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松雪,孫語男,王玉英
⊙編輯:杏林君
現存有關四物湯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唐代藺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用治外傷科疾患,「傷重腸內有瘀血」者。清末名醫張山雷認為,本方是「從《金匱要略》膠艾湯得來,即以原方去阿膠、艾葉、甘草三味」。仲景膠艾湯本為治療婦人妊娠衝任虛損,陰血不能內守所致出血證而設,治療妊娠下血兼有腹痛者,即後世所謂「胎漏」「胎動不安」者。藺氏減去暖宮調經、養血止血之阿膠、艾葉和甘草,將生地易為熟地,定芍藥為「白芍」,保留原方之當歸、川芎,名之以「四物湯」,從而使養血止血、調經安胎之方變為治療傷科血瘀之劑。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始將四物湯衍化成治療婦科疾病的專方,論述此方時曰:「四物湯調益營衛、滋養氣血,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病痛,崩中漏下,血瘕塊硬,發歇疼痛;妊娠宿冷,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堅痛,時作寒熱」,後代醫家紛紛引用,並且將其治療範圍擴大,使之成為「婦科第一方」。如《聖濟總錄》雲:「產後亡陰,血虛汗出不止」,《雞峰普濟方》謂:「妊娠至產前腹痛不可堪忍,及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後疼痛」,《世醫得效方》曰:「產後血幹,痞悶心煩;產育艱難,或一歲一產」。無論婦人胎前產後,月經不調諸證,凡辨證屬血虛血滯者均可酌情選用四物湯。與此同時,許多醫家根據臨床經驗,又將本方用於多種血虛證候的治療。如血虛發熱,失血發厥,血虛中風,一切血虛之證等。總之,四物湯成為後世補血方的「祖方」,被歷代醫家譽之為調血要劑。
四物湯由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組成,王玉英教授認為此方雖用藥僅有四味,但藥簡意賅,功專效穩,方中熟地味甘性微溫,質潤而膩,為滋陰補血之要藥,功能滋養陰血、補腎填精,為方中君藥。當歸甘溫質潤,長於補血,兼能活血,又能溫經止痛,為方中臣藥。白芍酸甘質柔,歸肝脾經,功能養血斂陰。與熟地、當歸互相協同則本方滋陰養血之力增加,並可緩攣急而止腹痛;川芎辛散溫通,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為血中之氣藥,順其血性而防血瘀,長於活血行氣,與當歸相伍則暢達血脈之力益彰,二者並為方中佐藥。四藥相伍,動靜相伍,補調結合,補血而不滯血,活血而不傷血,溫而不燥,滋而不膩,被譽為補血調血之良方。另外,四物湯還有引藥入血的作用。
①補血:對於失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均有效;⑧調節子宮肌活動,降低大鼠離體子宮的肌張力,對抗縮宮素引起的子宮痙攣,抑制家兔子宮運動頻率。
四物湯主要治療貧血;婦科疾病:痛經、月經推遲、經行不暢、閉經、胎位不正、不孕症、附件炎、輸卵管不通、盆腔炎等;心、腦血管疾病;風溼痺症,關節疼痛;糖尿病;血管性陽痿;周圍神經病等。王玉英教授認為四物湯主要適用於
