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明珠 吳家明 陳霞昌
最近的美股市場,散戶們通過使用期權和抱團,"熱血式炒股"威震華爾街,他們將一隻行將退市的垃圾股GME(遊戲驛站)從3美元一路拉到超過400美元,吊打空頭一時風光無兩。痛打對衝基金的好戲讓吃瓜群眾看得目瞪口呆,這場好戲引得美國白宮監察、多家投資機構發出警告。
28日美股交易時段,GME股價一度漲至483美元的歷史新高,隨後經歷17次熔斷,最終收跌超過40%。熱門網際網路券商們一度宣布限制相關「妖股」的交易,並提高保證金要求。這時,開不了股票倉位的美國散戶繼續瘋狂撒錢,更將「炮火」對準現貨白銀.
當地時間周五,遊戲驛站在多家券商「有限」恢復散戶買入交易後維持漲勢,截至收盤漲近70%,報327.5美元/股。
後續,華爾街機構的大佬們會如何反擊? 大戲仍將精彩上演。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親身經歷此次散戶威震華爾街事件的美股投資者,試圖從他們的口中還原此次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
誰會取得所謂的「勝利」?
對於這個問題,或許各方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事件背後的「意義」引發深思。
在美國散戶抱團大戰機構正酣之時,散戶集中地WallStreetsBets(WSB)論壇的一名用戶發布一封公開信,寫給被迫平倉遊戲驛站空頭頭寸的對衝基金Melvin Capital、CNBC以及所有WSB論壇用戶。
據海外媒體報導,信中這名散戶斥責以Melvin Capital為代表的華爾街機構,稱他們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給數以百萬的普通民眾製造了莫大的苦難,卻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得到救助,如今又公然非法做空遊戲驛站這樣的股票,沒有從危機中吸取絲毫教訓。該散戶還指責CNBC這樣的海外主流媒體收受大企業的贊助,為他們發聲,將散戶的熱炒遊戲驛站等個股妖魔化,稱這類媒體吹捧機構是短視的牟利行為。現在,散戶就是在把握一生難得一次的機會懲罰這些機構。
這必將引起另一場深刻的「大討論」,但美國散戶們或許都會抱著必勝的信念,但每個「散戶」的想法不盡相同。
蘇奇兩年前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國,現在任職深圳某大型投資機構。他對記者表示,他也使用了個人資金參與了此次散戶與機構的「大事件」,即使他並不認為散戶最終會取得勝利。
少一些情緒化,多一些分析。蘇奇對遊戲驛站公司做過分析,認為公司本身的經營屬於正常水平,這類公司在美股市場上很常見,此前公司股價長期在10美元左右徘徊,但在股價漲到20美元後,就有投資機構開始做空公司股票,但也並沒有脫離正常的投資範疇。
他認為,隨著WallStreetsBets的意見領袖不斷宣揚,以及更多個人投資者的加入,投資者的情緒開始高漲。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酵,又有更多投資者開始加入戰團,公司股價目前已經被投資者情緒主導。
不過,蘇奇也認為,此次散戶和機構之戰,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其任內對規則的挑戰和對傳統的蔑視,並且開始在資本市場產生影響。「個人投資者開始厭倦了由大型投資機構決定一家公司的價值和命運。在某個股票對投資機構進行阻擊,即使不能完全改變市場的生態,仍能讓這部分投資者獲得滿足感。」
蘇奇還認為,美國大型科技股股價的大幅上漲,以及國內股市機構抱團的現象,都是由機構主導。不過,這些公司的價格並不能用傳統估值模型來解釋,更多的是機構們利用資金優勢在決定公司的股價。因此,此次散戶大戰機構是個人投資者「利用魔法打敗魔法」。不僅華爾街的投資機構,國內的投資機構也應該反省,當前僅僅依靠資金的優勢來決定公司的價值是否能夠長期持續下去。
在上海的隔離酒店中,一家香港投資公司的總經理俞於也參與了GME的交易,不過他並不是用機構的資金,而是純個人參與。俞於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在香港雖然有很多對衝基金,但行業裡面並沒有那麼瘋狂。「這種機構很難參與,除非一早就買進去的,不然GME的估值根本過不了專業機構的風控,大資金買進去怕風頭過了流動性都不夠減倉。」
俞於之所以會關注到GME,是因為自己平時就有做美股投資,所以在前天通過盈透證券350美元賣出,昨天155美元實現平倉的,持倉一天實現了60%的收益。當時,他預判要支持GME股票持續上漲,需要一直有全球範圍內的新聞曝光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資金進來,但這顯然在長期來看不可持續的,長期股票價值還是要回歸正常,所以就決定花很小一點倉位做空。
