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部西班牙電影太敢拍了!

2020-12-28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作者:島嶼與島

編輯:北樓8層女同事

一位虔誠善良的基督徒在進入天堂前想見識一下天堂與地獄的差異,於是上帝派天使先帶他到地獄去參觀。

到了地獄,他看到了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餚。

基督徒驚訝地說:「看起來地獄的生活非常不錯啊。」

天使笑了笑,說:「你先不用急,再繼續看下去。」

過了一會,用餐的時間到了,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入座。

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根可以夠到銀鍋的湯匙,但湯匙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長,所以沒法把東西送進嘴裡,他們看來非常悲苦。

這時天使說:「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滿桌佳餚,同樣長的勺子,與餓鬼不同的是,餐桌上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因為他們都在用勺子餵對面的人吃。

——長勺寓言

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最近很火。

這部電影是一部寓言式的小品,沒有多麼複雜的人物關係,也沒有過多的場景,只是簡簡單單地講述了男主來到一座監獄塔之後發生的故事。

/01/

社會

故事一開始,男主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讀書戒菸,於是他自己主動來到了監獄塔。

本來他以為這裡是人人平等、不愁吃喝、自由浪漫的烏託邦世界,結果當他進來之後,真正地了解了之後,才發現這裡是人間煉獄,永遠走不出的煉獄。

這裡有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從這個洞,每天都會有一個碩大的宴會桌從上而下送來足夠且可口的食物。

而且每層只有兩個人,意味著你將與同層唯一一名獄友享受寬敞的空間。

但先別太高興,壞消息是只有更高層的人享受完食物才輪到你,你吃的每口菜都是別人的剩飯,如果你在第五十層(樓層數越大越低)就必須忍受在你頭頂98人「糟蹋」過的食物,而且只有在輪到你所處樓層的短短幾秒才能食用。一切留下食物的行為都將引發致命的炎熱或嚴寒。

「監獄塔」每月都會改變不同人所處的樓層,不幸的是有一天你淪落到百層下,如此低的樓層連半根骨頭都無法獲得,必須忍受長達30天的飢餓,更可怕的是獄友早把你綁在床上,拿著刀對你微笑...毫無疑問,你們之間要以近乎殘忍的方式活下去。

生存永遠伴隨飢餓,即使0層的廚師準備了足夠的食物供所有人享用,但貪婪從不因他人的苦難消失,身處上層的人胡吃海喝,曾經去過下層的人更是不願忍受一絲飢餓,甚至變本加厲毀壞食物,彰顯自己「命運」的尊貴。

不同於其他電影喜歡玩兒隱喻,《飢餓站臺》利用建築講述階層固化與衝突,雖然人們困在監獄卻有機會變化樓層,階層具有獨特的流動性。

電影裡,將社會抽象為一座監牢,困在監牢中的不是以階級為臉譜的人,而是由各種人性組成的原始社會。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藉助「瘋子」之口說,「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飢餓站臺》直接把吃人拍給觀眾看,不管你是否能夠適應影片的寫實血腥手法。很多事情並不是當鴕鳥避而不見閉口不談就不存在的,現實存在的問題如果不正視它解決它,就永遠在那裡。

/02/

體制

馬斯洛的社會需求理論,講了一個清楚的道理,一個人處在不同的社會等級,就會有不同的需求。

《飢餓站臺》裡下等人的需求是生存,中等人是得過且過,上等人是享受酒足飯飽的生活。

但是他們所有人都把「階級流動」的事實給忘了,影片中管理者制訂了明確的規定:所有人的樓層一個月一變,上層人有可能會變成下層人,下層人也有可能變成上層人, 在這樣的體制裡,沒有一個人是最終的勝利者,就算這一個月能夠吃飽,下一個月仍然有可能變成最底層的人,生活根本沒有保障,更別提人活著的尊嚴。

只有管理者,體制的制定者才是真正的「上層人」,他們的生活自然有保障,可是這種保障是建立在被奴役者的基礎之上。

電影裡最強烈的矛盾是「食物分配不均。」這就像現代社會,窮人蝸居在幾平米的出租房,衣服晾在出租屋內遇到梅雨天可以潮到牆壁發黑;富人則住在面朝大海的別墅內,豪宅配有遊泳池、私人影院、籃球場、地下車庫內停著好幾輛限量版豪車。

