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氣爽,
正是爬山郊遊好時節,
去香港的自然保護區走走,
在高山上伸手夠天空的雲朵,
在沙灘上感受海風拂面……
客路小編香港4年行山郊遊記錄奉上,
去不去由你!
」
(塔門島。photo by 張煜錕)
在霓虹燈閃爍的大都市,人們過著心煩意亂的生活。沒有多少遊客會想到這個1104平方公裡的國際大都市,四分之三的土地實際上都是散發著濃鬱自然氣味的大農村,並且幾乎是處於未被開發的原始狀態。
在香港走山路,不像傳統意義上的「爬山」那樣一條天梯看不到盡頭,而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在開闊與小道間交替,充滿野趣。加上交通便利,有的只需要半小時左右,就能從喘不過氣的水泥森林走入另一個自然世界。
獅子山 · 香港精神的化身
(獅子山。photo by 郭哥)
獅子山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山頂的巖石看起來有點像獅子。努力地斜視過去,再開開腦洞,Ta-da!是不是已經感受到了雄獅的嘶吼?啊喂!這可不是蹲在滙豐門外的石獅。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也在無形中成為香港的標誌,以及一種流行文化靈感之源泉。
正兒八經第一次在香港爬山,就是獅子山。當時去爬的時候,除了一瓶水基本沒帶什麼東西,本以為會像內地的一些景點,時不時就會在半路遇到小賣部,結果爬到山頂除了遇見幾隻猴子、蜘蛛、蛇還有幾隻汪,根本沒有小賣部的跡象。又飢又渴的我到下山的時候基本快虛脫了。以此為戒,之後去爬其他山的時候都提前準備好水喝乾糧。
(獅子山沿途的猴子。photo by 張煜錕)
總體來說山頂的徒步道路相對比較好走,但很陡峭,獅子的「頭」附近相當有挑戰性。但是當抵達山頂俯視香港一覽無餘的景觀時,足以抵消徒步爬山饑寒交迫的痛苦。拿獅子山當做香港山峰搜集的第一爬,想來也是蠻勵志的!
獅子山隧道入口附近的山頂上還有一塊著名的巖石叫「望夫石」,它看上去有點像一個背著孩子的女人。傳說一個女人帶著她的寶貝站著等她的丈夫回家,她和寶寶等了很久,就變成了石頭。
(獅子山頂。photo by 張煜錕)
交通
從港鐵黃大仙或鑽石山站,乘計程車前往沙田坳道麥理浩徑第五段起點(獅子亭)。
飛鵝山 · TVB常出現的自殺崖
(飛鵝山俯瞰城市。photo by 張煜錕)
飛鵝山有四方路徑可供登山,難度由輕易至險隘。我們當時誤打誤撞從一條野路小徑上山,爬到一半才意識到自己走了一條最艱難的路,真的是要手腳爬並用才能完成全程,其陡險程度堪稱一絕,不愧為「自殺崖」。
(飛鵝山俯瞰城市。photo by 張煜錕)
爬至山頂,太陽也要落山了,站在山頂邊突出的石頭上來張剪影。還記得爬山前從山下仰望飛鵝山,氣勢非凡,我們走的野路子是山的南面,懸崖峭壁的較為陡險。由東面的山徑緩緩登上,算是飛鵝山教溫和的一面。第一次登遊,選擇後者比較好。此線路徑很清晰,部份已安上木級,難度不高。
(飛鵝山山頂停機坪,看日落。photo by 張煜錕)
山頂上還有個停機坪,有種要被外星人吸走的錯覺。在這裡默默的看天際線紅成一片,山下城市燈火璀璨,是真的會忘記自己還要下山的。
交通
在彩虹地鐵站乘的士上飛鵝山道8號飛鵝山莊下車,然後步行上山。
青山 · 精神病人歡樂多
(青山。photo by 郭哥)
青山是香港西部最高的山峰,其形尖削,有如三角,被喻為「香港三尖」之一。因為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青山精神病醫院」,所以爬山的時候小夥伴也都親切的稱呼彼此「病友」。
(青山廢棄發電站。photo by 郭哥)
(一覽眾山小。photo by 張煜錕)
聳立的青山氣勢磅礡,伏於大地傲向天庭,對面的九徑山也瑟縮於一角。四周還伺,俯瞰如模型的屯門市,螞蟻般的車流在公路上來回蠕動著;遠眺南面的山光水色及其遠鄰的鳳凰山及大東山;向北,天水圍及深圳一帶盡收眼底。由於天朗氣清,遠至香港島也隱約可見。
(落日。photo by 郭哥)
從青山到良景邨的路上,還會途徑菠蘿山,被稱為「屯門的後花園」。不過路上碎石較多,且多下坡,行走時需要注意腳下,我們一群「病友」就有幾個不慎摔倒的。雖然一路抱怨著走完了全程,但是在落日時看到這樣的景致,真是一切都值了。
