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5月29日訊 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是黨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作為國有企業,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深入貫徹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扶貧政策,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將和諧礦地關係建設、綠色礦山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主動作為,創新模式,在助力地方脫貧工作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基礎設施的投資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永靖礦區坐落在永靖縣東山片區徐頂鄉境內,礦區生產基地與徐頂鄉中林村相接。從2013年公司在永靖註冊成立,一路走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的發展都與永靖縣、徐頂鄉、中林村的發展息息相關,與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成為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的堅實力量和美好希望。
發展運輸產業 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公司對礦區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摸底調查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4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瓦窯溝礦生產線建成投產之初,為解決砂石料拉運問題,公司除自購車輛外,引進徐頂鄉中林村王家圈社部分車輛,在滿足公司運輸的同時,發展當地運輸產業。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截止目前,在礦業公司長期從事運輸工作的徐頂鄉車輛達120多輛,礦業公司年支付運費達3000萬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百姓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按照初步計算,一輛車一天最少拉運兩趟砂石料,每趟25方,一方平均運費25.7元算,一個月一輛車賺取的運費在3.5萬左右。一年按9個月的拉運時間計算,一輛車一年可賺運費32萬元,除車輛損耗、油費、司機工資等費用外,可淨賺10到13萬。僅車輛運輸一項,一年內就可向中林村帶來1200多萬元的純收入。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礦區運輸車輛
隨著綠色礦山的建設,甘肅建投礦業公司以公司化運營模式,規範當地運輸隊伍,科學管理,合理調度,把以往一盤散沙,獨立運營的車輛有效整合起來,並向規模化、專業化運輸產業方向邁進,真正激活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實現長遠發展。
開展教育扶貧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扶貧先扶智。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教育扶持力度,是甘肅建投礦業深度參與地方脫貧攻堅工作,深挖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舉措。
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從2018年開始,甘肅建投礦業公司設立教育扶貧基金,每年對當地村社985、211大學生資助5000元;普通本科生4000元;大專(高職)生2000元;高中(含中職生)1000元。通過一定的經濟支持,使徐頂鄉中林村等多個村社貧困家庭孩子能夠接受公平、高質量的教育,增強村民發展主觀能動性。
多年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縣、鄉開展的教育幫扶工作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高度認可,先後獲得捐資助學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5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向永靖縣捐資助學20萬元;2017年,向徐頂鄉捐資助學5萬元;2019年,向徐頂鄉捐資助學10萬元。
在做好教育幫扶的同時,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人才引進方面,積極招收當地大中專畢業生,在解決當地「就業難」的同時,鼓勵大學生紮根永靖,服務永靖,為永靖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截止目前,礦業公司先後引進永靖籍大學生30多名,其中礦區所在地中林村4名。
與此同時,針對礦區周邊貧困人口就業難問題,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在礦區建設及生產過程中優先考慮當地貧困村民。按照公司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前期、中期及後期工作崗位需求,公司以勞務用工方式對礦區周邊14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招聘使用,每年至少創收120萬元,可有效解決560餘人的生活困難問題。
創新扶貧模式 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三變」改革是新形勢下中央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
依託礦產資源及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甘肅建投礦業公司通過國有建設用地作價出資的方式,積極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與永靖縣籤訂協議,將永靖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用地作價出資,按照全額保本、固定收益的原則,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按照採礦權期限,每年向永靖縣74個自然村各支付5萬元的固定收益,一次性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和無錢辦事的問題,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助力消費扶貧 拓展脫貧新路徑
