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的口碑分化得令人害怕。
一方面很多人說星爺沒變,還是原來的配方原來的味道。
聚焦小人物,用小人物的真情實感觸動著觀眾,夢想是永恆的主題。
另一方面,很多人說周星馳還在炒冷飯賣情懷,毫無創新。
不斷翻拍自己的作品,換湯不換藥。
根本原因可能在於人們還願不願意相信已經成名的周星馳的「小人物成名故事」。
作品是要看時代的。
無論是《大話西遊》還是《喜劇之王》,都是周星馳很難超越的經典之作,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1995年的特效水平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但並沒有人會去吐槽,因為其內容遠遠大於形式。
形式永遠只是載體,不可能取代內容的位置。
只要內容好,觀眾可以不在乎特效。
但近年來的《西遊伏妖篇》《新喜劇之王》幾乎都沒有跳出之前作品的設定。
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今天,觀眾被「情懷」「欠票」推進影院看了一場特效過後完全記不住劇情的周星馳作品。
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看什麼?
《西遊伏妖篇》到底講了個啥?相比之下《西遊降魔篇》實在是太好看了,笑點與特效齊飛,黃渤共舒淇出色,可以說換了任何一個演員都不會有如此完美的呈現。
最近看到《功夫2》又提上日程,儘管周星馳說這是一個和《功夫》沒什麼關係的故事,但從片名來看很難相信兩部影片一點關係都沒有。
另起一個片名,有這麼難嗎?
一朝星爺,永遠星爺。
只要他的片子好看過,他的片子就永遠都好看。
這種不結合現實發展,不按實際情況分析影片的行為實在太過片面。
特效突飛猛進,影片內容也應與時俱進。
特效再完美也不應壓過劇情,特效再宏大也蓋不住演技的漏洞。
翻拍創新別人的經典場景是致敬是玩梗,自己翻拍自己的算什麼?毫無創新的翻拍就是在吃老本炒冷飯啊。
其實有些人根本不相信努力就會成功,否則橫店群演早就不夠用了,因為都成大明星。
我們在電影中也的確沒有看到如夢成功的過程,只是看到她沒放棄夢想,在全家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喜劇之王》的面試,通過了面試之後就大紅大紫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這種快進式成功顯然不能讓大多數觀眾信服,仿佛在看一場現代童話。
周星馳在片中故意模糊了如夢和鄂博的界限,仿佛如夢就是鄂博,鄂博就是如夢。如夢的成名經歷仿佛就是鄂博的成名經歷。
片中提到了如夢喜歡看《喜劇之王》,並且拿著同款《演員的自我修養》抓緊時間研讀。可以證明《喜劇之王》就是如夢堅持演藝道路的最大動力。
有些人相信著群演也有未來,只要肯堅持人人都是王寶強。
有希望是好事,努力奮鬥也是好事,堅持夢想,為了夢想不懈奮鬥也是好事。
但及時看清自己也是好事。
不得不承認《新喜劇之王》的魅力,小人物堅持夢想是勵志電影永恆不變的主題。一定也會有很多人被《新喜劇之王》或《我是路人甲》影響,相信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相信總有一天幸運女神會眷顧自己,這是很多追夢人在追夢路上的一劑強心劑。
但,生活才不會如每個人所願。
鼓勵別人很容易,別人努力卻很難。
最奇怪的就是這種萬裡挑一成功的人告訴所有人「你要努力,你會成功的」。
的確這其中有人會成功,但也有絕大多數人不會。
9102年,毒雞湯比雞湯更管用。
當初看《笑傲江湖》的時候神馬很喜歡鄂博,在舞臺上特別放得開地演喜劇,整個人都在發光。
所以在得知她是《新喜劇之王》的女主角時也在替她高興,她終於有了屬於她的機會,成為了星女郎,周星馳電影中的大女主。
說到底神馬不太喜歡《新喜劇之王》的原因就是這碗陳雞湯實在是太濃了,濃到難以下咽。
但神馬仍然很喜歡鄂博在其中的表現,她是女主角,她可以勝任任何角色。
雖然她改名叫鄂婧文,但她永遠是那個在舞臺上發光的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