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31個千古謎團,至今無人能解

2021-02-19 讀史

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


【第1謎】東太后慈安死因之謎

在清朝的歷史上,作為兩宮皇太后之一的東太后慈安,是與西太后慈禧一樣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無病的東太后慈安,在12小時內竟突然發病暴卒。

傳說鹹豐帝留給慈安一封密詔,要她必要時處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騙下焚毀了密詔,慈禧便毒死了她。

對慈安太后暴卒的具體原因至今還存在爭議,除中毒說外,還有自殺、自然死亡等。「自殺」說來自《清稗類鈔》,書中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幹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煙壺自盡。」

《清朝野史大觀》裡又用「或曰慈禧命太醫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亡」來說明慈安為用「錯藥致死」。

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第2謎】「金匱之盟」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認為光義乃合法繼位,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金匱之盟」原文,並沒人看到過,而且這一說法是在趙光義繼位幾年後才由宰相趙普說出的。


【第3謎】鄭和七下西洋之謎

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領規模龐大的船隊馳騁萬裏海域,先後七次下西洋。鄭和航海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為歷史所罕見。但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稱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稱為「炫耀自我」。

鄭鶴聲、鄭一均在《鄭和下西洋簡論》中認為,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亞非三十多個國家結盟,順便打聽朱允炆的下落,後四次則是為宣揚國威。到底哪種說法才是當時明成祖派鄭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第4謎】和紳受寵之謎

清以來,明君屈指可數,乾隆帝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這樣的一個明君身邊,竟時刻跟隨著一個奸臣,這個奸臣就是和珅,民間有「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一說。然而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會受到乾隆的無比寵幸呢?

有人認為,是因為和珅善於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珅鼓動而成的。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和珅到底由於何種原因受到寵信?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第5謎】《推背圖》之謎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相傳,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

但《推背圖》真的能預測未來嗎?這是一個謎。

民間廣為流傳的《推背圖》大體上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比較常見的是由金聖歎批註的,簡稱金版;另一個是由李世瑜在德國一本刊物上發現的,據稱是最為接近原貌的版本,簡稱為原版,原本現仍保存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第6謎】敦煌鳴沙山鳴沙之謎

鳴沙,就是會發出聲響的沙子。位於甘肅省敦煌縣城南6公裡的鳴沙山,東西大約40公裡,南北大約20公裡,高有數十米。若從鳴沙山上滾下,沙子便會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天晴時,鳴沙山上會有絲竹弦的聲音,像演奏音樂一樣。雖然已有了各種假說,但卻是沒有徹底解開的謎。


【第7謎】阿房宮焚毀之謎

歷史上,阿房宮被項羽焚之一炬。而在現代考古過程中,卻未發現焚燒痕跡。有專家認為,阿房宮沒有建成,更沒有被燒毀過,它只是秦始皇一個未盡的夢想。

究竟專家的話可不可信,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我們還要期待更多歷史根據,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第8謎】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

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呢?兩千多年來,人們有種種說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第9謎】女兒國消失之謎

《西遊記》中描寫的「女兒國」,在歷史上的確存在,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

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有人認為,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扎壩人現在依然實行走婚,到晚上,女方在窗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有十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插在石頭縫中,爬上碉樓。

這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時,小夥子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係。


【第10謎】慈禧夜明珠之謎

夜明珠是一種螢石礦物,發光原因與它含有稀土元素有關,是礦物內有關的電子移動所致。而最著名的夜明珠,估計就數慈禧下葬時口含的那顆了。

據盜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孫殿英講:此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

有書記載:說它重四兩二錢七分。慈禧含在嘴中是為保屍身不化。


【第11謎】《易經》之謎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寶貴遺產,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一直被作為群經之首。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研究斷層,導致精髓失傳,只留下《河圖》、《洛書》、先天卦、後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陣等。但該書成於何時?作者是誰?眾說紛紜。


【第12謎】嶽飛墓之謎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嶽飛,以及嶽雲、張憲等,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於獄中。之後,其下葬墓穴成謎。

在民間傳說中,杭州眾安橋下十七號被認為是嶽飛葬處。但也有記載說,棲霞嶺嶽飛墓,不是假墳,而是真身墓。

我們知道,嶽飛遇害後人們一直要求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終置之不理。到了宋孝宗即位,為了給太上皇保留體面,假稱「仰承」高宗「聖意」,才給嶽飛恢復官爵與名譽。此時距嶽飛遇害已21年了。所以,其屍骨所在,就成為一個謎。


