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美國農夫市集:人情更濃,口罩也有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尚毅 食通社KnowYourFood

作者按

我和家屬胖虎先生住在美國中西部大湖區的一個小鎮。本地農夫市集自創辦至今26年,我們見證了它十年的歷史。這一系列小文旨在記錄我們在市集上結識的農民的故事,以及我自己對美國農業經濟的一點觀察。

- 美 國 農 夫 市 集 筆 記 -

八百畝地的掙扎

小市場裡的倒爺風波

這些日子我們也不是每周都去市集了。去時多買些菜,隔兩三周再去。我們這個州從三月底開始實行居家令,所幸農夫市集作為「必要活動」被允許開張。

1

常來的農戶大部分還在,價格也沒變,至今沒露面的兩家通過郵件和簡訊知道他們平安。不賣農產品的商戶,比如磨刀的,做木碗木勺衣服首飾的,不屬於「必要活動」,這段時間不能出攤。人員減少,佔地面積擴大,地上拿粉筆畫了兩米線,市集在明媚春光中顯得越發冷清。

●總是熙熙攘攘的農夫市集,一下子冷清了。

其實很多農民的生意比往年更好了。周六我們到了市集,先去小傑攤上拿事先在網上訂好的雞蛋和肉。他說現在根本忙不過來,一禮拜要宰一百多隻雞,周三上線,一天之內就訂光了。但他並不喜歡這樣埋頭掙錢的日子。他是個體育迷,我家屬胖虎以往每周見面都要和他聊聊各路球賽,如今忽然沒得可聊,「沒有棒球沒有籃球沒有橄欖球,什麼都沒有了!」兩個人互相抱怨說。

蔬菜也好賣的很,賣綠葉菜那家一早就售罄了,但他並不走,守著空攤看著過往的人,可能在等熟悉的老主顧來聊一聊。

今年春天很冷,上周還在下雪,除了水培的蔬菜和大棚裡種的以外,各家都還沒有什麼菜。但有一樣本地特產已經上市,好幾個攤位上都可以見到。這是一種名為ramp的長在林地裡的野蔥,味道近似春韭,在大湖區印第安部族的語言裡它的名字叫「芝加哥」,那座城市和那條河的名字都來自這春天第一道鮮美滋味。

這東西是野生的,產量少,每年只有春天樹木抽芽那兩三周可以吃到,一旦樹葉長滿,陽光不能穿進林間空地,它的葉子就枯死不能吃了。它在北美東部的高級餐廳裡倍受追捧。往年四月,市集剛從室內搬到室外,接著野蔥上市,是一年裡最熱鬧的幾場集,有的農民把自家的羊拉來當眾剪毛,很多大人小孩圍觀。今年的野蔥就這麼靜悄悄上市了,沒有圍觀群眾,也沒有裸體的小羊。

●Ramp、野蔥、芝加哥……是這種春季野菜的不同名字。

2

我到老凱家攤上踅摸了一會兒。他家冬天不來市集,我已經幾個月沒見到他們,雖然彼此都蒙著臉,能見到還是感覺很親切。老凱愛人戴著珍貴的N95,女兒拿圍巾遮面,老凱自己在後面遞東西打下手,什麼也沒戴。我要了兩把大蔥,一盒鴨蛋,一盒鬼子姜(一種外表似姜,口感介於土豆和荸薺之間的塊莖蔬菜),一根羊腿。

他們地裡的菜和花顯然還沒長出來,但老凱攤上永遠能擺出新鮮東西。這次他們在賣一些別致的小木頭花瓶,裡面插兩支新開的野花。我問老凱愛人這花瓶是不是他們自己做的,她說:「是我和麗貝卡(女兒)做的。三月中學校停課,我倆沒事幹了,在我們木工作坊裡琢磨,就鼓搗出這些玩意。」

