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議員慫恿「機構更名」,美國在「過渡階段」猛打「臺灣牌」

2020-12-2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臺灣保證法案」,一些反華議員還聯合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的駐美代表處「正名」。不過,島內對這樣的「臨去秋波」有多大效果充滿疑慮,有臺媒直言,「正名案」若成真,對臺灣恐怕是驚嚇多於驚喜。

據臺灣「中央社」22日報導,美國參眾議院表決通過高達2.3萬億美元的2021財政年度撥款法案,且納入「臺灣保證法案」。該法案分別在去年3月與4月由參議員柯頓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等人分別在參眾兩院提出,目前納入在撥款法案的內容採納的是眾議院版本。國會意見稱,美國政府支持臺灣持續針對不對稱戰力、促進臺灣增加「國防」支出以提供「國防」戰略的足夠資源,常態化對臺軍售以協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在國際參與部分,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並支持臺灣以會員身份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非以國家為必要條件的國際組織。國會意見同時建議檢視美國國務院對臺交往準則,要求在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國務卿向參眾兩院外委會提交報告,包括對臺交往準則更新版本、「臺灣旅行法」執行情況等。

值得警惕的是,美臺一些人正聯合操弄臺北駐美代表處「正名」。據《聯合報》22日報導,美國眾議院包括「國會臺灣聯機」兩名共同主席夏波、迪馬裡等人在內,共78名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鼓動美國政府同意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駐美國臺灣代表處」。臺「外交部次長」曾厚仁21日坦承這是「進行中的案子」,因此有其敏感性。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追問稱,「北美事務協調會」已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協調會」,駐美代表處若改名有何敏感?曾厚仁意有所指地稱,「對某些聽的人」敏感。他還稱,臺灣有100多個駐外代表處,「正名是外交部努力的目標,但必須時機成熟,包括把『臺北』改成『臺灣』,都是外交部努力的方向」。不過到了22日,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又「奉曾厚仁指示」,主動澄清稱,「正名」是長期努力的目標,並不是已經在進行的案子,曾厚仁2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沒有充分的時間完整表達想法。此外,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與美國環保署長惠勒通電話。吳釗燮感謝惠勒對臺灣的強力支持,對其因行程變動無法訪臺表示可惜。中時電子報稱,惠勒原定12月訪臺停留3天,不過此行因為看守政府的支出問題在美國引起爭議,隨即喊停。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稱,如果大家還記得,兩個月前也有類似行動,50名美國參議員致函貿易代表要求與臺灣籤署貿易協定,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尤其現在川普政府已進入看守期,不至於做出重大外交轉向。他說,過去一年來美國對臺政策異常高調,背後部分原因是為總統大選的策略操作;現在選舉已經結束,拜登政府即將上臺,新國會也將組成,推動時機實在不好,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性。雅虎以「你覺得駐外代表處改名會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嗎?」為題進行網絡投票,投票時間為21日至26日,結果不少網友認為不會。有網友直言,「靠改名換姓有用的話,世上就無難事了!況且再怎麼改也進不了聯合國」;還有人說,「別浪費公帑,先拼經濟好嗎?」

「駐美代表處更名踩進雷區」,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22日撰文稱,12月中旬,大陸暗示正在研擬推出國家統一法,尤其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臺灣問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由此可見,在川普最後一個月任期內,要如何面對美方可能的動作,正考驗北京的智慧,「而臺灣要如何避免受到傷害,更是一大挑戰」。《中國時報》22日評論稱,儘管川普政府已進入看守期,但從國務卿蓬佩奧公開宣稱「臺灣非中國一部分」到連續核准對臺軍售看,也有可能同意臺北代表處更名。而這種「肆無忌憚」,就連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都覺得可怕,認為川普確實會給臺灣無比好的升級條件,但繼續下去將會「天下大亂」。文章稱,在臺海局勢緊繃的此刻,川普若在卸任前同意臺北駐美代表處「正名」,可預期將會火上澆油,進一步激化兩岸緊張局勢,「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大禮』接手後,可能有更大的麻煩在後頭」。

