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紛爭不斷,在漫長的鬥爭歲月裡,湧現了一代又一代勇敢的人,他們為了保家衛國,守護自己的親人及朋友,挺身而出,抗擊外敵,我們稱之為英雄。而這些英雄留下的豪言壯語,也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繼承他們的守護精神,保衛我們的祖國和家園。小編在此盤點了數句流傳千古的豪言壯語,句句喊出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是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千古名言。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封霍去病為驃騎大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從隴西出發進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馬和匈奴接連打了六七天,匈奴抵擋不住向後敗退。霍去病帶兵越過燕支山(就是今天的甘肅永昌縣),追了一千多裡最終大獲全勝凱旋。漢武帝為了賞賜霍去病,賜他豪宅美女。但是給他拒絕了,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國重於福,漢武帝和大臣們從內心裡敬佩霍去病。
霍去病那年兩次大敗匈奴,控制河西地區,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古往今來,將軍將領數不勝數,但像他這樣將生死置之度外,而把家國放在第一位,卻又不求功名利祿美女者,甚少。霍去病道德高尚的言行,震撼了無數炎黃子孫。「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成為中國曆朝歷代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的座右銘。
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的上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西漢元帝時,匈奴郅支單于野心勃勃,他不顧匈奴分裂虛弱現實,屢屢扣押、侮辱、殺害漢使。他還試圖藉助康居等國勢力,對外擴張,恢復以往匈奴興盛局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詔」發兵奇襲,殺郅支單于,宣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國威、軍威。
2015年、2017年,隨著吳京執導、主演的現代軍事戰爭片《戰狼1》、《戰狼2》的先後熱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改編自漢朝名將陳湯當年豪言壯語的慷慨激昂、令人熱血澎湃的臺詞,也迅速引起廣大觀眾的讚賞和熱傳。
三、「男兒當為國戰死邊野,馬革裹屍而還!」
出自《後漢書·卷二十四百·馬援列傳第十四》,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楊凌西北)人。西漢末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道,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版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徵西討權,西破羌人,南徵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四、「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出自《宋史嶽飛傳》,意思是要一直北伐到金人的老巢黃龍府,在勝利的那天再與大家痛痛快快喝酒。
嶽飛,南宋軍事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將。據《宋史·嶽飛傳》記載,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建立金國大舉進攻北宋,消滅了北宋。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朝廷軟弱無能,步步退讓。嶽飛指揮嶽家軍英勇抗金,金國士兵聞風喪膽。在一次率軍出徵之前,嶽飛勉勵他的部下們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嶽飛抗擊金兵的必勝信念和豪邁的英雄氣概,從此,「直搗黃龍」、「黃龍痛飲」一再為人們所稱引,就是在後世,人們在鼓舞士氣、激勵豪情時還常用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