原始的狀態。

他說,什麼是好的音樂,就是讓你感動的音樂。它可以穿越時空,讓不同年代的人心生共鳴。課堂上,當所有「師生」共唱《光陰的故事》,有人感嘆,這不就是在告訴我們,經典不就是光陰的陳釀嗎?

《一堂好課》這些主講人,不只回答了年輕學子心中的疑惑,還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把自己在生人路上的心得分享給大家,金一南、王蒙等等這些國之棟梁,每個人故事都閃閃發光,給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希望和光明。

康輝在《一堂好課》序言裡是這樣寫到:無論是懷揣夢想的個人,還是蓄勢待發的團隊,在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一堂好課。不論是一言興邦,還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這都是一堂好課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羅大佑憑什麼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教父」
    在為數不多的幾個「教父」中,李宗盛常常被冠以情歌的前綴,崔健同樣在「教父」之前,離不開搖滾這個相伴始終的標籤,而陶喆則因為推廣R&B音樂有功,被稱為華語R&B「教父」。這其中,唯有羅大佑的「教父」稱謂是最純粹的,他就是華語樂壇「教父」,沒有任何的前綴和補充說明。
  • 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盤點
    ,繼續更新周杰倫十大經典歌曲(二)》,今天小編為大家更新《臺灣流行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經典歌曲盤點》,羅大佑,臺灣流行樂壇教父,他的出現是臺灣乃至整個華人當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現象。羅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會啟蒙意識、大時代感以及搖滾與東方美學的結合,堪稱華語樂壇的豐碑!(華語金曲獎 評),今天小編為大家更新羅大佑十大金曲,歡迎您的推薦,補充,喜歡的點個關注,謝謝……
  • 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十大代表作
    羅大佑年輕時候照片羅大佑(英文名: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是臺灣省苗慄縣的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中國臺灣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人、作家,有「臺灣流行音樂教父」之稱。
  • 《光陰的故事》——時光的「雕刻師」羅大佑
    說起羅大佑,在華語歌壇始終就是一座高山,儘管已經多年,但直至今天我們仍然望見他的光芒,他所創造的許多歌曲都是一個時代的經典。而且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羅大佑是一個不但高產而且很高質的音樂家,在他的歌曲裡面,隨便拿出來一首,幾乎都是無人不知道無人不曉的存在。
  • 多少年過去了,羅大佑的歌依然是最好的華語電影歌曲
    我們都已經漸漸長大,一個時代正在悄悄地離我們,有些人我們不應該忘記,也不敢忘記,這其中就有羅大佑。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聊到了那首歌是華語電影中配的最好的電影歌曲。我第一時間想到得是賈科長在《山河故人》裡配得葉倩文的那首《珍重》。不過,立馬遭到了朋友的反駁。他說,配得最好的還是《阿郎的故事》裡的那幾首羅大佑。
  • 華語樂壇稱得上是「教父」的4位音樂人,劉歡羅大佑均上榜
    在娛樂界的音樂領域,有一個非常有分量的稱謂,那就是「教父」,這個稱謂的含義是:能唱能譜曲還能作詞,做關鍵的就是創作出來的作品更是令大家傳唱,深入人心。而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人並不多,今天就讓小光帶大家認識一下這是為音樂領域的教父。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 「假如我是羅大佑」北京演唱會首發陣容曝光,官方預售已經開始啦!
    他是賦予華語流行樂靈魂的創作者,僅用一把木吉他和獨特的嗓音引領華語樂壇幾十載,他把戀曲與光陰抒寫成史詩令眾人傾世傳唱,他對生命與時代的沉澱蘊育出的味道卻讓他和他的歌成為了經典,用詞曲譜寫出人生感慨、世間百態,他,就是羅大佑。
  • 羅大佑:棄醫從藝,唱歌跑調卻成音樂教父,李宗盛尊稱他為大哥
    李宗盛說和他相比會惶恐,他是我的大哥,周杰倫說我想成為和他一樣的「音樂教父」,伍佰說我這輩子都當不了他,今天就帶大家了解這位華語樂壇的「傳奇教父」———羅大佑。
  • 華語樂壇作曲實力最強的歌手,第一周杰倫,第二花落誰家?
    《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等非常多經典作品,都是他寫的!羅大佑,華語樂壇教父級別人物,有「臺灣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羅大佑的《童年》、《光陰的故事》、《東方之珠》等歌曲,是幾十年來整個樂壇最經典的頂級作品。李宗盛評價,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音樂創造是無與倫比的。