不過電影設定和現實社會又有些差距:電影中食物不能留下來,但是現實中財富可以積累。但這正是電影設定最為精妙的地方,假設我們將一個月的期限當作你在這個階層的一生。

富人再富,晚上睡覺也只能睡在一張床上,吃飯也就吃那麼點食物,也只能享受你這一生所擁有的財富、權力。一個月過後,一切重來。

在時間上,人人平等。馬雲和你,一天都只有24小時。唯一有區別的,富人的時間與窮人的時間精彩程度不同,就像饕餮盛宴和殘羹冷炙。

富人在一天之內,可能會經歷保姆做的精緻早餐;司機豪車接送;中午去五星級酒店吃精緻的午餐;下午開個會吃份下午茶;晚上.....窮人的一天則活在為生活奔波的路上,一天當中遇到的人、事、物都千篇一律且高度相似。

譬如我,睜眼電腦閉眼手機,每天見的最頻繁的人是外賣小哥。生活中驚喜較少,意外倒是常有。

/03/

革命

男主進入了監獄塔之後,慢慢了解了人性的扭曲,也了解了體制的根本問題,於是就在監獄塔之內掀起了一場運動。

任何運動開始之初,都會有一位運動先驅,然後在先驅的帶領之下,摸著石頭過河找到最合適的方法論,最終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飢餓站臺》裡運動的先驅,是一位亞裔女性,她不說一句話,只是往下走,所有人都想往上層走,只有她往下層走,她在尋找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希望的火種。

在運動先驅的啟迪之下,男主聯合起了一位體格健壯的黑人,這位黑人代表的是先進的生產力,然後他們一起往下層走。

在運動的過程中,男主和黑人還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訴他們不應該直接使用暴力,應該先和平談判,然後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再使用暴力。

顯然,智者是有點天真,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沒有槍桿子,不僅敵人不能夠戰勝,甚至連一些兩面派人物都會左右不定。

電影結束的時候並沒有告訴觀眾,最後到底有沒有改變,也沒有告訴觀眾男主最後到底有沒有活下來。

但是男主和第一任獄友,並肩走遠的鏡頭,或許是在說男主可能,在這場尋找希望火種的運動、救贖中離開人世。

這個世界最可怕的,從來都是稀缺,任何一個環境,什麼東西稀缺,什麼就是最貴,從而有些人為了這些東西飛蛾撲火。

玩心理的人很可怕,你不知道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謀劃著什麼,也不知道這個監獄的存在,到底是誰建造的。

/04/

揭示

從電影本身來看,《飢餓站臺》就是一個高概念的先行,它通過大量的社會寓言,揭露了一些社會問題和人性問題。

1、沒有絕對的富有,只有相對的貧窮。

從古至今從不缺人類相互掙扎和傷害,連當下的新聞中都尚有空空蕩蕩的貨架,和堆滿衛生紙的購物車。回過頭來令人驚愕,原來《飢餓站臺》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有限資源下,所有不對稱優勢外化為不可自主選擇和獲得的生存優先權,具有極大不確定性,想要避免自己成為下一個悲劇的理想辦法就是團結所有人,合理分配脆弱的資源。

2、不要試圖探索人性的底線,也不要給陌生人太高的期望。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個行為藝術家,將自己打上麻藥感覺不到疼痛也不能動,但是人卻是清醒的坐在街頭,而桌子上擺放著筆,花,刀具,各式各樣的器具,並且告訴眾人,在這段期間,你們做什麼都不用負法律責任。

當身上被劃傷的時候,這個藝術家流淚了,並且傷疤不止一條,等時間到的時候,一群人一鬨而散。

人,你要給他一定的自由,但是卻不能給他所有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自由是要自律實現的,自由不是放縱,因為人一旦放縱就是野獸!

