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人們總是以為,既然是名將,那一定就是功勳卓著,德高望重,萬眾敬仰,千古流芳。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歷史上有很多名將,戰功倒是立了不少,甚至改變了歷史進程,卻不但沒有千古流芳,還差點遺臭萬年,或者有的人真要遺臭萬年。
這就讓人想起二戰戰場上隆美爾、曼施坦因、山下奉文、山本五十六,他們打仗都很厲害,但是或者站錯了隊,加入了法西斯陣營,或者本人兇狠殘暴、罪行累累,都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回顧中國歷史,也有一些堪稱功勳卓著的名將,卻只是因為人品太差,而很少被人提及,即使提起來了,也全是負面評價。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屢建奇功卻又被人鄙視的名將,我們可以叫他們「惡人名將」。按照老規矩,還是從功勳與受鄙視程度從後往前說。
提起北宋抗金名將,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起嶽飛和韓世忠,而且似乎只能想起他們倆,但實際上,當時有個說法,叫做「中興四將」,為首的叫張俊,老末叫劉光世,因為劉光世畏敵如虎,屢戰屢敗,所以大家都說他位列「中興四將」屬於狗尾續貂。
貧苦出身的張俊從十六歲就參軍當弓箭手打西夏,憑著軍功一點點升遷到了下級軍官(,又因為在與金兵作戰的時候,在主帥陣亡的情況下,還能帶著自己的幾百人突圍,殺掉了五百多追兵,當上了武功大夫(宋朝武將五十三級官職的第二十七級,嶽飛也當過)。
張俊比嶽飛成名早,擁立趙構登基抗金,也是張俊挑頭。就是韓世忠包圍金兀朮、梁紅玉擂鼓戰金山,也是因為金兀朮被張俊打殘,跑到韓世忠包圍圈的。
其後張俊又在明州高橋鎮大敗金兀朮,那一戰被稱為北宋十三處戰功之首,就是從那時候起,宋人有了抗金的信心,史書記載:
「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軍勢稍張矣」。
後來張俊又有「大戰劉狙,破敵十萬」「渡淮北上,攻佔亳州」等戰功,與韓世忠一起被宋高宗稱為「左右手」。
就是這位戰功卓著的中興四將之首,卻大為後人詬病,原因只有一個:人品很差。
張俊的第一大罪,就是只顧明哲保身,順從秦檜的意思,自己解除了兵權,還幫著秦檜作偽證害死了嶽飛。
張俊第二個為人不齒的地方,就是太過貪婪,在金兵不斷南侵,百姓水深火熱的時候,他卻忙著發家致富甚至搶奪民田,最後積攢了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上,相當於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而一百萬畝土地,相當於六百六十七平方公裡,比新加坡整個國家的面積還大。
張俊像很多後世的將軍一樣,買了很多田宅,當起了「寓公」,僅房租一年就能收七萬三千貫,相當於三千四百萬元人民幣。中國有史以來最豪華的宴席,就是張俊辦來請宋高宗趙構的,有一百種小吃,一百二十道主菜,那菜單子現在還留著呢。
提起三國名將,人們就會想起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可是要論起當年的名氣,呂布是遠遠比不上馬超的。呂布雖然被後人當做第一勇將,但更多的時候就是個幫兇的角色,先幫丁原丁建陽,再幫董卓,後幫王允,就是個打手角色,還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地盤,馬上就被曹操勒死了。而呂布最令人不齒的,是殺乾爹,當了「三姓家奴」。
而身為劉備上將的馬超,確實是戰功赫赫,在投靠劉備之前,就曾經打得曹操丟盔棄甲,是否丟割須棄袍存疑,但馬超據守潼關,曹操不敢西進,渭水一戰,更是打得曹操狼狽而逃,要不是許褚救命,三國歷史就改寫了。
當時人們總是拿韓信、英布來跟馬超相比。但就是這個「錦馬超」卻實實在在害死了自己的親爹,陪葬的還有其弟弟及全家老小。