●老凱愛人和女兒用枯木做的花瓶。

老凱愛人和女兒都是老師,愛人教小學,女兒在中學教「農業科學」。我以前問過麗貝卡,農業科學教些什麼?她說,有一些植物自然類內容,但最主要是農業機械,就是教孩子們開拖拉機、修拖拉機。

老凱一家可稱「農機朋克」。我們去過他家兩次,見識過他們收集的兩百多年來的農用和家用機器,印象最深的是一輛十九世紀製造的馬拉的康拜因(聯合收割機)。老凱不僅收集這些機器也修復它們、保養它們。他有身後把自己農場變成博物館的意思。

但收藏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不全為將來展示給別人看,還有別的想法。「咱們過現在這種生活要依賴多少自己搞不懂的東西?別看一個個牛逼哄哄,一停電全傻眼。將來碰上大災難怎麼辦?得有人記著這些知識,記著沒有網沒有電的日子怎麼個過法。」這是去年十月我們聊天時他說的,在這個多難的春天我常想起這些話。

●這是今天康拜因的祖先,貝爾收割機,只靠畜力。圖 | 網絡

3

老凱一家大概是我最不擔心的人了。他們在市集上也一向很受歡迎,鮮花蔬菜雞鴨牛羊他們什麼都有,這樣賣不出去可以賣那樣。但並非所有的農戶都能在這段時間盈利。許多擁有大片土地的農民甚至不能自給自足。記得以前去老凱家,沿路都是美國鄉間常見的單調農田。老凱說,他的鄰居不是種大豆就是種玉米。這些單一經營的農戶原本就很依賴政府的農業補貼和農業保險,經濟衰退的時候他們更加脆弱。

三月份各州開始居家令之後,很快再現了大蕭條時的景象:每天百萬加侖的牛奶被倒掉,新鮮的蔬菜直接在田裡堆肥······這實際上體現了現代社會的物質生產和流通在平日是多麼不可思議的高效。農產品的生產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既不能說啟動就啟動也不能說停就停,不易保鮮的牛奶和蔬果被巨量生產出來,平日裡可以通過一個順暢的物流網絡迅速運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被吸收消耗,這就象一個城市複雜的下水管道,平時少有人去注意它們,但注意到的人必定會讚嘆驚異。

●受疫情影響,美國有些奶農不得不傾倒牛奶。圖片|網絡

美國人總體來說在外和居家消耗的食品差不多一半一半,外食的消耗還要稍多一點,所以從農場到快餐店、餐廳、學校、遊輪和各類娛樂場所原本有固定的物流渠道,當這些場所被一齊關閉,儘管超市需求增加,如此大規模的貨物流通要瞬間改道哪有那麼容易。在銷售鏈條暫時斷裂的當口,高效的生產仍在繼續,必定會在一段時間內造成大量浪費。

現代生活所依賴的不只有電和網,社會與經濟組織的複雜性也遠非任何個人可以控制和理解。也因為經濟活動太過複雜,沒有人能說清自己的生活與多少外人,多少外國人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川普「抗疫」之中不忘棒打移民,他一直堅信移民少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就多了。問題是移民,特別是非法移民做的工作,美國人願不願意去做?如果換由美國人來做了,效率會下降多少,成本和價格會提高多少,美國人自己能不能接受?

拉裡是我們市集生意最好的菜農,他家孩子多幫工多,夫妻倆也極能幹,但每年夏天他們都要請四個墨西哥人來幫忙種菜。他們很守規矩,每年為這四人申請農業用工籤證,給他們買保險,麻煩極了。好在年年走這趟程序,而且是同樣四個人,有個套路可循。

市集上還有一位賣水果的老巴。我有一次問他,他地裡幾千棵蘋果樹,要多少人摘這些蘋果?他伸兩根指頭:「兩個墨西哥人,十個禮拜摘完。」我問他是否也要為這兩人辦籤證,他神秘的笑一下,「不用辦,人已經在這兒了,自己走過來的。」

●拉美裔移民是美國農業的重要勞動力,其中包括大量「非法」移民。圖 | 網絡

拉裡和老巴不僅是農民也是精明的生意人。每年夏天美國無數高中生大學生想找暑期工,而拉裡不遠千裡非要從墨西哥找人必定有他的道理。不知今年夏天他那四位師傅還能不能過來,老巴這兩位又能不能安全的留下?