相關焦點

  • 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部驚悚片講的就是現實
    全片高度濃縮的空間場景、陰冷感十足的灰暗影調、藉助尖銳且嚴酷的監獄環境所製造出的「人吃人」的強烈衝突都顯得獨樹一幟。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就是現實。前段時間,一部早在2019年就已經上映的驚悚片由於疫情的緣故突然在國內火了。眾多影評工作者就像提前約好了一樣在同一天紛紛瘋狂安利。
  • 《飢餓站臺》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
    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但是監獄坑有一個規則:每隔一個月,囚犯們會被毒氣迷暈,醒來後會被換到另外的樓層。1個月後,格倫再次醒來時,已經被五花大綁。引領變革的人,通常是經歷過苦難的上層人上層人暴飲暴食、瘋狂貪婪,完全不考慮下層人死活。下層人食不果腹、自相殘殺,得不到上層的幫助,只能食人為生。
  • 《飢餓站臺》科幻驚悚:牢獄之中,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
    大嘎好,我是每天看電影除非地球爆炸的小胡,關注小胡不片荒!啾咪~今天要推薦的這部電影目前豆瓣評分7.8分,是一部優秀的科幻驚悚片。影片裡的世界觀給我們展現的階級分外鮮明,觀看這部電影時讓我想起了《雪國列車》。
  • 《飢餓站臺》垂直監獄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活下來的都是狼人
    《飢餓站臺》講述了在未來的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飢腸轆轆地看著食物從上層落下,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因飢餓而變得激進。中層人勉強維持體面,下層明知道食物摻雜著不乾淨的東西也必須吃下去,因為不吃就會餓死。100層以下的更慘,食物早已被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所有人性之惡都被激發出來,只能人吃人。
  • 垂直監獄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飢餓站臺》謎團全解析!
    這是一部高概念,高設定,高諷刺,高封閉的西班牙電影,讓人聯想到了奉俊昊的《雪國列車》,也讓人回憶起了《心慌方》,不少人也把這部電影和《移動迷宮》一起做討論。要想展開《飢餓站臺》的解析,不得不一開始就啟動劇透模式。
  • 「地獄」333層,下層人只能吃人肉而活,這部小成本電影火了
    兩年前的一部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沒有明星,沒有特效,典型的小成本製作,卻引發了很強烈的反響。一部好的懸疑片真是太賺錢了。最近,同樣是一部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火了,引發了很強烈的討論,成為近些日子最受歡迎的電影,電影的場景很單一,全程都處於密封的環境中,是典型的小製作電影。
  • 上層吃肉,下層吃人——《飢餓站臺》
    01《飢餓站臺》2019年在西班牙上映,是一部充滿各種隱喻(或明喻)的懸疑恐怖電影。豆瓣評分7.7。>這個世界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落的人。 一層層向下載滿食物的平臺,每一層越來越飢餓的人們,上層與下層之間因為人類最基本需求而陡然生發的矛盾。
  • 333層監獄搶食一桌大餐,吃肉還是吃人?這部反烏託邦刺激又重口
    好久沒有一部小眾電影有這樣的話題度了。抖音,火;微博,火;甚至連知乎都不放過。這部被稱為「垂直版雪國列車」的影片,來自一位西班牙導演的處女作。相比重口味的故事情節,它超·現實的故事概念加上超現實的隱喻,更令人不寒而慄,豆瓣評分甚至高於奉俊昊的《雪國列車》。
  • 《飢餓站臺》:上層人掌握資源盡情浪費,底層人忍飢挨餓自相殘殺
    該片上映於2019年,由西班牙導演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講述了一個封閉的垂直監獄裡,上層人掌控資源吃肉,下層人失去資源只能吃人的驚悚故事。可惜人都是貪婪無恥的。越上層的人對食物享有的權利越大,他們可以肆意揮霍,等他們撐到喉嚨要吐了,下面的人便只剩骯髒的食物殘渣,更下面的人甚至連殘渣都沒得吃,在餓得發慌失去人性的時候,只能把室友當成獵物,上演一出出吃人的慘劇。
  • 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真是太敢拍了
    西班牙小成本電影《飢餓站臺》,最近很火。這部電影是一部寓言式的小品,沒有多麼複雜的人物關係,也沒有過多的場景,只是簡簡單單地講述了男主來到一座監獄塔之後發生的故事。
  • 西班牙年度神片《飢餓站臺》,人吃人那一刻我看到了人性至暗時刻