(休憩的「病友」,看遠處的下白泥。photo by Sarah)
交通
搭輕鐵610或615於青山村站或青雲站下車或乘坐巴士57M、66M、961於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下車,從興才街轉入楊青路,在路旁找到青山古寺的指示牌後,沿車路登山,步行約三十分鐘便可抵達青山寺。
大帽山 · 香港最高峰
(大帽山路徑。photo by 張煜錕)
大帽山,是香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山峰高達957米。作為香港最高的山峰,景觀一流。由於經常出現大霧的情況,所以有人也將大帽山稱為「大霧山」。
(登山人在雲霧中若隱若現。photo by 張煜錕)
(photo by 張煜錕)
大帽山主要由火山巖組成,山谷中亦有不少沉積巖。山坡的上半部露出山脊,亦有一些石澗由高地流到深淵山谷。東南部主要可分為三條主流,大曹石澗下曹公潭,大圓石澗下三迭潭及大城石澗下城門水塘;東北部與支脈觀音山相互由梧桐寨瀑布開始,下經林村谷匯合大埔河後在太和邨附近流出吐露港。西南部由甲龍至河背水塘引水道經蓮花山及田夫仔下大欖涌水塘。
從前,大帽山曾盛產一種綠茶,現在則以灌木及草為主。不過,山坡上仍可看到梯田的痕跡,難得一見。登山途中,如遇晴朗日子,可遠眺大嶼山東湧和鄰近島嶼,甚至深圳羅湖的水光山色。當氣溫驟降時,就有不少人士駕車前來觀賞難得一見的霜景,是賞景勝地。
交通
於荃灣乘坐51路巴士,到荃錦郊野公園管理中心下車抵達大帽山郊野公園。
鳳凰山 · 賞日出
(鳳凰山。photo by 張煜錕)
鳳凰山是香港十大勝景之一,是香港第二高峰,僅次於大帽山。山頂怪石嶙峋,故村民又名之「爛頭山」。英國人初來時不懂地名,村民告知為「爛頭」,所以英譯為「Lantau」。鳳凰山主山峰為鳳,副山峰為凰,兩座山峰經常雲霧縈繞,巍峨雄奇,傲然聳立於大嶼山。因為地勢突出,所以鳳凰山是香港觀賞日出的熱門地。
攀登鳳凰山觀日出,大概需要2小時,建議在登山前一晚入住昂坪的旅舍。翌日凌晨4時從「心經簡林」附近的「鳳凰觀日」牌坊出發,並按指示牌沿俗稱「天梯」的一段鳳凰徑登山,在早上約6時前到達山頂,等待日出的一刻。
(鳳凰山日出。photo by 張煜錕)
一般12月至2月(冬季)是最佳的登山時期,因為晨霧不大,雲層薄,視野會比較清晰,是登山看日出的最佳時期。
(鳳凰山「心經簡林」。photo by 張煜錕)
交通
於港鐵東湧站B出口的東湧纜車站乘搭纜車至昂坪纜車站,車程約25分鐘,下車後依路牌指示向鳳凰徑走,約25分鐘。
大東山 · 陳奕迅山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要在香港觀賞日落,大東山是首選位置。大東山的英文名字是Sunset Peak(日落山峰),由此可知其日落之美。位於南大嶼山的大東山,海拔高度869米,西靠鳳凰山,右連二東及蓮花山,是香港第三高山。想要登上大東山觀賞日落,可以選擇從梅窩出發,沿南山古道上山,全程大概3小時。
另外,在大東山與二東山之間的一片高地上,分布著俗稱爛頭營的石屋,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山上被芒草覆蓋,在陽光照射下,這些芒草有如金色稻穗,景象迷人。陳奕迅2010年出版的唱片《Taste the Atomsphere》專輯封面便是在此處取景,自此大東山尤如遇山伯樂,借著Eason的名氣,也聲名大噪起來。有人開玩笑說,「大東山已差不多要改名為「陳奕迅山」。」
(爛頭營的石屋。photo by 郭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東山沿路全城都要爬坡,體力消耗會較大。且山上沒有遮風擋雨之地,日落後天色會變得極暗,記得帶著照明裝備,以方便下山。要浪漫,也得要注意安全!如果想玩得盡興,更可以考慮在大東山的草坪紮營觀星。第二天一早再整裝待發、下山返城。
(落日下的芒草。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東山頂。photo by 郭哥)
(大東山頂金雞獨立。photo by 張煜錕)
交通
於港鐵東湧站B出口的巴士總站乘坐11號巴士或於梅窩巴士總站乘坐3M號巴士至伯公坳,下車後走至涼亭,再左轉入鳳凰徑,直登大東山。
