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轉自一位香港律師朋友的朋友圈。
虛驚一場,卻是欣慰。今天中午的時候,一位香港警察朋友發了個朋友圈:「818示威,證明了一樣很重要的事實:沒有磚頭鋼珠,便沒有催淚橡膠彈!」
在沒有看香港警察朋友的朋友圈前,我原定的題目是《第003篇:香港努力回歸香港,深圳不再是深圳》。原因是在深圳特區生日到來之際,中央把深圳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政策落地了。但為了力挺香港警察,換成了現在這個標題。這是一個正確認識香港警察文明執法的因果鏈。香港警察的專業、克制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絕對不能簡單的理解成軟弱。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香港下了兩天的雨。有時候想想,香港的問題,就跟這座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一樣,來路複雜,去路單一,排不急,便會溢出來汙染街道,影響生活。
17日,香港逾47萬市民冒著大雨齊聚香港金鐘添馬公園參加「反暴力、救香港」集會,發出廣大市民反對暴力、呼喚和平穩定的主流聲音。「亂夠了、停暴力、勿擾民、止破壞、守法治、阻撕裂、返正軌」成為此次集會的七大訴求。具體內容為:停止無休的非法遊行、集會、佔路;停止一切扔汽油彈、縱炎、扔磚等暴力攻擊行為;停止影響市民日常生活的滋擾活動;停止汙損國旗國徽、破壞警署和公共設施;恢復守法傳統,勿自毀「一國兩制」;不同政治取向市民,不再互相攻訐;社會重回正軌,政府改革向前。暴風雨中,數十萬香港市民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齊聲高唱國歌,雄壯激昂。
18日,部份的激進示威者仍然口罩遮面,舉著美國國旗遊行示威,並打出「香港警察企圖謀殺香港市民」的標語。傍晚的時候,香港西營盤粵海大廈,幾名亂港分子將國旗扯下,扔在地上。
比鄰的深圳也沒閒著:
17日,硬核的深圳再次舉行了武警公安聯合大練兵。參練的公安和武警用粵語喊話:「停止暴力!回頭是岸」。掐著時間點的大練兵,用實力粉碎了港鬧企圖衝擊深圳海關的圖謀,震懾香港暴亂分子。
18日,中央給即將過生日(8月26日)的深圳戴了一朵大大的紅花——中央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稿。
同樣的周末,相鄰的兩座城,不一樣的演繹。很多人心理清楚,爭拋不斷的香港這次真的成功地把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C位拱手讓給了深圳。至此,人們推定:兩個隔海相望、肩負著不同擔當的城市,一個奔向充滿希望的蔚藍天際,一個墜入無邊黑暗的深淵。我覺得這個推定有點誇張,不嚴謹,但趨勢和方向似乎是成立的。
但這樣的嚴重的後果,不會有人痛心疾首的。究竟誰是香港的利益主體呢?那些一腳踩在香港,一腳踩在大英帝國的雙護照人士肯定不是,而這座城市的話語權卻在這些人手裡。港鬧之下,皆是輸家,又全是贏家:港鬧和沉默的大多數們獲得了港府派的190億的糖;亂港「四人幫」紛紛開啟了海外渡假模式,全身而退;港毒青年的頭頭腦腦們紛紛拿著英美名校的獎賞開啟了海外留學模式;警察好不容易把國旗扔到海裡的五個暴徒逮著了,法院第二天就放了……港劇般皆大歡喜的結局。
筆者注意到,新華社即時轉發了香港《大公報》18日的評論文章《法官絕不能充當暴行庇護者》,表達香港市民希望法官和裁判官不能包庇違法者、司法公正能夠得到有效彰顯、暴徒能夠被繩之以法的強烈願望。該評論文末是這樣寫的:「什麼是公正司法?法官大人,香港市民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在看著你們的表現。」
新華社的文章還點了兩個亂港頭目的名,一個是黎智英,一個是李柱銘。
讀這樣的評論,你可能會驚訝,不是法治社會,正義得不到伸張嗎?真是莫名的憂傷和無奈,但這就是香港的司法制度和司法現狀。我問一位香港的律師朋友,她給我回復了這麼一段話:「簡單的將一個結果歸於某一個原因導致並不客觀,特別是目前香港複雜的環境。司法制度及執法人員當然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因素。緣於法律的公平正義不是絕對的,從事司法的人有情感、立場,對法律的理解執行均有差別。毫無疑問,司法審判對社會的影響極其重要。」