相關焦點

  • 國會通過涉臺法案、議員慫恿「機構更名」,美國在「過渡階段」猛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臺灣保證法案」,一些反華議員還聯合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的駐美代表處「正名」。不過,島內對這樣的「臨去秋波」有多大效果充滿疑慮,有臺媒直言,「正名案」若成真,對臺灣恐怕是驚嚇多於驚喜。
  • 美國權力過渡階段猛打兩張牌,一張印度一張臺灣,大陸不再隱忍?
    不得不說,美國大選這部「肥皂劇」總算快演到了結尾,過程很「精彩」,甚至充滿了反轉情節,但是牽動人心的當選美國大選裡屢試不爽的「抗中」橋段。 尤其在美國進入權力過渡的階段,「印度牌」和「臺灣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了,這尤其值得我們警惕。 「抗中」有賞!
  • 臺灣駐美機構搞「更名」,欲再挑事端?
    川普政府尚有不足一月就會下臺,美臺正在加緊推動將臺灣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改名稱為「臺灣代表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是搞官方化,提升臺美關係,一旦成事,對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將是新的衝擊。4年過去,川普敗選,「更名」一事延宕至今未真正落實。12月中旬美國聯邦眾議院78位議員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重提「更名」之事,又炒熱此話題。民進黨當局昨天承認此事正在進行中,又說「進行中的案子是比較敏感」。因為川普政府行將下臺,反中失去理性、不考慮後果,不排除會在下臺之前再打「臺灣牌」,再挑事端。
  • 費盡腦汁又想出一張「臺灣牌」?美國議員「太辛苦了」!
    費盡腦汁又想出一張「臺灣牌」?美國議員「太辛苦了」!事後美國國務院發布行政備忘錄,不僅禁止臺「駐美代表處」人員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禁止臺方在駐美代表處升旗,而且也不準在美國政府機構內及網絡平臺上,出現代表臺當局的政治符號。  但「對臺交往準則」近年似乎有逐漸鬆綁的趨勢。據臺媒報導,臺「駐美代表」高碩泰卸任前踏進美國國務院並與官員合影,還聲稱「被禁止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的規定已被解除」。
  • 美國國會計劃大撒錢 送官員到臺灣政府機構工作
    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26日提出所謂「臺灣獎學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擬自2021財年起每年撥款320萬美元,供聯邦政府公務員來臺進修,乃至到臺灣政府機構工作。該議案聲稱要藉此以建立持久的個人與專業關係、深化臺美合作,並「推進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價值與利益」。
  • 又打「臺灣牌」?美國利用法案「反中護臺」
    導讀:「臺灣牌」一直是美方政客牽制中國大陸的手段之一,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看不清當下發展的大趨勢,破壞曾經建立的兩岸互信,使得兩岸關係極度降溫,而在此特殊之際,美國有關部門依然頻打「臺灣牌」,牽制中國大陸發展。
  • 評論: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評論: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2020-01-30 05:14:42 參與互動   美國反華議員操縱涉藏法案用心險惡
  • 港臺腔:「臺北法案」?美國又來坑臺灣了
    來源:海外網美國聯邦參議院10月30日通過「臺北法案」。該法案是美國因應臺灣的「斷交潮」所設,主要內容大抵可概括為:其他國家不準跟臺灣不好,否則將面臨美國威脅。這裡頭的邏輯實在奇葩:美國自己都跟中國大陸建交,為何不許其他國家建交?
  • 華盛頓成為美國第51個州?臺灣綠媒竟炒作盼望美國買下臺灣
    當地時間2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一個名為「臺灣研究獎學金法案」的新法案,以強化所謂「美臺關係」。近年來,美國國會不斷通過各種涉臺法案或條文,花樣不斷翻新。對此,有專家指出,這些所謂的「為臺灣發聲」背後,只不過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而已。
  • 駐美機構要改名「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急忙改口
    (觀察者網訊)部分美國政客在兩岸問題上不斷「玩火」。78名美國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煽動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以下簡稱「駐美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據臺灣「中央社」12月21日報導,針對「駐美代表處」改名一事,臺外事部門副負責人曾厚仁當天上午接受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質詢時回應,「正名」確實是臺外事部門努力的方向,相關工作正在進行,對美國國會議員的呼籲「表示感謝與歡迎」。不過,曾厚仁承認,「正名」議題有一定的敏感性。
