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恐懼來源於內心。
因為,真正的邪惡就是由內心發起,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比如,著名荷蘭導演保羅·范霍文執導的科幻驚悚電影《透明人》,就很好的講述了這個道理,這是他進軍好萊塢的第一部R級片。
透明人 Hollow Man雖然對於恐怖片來說,他的尺度不大,沒有太多血漿,沒有哎呀媽呀的亂叫,但絕對值得一看。
影片還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這麼說吧,即便不是視覺效果好,單看男主女主的顏值就夠了。
飾演女主琳達·福斯特的伊莉莎白·蘇。
飾演反派塞巴斯蒂安的凱文·貝肯。
男主馬特由喬什·布洛林飾演。
影片講述的是高富帥塞巴斯蒂安·凱恩(下文簡稱賽安),是國家級別的科學家,身負重任,被國家神秘部門委任研究如何讓身體變成透明的神奇技能。
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大猩猩在藥物作用下可以實現隱身,但注射恢復藥水之後,變回來不太穩定。
這已經是重大突破了,實驗第二階段達到成熟。
不過,他並沒有向組織匯報成果,他說,我們啥也沒研究好,還需要時間。
他決定自己親自作為實驗對象,你以為這是為了科學和國家獻身?不,當然不是,他曾把自己比作上帝,他喜歡那種為所欲為的感覺。
是的,他真的隱身了。
隱身期間,他偷偷拉開女同事的內衣,撩琳達的裙子,看黑女同事去廁所…因為他感覺隱身的感覺很爽,太刺激。
恰好,復原實驗出了點問題,他沒有按計劃還原回來。
賽安只能被關在實驗室,在屋子裡的賽安非常鬱悶而且焦躁,感覺被關在監獄一樣,他索性逃出去了。
賽安之所以有了邪念,是因為生活並不順。
除了光鮮的外表,體面的工作,他喜歡的女主琳達·福斯特,不再愛他,而是和另一個同事馬特·肯辛頓交往,對他不再有感覺。
賽安本性雖然不壞,但是內心的邪惡因為身體的隱身,開始滋長。
反正幹了壞事,別人也看不到。
他回到家,恰好看見身材潑辣的女鄰居拉窗簾,
本來第一反應曾是拒絕的。
但是,他是隱身的啊。邪念說來就來,一秒鐘而已。
所以從偷窺到.,從一個衣冠楚楚的科學家到一個罪犯,只用了一晚上而已。
得知凱恩逃走之後,琳達和馬特以及同事們決定,這一定得告訴老闆,他們打電話給組織,只是這一切,都在隱身人賽安的面前。
接聽到電話的委員死了,實驗室的同事們也陸續死亡,整個實驗室成了賽安施虐的法場。
正常人如何對付看不見的隱身人?
人們如何對抗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存在的恐懼呢?
這你得在電影中感受。
偷窺欲,心中的邪念,仇恨,都是促成賽安走向極端,墜入黑暗的因素。
這是人性的黑暗面。
試想想,如果有一天你隱身了,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想,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平時只能想想卻不敢做也不會去做的事。
類似隱形人的電影,還有一部《少年透明人》。
一個小孩總是被欺負,有喜歡的蘿莉但是他自卑不敢追求。
忽然有一天,他醒來發現自己隱身了。
於是,他也跑到女浴池,看心愛的姑娘,結果,他在關鍵時刻現身了...好尷尬。
不過呢,《少年透明人》中的小孩是用隱身技能做著正確的事,沒有所謂的邪念,隱身只是讓弱小的他變得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女孩。
如同《人鬼情未了》中的男主,不同的是,一個只有靈魂,練習了很久才學會了操控物體,最終正義打敗了邪惡。
隱身沒有錯,它就像武器一樣。一把刀,一支槍,放在正常人手中只是工具,放在長期受到打壓,內心有陰暗面的人手中,就是罪惡。
比如,《超凡蜘蛛俠》中的迪倫本是個老實的電器工程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卻總是受到旁人的欺負,生活一團糟沒朋友。
變成電人的他,開始了對世界的報復。
《透明人》這部電影表面是一部科幻電影,其實質上是一部探討人性的電影,巴斯蒂安的心理變化一直貫穿於整部電影。
巴斯蒂安狂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導致了他前女友的離開,同時是整個悲劇的根源,他渴望被人膜拜,當得不到滿足時,便產生的強烈的挫敗感。
即便被人膜拜的心理得到了滿足,他未必能走上正常軌道。
擁有一個有共同追求的團隊是心態平衡,走正常道路的必備條件。當發現快樂無處分享時,應當好好思考下!
還是那句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