她的話既中肯,又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量。但令人遺憾的是,上月底44名被控「暴動罪「的重罪疑犯,竟然全被」保釋外出。「警察捉人、法官放人「的劇情正在香港上演。至此,另一個「暴亂因果鏈」(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因果)浮出水面——香港當前遇到的是法治的災難。如果機場出現的泯滅人性的暴力行為,街頭縱火襲警的暴力行為一一都不施以重罰,最終法律不再有任何阻嚇力,法治也將成為暴力的陪葬品。
這些年,對香港的司法制度的詬病不斷。大家應該記得,2017年香港區域法院判決佔中七名警察罪名成立,並給予兩年的刑期,更是引發很大的爭議。這個案子,便是一個審視香港司法制度和司法現狀很好的案例。一面襲警辱警的港獨暴力分子被法院輕判,一面在執行公務過程中被襲被辱的警察被激怒在反擊中動用了一定程度的暴力,就被法院予以重判。香港的法院,在維持秩序的警察和破壞秩序的港獨分子之間,實行了有利於港獨分子的雙重標準。
熟悉的套路嗎?雙標便是美英國家經常對中國使用的「大殺器」,香港的法官用的也是如此純屬。蹊蹺背後必有原因。這次判決讓很多人開始關注到香港司法的外國法官現象。香港的區域法院有外籍法官,高等法院有,香港的終審法院也有,而且香港終審法院所有的法官幾乎全部為英國籍和雙重國籍。明白了嗎?香港的最高司法權是掌握在一幫「違背公正」的外國人手裡。
絕對不是簡單的排斥外國法官,但違背司法公正、搞司法的「雙標」才是禍港的根源之一。香港警察行使的行使權,不僅僅要受司法權的制約,而且在香港引以為豪的法治體系裡,法院的司法權地位是在行政權之上的。法院可以判定行政權的行使是否具備合法性,而行政系統無權確定法院的職權行使是否合法。那麼,誰來給法官們的私心糾偏呢?
翻閱史料,香港司法的這種畸形的殖民化現象,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英國人的一種精心布局。在很多香港人至今懷念的港英時代,港英當局長期禁止香港的大學開設法律專業,1969年,才允許香港大學開辦法律系,但學生還是以英國國籍和大英國協籍為主。一直到1989年,才允許香港本地學生攻讀法律,故意製造香港本地人才奇缺的現象,一切是為了英國自己人壟斷香港的法律。
香港基本法中,除了對香港終審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國籍規定「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外,對其他法官的國籍均沒有做出限制,留下了香港司法外國人控制的制度漏洞。或者這可能本來是一個過渡時期的辦法,卻被回歸之後的香港發揮為常態,而且在向法官愈來愈外籍化為主導的常態發展。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大抵的思想是「法律越少,城市越好」。但懲罰壞人,保護好人,一定是司法的應有之義。可事到如今,香港的司法已經淪外國人操縱反中亂港的工具,中國是時候該說不了。中央保持香港基本政策不變,不等於不管。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一定要警惕香港的買辦力量,用延續殖民體系的方式來虛無中國的主權。切莫讓港人治港,變成洋人治港。
此因不除,惡果反覆!但這一切需要更大的人心和民心來解決,需要香港人自己努力爭取。期待未來的香港司法界,出現更多的港人面孔,為港利民。也願未來的香港,人們不是祈禱大法官們保持司法公正,而是他們必須要做司法公正。
後記:昨天中午寫了點,晚上應酬回來又寫了點,擠著時間的縫,斷斷續續。今年是微信公眾號的第七個年頭,朋友們說別人都玩抖音了,你才來玩公眾號。其實不是玩,越來越覺得應該把閒碎的時間轉化成對社會、對朋友有利、有趣的東西,微信公眾號還是挺方便的,歡迎大家的支持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