大家都以為馬超是在父親馬騰被曹操害死之後才聯合「幹叔叔」韓遂起兵報仇的,但事實是馬騰被韓遂打得無路可逃,才到曹操掌控的朝廷謀了個官做。
而作為兒子的馬超,卻聯合父親的仇人韓遂一起造反,造反還失敗了,結果斷送了親爹老媽親弟的性命,自己當上了馬家軍的老大。
且不說馬超投靠韓遂後來砍掉韓遂的胳膊,投靠張魯又拐跑了張魯的部隊(想拐人家女兒,沒成功),支援劉璋又幫劉備圍城逼降劉璋,就是他的另一個習慣,也令人髮指。
在三國歷史上,屠城記錄最多的,就是馬超,而且是勝利屠城,兵敗也屠城,以至於投靠劉備後,一向以仁厚知人善任的劉備也不敢重用他,以至於馬超鬱鬱而終。
明朝洪武年間名將,除了徐達常遇春,那就要數藍玉了,可是人們總是選擇性地忘記藍玉。
徐達常遇春號稱大明開國雙子兩將,其功勳自不必說,但是藍玉的功勳,也並不比他們少。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因為看在老戰友的面子上,徐達每次打仗都帶著藍玉,耳濡目染之下,藍玉學會了徐達的軍事才能,也許會了常遇春的剛猛暴戾。要是講述藍玉的戰功,一萬字也說不完,他幾乎打遍了大明東西南北,而最大的功勳,是建立在消滅北元戰爭之中。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派藍玉率領十五萬大軍一直打到捕魚兒海,把北元打得只剩一個皇帝和太子等幾十個人逃跑了。
藍玉把北元朝廷來了個連鍋端:所有的王公貴族、文武大臣、後宮妃嬪,三千人一個不剩地或抓或殺,連北元皇帝的大印都搶到手了。藍玉把北元僅存的七八萬人、十幾萬牛羊打包帶走之後又放了一把大火,徹底燒掉了北元復興的希望。
這一仗下來,把朱元璋樂壞了:這就是我的衛青、李績呀,重重有賞!可是還沒等封賞下來,藍玉就開始翹尾巴了,他先是把元朝皇帝的妃子給睡了,而且還弄出了人命——估計是用了暴力手段,那個妃子羞憤自殺了。而對百姓最好的朱元璋最討厭的,正是欺男霸女之輩。
但是藍玉還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回師途中,大明喜峰關守將沒有第一時間給他開門,他居然勃然大怒:給老子打進去!身為明將,攻打明關,這簡直就等於要造反了。
回京後藍玉的做派有點像雍正手下那個年羹堯:跟皇上說話也不客氣,手下將領的升遷,全是他一人說的算,居然想架空強悍的朱元璋。藍玉又建立了自己的私軍,收養了很多乾兒子,為了養活自己的嫡系,藍玉又強搶民間田地財物,監察部門找他談話,他把監察官員臭揍一頓趕出去了。
監察官員是朱元璋派去的,打他們就等於打朱元璋的臉;老百姓是朱元璋最關心的,欺負老百姓,就觸碰了朱元璋的底線,不知死活的藍玉還想當太師,朱元璋不讓,他就背後罵街。
朱元璋當然不允許藍玉繼續作惡,找個由頭就把他殺了,還把他列進了《逆臣錄》。
衛青霍去病北定匈奴,大漢王朝不再受和親之辱,但是也沒有完全乾淨徹底地消滅敵人,匈奴還是不斷挑事兒,弄得大漢北疆狼煙四起,直到漢朝另一個比衛青霍去病還狠的角色出現,才徹底趕走了匈奴,並且讓世界格局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這個狠人叫竇憲,他的祖宗是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竇融。
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89年,竇融率領漢朝大軍,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北單于逃走。
竇憲在瀚海沙漠狂追三千裡,殺了一萬三千多人,俘虜無數。永元三年竇憲再次出擊,出塞五千裡進攻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連北單于的老媽都給抓住了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從那以後,在中國歷史上,匈奴就真成了一個歷史名詞——匈奴人沒了。