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2020年4月,甘肅建投礦業公司與永靖縣籤訂農產品消費扶貧合作協議,採購價值100萬元的鮮百合,有效解決受疫情影響導致的永靖縣百合滯銷問題。
永靖縣百合種植主要分布在東部山區的陳井、徐頂、關山3個鄉鎮,全縣百合種植面積達到5.7萬畝,人均達到2畝,百合產業已成為東山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撐。受疫情影響,春節後永靖縣從農戶收購的百合大量積壓,嚴重影響了農戶的收入,影響了百合產業的長期發展。2020年4月10日,甘肅建投礦業公司與永靖縣籤訂農產品消費扶貧合作協議,有效解決永靖縣百合滯銷難題,減少農戶損失。
近年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每年都以消費扶貧方式,按照公司資金情況,不同程度購買永靖縣百合等農副產品,著力拓寬永靖縣農產品銷售渠道,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必然要求。在縣、鄉兩級政府美麗鄉村建設中,甘肅建投礦業公司力所能及給予支持和幫助,截止目前,已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對當地道路交通、飲水工程、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進行幫扶改造。
2015年,針對礦區生產生活用水難問題,公司出資100多萬元,修建蓄水設施和沿途管線,確保了礦區生產用水及礦區、村民居住區道路灑水降塵問題;從2015年開始,在村道路、房屋等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免費提供砂石料等建築材料,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每年向中林村提供砂石料近2000方。2018年徐頂鄉遇50年一次的洪澇災害,對村社道路、房屋破壞嚴重,礦業公司在積極開展抗洪救災的同時,一次性捐贈近10萬元砂石材料;2018年,公司投入12萬元,分步驟向中林村捐贈村社道路路燈、垃圾桶等設施設備;因私營小企業多年來的亂採亂挖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礦業公司在實施好生態修復工作的同時,自201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拿出20萬元,給予中林村進行生態治理工作。
通過幾年的努力,礦區周邊村社基礎施捨及生態環境大為改善,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呈現出一片「生態美」與「百姓富」相互交映的繁榮景象。
發揮支部共建優勢 共謀發展致富路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鬥力,才能為全面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礦業公司積極發揮黨支部作用,通過與中林村黨支部、永靖縣安監局黨支部、永靖縣地震局黨支部、永靖縣編辦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五聯」活動,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重點,積極探索礦地融合新機制,全面推進農村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切實提升農村黨組織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2020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機關黨支部、永靖礦區黨支部與甘肅移動政企客戶分公司生態環境工業能源團隊黨支部聯合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就信息通訊技術在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等工作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共同推進綠色礦山及和諧礦地關係建設。
2018年,礦業公司以實施教育幫扶、勞務幫扶、產業幫扶等五大幫扶工程為抓手,與永靖縣徐頂鄉中林村籤訂了脫貧攻堅幫扶計劃及和諧礦地關係建設方案。為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專門成立了村鎮工作組,積極與鄉政府、村委會加強溝通,定期召開會議,與村幹部、村民及車戶代表進行座談,協調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僅2019年,召開相關會議不下30次。通過公司、縣、鄉、村的共同努力,保障了生產經營工作有序進行,切實推動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和鄉村振興發展。
科技賦能 探索「5G+遙感+脫貧攻堅」新模式
2020年5月9日 ,甘肅建投礦業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合作成立了綠色智慧礦山聯合實驗室。實驗室成立伊始,就將「5G+遙感+脫貧攻堅」列為實驗室重點研究課題。
按照初步計劃,通過打造物流一卡通平臺,將所有徐頂鄉運輸車輛納入大數據平臺進行線上管理和調度,在滿足礦區運輸服務的同時,實現貨找車、車找貨,最大化提升運輸產業經濟效益;通過對礦區相關扶貧遙感數據的編目、存儲、分析,並與扶貧遙感業務基礎數據進行統一的組織管理、關聯與融合,分析貧困地區相關農業、災害、生態、土地利用、礦產等因素,有針對性的對造成貧困的要素進行解決,真正實現動態分析、精準幫扶。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甘肅建投礦業公司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以整合永靖縣東山片區22家砂石企業和建設綠色建材生態產業園項目為契機,以「全國一流 西北第一」綠色礦山為平臺,紮根永靖,服務永靖。
站在邁向全面小康的重要關口,作為國有企業,我們要堅定百倍的信心,打起百倍的精神,頻道不換,靶心不散,為永靖縣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楊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