【第13謎】"東臨碣石"之謎

曹操《觀滄海》的起首四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

秦始皇出巡求仙時曾登臨碣石,修建了行宮,並將一路事跡刻在石頭上。漢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和唐太宗等,也都曾駕臨碣石,還留下不少詩詞。

但到今天,碣石到底在什麼地方成了一樁謎案。

在遼寧綏中縣的萬家鎮,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宮殿的遺址。它規模宏大,佔地達14 平方千米。據考證,這正是秦漢時期的。但這一發現仍未能給碣石之爭畫上句號,因為尚無證據證明此處就是碣石。

而在北戴河的金山嘴同樣發現了一些秦漢古城等遺址。究竟誰是誰非呢?

【第14謎】《山海經》之謎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存在。《山海經》在古代一直是被作為的地理書看待的,但是任憑學者們上下求索,卻誰也說不清書中那些山在何方?水流何處?對於那些所謂神話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

古人為什麼要留下這樣一部著作?它又是什麼時候寫成的?都是謎之所在。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


【第15謎】"上帝之鞭"之謎

蒙哥,蒙古汗國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之孫,以狂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被西方人譽為「上帝之鞭」。1258年,蒙哥率大軍進攻宋朝,阻於重慶釣魚山城下,遭受重大挫折,魂斷巴山。但是"上帝之鞭"究竟如何陣亡,仍然沒有定論。

釣魚城之戰,有「東方特洛伊」之稱,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


【第16謎】《河圖》《洛書》之謎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從現存的有關史料來看,河圖洛書的來源古老悠久,撲朔迷離,沒有一個明確可靠的答案。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

《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第17謎】懿安皇后下落之謎

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張氏,名嫣,字祖娥,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其父張國紀,因女兒致貴,被封為「太康伯」。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張氏被冊立為皇后。

熹宗在位七年,昏庸無能,朝政被宦官魏忠賢和乳母客氏所壟斷。因此,史學界稱天啟(1621-1627)七年間為明代最黑暗的時期。

張皇后為人正直,常在熹宗面前歷數魏忠賢及客氏的不法行為,但始終未能引起熹宗警惕。直到病危之時,熹宗才聽取了張皇后的規勸,同意將帝位傳給信王朱由檢。

思宗(即崇禎皇帝)繼位後,為鞏固政權,在張皇后的幫助下,乾脆利落地清除了閹黨魏忠賢及其同夥。崇禎為感激張皇后,授予皇嫂「懿安皇后」尊號,享受皇太后待遇。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走投無路,自縊於萬壽山(煤山)。皇后周氏也在宮中自殺身亡,惟獨懿安皇后下落不明,成為明清之際的一樁歷史疑案。


【第18謎】同治帝死因之謎

同治,是葉赫那拉氏(慈禧)於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時也是鹹豐皇帝的獨子。

同治六歲時登基稱帝,並於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但他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此時距其親政日期不到兩年。

對於同治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死於天花,有的說是死於梅毒。

在一些正規學術著作裡,確實記載了同治帝微服出宮,嬉戲遊樂,甚至出入煙館青樓的史實,如蕭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中,就有同治因出遊而患梅毒終致死亡的記載。

他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來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證據,讓人難以辨明,遂成清宮又一疑案。


【第19謎】北朝眾帝後出家之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很難將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帝後與孤獨寂寞、陪伴青燈古佛的尼姑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卻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門的尊貴帝後。尤其是在北朝的中後期,大概100多年之中,僅歷魏、齊、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後出宮為尼。

這種現象實在是世所罕見。這成為了我國佛教史和北朝發展史上的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


【第20謎】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自古以來,防備森嚴的地方不是監獄,而是皇宮。明朝也不例外。

嘉靖年間的乾清宮,暖閣設在後面,共9間。每間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設床3張,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個床位,皇上可以從中任選一張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裡,誰也不能知道。

這種設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強了。然而,誰又能防備那些守在他身邊的宮女呢?