營虛血滯證,血虛主要表現為頭暈、心悸、面色唇爪無華、舌淡、脈細;血瘀主要表現疼痛(如痛經、頭部、臍腹、胸背、肢體關節疼痛),肢體麻木,月經推遲、月經量少、經閉不行等。2016年10月13日初診,10月27日二診。結婚2年餘,未避孕一直未孕。17歲之前一直未行經,17歲開始服西藥後建人工周期開始行經,2009年在協和醫院診斷為幼稚子宮,下丘腦性閉經,一直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克齡蒙),能按月行經。2015年12月、2016年1月、3月曾促排卵,均未懷孕,今年6月17日取20多個卵子,卵子質量差,只培養成功一個囊胚,同時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症。於9月9日移植,著床後生化,10月4日行經,量較多,7d乾淨,第1天有腰腹痛。10月8日複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為110mIU/ml。素大便不暢,飲食可,睡眠不足,每天6h左右。分泌物不多,白色,無異味。丈夫生理正常。10月15日檢查HCG:51.67mIU/ml。查:體偏瘦,54kg/172cm,面色偏白,舌暗紅胖大,苔薄,脈沉緩。西醫診斷:生化妊娠後(幼稚子宮,下丘腦性閉經,原發性不孕)。中醫診斷:不孕症,閉經。中醫辨證:營虛血滯、稟賦不足、氣血虧虛。治則:活血化瘀、養血益氣補腎。處方:桃仁10g,紅花10g,生地15g,當歸15g,川芎10g,赤芍12g,益母草15g,澤蘭15g,川懷牛膝各20g,丹參15g,三稜10g,莪朮10g,生黃芪30g,黨參15g,生白朮15g,茯苓30g,甘草6g,酸棗仁30g,柏子仁15g,木香10g,砂仁10g,二診時加三七粉6g,7劑水煎服。2016年11月17日,三診。HCG降為正常值。月經至今未行,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β2-糖蛋白,血沉均正常。飲食可,大便正常,白帶少。西醫婦科給服克齡蒙,左甲狀腺素鈉片(優甲樂)1片/d,舌脈同前。處方:桃仁10g,紅花6g,當歸15g,川芎10g,生地30g,赤芍12g,山藥30g,山萸肉30g,菟絲子15g,肉蓯蓉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澤蘭15g,川斷12g,川懷牛膝各20g,生黃芪30g,黨參15g,生白朮12g,茯苓30g,甘草6g,酸棗仁30g,柏子仁15g,木香10g,砂仁10g,丹參15g,澤蘭15g,紅景天10g,14劑水煎服。2016年12月15日,四診。12月12日停服克齡蒙,於12月14日-20日行經,量可,色紅。TSH:1.5mIU/ml。2017年1月12日,五診。12月24日又開始口服克齡蒙。處方:桃仁9g,紅花9g,當歸15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2g,香附12g,益母草15g,澤蘭15g,川懷牛膝各15g,菟絲子15g,肉蓯蓉30g,酸棗仁30g,柏子仁15g,川斷10g,桑寄生10g,炒杜仲10g,女貞子12g,火麻仁12g,太子參30g,生麥芽30g,甘草10g,7劑水煎服。2017年1月19日,六診。1月18日行經,量可,腰酸,色紅。食、眠、便均可。預約2月14日促排卵,取卵。處方:當歸15g,川芎10g,生地15g,赤芍12g,山藥30g,山萸肉15g,香附10g,川懷牛膝各15g,菟絲子15g,肉蓯蓉30g,川斷12g,桑寄生12g,炒杜仲12g,女貞子15g,火麻仁15g,太子參30g,甘草10g,7劑水煎服。2017年3月16日,七診。2017年3月30日,八診。1月18日-23日、2月17日-23日行經,量色可。3月5日取卵13個,配成4個囊胚,出現腹脹5~6d,吃中藥後緩解。3月15日行經,量可,色紅。食眠可,大便日1次。等待試管。處方:當歸10g,川芎6g,赤芍10g,生地15g,生黃芪30g,黨參15g,山藥30g,山萸肉15g,香附10g,川懷牛膝各15g,菟絲子15g,肉蓯蓉30g,川斷12g,桑寄生12g,炒杜仲12g,女貞子15g,甘草6g,茯苓30g,豬苓15g,冬瓜皮15g,7劑水煎服。2017年6月17日,九診。2017年6月29日,十診。2017年7月13日,十一診。2017年7月29日,十二診。4月曾感冒。6月4日移植,失敗,月經5月17日-23日。6月18-27日行經,量可,10d方淨。6月口服克齡蒙。7月14日行經,26日又行經,量多。停吃克齡蒙。食眠可。大便正常。