  • 臺當局高官證實:正運作臺灣駐美機構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臺當局涉外部門高官曾厚仁今天證實,臺方正推動「駐美代表處」自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為「臺灣代表處」(TRO),是「進行中」的案子。
  • 「臺北法案」深度剖析 專家:民進黨「倚美抗中」把臺灣推入火坑
    「臺北法案」最早是由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加德納(Cory Gardner)、盧比奧(Marco Rubio)等4位親臺參議員於2018年9月25日共同提出,但因未能排上參院外交委員會議程而無疾而終。去年加德納和民主黨議員科恩斯(Chris Coons)等多位國會議員重新提出該案,於5月和10月相繼提出參議院、眾議院版本,後獲得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院會通過。
  • 涉港法案成美國內鬥籌碼:民主黨議員叫嚷「維護人權」,共和黨議員...
    【環球時報記者 葉藍】美國參議院審議所謂的「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時,遭到共和黨得州參議員克魯茲的反對。有分析認為,法案或許將作廢。據香港《星島日報》20日報導,美國眾議院早前已經通過「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不過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反對該法案。
  • 美國會「臺灣旅行法」挑戰一中紅線 臺灣或繼續被「戲弄」
    一項嚴重挑戰一中紅線、破壞中美關係的法案,卻成了「臺獨」勢力眼中的一劑「春藥」,令他們興奮不已。昨天,從「總統」蔡英文,到民進黨當局多個部門,紛紛對美國議員的「支持」連聲道謝,有人甚至做起「破除蔡英文訪問華盛頓障礙」的「痴人狂夢」。這項「親臺法案」真是在幫臺灣嗎?一些冷靜的島內分析人士強調,美國國會不過是把臺灣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一旦引發危機,受衝擊最大的無疑還是臺灣自己。
  • 美國新版「國防授權法案」以臺灣為工具威懾中國
    第二,1260A條款是關於對臺軍售的年度簡報,規定美國國務卿必須在法案生效後45天開始,每年就美國支持臺灣維持必要防衛能力的承諾,如同「臺灣關係法」及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確認過的要求,向參議院及眾議院外委會進行簡報,這個規定的時效直到2026年12月31日截止。
  • 美得州議員打響獨立第一槍!提議公投法案獨立脫離美國建國
    由於美國一直以來是一個移民自由的國家,因此讓社會經常充斥這「獨立」的思潮,美國的很多州想要脫離聯邦政府並不少,甚至可以說從美國建國以來一直都有。在疫情之下美社會不斷分裂之際,近日得州打響了獨立第一槍。得州議員提議公投法案,得到廣泛支持近日,得州議員提議公投法案獨立建國,打響獨立第一槍!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法案被罵上了熱搜,國會議員壓力山大
    當地時間12月21日晚間,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新冠疫情紓困法案,預計接下來的參議院投票將持續到深夜,標誌著一場鏖戰數月的兩黨爭鬥終於告一段落。不過,多名議員已經表示,沒人認為這項立法是完美的,為了應對疫情反彈和經濟疲軟,需要在未來出臺更多紓困措施。
  • 美國得州州議員要提「公投獨立」法案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10日報導,讓德克薩斯州民眾公投決定是否要脫離美國的努力,得到了至少一位州議員的支持。得州弗雷德裡克斯堡眾議員比德曼(Kyle Biedermann)說,他計劃提交一項法案,要求就是否脫離美國進行全州公投。
  • 美議員敏感期拋臺駐美機構更名,民進黨唱和 專家解讀緣由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訊(記者 曹帥兵 李柏濤)日前島內親綠媒體披露,美國會78位眾議院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施壓美政府將臺駐美機構更名為所謂「臺灣代表處」。臺外事部門也不同程度證實確有此事,但也特別指出「尚無確切推動時程」。
  • 川普籤署所謂「臺北法案」!島內網友嗤之以鼻:騙錢老招數
    資料圖 新華社發(沈霆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3月27日報導,根據白宮新聞秘書辦公室網站公布,美國總統川普已籤署簡稱「臺北法案」的「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該法案聲稱要求美國行政部門以實際行動協助臺灣鞏固所謂「邦交」及參與國際組織,並尋求機會增強與臺灣經貿關係。美國所謂「支持臺灣」的空口承諾可謂陳詞濫調,頻繁操弄臺灣議題的企圖也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