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會通過涉臺法案、議員慫恿「機構更名」,美國在「過渡階段」猛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臺灣保證法案」,一些反華議員還聯合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的駐美代表處「正名」。不過,島內對這樣的「臨去秋波」有多大效果充滿疑慮,有臺媒直言,「正名案」若成真,對臺灣恐怕是驚嚇多於驚喜。
-
美國權力過渡階段猛打兩張牌,一張印度一張臺灣,大陸不再隱忍?
不得不說,美國大選這部「肥皂劇」總算快演到了結尾,過程很「精彩」,甚至充滿了反轉情節,但是牽動人心的當選美國大選裡屢試不爽的「抗中」橋段。 尤其在美國進入權力過渡的階段,「印度牌」和「臺灣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這尤其值得我們警惕。 「抗中」有賞!
-
臺灣駐美機構搞「更名」,欲再挑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臺灣代表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提升臺美關係,一旦成事,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4年過去,川普敗選,「更名」一事延宕至今未真正落實。12月中旬美國聯邦眾議院78位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重提「更名」之事,又炒熱此話題。民進黨當局昨天承認此事正在進行中,又說「進行中的案子是比較敏感」。因為川普政府行將下臺,反中失去理性、不考慮後果,不排除會在下臺之前再打「臺灣牌」,再挑事端。
-
費盡腦汁又想出一張「臺灣牌」?美國議員「太辛苦了」!
費盡腦汁又想出一張「臺灣牌」?美國議員「太辛苦了」!事後美國國務院發布行政備忘錄,不僅禁止臺「駐美代表處」人員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禁止臺方在駐美代表處升旗,而且也不準在美國政府機構內及網絡平臺上,出現代表臺當局的政治符號。 但「對臺交往準則」近年似乎有逐漸鬆綁的趨勢。據臺媒報導,臺「駐美代表」高碩泰卸任前踏進美國國務院並與官員合影,還聲稱「被禁止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的規定已被解除」。
-
美國國會計劃大撒錢 送官員到臺灣政府機構工作
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26日提出所謂「臺灣獎學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擬自2021財年起每年撥款320萬美元,供聯邦政府公務員來臺進修,乃至到臺灣政府機構工作。該議案聲稱要藉此以建立持久的個人與專業關係、深化臺美合作,並「推進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價值與利益」。
-
又打「臺灣牌」?美國利用法案「反中護臺」
導讀:「臺灣牌」一直是美方政客牽制中國大陸的手段之一,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看不清當下發展的大趨勢,破壞曾經建立的兩岸互信,使得兩岸關係極度降溫,而在此特殊之際,美國有關部門依然頻打「臺灣牌」,牽制中國大陸發展。
-
評論: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評論: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2020-01-30 05:14:42 參與互動 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
港臺腔:「臺北法案」?美國又來坑臺灣了
來源:海外網美國聯邦參議院10月30日通過「臺北法案」。該法案是美國因應臺灣的「斷交潮」所設,主要內容大抵可概括為:其他國家不準跟臺灣不好,否則將面臨美國威脅。這裡頭的邏輯實在奇葩:美國自己都跟中國大陸建交,為何不許其他國家建交?
-
華盛頓成為美國第51個州?臺灣綠媒竟炒作盼望美國買下臺灣
當地時間2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一個名為「臺灣研究獎學金法案」的新法案,以強化所謂「美臺關係」。近年來,美國國會不斷通過各種涉臺法案或條文,花樣不斷翻新。對此,有專家指出,這些所謂的「為臺灣發聲」背後,只不過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而已。
-
駐美機構要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急忙改口
(觀察者網訊)部分美國政客在兩岸問題上不斷「玩火」。78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煽動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下簡稱「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據臺灣「中央社」12月21日報導,針對「駐美代表處」改名一事,臺外事部門副負責人曾厚仁當天上午接受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質詢時回應,「正名」確實是臺外事部門努力的方向,相關工作正在進行,對美國國會議員的呼籲「表示感謝與歡迎」。不過,曾厚仁承認,「正名」議題有一定的敏感性。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臺北法案」深度剖析 專家:民進黨「倚美抗中」把臺灣推入火坑
「臺北法案」最早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盧比奧(Marco Rubio)等4位親臺參議員於2018年9月25日共同提出,但因未能排上參院外交委員會議程而無疾而終。去年加德納和民主黨議員科恩斯(Chris Coons)等多位國會議員重新提出該案,於5月和10月相繼提出參議院、眾議院版本,後獲得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院會通過。
-
涉港法案成美國內鬥籌碼:民主黨議員叫嚷「維護人權」,共和黨議員...
