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8大豪言壯語,句句雄心壯志,「大丈夫生當如此」!
自華夏文明誕生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在華夏大地上流傳,歷經5000年之久依然源遠流長,而同時期的其他文明早已灰飛煙滅。華夏不是沒有被侵略過,但是卻從未有人能讓華夏文化斷流,因為華夏有無數為國為家的猛士,正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讓華夏文明得以流傳。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歷史名人那些為國為家的豪言壯語!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想必所有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在很多小說中都有著這麼一句「犯我天朝天威者,雖遠必誅」,而這些小說中的那句話,就是改編自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中記載了陳湯上書漢元帝的原話「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意為: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的大漢名將,17歲從軍,屢破匈奴大軍。公元前121年,渾邪王率部眾投降大漢,漢武帝擔心其詐降,派霍去病前去迎接。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霍去病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漢武帝欲賜其驃騎將軍府,霍去病卻說「匈奴未破,何以家為!」
祖逖: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祖逖是東晉時期的軍事家,「聞雞起舞」的原型,在西晉滅亡後心懷復興之志,以收服中原為己任,率部北伐。北渡長江時,祖逖感慨萬千,遂敲著船楫朗聲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自己就像這大江一樣有去無回!
馬援: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馬援是西漢末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徵西討,西破羌人,南徵交趾,官至伏波將軍,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後漢書·馬援傳》中記錄著馬援的雄心壯志:「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推翻元朝統治的大功臣。1367年,還是吳王的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出兵北伐時頒布了「諭中原檄」,檄文中明確說明,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繼光是明朝名將,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為禍多年沿海的倭患,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戚繼光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時,生活十分平靜,每天除處理公務外,就是閉門讀書。但是,他不甘心這種碌碌無為的生活,渴望做出一番事業,於是在一本兵書的空白處,寫下了這麼一句詩「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是北洋水師將領,任職「致遠」號的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
蔡鍔: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蔡鍔是近代中國革命中的偉大軍事家,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也是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大功臣。袁世凱陰謀稱帝,卻擔心蔡鍔反對,於是將蔡鍔召回京控制。蔡鍔為了逃離北京去雲南革命,對自己使用美人計,整日留戀煙花之地。待袁世凱放鬆警惕時果斷離京,臨走前對紅顏知己小鳳仙說了這麼一句話「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的8大豪言壯語了,不管是一心殺敵報國還是拋下兒女私情為國奮戰,都是非常勵志的!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最喜歡哪一句呢?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以上內容如果有什麼遺漏或者錯誤也希望大家給予包容和指正。謝謝觀看!讓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