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
我市努力打造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紮根基層的退役軍人村幹部隊伍
陳山村黨委書記李領強走訪群眾。
□文/圖 傅雅蓉 黃展明
臺山市鬥山鎮西柵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燦基,是一位榮立過三等功並多次得到師、團級嘉獎的老兵。脫下軍裝,胡燦基並沒有「閒」下來,2011年起,他擔任西柵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在他的帶領下,黨員群眾將曾經貧困落後、負債纍纍的西柵村打造成為集體經濟收入全鎮第二的富強村,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近年來,我市瞄準農村幹部年齡老化、後繼乏人和返鄉退役軍人安置難問題,「兩頭」對接,實施「本土人才培養計劃」,把農村退伍軍人全部納入後備人才庫管理,引導退役軍人到村任職,打造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紮根基層的退役軍人村幹部隊伍。同時,通過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村幹部引、育、管、用培養鏈條,發揮好退役軍人村幹部執行力最強、犯錯誤最少、作用發揮最大的優勢和特點,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據統計,目前我市有退役軍人村幹部1207人,佔比17.4%,其中退役軍人村黨組織書記309人,佔比23.4%;退役軍人村委會主任389人,佔比29.4%。全市退役軍人村級後備人才415人,佔比16%。
強化退役軍人村幹部學習培訓
1994年出生的退役軍人李領強,2019年12月當選鶴山市雅瑤鎮陳山村黨委書記,上任剛滿1個月就趕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面對疫情,他帶領村「兩委」幹部於年初一全體放棄休假投入疫情防控,發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組建黨員先鋒隊開展24小時駐點值守,組織對全村287間出租屋深入排查,並協調為全體2017位村民購買新冠肺炎醫療意外保險,出色完成疫情防控任務。
李領強能夠迅速進入角色離不開黨組織的培養。2019年1月起,李領強就被納入陳山村黨委書記後備人選,由雅瑤鎮黨委落實培養主體責任,並通過老書記傳幫帶,將其培養成一名能幹事、善幹事的黨組織書記。隨後,市委組織部還建立了市縣兩級組織部領導和相關科室負責人掛點聯繫培養村黨組織書記制度,為優秀退役軍人村黨組織書記開「小灶」,期望打造出在江門市、廣東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退役軍人村黨組織書記。
此外,我市還鼓勵退役軍人村幹部參加學歷提高班,提升文化水平;定期舉辦農村工作培訓班,增強工作能力;選派到縣鎮涉農部門跟班學習,拓寬工作視野。「通過學習,極大開闊了我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視野,讓我工作起來更有幹勁更有辦法,勝過我在基層埋頭苦幹幾年的心得體會。」李領強說。
有保障、有出路 退役軍人村幹部幹勁足
全面又有「人情味」的激勵機制是推動退役軍人村幹部努力前進的動力。近年來,我市逐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黨組織書記補貼逐年增長機制、建立健全績效獎勵機制、建立五險一金保障機制、建立專項招錄選拔機制、建立幹部退出保障機制,並在新會區探索建立農村黨組織書記分級分檔管理制度。讓退役軍人村幹部既能享受各項政策紅利,還可以通過專項選拔,進入鄉鎮公務員隊伍。有保障、有出路,退役軍人村幹部們的幹勁也就越來越足。
林源傑是退役軍人村幹部中的一名典型代表。退役後,他毅然回到家鄉新會區雙水鎮田心村發展,2014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時,他所面對的是每月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的貧困村。上任後,他迅速開展土地流轉確權工作,整合村集體土地,進行集體統籌、統一發包,發展特色農業,推動集體增收、農民受益。
近兩年,借鄉村振興東風,林源傑策劃了「田心雙節」——端午龍舟節和牛肉暨腊味美食文化節,搶先形成了品牌效應,吸引了大量遊客,將貧窮落後的田心村變成了「甜心村」。林源傑坦言,本科畢業的他如果去城市務工,收入也不會太低,而如今讓能夠踏實留在農村建設家鄉,靠的不僅僅是退役軍人的政治覺悟,這其中也有江門強大激勵保障體系的功勞。
鍛造一支犯錯最少的「鐵軍」
2019年,江海區外海街道直衝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4800萬元,相比2008年增長了24倍多,連續三屆當選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的郭衛強,是這份成績單的書寫者和見證者。退役軍人郭衛強上任後,通過「眾籌融資、集約用地、築巢引鳳」的方式,盤活用好政府兌現的4公頃村級留用地建廠房、招商招租實現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樣的做法最初也曾遭到村民質疑,但是郭衛強說:「借錢發展被質疑、有壓力,但只要是出於公心,我就不怕承擔責任。」公心,是郭衛強面對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幾千萬元而不動心的法寶,作為退役軍人的他,時刻想的是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在思想上已經築起一道拒腐防變的「防火牆」。
不僅如此,我市也一直在不斷加強對退役軍人村幹部的管理。目前,我市已率先在直衝村開展了村黨組織書記小微權力清單試點工作,還出臺規範了村幹部因私出入境等管理規定,定期開展「雙向述職」,抓實績效評議考核,加強隊伍分析研判,堅決調整撤換「四不」書記,堅持清理「三類」人員,拉起黨規黨紀的「警戒線」,將退役軍人村幹部打造成為一支犯錯最少的「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