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瑜康在製作沙畫。
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林雅 記者 林春長/文 記者 石美祥/攝
流沙划過指間,手指輕逸揮舞,屏幕上不斷浮現出流動的畫面,開始是鎮海樓,接著是金山寺,一會兒又成了福州西湖的「古堞斜陽」……「榕城十八景」就這樣通過鄧瑜康手中的細沙一一呈現。
沙畫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全國專職的沙畫師可謂鳳毛麟角。近日,記者採訪了福州知名女沙畫師鄧瑜康,近距離接觸了這種「指尖上的藝術」。
「佛系」玩沙獲得不少榮譽
鄧瑜康是一名「80後」,出身邵武的中醫世家。父母希望她當一名醫生,但她從小便喜歡書法、畫畫,對行醫不感興趣。
鄧瑜康說,她曾偷偷報名學書法,結果被爸爸揍了一頓。高二那年,她孤身一人來福州學畫,從此紮根榕城。
2011年,鄧瑜康開始了解沙畫,因為覺得「很有得玩」,她就自學沙畫。
一開始,她從網上搜索沙畫視頻鑽研臨摹,之後,她去泉州拜師,師從中國創意沙畫代表人物陳益謙。
經過多年的努力,2015年,鄧瑜康成了一名專職沙畫師。
在同行眼中,鄧瑜康十分「佛系」,這些年她參加的比賽不多,卻獲得不少有分量的榮譽:2016首屆沙畫靜態圖腦洞系列冠軍、2019絲路青年沙畫國際大賽四強、中國首屆沙畫大師賽表演類十強、2019中國沙畫最受歡迎導師獎、2019中國沙畫十大工匠獎……
此外,鄧瑜康用沙子寫字也是沙畫界一絕。
許多作品融入福州元素
鄧瑜康從事沙畫創作的工作室設在倉山萬達附近,室內擺放著設計用的電腦,用於創作表演的沙畫臺和攝像機,以及各種顏色的沙子。沙畫創作中,梳子、卡片、吹氣筒等小物件,都能成為輔助完成一幅沙畫的工具。
鄧瑜康向記者現場表演了沙畫創作。只見她在沙畫臺上撒上一堆沙子,兩手在畫板上嫻熟地完成撒沙、塗抹等動作。不到一分鐘,她為福州晚報創作的一幅沙畫就呈現出來。
鄧瑜康創作的許多作品都融入了福州文化元素。帶領福州先賢創辦福建優級師範學堂的清朝帝師陳寶琛、上下杭景區、福州環衛工人、福州特產茉莉花茶等等,都是她沙畫中的主角。
在鄧瑜康眼中,細沙就是她的畫筆,她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沙畫中,賦予作品生命力,使得她的畫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