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到,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商家們外擺和噪音擾民的現象得不到解決,才會導致鋼珠襲擊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以暴制暴不能解決問題」。有人提出,雖然打鋼珠的做法不對,但就該用這樣的方式給商家「提個醒」。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砰砰砰!」9月11日,即便被鋼珠襲擊一事已經過去三天,李英(化名)仍然心有餘悸,她不敢開店,擔心再次遭遇攻擊。
李英在成都高新區新樂中街繽紛廣場一樓經營著一家冰粉店,9月7日晚上十點過,隨著一聲尖利的響聲,一顆鋼珠彈落在地上,她的朋友受到驚嚇。第二天晚上,她的店鋪玻璃門再次被打開裂,地上殘渣碎一地。
類似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在這之前,同小區的其他底商也被鋼珠襲擊過,蹊蹺的是,就在眾商家苦尋肇事者的時候,小區業主群裡,有人卻在為這種做法叫好,「晚上太吵了,這些商家就該被提醒一下。」
天降鋼珠砸壞玻璃門
疑因不滿底商噪音擾民
李英描述,9月7日晚上十點過,她和朋友正在冰粉店門口聚會,突然,一顆鋼珠彈到地面上,並未打中人。
她就跑到店門口查看,未發現鋼珠痕跡,但這一擊著實讓她受到驚嚇,「是誰偷襲放暗槍?有啥不能好好商量嗎?」
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晚上八點過,她的店鋪再次遭遇類似情況,這次鋼珠直接將店鋪玻璃門砸碎。
這時,她想起之前有商家告訴她,這裡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鋼珠襲擊事件。在她之前,底樓的其它商鋪也遭遇過類似情況,但最終都因為沒有找到「兇手」,而不了了之。
就在商家後怕的同時,小區業主群裡,卻有人開始議論底商噪音擾民的事情。
業主:
拒絕噪音擾民也反對「鋼珠襲擊」
記者獲取到的一份聊天記錄顯示,在該小區業主群裡,有人曾表態,拒絕商家外擺和噪音,同樣也拒絕用鋼珠「以暴制暴」。
記者看到,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商家們外擺和噪音擾民的現象得不到解決,才會導致鋼珠襲擊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以暴制暴不能解決問題」。有人提出,雖然打鋼珠的做法不對,但就該用這樣的方式給商家「提個醒」。
也有業主擔心,因為鋼珠襲擊事件隔三差五就會發生,晚上帶娃或者散步的時候,都不敢輕易下樓。
他們希望,如果有業主反對商家違規外擺或者噪音,可以用合理手段投訴,不要用極端的攻擊方式。
記者走訪:
被襲店鋪已拉起警戒線
9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事發地,李英的冰粉店門口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她說,這兩天她都在外地,由於還沒有找到「兇手」,不敢回來開門。
在現場,記者看到,冰粉店鋪一扇玻璃門被打得粉碎,門上留著幾個孔洞,像是被重物擊中,地上還殘留著玻璃碎渣。李英說,她本來想回來開門找到店內的鋼珠,但現在一開門,就會把玻璃門直接弄壞,因此考慮暫時歇業。
李英店鋪隔壁一位商家告訴記者,類似被鋼珠襲擊的事件,在底層商鋪中時有發生,「已經快兩三年的時間了,之前就有人被鋼珠打中過,說的是晚上太吵,小區有人受不了。」
記者注意到,繽紛廣場一樓和二樓均為商鋪,樓上是繽紛小區的住家戶,小區為開放式院落,隸屬於高新區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區。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該小區底商外擺以及夜晚噪音擾民的現象,一直是一個「老問題」,此前,居民們曾多次向小區物業和相關部門反映,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
律師:
商家和居民應該相互理解 極端方式不可取
對於小區裡有人用鋼珠襲擊商鋪一事,一時間議論紛紛。四川凡高律師事務所林小明律師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有人刻意用鋼珠襲擊,還是無心之過,類似做法都不可取,襲擊者還可能因涉嫌觸犯故意毀壞財物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受到法律處罰。
林小明律師說,與高空拋物有所不同,採取鋼珠槍等射擊的方式擊毀商鋪玻璃門的行為已經涉嫌犯罪,「如果被擊毀的玻璃門,價值達到5000元以上,那麼實施人就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如果在擊毀玻璃門的過程中造成他人輕傷以上,實施人還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林小明律師認為,小區居民和商家應該相互理解。居民在維權或者表達不滿的時候,應當採取合理合法且理性的作法,而商家在經營時,也應儘量避免擾民,減小對周圍環境的侵擾。
對居民來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撥打電話報警或者向城管部門舉報,從而讓有執法權的部門,以正當方式制止擾民行為;對商鋪來說,應當儘量在合理的區域及時間範圍內,開展經營活動,在劃定區域或室內經營,注意確保在各方約定的時限內經營,避免各方矛盾衝突激化。
物業回應:
已安裝監控設備 配合警方調查
當天上午,記者也來到該小區所在的物業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帶著記者,前往此前發生過鋼珠襲擊的幾家商鋪,她告訴記者,冰粉店被鋼珠襲擊之前,物業就在小區底層安裝了高清監控設備,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具體是誰在使用鋼珠襲擊商家。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物業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小區底商擾民的問題,物業和社區也曾做過多次調解工作:約定在夜晚十點鐘之後,商家不能外擺、產生噪音,但時不時地,還是會有商家因為噪音和外擺問題,遭遇鋼珠襲擊。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於此事,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