    眾所周知,每隔幾年西班牙就會出神片,比如前幾年的《看不見的客人》、《完美陌生人》,而今天要講的這部《飢餓站臺》也是如此。電影將一幫人兩兩發布在了有許多樓層的監獄裡,每天給他們提供豐盛的食物。而特別之處在於,食物是從最頂層開始投放的,也就是說上層人可以盡情享受美食,甚至是糟蹋食物,而在底層的人只是吃上層留下的食物,有些人甚至沒得吃。為了生存,他們只能自相殘殺,人吃人。
  • 「人吃人」的監獄實驗?這部限制級重口片太牛X了
    在前不久剛剛落幕的西班牙戈雅獎上,它不但斬獲了最佳特效獎,而且還提名了最佳新人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兩項大獎。對一個初執導筒的長片導演來說,這個成績簡直可以用出色來形容。值得一提的是,「低成本+高概念」的製作初衷,成了這部電影能夠突圍的關鍵誘因。低成本,可以減少資本控制,讓導演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 《飢餓站臺》——西班牙爆款人性電影90%的人表示沒有看
    大家好,今天小北來給大家推薦一部西班牙電影,他最近有很多人推薦給小北,所以小北想給大家來介紹一下,也讓大家去看一下,現在越來越多各個國家的電影都非常的優秀,有空可以多去看看外國的片子,擴大一下自己的視野範圍。影片開頭的時候,就有一句話特別地引人注目。
  • 《飢餓站臺》:顛覆三觀的人吃人電影,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
    如果要選擇一部電影,用作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用《飢餓站臺》這部「人吃人」的電影再適合不過。《飢餓站臺》對階層對抗的描寫是最赤裸的,它發生在一個監獄,這個監獄的設計非常奇特。監獄從來不進行管理和引導,於是上層的人大吃特吃,到了50層,食物就基本沒有了。
  • 《飢餓站臺》:顛覆三觀的人吃人電影,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
    如果要選擇一部電影,用作萬惡資本主義的控訴片,用《飢餓站臺》這部「人吃人」的電影再適合不過。《飢餓站臺》對階層對抗的描寫是最赤裸的,它發生在一個監獄,這個監獄的設計非常奇特。整個監獄是一座塔,一共333層,每一層居住兩位囚犯。樓層沒有樓梯,只有一個升降平臺。
  • 豆瓣評分7.8,如此透徹地解析人性,這部西班牙黑馬電影火了!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落的人。如果說2020年最精彩的懸疑恐怖電影,那莫過於西班牙的《飢餓站臺》了。吃飯時間,格蘭不屑於吃上層留下的殘羹冷炙,而老頭卻大快朵頤,結束了還不忘記在剩下的食物上吐口水,直言上層的人也會這麼做。沒過多久,格蘭就被自己的飢餓感所徵服,慢慢地,他逐漸適應了監獄的生活,每天吃著殘羹冷炙,還無意中救下了一個要尋找自己兒子的女子。
  • 這部電影太大膽,沒人敢拍之後,洪金寶接手了!
    1987年,洪金寶和張之亮,想勸嘉禾的老闆鄒文懷,拍攝這部電影,但老闆一直有眾多考慮,影片的過審和票房,以及臺灣的市場,當然洪金寶還是表示,這部電影的劇本太好了,他還可以參與,並且搞定臺灣市場,也相信張之亮也可以做得到,這個場景是洪金寶,在13年接受採訪的時候描述的,這部電影在當時,是沒有一家公司敢拍,所以洪金寶自己接受了,之所以這麼說,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非常大膽的
  • 強力推薦這部西班牙影片——飢餓站臺
    飢餓站臺》,在一個反烏託邦國度中,囚犯們被關押在垂直堆疊的牢房裡,每天的食物都是上層人吃剩的殘羹……如果只看這個簡介,一定會引起極大不適。所有人每個月會隨機換層,有的人從下層人變為上層人,衣食無憂,肆意揮霍,可以騎在下層人頭上拉屎、向下吐口水,甚至還有閒心做愛;有的人從上層人變為下層人,殘羹剩飯,忍氣吞聲,甚至平臺上連渣都不剩,只能人吃人。極簡的設定讓複雜的社會構造變得無比直觀。導演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的厲害之處,在於電影沒有一處多餘的鏡頭,可謂「一簡到底」。
  • 人吃人的生猛R級片,難怪在國內爆了
    沒有怪力亂神,卻照樣能把人嚇得不清。無論是《心慌方》裡一格格暗藏陷阱的立方體房間;亦或《電鋸驚魂》中殘酷兩難的致命選擇題。作為一部小語種新片,再加上其重口血腥的小眾驚悚屬性。這部電影在網飛上線之前,香玉完全沒有料到它會在國內掀起如此驚人的熱度。這在恐怖類型片普遍評分較低的豆瓣,已經算是不錯的評價了。
  • 這種電影,沒幾個人敢拍
    影片的一開頭,旁白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三種人,上層的人,下層的人,和掉落的人。」身居上層的犯人們對於食物的數量自然不用發愁,身居中層的犯人們只要跨過了吃人剩飯這個心理障礙,也能夠果腹,甚至可以營養均衡。運氣好一點的話,還能喝上兩口小酒。而身處下層的犯人們,就與這些毫不沾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