  • 羅大佑:音樂教父的光陰故事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這張由他歷經六、七年創作的專輯在華語流行歌壇影響巨大,打破了傳統七十年代民謠式的流行樂,由大鼓小鼓、電吉他、木吉他、貝斯和鍵盤交織演繹,把西方搖滾樂的精神和中國傳統文人的批判精神比較系統地帶入流行音樂,一個純正的搖滾樂時代就這樣到來了!從此徹底改變了聆聽中文流行歌曲的方式,而羅大佑黑衣墨鏡的形象也成為那個時代永不抹去的印記。
  • 5位華語樂壇「教父」,寶島臺灣就有三位
    在娛樂圈中,配得上」音樂教父「這個稱號的人並不多,因為需要能寫能唱,而且作品還得經久不衰,深深印入人的心裡。在華語樂壇中,能配得上這個稱謂的,大陸有一位,香港有一位,而在祖國寶島臺灣,卻足足有三位。崔健,1961年8月2日生於北京。
  • 華語樂壇4位創作型天才歌手,一位是音樂鬼才,一位是音樂教父!
    華語樂壇從來都不缺乏創作天才,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和臺灣樂壇就誕生了不少創作型歌手,也許是由於時代的局限和受市場的影響,那個年代的創作型歌手並不是都很吃香。到如今,詞曲的創作者越來越受到重視,創作型歌手開始大量湧現,形成一種百花爭鳴的景象。我們來看看華語樂壇4位創作天才歌手有哪些?
  • 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真正的教父:臺灣的羅大佑,大陸的崔健!
    和鄧麗君一樣,臺灣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創作型歌手也開始風靡內地,他就是羅大佑,尤其是一首《童年》,是代表所有70後、80後、90後童年的歌曲。1982年,羅大佑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打破當時流行的民歌曲風 ,帶領臺灣流行音樂走向毫無前例的批判與省思風潮不止民謠風格的音樂。
  • 鄧麗君與羅大佑的第三次攜手,卻成為樂壇史上最遺憾的約定
    鄧麗君,全世界影響最廣的華人歌后;羅大佑,華語樂壇影響深遠的音樂教父。在網上各種華語歌手和音樂人的排行榜,鄧麗君和羅大佑通常都是佔據著榜首,可見他們在大眾歌迷心中的地位。那麼,這兩位偉大的音樂之子,你可知道他們之間曾經有怎樣的交集嗎?(一)鄧麗君與羅大佑都來自中國臺灣,他們是同齡人,羅大佑生於1954年,鄧麗君僅比羅大佑大一歲。
  • 音樂教父羅大佑的5首經典歌曲,全部會唱的都是真愛粉
    羅大佑出生於1954年的臺灣省臺北市,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創作歌手、音樂人、作家,當今樂壇堪稱「教父」的人寥寥無幾,而羅大佑正是其中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捧紅了許多歌手,更重要的是,他創作的歌曲幾乎都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其中的5首經典歌曲,歡迎小夥伴們參與評論。
  • 福利 | 羅大佑:華語樂壇永遠不朽的時代標杆
    於是,在1982年,羅大佑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橫空出世,羅大佑以叛逆不羈的姿勢橫掃樂壇,用歌詞揭露社會現象,用音樂傳遞批判精神。他把時代挑在身上,自己負重狂奔,給予人們曙光,就像魯迅一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羅大佑:我不能再「苟且」
    最為廣為流傳的就是那: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羅大佑,創作歌手、音樂人,有「華語流行樂教父」之稱。他的作品歷經30餘年仍被傳唱,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那一年,還是「中國醫藥學院」學生的羅大佑,拿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去譜了曲,但他沒有發表,直到7年之後才被大眾聽到,同時引起了遊子的共鳴,是那多少深夜的淚水,是遊子不敢碰觸的「楚歌」。 羅大佑,出生於醫學之家,父母,哥哥姐姐都在醫院工作,他在小的時候就被賦予了厚望。但羅大佑從小的志願就是:想玩音樂,從未改變。
  • 必不可少的5五位歌手,少了他們,華語樂壇還能行嗎?
    現如今華語流行樂越來越多元化,音樂風格多樣,樂壇發展越來越好,這也就湧現出了許多優秀歌手。在眾多歌手中,有5位是華語樂壇中不可替代的,如果缺少了他們,華語樂壇可能就會走向另一個方向。就在華語樂壇混沌低迷之際,滾石幫助羅大佑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
  • 華語樂壇中被譽為「教父」級別的音樂人,你知道有哪些嗎?
    在華語樂壇中那些被譽為「教父」級別的歌手,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著一定的地位,成為一代領軍人物。1. 第一個:羅大佑(流行音教父) 羅大佑可以被稱為當之無愧的「流行音樂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