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盒裡的小秘密》是一部由導演阿莫爾·古普特自導自演,並請自己的兒子擔任主演的喜劇電影,講述了小男孩史丹利是個活潑開朗、滿腹才華的四年級學生,他的幽默與創造力使得他受到了英語老師蘿希與同學們的歡迎,印度語老師威瑪從不自帶便當而專搶孩子們的便當吃,是出了名的「大魔頭」,由於一些原因史丹利也從不帶便當到學校,而同學們只想將便當分給史丹利而非威瑪老師,並因此在午飯時間躲避威瑪老師,而威瑪老師以「不帶便當不能上學」為理由趕走了史丹利,最終在史丹利與同學們的努力下威瑪老師永遠的離開了學校,而史丹利也在神父、蘿希老師與同學們共同的幫助下重返學校。
與大部分的優秀印度兒童電影一樣,導演阿莫爾·古普特將目光投向兒童與兒童問題,並以一種委婉柔和、輕鬆幽默的方式觸及當代印度存在的社會問題,並由此引發人們思考。作為一部兒童電影,導演在影片開頭便將動畫嵌入其中,用動畫與真人相結合的敘述方式,將觀眾帶入導演所構建的兒童世界之中,並用上帝、天使與惡魔的寓言化敘事,構成「人間雖為地獄,但天使尚在人間」的內涵隱喻。
一、真人與動畫相結合的敘述方式
自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的兒童電影便廣泛運用將真人與動畫相結合的敘述方式去建構電影,而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以兒童的,不同於大人的想像力,巧妙地將觀眾引入導演所構建的兒童世界,達到更好地觀影效果,而且能夠拉近兒童與電影之間的距離,使電影的敘事與內容更加能被兒童接受。在《便當盒裡的小秘密》中,導演一開始便用黑板畫的動畫形式,講述了大人與小孩鬥智鬥勇,搶奪便當盒的故事,這樣的動畫短片作為整部影片的「開胃菜」,激發了觀眾隱藏內心的童真與童趣,並用動畫的形式成功預言了故事的走向,雖然這種故事開始前便預言故事走向的方式使觀眾想像力得到滿足,從而足以使觀眾產生滿足後的倦怠,但充滿童趣的的表達比起倦怠,其所產生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期待,即期待動畫短片中英勇大戰「魔鬼」的小英雄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取得勝利,以及為何小英雄最終將「戰利品」拱手讓人便一去不回。
動畫世界與現實世界相互對照,使動畫變成一種隱射現實的夢境以及與現實相對照的鏡子,夢境中小男孩用一根粉筆,即具體但卻弱小的工具,便能戰勝「魔鬼」,充滿英雄主義的魔幻色彩,而鏡子那頭的現實世界,戰勝「魔鬼」的卻是無形但卻充滿力量的友情與愛,這樣的雙向對比不僅展現了兒童心中五彩斑斕的想像力,而且通過兩者對比形成的落差促使觀眾對現實進行深入思考。
二、天使、魔鬼與上帝的寓言化敘事
歌舞作為寶萊塢電影的重要標誌並為直接出現在電影中,導演反其道而行,將歌舞以音樂節的形式,從敘事元素轉化為故事的一部分,甚至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電影也以此為界分為前後兩部分。電影的上半部分,導演使用大量的中景與特寫鏡頭,將視野阻隔,限制在學校與教室的場景之中,而這樣的特寫鏡頭也將故事簡化,使影片的敘事中心與影片的視覺結構中心緊緊圍繞著教室中的孩子展開。孩子作為視覺中心,承擔無可奈何的弱者角色,在行為與語言上受他人(老師)的支配,此時老師作為教室中的另一主體,與孩子構成二元對立的結構關係,作為對立面的老師,對教室中的孩子有絕對的支配權與話語權,並以天使、惡魔與旁觀者的角度存在於故事之中。
故事圍繞便當展開,同學們給沒有便當的史丹利分享自己的便當,這是出於友情的自主自發性行為,但威瑪老師化身貪吃的「惡魔」,以其瘋狂的舉動覬覦並佔有孩子們的便當,成為了一個十足的怪物與大暴君,對這樣的「魔鬼」形象,導演多以特寫鏡頭,放大其在產生食慾與佔有欲時怪異的擦嘴動作,以及得到便當食物後的咀嚼動作,深化其形象特徵,而其暴怒後趕走史丹利的行為也成功激起學生們的不滿,但此時的學生們作為弱者卻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蘿希老師是孩子們的英語老師,也是影片中第一位出現的老師,蘿希老師出場之前,教室裡是混亂且吵鬧的,特寫鏡頭下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沾有些許塵埃,當鈴聲響起,鏡頭對準慌亂整理自己容貌的孩子,反打至教室前門的方向,蘿希老師正式出場,而我們也能從後面的對話中得知,孩子們忽然擦掉臉上塵埃的舉動,並非由於上課這個事件,而是由於蘿希老師即將進來,此時的蘿希老師對孩子們而言是神聖且充滿敬意的。
同時,在孩子們「敢怒不敢言」時,蘿希老師的再次出現,成為故事的轉機,消解了孩子們的怨恨,並且拯救了「惡魔」壓制下的史丹利。而從影片之中,史丹利為蘿希老師朗誦並送上生日祝福,以及從窗戶中觀察蘿希老師的行為可知,蘿希老師對史丹利來說是特別的存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現過聖母瑪利亞的形象,而聖母瑪利亞作為「母親」的隱喻貫穿整部影片,對史丹利而言,蘿希老師不僅是老師、天使,更映射著母親的光環,彌補了史丹利人生中缺失的親情。
教室二元對立的局面之外,神父校長作為學校的絕對權威,在影片的上半部分始終只與老師(二元對立中的其中之一)出現在同一畫面中,而神父作為影片中以及影片與觀眾之間唯一一個擁有上帝視角的人,是唯一得知史丹利為何不帶便當的人,也是唯一一個能讓史丹利放下強裝的堅強與樂觀化身為孩童的人。伴隨著「大暴君」的徹底離場,神父第一次出現在教室門外,上帝終於開始關注殘酷的人間,同時,在電影的下半部分,神父將得到救贖的史丹利送回家,雖然將其送到了另一個「惡魔」(叔叔)身邊,但萬幸的是,這另一個「人間煉獄」中依舊有「天使」(廚師阿卡藍)存在,而就像那貼在教室門框玻璃上的聖母瑪利亞像守護著教室中的小天使們一樣,家中已逝母親的照片,也同樣守護著史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