處方:當歸15g,川芎10g,赤芍12g,生地15g,山藥30g,山萸肉15g,香附10g,川懷牛膝各20g,菟絲子15g,肉蓯蓉30g,川斷15g,桑寄生15g,炒杜仲15g,女貞子15g,生黃芪30g,黨參15g,茯苓30g,甘草6g,酸棗仁30g,柏子仁15g,煅龍牡各30g(先煎),紅景天10g,炒山楂15g。經前加桃仁9g,紅花9g,巴戟天12g活血補腎陽。月經量多時則加阿膠珠30g,仙鶴草30g,薴麻根15g止血。14劑水煎服。2017年8月17日,十三診。今日行經,預定9月試管嬰兒。上方去阿膠珠、仙鶴草、薴麻根,7劑水煎服。2018年3月7日。丈夫因患咳嗽2月未愈,前來就診,告知其妻已孕8個月,今年5月為預產期,一切均好,代妻表示感謝。按語:該患者為幼稚子宮,下丘腦性閉經,原發性不孕。中醫認為乃是先天稟賦不足,衝任脈虛,血海虧損,營虛血滯證,屬於婦科的疑難病症,單純給予克齡蒙以及促排卵藥等,雖能正常行經,但不能正常孕育。經辨證後中醫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值得進一步總結研究。該患者始終以四物湯補血養血、活血和血為基本方,伍以益氣補腎法,加減進行治療,而能獲得滿意的療效,可能與其調節下丘腦、卵巢、子宮性腺軸的作用;促進子宮發育,調節卵巢功能,改善卵子質量;調節女性內分泌的西藥,具有協同和互補作用有關。長期使用調節女性內分泌的西藥,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甚則引起血栓,是業界公認的不良反應。臨床實踐表明,四物湯的補血、活血、理血作用,不但與這類西藥具有協同作用,還可以避免或減輕其副作用,可以取得增效減毒的作用。該患一、二診因生化妊娠1個月後HCG仍下降不好,中醫認為內有瘀血,故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益母草、澤蘭、三稜、莪朮等活血化瘀藥,以增強活血祛瘀之力;因慮其氣血不足,故又加生黃芪、黨參、白朮、酸棗仁、柏子仁等益氣健脾養血之品,俾其去邪而不傷正。此後則大多以四物湯合六味地黃湯為基本方,加用活血化瘀、補腎益氣、健脾養血等藥加減進行治療。經前則活血化瘀藥加量,經後則重用補益之品。十二診時,出現1個月兩次行經而量多,說明血海逐漸充盈,血行通暢,故減少了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活血藥的用量。同時還應重視患者的情志因素,應適時給予理氣養血、安神定智之品,如香附、酸棗仁、柏子仁、龍骨、牡蠣等,以增強療效。
時代陽光生產的四物膏,源自經典名方「四物湯」,最早被載於晚唐藺道人所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後被收載入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歷經千年的臨床應用,歷代醫家給予了四物湯極高的評價,「
婦科第一方、血證立法、調理一切血證是其所長、婦女之聖藥」等使其成為治療婦科血虛類疾病首選方劑。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時代陽光在經典基礎上再升華,將湯方的四物湯濃縮演化成了膏滋劑型的四物膏,精選來自道地產區的優質原藥材,嚴格擇時採收並就地粗加工,遵法定標準炮製,方中各味藥材用量相等,溫而不燥,滋而不膩,補血不滯血,活血不傷血。
在治療月經不調,改善經前期症候群,緩解月經不適和延緩衰老,美容美顏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來源:《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原文題目:《王玉英教授臨床應用四物湯經驗》,此次發布較原文有修改。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並註明轉自杏林學苑(xinglinxy)。本微信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