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報君有一個鄰居-王哥,號稱經開北小賣店界的宋仲基。
王哥經營的小超市,幾乎承包了我家蔬菜、水果、柴米油鹽等大部分生活必需品,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
今年初,王哥和媳婦吵了一架,晚上借酒消愁的時候說:本來他以為這是他這一陣子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了。沒想到,他低估了自己的媳婦,也低估了2020。
媳婦是和好了,但樓下的水果蔬菜店,最近要出兌了。
老闆王哥告訴我:「宋仲基的水果也不掙錢了,水果一箱一箱的扔,蔬菜一筐一筐的爛」。
王哥的店在小區主出入口南側的第一家商鋪,北向和東向都有門,在商鋪分布等級,這算絕佳的位置。但是有一點,門前的路再往南走,是小區車庫入口,還是一條斷頭路,所以從本質上來著,不是人流必須經過的地方。
除此之外,小區周邊最近開了很多新店,有專門的糧油店,還有一個包含水果、蔬菜、熟食、海鮮、米麵油等種類非常齊全的綜合超市,長春人都熟,叫做「地利生鮮」。
更要命的是,隔壁小區的一條小路上,乘著「夜市合法」的東風,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早晚市,日常吃穿用的東西都能在這買到,而且還很便宜。
多種原因之下,王哥的店被越來越多的小區業主拋棄,大家都去大超市或者早晚市了。
不僅是王哥的店,我家對面小區樓下的一家麻辣燙店,從去年11月就黃了,到現在麻辣燙的牌子還沒有更換,也就是說,去年11月到現在,這個商鋪都沒找到接手的下家。
「現在這買賣也太***不好做了」說完這句,王哥含淚又幹了一瓶老雪。
是啊,現在的買賣這麼不好做了嗎?
房報君是研究地產的,住宅看的比較多。
近幾年,長春的房價上漲速度較快,目前均價已基本穩定在10000元/㎡左右。好地段的房子甚至有一批已經超過單價15000元/㎡。
房價在漲,商鋪價格自然也得漲,一般小區底商價格是住宅的2倍,那麼現在的住宅底商價格基本在1.5萬-3萬元/㎡。
房子越來越貴,但號稱「一鋪養三代」的商鋪也確實是越來越不好賣,最近房報君走訪了幾家新盤,都還沒打算推出商鋪產品,基本都在全力以赴賣住宅。
上圖為中原研究中心半年數據,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商鋪產品供應和成交與往年相比,少了很多。
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商鋪盈利能力越來越差,空置率越來越高,租金收益不穩,實體上的落寞已然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房報君家的小區,是一個僅五年左右的半新小區,小區樓下的商鋪,只記得大家開業時鞭炮齊鳴的盛況,之後就慢慢蕭條,再轉租,然後又一家店主被坑,快速輪換,重蹈覆轍。
而且住宅底商還有輻射半徑有限、需求受限、流動性差、溢價不高等眾多缺點,尤其是轉讓稅費高,基本可以達到轉讓價格的20%左右,一套商鋪的利潤會被稅費稀釋,投資回報率大打折扣。
所以,即使人緣好似王哥的這種鋪主,再轉讓時也「苦不堪言」。
更何況住宅和商鋪也有很大區別,住宅還有自住屬性,但商鋪不管是自用還是出租,都是投資屬性,綜上,購買商鋪的風險遠遠大於住宅,買錯機率非常大,普通人不要輕易嘗試。
肯定會有人問,那小區底商是不能投資了嗎?
可以投資,但如果你沒實力沒經驗,近期最好先別碰。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不是絕對的,那到底什麼樣的底商值得投資,什麼樣的人適合投資商鋪?
我們先來說什麼樣的人適合投資商鋪。
首先,高淨值人群,就是你手裡真的有閒錢,數目還不小,願意為了投資穩定而選擇長線投資。錢放手裡還擔心貶值,拿來買商鋪又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和水平。
第二,自營投資人群。長期尋覓地段和考慮租金,不願再消耗太多心力。多年租金加起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不如選擇好地段,有穩定客源潛力好的商鋪。前提是你的自營能力是可以消費的起商鋪的。
再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什麼樣的商鋪適合投資。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人流,首先是本小區的人流,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小區人行出入口兩側,但是哪一側將來人會更多,這你就得擦亮眼睛,不然像房報君家樓下王哥租的商鋪,就是個反面教材。
其次是雙向人流,小區對面還是住宅區,入住人口會更多,人流量也更大。
還有,最簡單的,15年租金能收回購入價格就算優質商鋪。
另外,商鋪也要考慮戶型,那種門臉小,肚子大,或者內部柱點多,格局奇形怪狀的,建議不要考慮。
最後,「一鋪養三代」現在也不怎麼香了,沒有實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