被竇憲像兔子一樣打跑的北匈奴逃到歐洲,又成了歐洲人的噩夢,就是竇憲手下敗將,居然打垮了當時世界上一流強國——強大羅馬帝國。
可以說,沒有竇憲,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可偏偏這個竇憲又是個惡棍,就連他北擊匈奴,也是為了替自己「立功贖罪」。
這個竇憲是漢章帝的大舅哥,作為皇帝的大舅哥,他居然敢搶漢章帝妹子的天地,差點被漢章帝殺掉,是竇皇后「毀服請罪」才死裡逃生。這個逃過一劫的竇憲後來又刺殺了妹子的情人劉暢,還想嫁禍給造紙的那個蔡倫。
這下子竇太后也不保他了——你殺了我情人,我也要你腦袋。實在沒辦法的竇憲這才要求北上去打匈奴:打贏了,立功贖罪,打輸了,我就死在戰場上,也免得您動刀子。就是在這個只能打贏不能打輸的情況下,竇憲一舉根除了匈奴這個困擾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心腹大患。
竇憲得勝還朝,尾巴又翹起來了,不但繼續為非作歹,還讓自己的部下鄧疊、鄧磊、郭舉、郭璜等人進宮和竇太后胡搞,估計竇憲是這麼想的:弄死了一個,我還你四個,哥哥夠意思吧?
安撫住了妹子,竇憲就想造反,但是他低估了劉姓皇帝鎮壓反賊的手段,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開創了「永元之隆」的漢和帝,輕鬆地就殺掉了後媽竇太后的所有情人,又把竇憲騙進城一刀宰了,並且誅滅了竇氏滿門。
說起中國兵法鼻祖,人們總是把孫吳並列,孫當然是孫武,而吳,就是吳起。
吳起號稱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曾主持「吳起變法」。但人品卻是惡劣到了極點,他除了功名利祿之外,什麼君臣忠孝節義,父母養育之恩,妻子結髮之情,統統棄如敝履。
作為兵家鼻祖之一,吳起的戰功咱們就不說了,要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咱們就來看看他的惡行。
這個吳起是衛國人,從小就不學無術,日日與村中惡少鬥雞賭博,打架鬥毆,成了遠近有名的無賴,把一份豐厚的家產給折騰光了。變成窮光蛋的吳起求學來到了魯國,拜孔子的高弟曾參為老師。由於吳起學習刻苦認真,並且進步飛快,被出使魯國的齊國大使大夫田居所看中,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吳起。
吳起在曾參門下學習期間,老媽死了,吳起接到報喪書信,號哭數聲,擦乾眼淚,又捧起書簡學習。曾參火冒三丈:「連母親死了都不去奔喪守孝,居然還有心思讀書,你這個禽獸,給我滾出去!」
被開除學籍的吳起到魯國當了大夫,但是因為老婆是齊國人,因而一直被懷疑而不重用。於是吳起對老婆說:「我朝你借一件東西行不?。」老婆還奇怪呢:「兩口子還有啥客氣的?」吳起說:「我要用你的腦袋去打消魯國國君對我的疑慮。」咔嚓一刀,那個含辛茹苦供他上學的妻子就被他宰了。
吳起提著妻子的腦袋從魯穆公那裡換來了大將官銜,但是不久之後就因為貪財好色,收受敵國賄賂,要被問罪斬首,只好又跑到魏國。
跑到魏國的吳起很受魏文侯魏武侯的重用,還提出了「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的千古名言。可是他又跟魏國國相田文爭權奪利,弄得魏武侯也想殺掉他,於是吳起只好再次逃跑到楚國。
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在楚悼王熊疑支持下,廢除貴族特權,選賢任能,明法審令,裁汰冗員。秦國的「沒有戰功的人不得封官進爵,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實際上就是跟吳起學的。
但是吳起的改革也得罪了人,楚悼王一死,吳起就被楚國貴族聯合起來亂箭射死了,在這個吳起臨死前還故意趴到對他有恩的楚悼王屍體上,讓他也挨上幾箭,讓七十多家貴族因為「侮辱王屍」而被滅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