瘟疫自然會加深排外情緒,但瘟疫也可以成為一次教育機會,讓一部有無數零件飛速運轉的機器停一停,讓社會暫時簡化,讓有心人可以看清是誰在做著「必要工作」,他們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十四世紀中期黑死病開始橫行歐洲造成勞動力短缺,十五世紀西歐和義大利的農業手工業勞力工資大漲,而東歐對農民的剝削和控制反而變本加厲。對比一下東西歐此後的發展軌跡,兩種策略的後果如何不必贅述。問題在於,這樣一場動蕩之後,一個社會如何選擇今後的軌道,它是否願意誠實的復盤,共同去反思。

●尼德蘭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於1562年創作的木板油畫《死亡的勝利》是描繪黑死病的代表作品。

4

我們市集的老託是川普的支持者,我很好奇他在做什麼。年初他剛找了個活,跟朋友一起把舊房車修理翻新再拿去賣,每天早上四點幹到下午三點,回家趁天黑前還能幹點農活,那是他喜歡的生活,那段時間他人也顯得格外精神。現在這份工必定不保,不知他狀態如何。他會去參加抗議居家令的示威遊行麼?會聽福克斯新聞的話藐視病毒,指著我們的口罩哈哈大笑麼?

●4月份,川普支持者在美國多地示威遊行,抗議居家令。圖片|網絡

周六去市集前胖虎給老託發了個簡訊,請他給我們帶幾磅牛臉,我們一個護士朋友想吃胖虎做的咖喱牛臉,現在只有他家有賣。他回信說,「終於有你們的消息了,好幾周不見你倆出現,我都擔心了。牛臉給你們帶,沒問題。」 到了市集我和胖虎分頭買菜,我經過老託攤位,互相招招手,只見他乖乖戴著個碎花布口罩。

「老託怎麼樣了?」回到車裡我問胖虎。

「閒不住,倆禮拜前還飛了趟田納西。」

「他飛田納西幹什麼?」

「買舊貨車開回來翻新。他說機場現在根本沒人,五個工作人員幫他辦託運。」

「託運什麼?」

「他的槍唄,他出門一定要帶槍,上飛機就託運。」

「What the f**k!」 聽得我直翻白眼。

「他還問咱們口罩誰做的,我說是克裡斯蒂娜(我們市集上一個做針線活的女人)給縫的。他說口罩生意現在肯定特別好,我說她的口罩是送給大家的,願意給錢就給,沒錢可以不給。他說那女人可不富裕,拿她的東西得給錢!」

這話倒說的極是。克裡斯蒂娜自己不是農民,只是常年在市集幫工。禮拜六早上六七點鐘就要來幫著搭棚卸貨,然後一站一上午,聽說工錢五十元上下。年初我發現她開始佔用農民攤位一個角落賣些自己織的襪子和用舊T恤舊仔褲做的包,設計和做工談不上多麼巧妙精緻,但樸實得讓人喜歡。比如一條大號仔褲,剪掉兩條褲腿,屁股部位加兩條背帶正好可以縫一個包,結實耐用,還有兩個屁股兜可以裝零錢。

●克裡斯蒂娜在市集幫工,長桌上左邊幾個布口袋裡是她為大家縫製的口罩,右邊兩個筐裡是野蔥「芝加哥」。

三月底紐約時報開始有文章教大家用舊衣物縫製布口罩,而且有樣圖可以列印出來,直接用紙樣剪裁。四月初美國疾控中心建議民眾在公共場所佩戴布口罩減緩病毒傳播,並建議不要購買外科或更高級別的口罩,把它們留給醫護,超市銷售人員,以及其他無法在家工作的人。三月中旬,超市裡完全沒有人戴口罩,四月再去時,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遮著臉了。