【環球時報記者 葉藍】美國參議院審議所謂的「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時,遭到共和黨得州參議員克魯茲的反對。有分析認為,法案或許將作廢。據香港《星島日報》20日報導,美國眾議院早前已經通過「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不過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反對該法案。
-
美國會「臺灣旅行法」挑戰一中紅線 臺灣或繼續被「戲弄」
一項嚴重挑戰一中紅線、破壞中美關係的法案,卻成了「臺獨」勢力眼中的一劑「春藥」,令他們興奮不已。昨天,從「總統」蔡英文,到民進黨當局多個部門,紛紛對美國議員的「支持」連聲道謝,有人甚至做起「破除蔡英文訪問華盛頓障礙」的「痴人狂夢」。這項「親臺法案」真是在幫臺灣嗎?一些冷靜的島內分析人士強調,美國國會不過是把臺灣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一旦引發危機,受衝擊最大的無疑還是臺灣自己。
-
美國新版「國防授權法案」以臺灣為工具威懾中國
第二,1260A條款是關於對臺軍售的年度簡報,規定美國國務卿必須在法案生效後45天開始,每年就美國支持臺灣維持必要防衛能力的承諾,如同「臺灣關係法」及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確認過的要求,向參議院及眾議院外委會進行簡報,這個規定的時效直到2026年12月31日截止。
-
美得州議員打響獨立第一槍!提議公投法案獨立脫離美國建國
由於美國一直以來是一個移民自由的國家,因此讓社會經常充斥這「獨立」的思潮,美國的很多州想要脫離聯邦政府並不少,甚至可以說從美國建國以來一直都有。在疫情之下美社會不斷分裂之際,近日得州打響了獨立第一槍。得州議員提議公投法案,得到廣泛支持近日,得州議員提議公投法案獨立建國,打響獨立第一槍!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法案被罵上了熱搜,國會議員壓力山大
當地時間12月21日晚間,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新冠疫情紓困法案,預計接下來的參議院投票將持續到深夜,標誌著一場鏖戰數月的兩黨爭鬥終於告一段落。不過,多名議員已經表示,沒人認為這項立法是完美的,為了應對疫情反彈和經濟疲軟,需要在未來出臺更多紓困措施。
-
美國得州州議員要提「公投獨立」法案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10日報導,讓德克薩斯州民眾公投決定是否要脫離美國的努力,得到了至少一位州議員的支持。得州弗雷德裡克斯堡眾議員比德曼(Kyle Biedermann)說,他計劃提交一項法案,要求就是否脫離美國進行全州公投。
-
美議員敏感期拋臺駐美機構更名,民進黨唱和 專家解讀緣由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訊(記者 曹帥兵 李柏濤)日前島內親綠媒體披露,美國會78位眾議院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施壓美政府將臺駐美機構更名為所謂「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也不同程度證實確有此事,但也特別指出「尚無確切推動時程」。
-
川普籤署所謂「臺北法案」!島內網友嗤之以鼻:騙錢老招數
資料圖 新華社發(沈霆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27日報導,根據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網站公布,美國總統川普已籤署簡稱「臺北法案」的「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該法案聲稱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並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經貿關係。美國所謂「支持臺灣」的空口承諾可謂陳詞濫調,頻繁操弄臺灣議題的企圖也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