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大年初三,徐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副護士長魏淼,跟隨第一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出徵武漢。
轉眼,她已經在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工作了半個月。工作之餘,她和家人、朋友互通信息,相互鼓勵,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在武漢一切都好!讓我們一起加油!」對於這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她感觸很多。
1月27日晚上10時14分,魏淼和隊友們登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一路上,聽著車輪撞擊鐵軌的聲音,她躺在臥鋪上,一夜未眠。
「最初報名的時候,心裡只一個想法,一定要去!年三十,接到通知的時候,很激動,沒有太多考慮。初二晚上八點接到單位通知,說初三就出發,讓準備一個月的生活用品。因為沒通知具體時間和車次,趕緊收拾行李,一直忙到凌晨三點多。出發前,醫院領導又是叮嚀、又是囑託,同事們都來送行,我很感動!讓我覺得,這不是自己一個人去戰鬥。直到火車駛出徐州,我才開始考慮將要面對的一切。」魏淼說。
到達武漢的第一天,她和其他隊友被安排在了武漢大學對面的一家酒店,條件還不錯,每人一個房間。打掃衛生,收拾好行李後,她趕緊補了一覺。
下午就開始參加培訓,主要內容是學習防護服的穿脫,這項技能對每位醫務人員都很重要,必須掌握。培訓結束後,她被分配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科隔離監護室。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她穿上防護服,就深切地感受到了挑戰。
從一畢業,魏淼就在徐州市兒童醫院工作,對於成人的護理工作並不熟悉,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屬於當地醫療水平較高的一家醫院,收治的危重患者較多。急診隔離監護室雖然床位不多,但都住滿了病人。大部分病人都是重症,生活不能自理,而且還有併發症。隔離病房內沒有護工,家屬也不能進入,大量繁重的工作都需要護士親自來做。
配藥、打針、輸液、吸痰、測血糖等等,這些常規治療護理之外,護士還要給病人訂飯、餵飯、翻身、幫助他們大小便……
穿上防護服工作的第一天,對她來說很不輕鬆,連喘氣、呼吸的時候都需要很用力,更別提要去應對那些繁重的工作;護目面罩起霧,剛戴上總覺得看不清,戴上厚厚的手套,手也不那麼靈活。
但是,再難,也要迎難而上。既然來了,又怎能退縮。
早上8點進入急診隔離觀察室,下午3點從裡面出來,忙碌一天,居然真的7個小時沒有喝水,也沒上廁所。裡面的衣服,連同襪子都被汗溼透了。下班的時候,她累得感覺快要虛脫。
「很多過去覺得不可能的事兒,現在我居然都做到了。」 魏淼笑著對記者說。
一連幾天,每天下班回到賓館,打掃衛生、洗個澡後,就馬上休息。為了補充營養,讓自己體力更好一些,她每頓飯都儘量多吃一些。一頓早餐,有時會吃四個雞蛋,在過去,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日常工作,除了壓力大,強度高,對於一個異鄉人來說,溝通也是問題。
有的病人說一口濃重的湖北方言,剛開始她常常聽不懂。和病人交流的時候,她只能靠猜,或用手勢比劃。實在不行的時候,還得請當地的同事翻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慢慢也能聽懂一些。
工作中,魏淼還發現,作為護理人員,除了為病人提供治療和生活上的照料外,給他們做心理疏導,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很多病人剛到醫院的時候特別緊張,甚至恐懼!
有一天,120送進來一位四五十歲的女患者,她嘴裡不停地問:「我是不是要死了?我是不是活不了了?」呼吸急促,渾身顫抖,給她測了血氧飽和度,還算比較正常,說明她其實並不缺氧,也不屬於呼吸窘迫。
和這位患者溝通之後,魏淼才得知,這位阿姨和她母親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們居家隔離。就在入院前,老母親最後病重時,她撥打了120救護車,可是等醫生趕到的時候,她母親已經沒有了呼吸,在家中去世了。因為悲傷和恐懼,她出現了呼吸窘迫症狀,急救人員就趕緊將她送到了醫院。
在病人床前,魏淼鼓勵、開導了好長時間。這位阿姨才終於平靜下來。
「聽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是哪裡來的?」緩過勁以後,這位阿姨問她。
「我,江蘇徐州!」她一邊幫這位阿姨掛水打針,一邊回答。
「哦喲,你怎麼這個時候,還敢來武漢!」露出一臉不可理解的表情。魏淼告訴她:「來的不是我一個人,是很多人,很多醫生和護士。」
「哦,謝謝你,感謝你們來幫我們!」這位阿姨轉瞬間就紅了眼,流下眼淚來。
「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在安慰這位阿姨的時候,她真正理解了一句話:醫者,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每天除了去醫院上班,就是在酒店休息。時間,在兩點一線中度過。
一周後的一天,忽然聽說一起搭班的一個男護士好像發燒了,魏淼心裡不由恐慌了一下。
「每天除了在醫院裡護理病人,回到酒店洗完澡,休息的時候會關注一下疫情。看到確診人數每天還在增加,心裡感覺有些沉重。」
第二天,醫院通知他們去體檢,做了核酸檢測和CT檢查。核酸結果當時出不來,但是CT結果顯示,大家的肺都很正常,沒有白肺,讓她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
又過了兩天,魏淼上班的時候,看到媒體在採訪一個人。她的名字叫郭琴,好像是之前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肺炎,治療康復後,她又重新回到工作崗位。而且很巧的是,她和魏淼排在了同一個班組。
當天病人不多的時候,魏淼和郭琴聊了一會,聊過之後,前幾日稍有些沉重的心情,頓時仿佛雨過天晴,對於戰勝這次疫情,她又有了信心。
在2月4日的一篇日記中,她這樣寫道:「聽說武大的櫻花特別美,百度了一下,三月中旬開花。期待,櫻花開放時,大家可以摘掉口罩去看櫻花!」
記者回想起魏淼出徵時和她的對話:
「為什麼要主動報名去武漢?」
「我是學醫的,而且是黨員,肯定要衝在最前面!」一個柔軟的聲音裡充滿了力量。
「那報名前,有沒有先問下父母意見?」
「不用問,他們肯定都會支持我。」 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為什麼這麼篤定?從魏爸爸的口中,我們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我們一家四口人都是黨員,單位能派她去,就是對她的信任,我們必須無條件服從,圓滿完成組織交給她的任務。」
軍人出身的魏爸爸,說話的口氣像極了《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
(文章來源:徐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