我們本來打算自己縫兩個口罩,但我對針線活太怵了,寒假時補兩條褲子補的氣急敗壞。關鍵時刻我們及時想起了老克,她有縫紉機!一發簡訊,她說已經縫製了一些拿到市集去了。她還在改進設計和剪裁,並且到處搜尋關於口罩濾芯的資料,什麼樣的材質能過濾百分之幾的細微顆粒,都有出處,還要我們查資料核對。

●美國掀起了一股自製口罩風潮。圖 | 網絡

5

口罩完工,我們約了個日子去取,在她住的公寓樓外隔開幾米站著聊。當時我們已經兩周沒有去市集了,很想念朋友們和那每周一聚的儀式。問她是否還去幫工,她說雖然有些害怕但還是要去的,不光為掙錢,要見到大家,聊一聊,心裡才踏實,「周六早上的市集就跟咱們這些人的教堂一樣。」

口罩是法蘭絨裡子,棉布面,中間夾層可以自己加濾芯。兩個完工的口罩各裝在一個舊T恤做的小布袋裡,塞一份她列印出來的洗護說明和濾芯材質建議。回家拿肥皂一搓,太陽一曬就消毒了,可以一直用。

於是我們戴著老克的口罩去了市集,好象穿著新衣服去教堂。回來以後用「芝加哥」炒了香腸,鮮美異常,胖虎做了咖喱牛臉。護士朋友休息日過來,帶了她自己做的燕麥蘋果派和野蔥奶酪,迅速交換食物,在院子裡保持距離聊一會,就這樣完成了一次特殊時期的短暫聚會。克裡斯蒂娜郵件追過來叫我們寫口罩使用反饋,讓她可以改進。

前兩天,本州居家令已經結束,限制在慢慢放開,但市集未必能在短時間內重新熱鬧起來。危機還遠遠沒有過去,近在咫尺的未來也無法預測,但普通人總有自己的應對,也總有彼此可以依靠。