龍脊遠足徑 · 亞洲最佳遠足徑
很多人說,來香港遠足,首選龍脊。龍脊盤根石澳,屬於港島徑第八段,亦是風景最美的路段。因為石澳的山巒高低起伏有致,遠觀猶如一條露出骨脊、匍匐在山上的飛龍,故名為「龍脊」。2004年,龍脊更被《時代周刊》(亞洲版)選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從石澳道近土地灣村出發,走完整條龍脊遠足徑需時約5小時。整條徑易走易達,沿途更可飽覽南中國海、石澳、大浪灣、赤柱等一帶的壯麗景觀,難怪有人這樣評價龍脊:「行之,既得如畫風光,復練似龍身驅,身心皆受益,何不出門一行?」
沿著龍脊走,你會途經一個地勢甚高的小山坳。這裡有一個小平原,不僅是放風箏的好地方,更是玩飛行傘的熱點。看著滑翔傘滿天飛翔,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走完連綿空曠的龍脊山嶺,來到位於歌連臣山與砵甸乍山之間的馬塘坳。這裡綠樹林蔭,有數條山逕取道於此,也是砵甸乍山郊遊徑的起點。您可以在涼亭小休,遠眺柴灣一帶的市區景色。
稍作休息,便可前往終點――大浪灣!這裡一年四季均浪濤洶湧,海浪高達數公尺,是個衝浪熱點。如果您夏天來遠足,建議您帶件泳衣,在這個美麗的海灘充充電!又或者在海灘附近的茶座,在海風吹拂下享受美食。
交通
從港鐵筲箕灣A3出口的筲箕灣巴士總站,搭乘9號巴士,在石澳道土地灣巴士站下車。
麥理浩徑 · 奇巖異石聚集地
(海邊怪石嶙峋。photo by 張煜錕)
麥理浩徑第一、二段,是一條奇妙的巖石路線,讓你擁抱山海之美,在奇巖異石間尋幽探奇,享受醉人的海岸風光。從北潭湧出發,去到西灣亭,沿路上除了能觀賞到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大型六角柱石群,還見識到「香港十大勝景之二」的萬宜水庫和浪茄灣。即使路途較長,但是遠足徑設施完善,因此易行不費勁。其中此路段所途經的萬宜水庫,以巨大的容水量、傾斜的堤岸和宏偉的水壩馳名。
萬宜水庫東壩
(photo by 郭哥)
登上萬宜水庫,一覽群山與灣岸美景!萬宜水庫以世界罕見的大規模酸性流紋質火山巖柱聞名,在2009年獲列為當時香港國家級地質公園(現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這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建於1970年代。
六角形巖柱
(photo by 郭哥)
六角形巖柱有逾億年歷史的大自然遺產,可以在西貢看到。東壩一帶的西貢東海岸布滿六角形巖柱群,有如凝固了的流瀑一樣,東壩則是觀察六角形巖柱群的最佳位置。這些巖柱群是由熔巖、巖屑及火山灰的混合物冷卻後收縮而成,在劇烈的地殼移動下,尚未完全凝固的巖柱被扭曲折迭,形成一幅巨大的天然壁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破邊洲
(photo by 張煜錕)
破邊洲儼如一道被巨斧劈開、立在海面之上的石壁,氣勢磅礴。坐落在糧船灣東端的破邊洲,與萬宜東壩相對。它本是糧船灣的一部分,在經年累月的海浪侵蝕下,形成了一個孤獨的小島,地理學上稱作「海蝕柱」,大自然的力量在此展露無遺。
浪茄灣
(photo by 郭哥)
浪茄灣位處兩組山峰和海岬之間,是一個優美的內灣,海水清澈,沙灘平坦而寬廣。除了飯甑洲,浪茄灣海面並沒有其他島嶼,因此視野開闊,海面景色一覽無遺,令人全然忘記鬧市的喧囂。
交通
先從鑽石山或沙田搭乘巴士到北潭湧巴士站後,再沿大網仔路步行5分鐘,便可達麥理浩徑起點;從西貢市中心搭乘計程車到達萬宜水庫東壩,車程約30分鐘。遠足完畢後,可搭乘NR29號小巴或計程車返回西貢。
香港溼地公園 · 聆聽真正的鳥鳴
(香港溼地公園門口3D背景牆。photo by 張煜錕)
在香港溼地公園,鳥類和鱷魚並肩生活著。因此,它已成為一個保護生態旅遊和教育的核心地帶,它還是香港人喜愛的爬行動物吉祥物鱷魚貝貝的家。
(溼地保護區。photo by 張煜錕)
(溼地保護區棧道上的玩偶。photo by Carmen Z)
園內分為「訪客中心 ─ 溼地互動世界」及「溼地保護區」兩大部分,並有品種繁多的動物,包括雀鳥、蜻蜓、蝴蝶、兩棲類、哺乳類、爬蟲類以及魚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可以花一天時間參觀溼地公園及其觀光設施。順著小溪暢遊,沿著紅樹林棧道散步,還可以探尋魚池旁邊的候鳥藏身地,和野生動物們來一次近距離接觸。