就是這群宮女,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就是歷史上的「壬寅宮變」。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幾個宮女決定趁嘉靖熟睡時把他勒死。

從司禮監的題本中可知,嘉靖後來下了道聖旨處理這群宮女,聖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誰呢?據人考證,她們是寧嬪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據這道聖旨得出結論,是曹氏、王氏指使發動了這場宮廷政變。

「深閨燕閒,不過銜昭陽日影之怨」,是明末歷史家談遷對此案的看法,但事實究竟如何,無人知曉,因此成為又一樁宮闈之謎。


【第21謎】鳳凰原型之謎

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吉祥的象徵,常與龍並稱。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鳳凰生長於南方丹穴山,五色斑斕,能歌善舞,能預兆天下太平。

相傳,鳳和凰是一對伴侶,鳳為雌性,凰為雄性,是鳥類之王。可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鳳凰這種鳥,它是古人虛構出來的。

雖然是虛構,也不可能純粹憑空想像。那麼,鳳凰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呢?有人認為,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多種鳥的典型形象創作出來的。

關於鳳凰的原型,還有太多說法,如某種已經滅絕的巨鳥、極樂鳥、鴕鳥等。


【第22謎】閻羅王原型之謎

長江中遊、瀕臨三峽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據說是閻羅王地府所在地。在那裡,從唐宋伊始,陸續建起了「玉皇殿」、「閻王殿」、「陰陽界」等大大小小48座廟宇。 民間通常就把它的總頭子呼之為閻羅王。

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諸家閻羅王之說。一是隋將韓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準。三是北宋名相範仲淹。四是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

一個閻羅王職位,傳說卻有五家,而是距離都很緊湊。閻羅王的原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第23謎】端午節真實來歷之謎

端午節與中秋節、春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那麼端午節是從何而來呢?有關它的來歷說法很多,但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有以下四種。

一、認為源於紀念屈原。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根據的。

二、認為是龍的節日。古代的吳越族就是以龍為圖騰的,為顯示他們是「龍」的傳人,有著斷髮紋身的風俗。他們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將裝在竹筒中的食物或裹在樹葉裡的食物,一面倒入水中,獻給圖騰神吃;一面自己吃,並劃著那刻有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取樂,表演給圖騰神看。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說法是比較科學的。

三、認為起源於惡日。戰國時的孟嘗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田嬰不讓家人養之,說明那時五月初五日已成為俗忌。

四、紀念屈死的伍子胥。


【第24謎】清明節來歷之謎

在歷史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祭掃陵墓、郊外春遊、折柳插門、蕩鞦韆、放風箏等一些清明獨特習俗。然而這一傳統節日它究竟從何而來呢?

在二十四節氣中,演化為節日的只有清明。為什麼清明能演變成節日呢?

《荊楚歲時記》記載:「晉文公與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復國,子推獨無得,子推作龍蛇之歌而隱。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下令子推去世的三日,不得舉火。」從此就有了「寒食節」。到了清朝,寒食節漸被清明節取代,寒食漸漸被人忘記了。

但是,關於它的來歷,學術界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第25謎】東晉孝武帝出生之謎

說起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許多史學家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千古奇人。作為一個帝王,他不僅死得出奇,而且其出生也是一個奇事。

按慣例,他是不應該來到這個世上的。原來,司馬曜的父親司馬昱與司馬曜的生身之母李氏並非天生地設的一對。

在司馬曜的母親李皇后之前,司馬昱有過兩任正妻。其中之一的鄭氏是個不會下蛋的「母雞」,沒有給他留下一男半女。

第二任王氏的肚子倒是爭氣,一口氣生下了三個兒子,但其中二子早夭,另外的一個兒子司馬道生一門心思想謀反作亂,最終被廢黜了王位。母以子賤,王氏也因之被打入冷宮抑鬱而死。

史家認為,沒有李氏,就不可能有東晉孝武帝,而沒後宮佳麗十餘年絕無子嗣,那麼,天大的雨點,未來的皇太后位置也輪不到「形長而色黑」的李氏身上。

但這個長得又黑又醜的李氏,此後不久卻接連為司馬昱產下了兩個兒子,卻是至今難解的謎題。


【第26謎】梅妃之謎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人們自然會想到楊玉環,他們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在後世眾多的詩、文、詞、曲、小說、戲劇、民間傳說,乃至神話故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記述。