●顧客在市集上耐心地相隔兩米等待買菜(左),不知何時才能恢復疫情前的熱鬧場景(右)。

- 這是食通社第 220 篇原創 -

作者

尚毅

農夫市集老主顧,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任教。

圖片

除說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天樂

版式:木又寸

原標題:《疫中美國農夫市集:人情更濃,口罩也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安徽:「新農人」用農夫市集連接城市和鄉村
    農夫市集裡銷售的品類豐富的農產品。新華社記者汪海月攝新華社合肥12月7日電(記者汪海月)天剛擦亮,50歲的農場主孫鳳嵐忙著將剛從地裡摘下還沾著泥土的白蘿蔔、綠油油的菠菜和辣椒裝進車廂,準備驅車前往離農場約20公裡遠的合肥市中心,參加一月一次的農夫市集。
  • 探訪巴基斯坦的農夫市集:有機小農與主婦大廚的舞臺
    探訪巴基斯坦的農夫市集:有機小農與主婦大廚的舞臺 03:05探訪巴基斯坦的農夫市集:有機小農與主婦大廚的舞臺03:06來自新華社客戶端近年來,「農夫市集」這一旨在促進從事有機農業的小型農戶發展、為其搭建售賣平臺的概念性市集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湧現。
  • 新一期古城青春季農夫市集攤主招募開始啦!
    十月的農夫市集喊你來擺攤啦!   是的 沒錯   我們又來了!   —   8月,我們推出農夫市集攤主招募   受到了熱烈的反響   和攤主的踴躍報名   先來回顧一下上期活動的現場   本期市集主題:大豐收季   攤主「成團出道位」報名通道   正式開啟!   集   市   主   題   大豐收季   又到了一年中的十月金秋,在這豐收的時節裡,或許你正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展示你的產品,而今天,我們將免費為你提供攤位「大舞臺」,送你C位出道!
  • 瓊海塔洋消費扶貧農夫市集開集
    海南日報嘉積12月11日電 (記者劉夢曉 通訊員吳育妹)12月11日上午,瓊海第五屆惠民車展暨塔洋消費扶貧農夫市集在塔洋鎮舉行。  在塔洋鎮消費扶貧農夫市集上,黑豬肉、甘蔗、豆芽、綠橙、蘿蔔乾、地瓜、田薯等100多種特色扶貧農產品在展位上整齊擺放,農戶熱情地向市民遊客推銷自家農產品。
  • 第八屆常州鄉村農產品年貨大街暨第四屆農夫市集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1月3——1月7日,持續了5天的第八屆常州鄉村農產品年貨大街暨第四屆農夫市集順利閉幕。據統計,活動期間,近6萬人次到鄉村農產品年貨大街活動現場逛、吃、買,5天銷售額約530.8萬元,比上屆增加近142.8萬元。
  • 本周F2N農夫市集|DIY手縫製筆記本+變廢為寶造紙藝術 Book-binding & paper-making DIY
    △ 點擊上方關注「從農場到鄰居」農夫市集!
  • 集娛樂圈50位演員零片酬 孫儷演抗疫劇《在一起》楊洋素顏醫生
    疫情延燒,必須趕回武漢救援,男星楊洋,在抗疫陸劇《在一起—同行篇》中,飾演無懼病毒、正義感十足的醫生。集娛樂圈50位演員零片酬 孫儷演抗疫劇《在一起》 楊洋素顏醫生抗疫劇《在一起—同行篇》:「剛剛宣布了武漢封城了,我們急病人更急,讓我們過去行嗎,救人。」
  • 送咖啡、捐口罩……戰「疫」路上的臺青力量
    他們有的當防疫志願者, 有的在醫院值守、捐錢捐物…… 在兩岸融合中展現臺青力量。在這場戰「疫」中,處處都有勇敢的醫護人員、堅守的志願者、熱心的民眾,讓郭屹凡深受感動。與合作夥伴商議後,「為醫護人員免費送咖啡」成了郭屹凡他們的愛心行動。 連日來,郭屹凡先後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福州肺科醫院等取得聯繫,送出了一杯杯熱騰騰的手作咖啡。愛心行動的第一站,是福州肺科醫院。
  • 吉鐵漫畫|「疫」只口罩的心事
    吉鐵漫畫|「疫」只口罩的心事 2020-03-13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亂美國:戴還是不戴?小口罩引發政治大「嘴仗」
    中新網6月15日電 題:「疫」亂美國:戴還是不戴?小口罩引發政治大「嘴仗」  作者:孔慶玲 張奧林  戴,還是不戴?小小一枚口罩,就能難倒自詡為地球上「最聰明的人」?  連月來,新冠疫情重創美國。然而,這個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抗疫工作卻一片混亂。