(觀鳥亭內拿望眼鏡「打」鳥。photo by Carmen Z)
我們當時去的時候天氣太熱,烈日當頭,基本沒見到什麼鳥,所以就鑽到相對涼快點的觀鳥亭內拿望遠鏡「打」鳥,估計它們也都在樹林裡休憩防暑吧。
交通
在港鐵西鐵線天水圍站出口,轉乘輕鐵705或706號至天秀站或溼地公園站,下車後依指示牌走約5分鐘。
塔門島 · 小清新的天堂
(塔門島。photo by 張煜錕)
塔門島,地處香港東邊的一個小島。西邊與西貢郊野公園隔著一個小小的海峽,往東就是大鵬灣與深圳的大鵬半島遙望。島上沒有公路,原住民就是一些漁民,人很少。由於基本沒有開發,島上還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自然風光,幾個露營地是很多背包客嚮往的聖地,不少星空攝影師會專程前往拍攝星軌。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photo by 張煜錕)
下船後沿著山路小徑一直走,眼前迎來一片遼闊的綠草地,這個時候終於能理解為什麼塔門的另一個英文名字叫做「Grass Island(草洲)」了。草地上牛群遍野,你可以在這裡野餐小憩,或者在山坡上的觀海亭享受明媚風光。
(塔門一大景觀,牛哞哞~ photo by 張煜錕)
(不得不說塔門島真的是個適合文藝青年裝逼的好去處。photo by 張煜錕)
如茵綠草,碧海藍天,你能想到有關清新的一切。心動不如行動,拉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塔門看海曬太陽發呆調戲牛哞哞吧!
交通
從西貢市中心搭乘94號巴士至黃石碼頭,再轉乘街渡,船程約35分鐘。
香港行山郊遊小貼士
(photo by 郭哥)
1. 出發前,應小心規划行程及熟習有關路線,並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適合的路線。切勿獨行、自行亂闖或走快捷方式,宜由遠足經驗豐富的領隊帶領,以免迷路或發生意外。
2. 留意天氣狀況,穿著合適的衣服,並帶齊後備衣物及必需品,如地圖、指南針、登山手杖、飲用水、食物、手電筒、雨具、收音機、急救藥品及手機等等。
3. 留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天氣和新聞報告,以便儘早採取應變措施。如遇天氣變壞,應審慎考慮縮短或取消所規劃的行程。
4. 記得攜帶太陽帽或遮陽傘等防曬用品,也應該準備雨衣或輕便風衣,以防降雨。
5. 沿途應注意路標和地形,確保行程路線正確。留意各類警告標誌,避免發生意外。
6. 切勿採摘野生果實進食或飲用山水。
7. 生火或煮食只能在指定地點進行,否則就是違法。切勿隨意生火,以免引起山火。
8. 避免站在崖邊或攀爬石頭。(這點我從來做不到,摳鼻~)
9. 手機網絡訊號於郊區覆蓋並不全面,如西貢東部的大浪、鹹田、萬宜東南部及大欖郊野公園中部等地,可能會出現接收訊號微弱的情況。
10. 如遇緊急事故,應記錄最近的標距柱號碼 (如M011),撥號至112以接駁到999緊急事故中心,或使用附近的緊急求助電話。
實用電話
24小時緊急求助熱線:999 / 112
港九小輪:+852 2815 6063
新渡輪:+852 2131 8181
香港天文臺:+852 1878 200
漁農自然護理署熱線:+852 2418 9080
要了解更詳盡的遠足安全指引,請瀏覽漁農自然護理署網址:
http://hiking.gov.hk/chi/longtrail/hike_safety/hike_safety.htm
圖文|郭哥,Klook editor。旅遊雜誌編輯,做過NGO、獵頭、替補攝影師,曾在波蘭教漢語,跑過龍套,走過穴。公眾號【行走的光音膠囊】主理人,捕捉光影,記錄聲音,膠囊裡有你想要的精神鴉片與裹腹食糧,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客路出品 | Editor: 郭哥
轉載需留言
一個秘密
分享我們的,都是最會玩兒的人
戳連結,查看不容錯過的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