殊不知,在楊玉環之前,還有一位梅妃江採萍,曾深得皇帝的寵幸。自楊玉環入宮開始,兩人為爭寵,甚至到了宮中路遇互不行禮的地步。

楊玉環專寵後宮後,梅妃獨居東宮,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為同情她悽苦境遇的人們留下了又一個千古之謎。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9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身為女孩,我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益的后妃。」

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為女兒取名「採萍」。

採萍15歲時果然被高力士相中,選送入宮。當時宮中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採萍的到來,仿佛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採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鬥,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痴愛,稱她為「梅妃」。


【第27謎】泰山封禪之謎

除武則天在中嶽嵩山封禪之外,歷代有資格封禪的皇帝都親臨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在客觀上為泰山帶來了寶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泰山享有「五嶽之首」的千年美譽。

按照《史記》中的解釋:封禪是統治者祭奠天地、禮拜山神的儀式。但這種儀式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或機會來舉辦的。

有學者認為,泰山封禪自上古皇帝就已開始。在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曾引述管仲向齊桓公列舉的封禪帝王,包括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等,並說應有七十二家,而他只記住了十二家。

究竟泰山封禪起於何時,現在還難有定論。


【第28謎】《紅樓夢》作者之謎

紅學研究者在對《紅樓夢》進行長期研究中,透過對許多歷史資料的真偽辨析,認為《紅樓夢》除了曹雪芹這樣一位卓絕的「披閱」「增刪」整理加工者外,還應該有一位原作者。因此「紅學」研究者在《紅樓夢》的作者問題上,發生了爭論。多少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

脂硯齋眉批設疑問。脂硯齋在庚辰本第十三回有一條眉批曰:「讀五件事未完,餘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

曹雪芹是壬午(1762年)除夕去世的,而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

在《紅樓夢》自述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空空道人因空見色,自色生情,傳情入色,由色悟空,遂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目,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

這顯然告訴讀者,《紅樓夢》的原作者是「空空道人」,又名情僧,曹雪芹只不過是對該書進行「披閱」、「增刪」而已。

又在《紅樓夢》甲戌本第十三回的一條批語中有「命芹刪去」的說法。這就證明了《紅樓夢》的成書,有一個原作者,又有一個進行「披閱」、「增刪」的,他們不是同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紅樓夢》原作者年齡應比曹雪芹大6-10歲的樣子,這樣他才能了解曹家鼎盛繁華的生活,而在小說中重現。

再者,他的輩分應比曹雪芹高一輩,這樣才符合「自傳」說法的人物輩分關係。

  

那些評書者,在談到《紅樓夢》的作者時,大都諱莫如深,不敢直書其名,只用了一個化名——「空空道人」。在寫曹雪芹時,卻毫無諱忌,直書其名,這恐怕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而,《紅樓夢》原作者可能是一位帶罪的朝廷命官,後被削職隱匿民間或出家為僧。

  

現在仍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紅樓夢》原作者,像一顆埋在泥土中的璀璨的珍珠一樣,他的業績也是同樣永放異彩的。

《紅樓夢》的原作者到底是誰?「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


【第29謎】唐伯虎名畫玄機之謎

法籍華人曹先生藏有一幅明代唐寅的絹畫。此畫高近200釐米,寬100釐米。畫中一位貴人和十個仕女,在春光明媚的花園裡戲蝶。園內梨花似雪,空中蛺蝶飛舞,貴人神態不俗。畫的落款是:吳郡唐寅。作畫的時間是:正德庚辰(1520年)秋九月。

此外,畫上還有好多位收藏者蓋的印章。在苦苦揭秘這幅名畫過程中,收藏者在萬裡之外偶然發現唐寅一首藏詩,與名畫可謂絕配。經查,此詩竟來源於丹陽孫氏家譜。

  

從丹陽縣誌上了解到,丹陽的孫氏族人,基本上全是三國東吳孫權的後裔。在厚厚的孫氏家譜中,在這些家譜中居然收藏著唐寅、祝允明等諸多名人數百首在七峰山房留下的詩句,其中唐伯虎一人就有7首,而且基本都是鮮為人知的詩句。

其中,唐寅在孫氏園林的「抱甕園」內參加多人的飲宴時,即興飲酒賦詩《宴孫氏抱甕園見梨花大開立成一律》,也就是後來畫中的意境。


【第30謎】《夢溪筆談》記錄UFO之謎

《夢溪筆談》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著作。書中對UFO的記載: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于波中……」

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有類似的記載,解釋一下就是:公元234年秋天,在西北五丈原地區,天空中出現了一顆發著閃閃紅光,來去自由的星星,它三來三往,從東北飛向西南,後來就消失在歷史的天空之中了……

三國時期的衛士,茫然的看著天空中飛過UFO,歷史就是這樣神秘。


【第31謎】三星堆未解之謎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裡,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裡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四川省文物考古所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End .