  • 同心戰「疫」丨第五集:命運與共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推出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第五集《命運與共》於9月6日播出。  在這條國與國並肩、民與民攜手的抗疫之路上,我們命運與共、一往無前!△視頻丨《同心戰「疫」》第五集:命運與共  01 病毒對人類「無差別攻擊」 共同戰「疫」驟然打響
  • 上遊大數據 | 七成人疫後繼續常備口罩,消費變得更理性
    {"title":"上遊大數據 | 七成人疫後繼續常備口罩,消費變得更理性", "url":"https://www.cqcb.com/shuju/2020-03-26/2287258.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shuju/2020-
  • 「疫」亂美國:還有一種病,比新冠肺炎更可怕
    受害者表示,他們只因戴著口罩而被迴避,走在街上被吐口水,購物時被刺傷,乘坐網約車時被拒載……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新冠疫情在美國蔓延之後,許多亞裔表示,自己的境遇「急轉直下」。也有人稱,「這次大流行使我意識到,由於我的外表和膚色,我永遠也不會成為其中(美國人)的一員。」
  • 《黃土高坡姑娘美》梁家河村人情最濃
    安塞腰鼓打起來唱著那信天遊心裡沒有半點憂愁楊絮柳絮飛滿村落牛羊遍山坡黃土高坡上姑娘美載歌載舞惹人醉唱的那心兒美人們個個心裡暖和野花野草香滿遍野國強民安樂黃土高坡黃土地黃土高坡人最愛您黃土高坡黃土情梁家河村人情最濃
  • 【市集菜譜 大家做】小麥胚芽攻略
    本期菜譜一:小麥胚芽+水蜜桃=蜜桃金寶 BY @胡家欣來自香港的@胡家欣 mm特別喜歡喜歡小麥胚芽,她給大家推薦的這款甜點也很簡單喲!還有應季的水蜜桃,嘗試一下吧!本期菜譜三:香草薄餅(含小麥胚芽)BY @思念的菊子很喜歡簡簡單單的香草薄餅
  • 原創漫畫《一隻口罩的戰「疫"記》
    >投身於戰「疫」高牆內,堅守崗位,無私奉獻。有那麼一群口罩臉,請纓而下,來不及聞一陣桃花柳綠香,躋身於監管安全中,認真履職,駐守監管。那一群口罩臉,就是一群可愛的監獄警察。願山河無恙,我們摘下口罩,微笑相見。微小如我,作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支援者、見證者、奉獻者,我親眼目睹了他們走過寒冬,迎來暖春,「白+黑」的日夜堅守,「5+2」的艱苦奮戰。我想說,「謝謝你,為戰『疫』堅守陣地的戰士。」
  • 市集分享會(2016/1/7 周四) 來集室聽聽漢聲大過猴年海報背後的故事
    從民間的猴到帝王的猴,從史前的猴到現代的猴,從猴文化的產生到發展,每一幅都值得駐足停留、細細品味。本周四晚我們邀請漢聲的編輯羅龍吉,為大家講述漢聲「大過猴年」海報書背後的故事!出版了系列雜誌書200多期,內容涉及民間文化、民間生活、民間信仰、民間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享譽全球文化界。《漢聲》雜誌多次被選為亞洲好書,2006年5月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最佳行家出版物」。
  • 我在臺灣逛市集
    從一個在大陸參與市集組織的工作人員的角度,去看待臺灣市集的現狀和發展。本周四晚7點,同事tala將在@集室 和大家分享臺灣農夫市集的那些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 早幾年就有聽過臺灣農夫市集的名聲,這些小而美的市集遍布臺灣各地,之前朋友來臺灣之後跟我說:「市集啊,你不用特意去找,周末的時候隨便逛逛就能碰到了」周末去市集逛逛,不僅是臺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成了大家了解臺灣的一個途徑。期待與想像已久,這次有機會在臺灣實習兩個月的時間,怎麼能不去農夫市集呢?於是每到周末,如果沒有特別的工作安排,是一定要去市集逛逛的。
  • 集腋關山度 僑胞萬裡情—阿根廷閩籍僑胞戰「疫」故事
    「江城魔毒厲,四海警鐘鳴;閉戶屏妖孽,封城攬疫營。火雷川海鎮,天使義仁行;集腋關山度,僑胞萬裡情。」近日,在「心繫祖國」世界華語桂冠詩人優秀作品大賽獲獎作品中,有一首華裔詩人的五言律詩《眾志成城戰疫情》格外引人注目,它表達了遠在異國他鄉的僑胞對家鄉的殷殷情懷。
  • 共同抗疫!鄭秀文服務小區 文詠珊為長者發口罩
    來源:新浪娛樂文詠珊捐口罩給有需要長者。鄭秀文在機緣巧合下,透過鍾舒漫[微博]認識了某社會福利機構,從去年中她跟隨大隊每星期去小區,每次會先在中心分配一袋袋物資,然後便攜著物資出隊去小區(上樓)派發,她前晚又再出隊,雖然已累積了幾次隨行出隊經驗,跟同工們都比較熟絡,她笑指因每次大家全程戴著口罩,至今都沒見過彼此的真正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