精選好書

相關焦點

  • 史上無人能解的31個謎團
    在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中,沉澱了許多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有的已經水落石出,而有的還等待後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下面是中國歷史上至今未解的31大千古謎團。螢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發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貝蚌所產的珍珠。夜明珠還有許多奧秘,至今還沒有被專家們了解。至今仍是尚未徹底揭開的一個千古奇謎。離咱們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的,估計就數慈禧口含「美齡飾鞋」的那顆了。據盜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孫殿英講:此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年浩瀚史海中,更是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財富。其中對聯文化有著言簡意賅,雅俗共賞,簡單易學等特點,因此廣受各級階層人群的普遍喜愛。
  • 歷史上著名的3大陽謀,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跳,至今無人能解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陽謀,曾迫使當事人不得不跳進火坑,至今無人能解。一.範雎的「遠交近攻」。範雎是秦國的宰相,也是著名的軍事謀略家,在他輔佐秦昭王期間,提出的「遠交近攻」戰略,為秦國日後的統一之路鋪平了道路。當時,天下分為七國,除秦國外,還有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而範雎也是根據這個順序,為秦昭王定下統一天下總方略。
  • 中國歷史十大謎團
    這套「看穿電影Pro:中國歷史十大謎團」,選擇了中國歷史上十個最常被人談起的謎團,結合史學界公認的史料和帶有演義色彩的影視作品,給你介紹謎團背後的林林總總。之所以是謎團,一定沒有答案。那麼,大禹治水真的僅僅是個英雄神話嗎?這次大洪水究竟是不是真實存在過的?洪水又是從哪兒來的?怎麼被制服的?和《聖經》裡那場著名的大洪水是不是一回事呢?03秦始皇之謎:千古一帝的三大謎團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完成了大一統的皇帝。
  • 瀑布下的「永恆之火」,燃燒數千年從未熄滅,原因至今無人能解
    瀑布下的「永恆之火」,燃燒數千年從未熄滅,原因至今無人能解水火本身就是兩個極端來一共生,一經過燃燒,在瀑布下的火焰嗎?拆穿或被點燃後千年不滅,燃燒原因至今不明,曾一度被認為是外星人留下的火種,這個神秘的地方,位於美國紐約慄嶺縣公園內,小型的瀑布不同階梯狀的石床上不急不停的流下,而且在瀑布的後面有一個不是很大的石洞穴內燃燒著一簇跳動著的火焰火焰並用。
  • 天下第一行書的千古謎團
    【提示】新朋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書法屋」關注我們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中國文學和書法上的「
  • 世界寶藏 | 納斯卡地畫,荒漠上的千古謎團
    南美洲斑駁陸離,迷幻又熱情,生長過最為複雜的文明,也失落過最為迷幻的文化,各種各樣的神秘建築物和遠古文明遺蹟在這裡隨處可見,總能帶給人類強烈的視覺與心靈震撼。在這裡,沒有人知道哪兒是事實的開始,哪兒是神話的結束。 南美洲西南部的秘魯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謎中之謎,時間在這裡迷失、徘徊,為它帶來了永恆的韻味。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依然存在著許多尚待揭開的謎團。
  •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
    真正的千古絕對,歷史上三個著名的對聯,對出來一副算你厲害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字少,內容短,卻蘊藏著大含義。每逢過年中國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討個吉利。那個時候有很多很多的文人,他們都喜歡靠對對聯來展示自己的才華。
  •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懸案,至今無人揭開謎底,其中兩位名人下落不明
    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發展,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或許今天的我們已經無法還原那段謎一般的歷史,只能靠科技和後人的猜測來試圖揭開那些謎底
  • 中國歷史上8個未解之謎,到了現在還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我國歷史上,有8個十分著名的謎團至今沒法解開。一 女兒國消失之謎。熟悉《西遊記》的我們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的一個地方就叫做女兒國,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小說裡的地方,是個虛構的地名。事實上歷史確實存在過女兒國,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唐代之後,就找不到任何的記載了,難道女兒國突然就消失了嗎?
  • 歷史上無人能解的哲學問題:我是誰?
    這是一串偉大的哲學提問,更是一串至今都沒有答案的提問!人生,需要這樣的自我問答。可,遺憾的是,「我是誰?」這個問題,就算是每天照著鏡子那裡問上個千百遍,也不會有結果。多年以後,我一度失去了自己,直到我因緣邂逅了終南山,同樣的一座仙山,山上真的有一座廟,廟裡住的是我熟悉的人,那裡沒有自來水,通過太陽能板儲備的電能是有限的,所以,她極少使用手機,燒柴做飯,生活用水儘可能的反覆利用,過的無非就是如今眾人皆知的「終南隱士生活」,那段日子,我似乎找到了自己,「我是誰」,似乎有了答案,卻又很快迷茫了。如此想來,和她一樣的終南隱士,是否能夠回答這個應該無人能解的問題呢?
  • 李白醉後寫了上聯,清醒後卻自己也對不出下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一直延續傳承至今,可謂是源遠流長。正是因為這樣,古人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成果才能一代代傳承,在這麼濃厚的文化氛圍的薰陶下,中國歷史長河中產生了無數文人墨客,同時也流傳下了無數的奇聞軼事。
  • 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
    王國維:兩度娶妻相敬如賓,51歲沉湖自殺,16字遺書至今無人能解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人物,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被郭沫若稱為「新史學開山鼻祖」的王國維,他一生成就卓越,他創作的《人間詞話》更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揭秘:歷史上神秘消失的4位人物,至今仍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中,5000多年來出現過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王侯將相、文臣武將,對於這些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他們的一生是充滿著光耀輝煌的,足以流傳史冊,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也有一些人物給歷史的塵埃所掩蓋,至今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
  • 堪稱千古絕對的8副對聯,至今無人超越!
    堪稱千古絕對的8副對聯,至今無人超越!1. 昔具蓋世之德;今有罕見之才。這幅對聯原是評價大漢奸汪精衛之聯,其中的「蓋世」與「該死」和「罕見」與「漢奸」同為諧音,實則是在暗中諷刺汪精衛的賣國求榮。2.在朝中偏我歸來,違絳帳者,十年謀面方雲能再見;問隴上阿誰繼起,望青雲兮,萬裡傷心不僅為私交。此聯為挽劉子嘉聯,劉永嘉劉永亨是光緒三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編修。絳帳是師長或講座的代稱。7. 壁上龍畫中龍真龍是乾龍(隆)。淨土佛金身佛活佛是我佛。這幅對聯的上聯是為清朝乾隆皇帝所做,其中巧用「龍」字,在結尾鑲嵌著自己的年號。
  • 史前遺址挖出「龜殼」,內含宇宙之謎,考古家:至今無人參透
    在古人還沒有創造出文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以自己的智慧,總結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傳奇理論,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器物,更是給後人留下了數不清的謎團。《山海經》中記載又上古的神話傳說,而人們對我國歷史的認識,則是從夏商周開始的,上古時期對於人們來說,只是一個神話。
  • 秦始皇陵竟藏中國驚天秘密,十二謎團探尋歷史真相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
  •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4個重複,卻成千古經典!
    古代最「懶」的一首詩:全詩31個字有27個重複, 卻成千古經典!如果沿著中國詩歌的發展史溯源,其源頭一定會與《詩經》有關。《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所以,《詩經》又有個別名,叫《詩三百》。
  • 浙江最有仙氣的山,常年雲霧繚繞,懸崖上的蝌蚪文至今是千古之謎
    這次來到神仙居,我是從北海索道上山的,如果時間充裕,喜歡爬山的話,也可以自己爬上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三個小時。從索道上來之後,神仙居的美景就在雲蒸霞蔚的高空棧道上觀賞,整個景區有六條道路,分別是菩提道、般若道、因緣道、觀音道、飛鷹道與無為道。
  • 中國歷史上四大未解之謎:一個比一個玄乎,令人匪夷所思!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明,遺留下來的各種謎團有很多,披著一層神秘的外衣,等待著世人去探索揭秘 第一個,歷史上很多帝王、政治家軍事家等人都以《易經》為根本,潛心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