「本來我想持有一周以上,我預計要到周五才開始跌,周五有大量GME的期權到期,很多對衝基金就不需要再買入回補自己的空頭倉位了。但28日晚跌得挺厲害,而後面的情況暫時無法預計,算了一下利潤的情況下就平掉了。」他告訴記者。
摩根大通等投行最新指出,GME現象並非孤例,這些散戶投資者們可能進一步複製這一模式,讓更多類似的股票出現大幅波動。俞於也認為,類似的現象肯定還會發生,在美國散戶抱團快發展成為一項運動。「只要美國繼續放水,類似的造富運動肯定還會繼續發生,比如美股、比特幣、甚至名牌包和手錶、球鞋等有流量的資產其實過去一年的價格都漲了不少,加上網際網路平臺的傳播,比如這次散戶大本營的Discord和reddit都是美國年輕人裡面很火的網站,更加劇了炒作的價值。
記者發現,參與者史上罕見一刻的,也有中國散戶。在一個港美股的打新群裡,GME的話題刷屏,甚至有人用美股的模擬盤交易,輪番上演做多做空GME的帳戶秀,也要「刺激一把」。而其他社群裡面,也充斥著買入GME暴賺1000萬港元,一覺醒來沒平倉,卻倒欠券商6000萬港元的真人版案例。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日前也發微博表示,GME股價暴漲未必是投機的結果,其估值本就過低。暴漲前該公司帳上有足夠現金買下整個公司的市值,同時做空比例卻佔了股票數的一半。只要公司出任何盈利驚喜,就註定會出現軋空。摩根史坦利執行長James Gorman認為,散戶抱團軋空是個「短期現象」,「不會持久。」
現在,大戲也仍在繼續,散戶和機構都沒有「服輸」。
大家都知道,此次事件中第一個倒下的空頭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香櫞。
1月19日,香櫞在社交帳號上表示,GME股票的買家是「這場撲克遊戲中的輸家」,這隻股票的股價很快將回到20美元的水平。Reddit用戶們對香櫞的評論群起而攻,甚至出現針對香櫞創始人Andrew Left家人的攻擊。與此同時,散戶繼續集體推高GME的股價,目的就是打爆香櫞等機構的空頭頭寸。面對散戶的攻擊,Andrew Left在1月21日發布了一則視頻,闡述了自己的五個理由,並稱「從未見過人們如此憤怒地交換意見」。最後,由於帳號受到太多人攻擊,香櫞最終認慫出局。周五臨開盤前,本周初已經了結掉大部分做空GME頭寸的香櫞宣布將發布「大事情」,隨後香櫞創始人Andrew Left發布一段短視頻,親口宣布中止長達二十年的空頭生涯。
在美國生活的新移民Kevin談到這一歷史性時刻,坦言比起賺多少錢,他更多地將這次散戶抱團的事件稱之為帶有「行為主義」色彩的美式運動,其背後也反映出美國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而隨著網際網路傳播的加強,除了美股市場的GME、AMC,美國散戶迅速也轉戰到新標的,周四直接推升了白銀、幣圈狗狗幣等市場的價格,澳洲也有類似的抱團現象運動出現。
事實上,美國資本市場機構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散戶在整個市場的佔比30%-40%左右,而此次散戶能入市的資金來源和疫情息息相關。由於美國失業率節節攀升,美國中低收入民眾收穫了不菲的現金補助。2020年4月,美國政府向每位民眾發了1200美元補貼,12月,又表示要追加每人2000美元。隨著拜登的上臺,還頒布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法案。「其實對於很多美國居民來說,政府的補貼是一筆意外之財,很多人都拿去投入股市,而這次有號召力的那兩個論壇裡面的很多都是年輕人,他們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年紀還很小,可能也就是中學生,也會因此經歷一些家庭的變故,比如失去房產,家庭負債父母失業等等,」他說,「而現在這撥年輕人都長大了,二三十歲開始第一次進入股市,他們想要通過這種表達方式來對抗華爾街,在意見領袖的號召下,用抱團的行為向金融市場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表達不滿。」
無論誰是誰非,從美股分析師角度來看,此次散戶與機構的大戰或許會給美股市場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
美股分析師TOM告訴記者,由於散戶們買入巨量的看漲期權,被做空股票的價格大漲,做空股票的對衝基金在撐不到市場回歸理性前被迫繳械投降,關閉空頭頭寸。與此同時,對衝基金不得不開始賣出其他股票持倉,或者期貨對衝頭寸,並減少整體敞口。市場數據顯示,對衝基金正在以六年多來最快的速度削減股票敞口。根據高盛匯總的數據,基金經理們在此前的四天內從市場撤出的資金總額,達到2014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危機之下大量機構資金瘋狂買入美債避險。
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美股流動性危險的信號。
其實,散戶反殺機構的戲碼,在美股市場上也不是第一次發生。還記得特斯拉嗎?眾所周知,馬斯克有多麼痛恨空頭,他自己幾次差點栽在空頭手上。早在2017年,華爾街多家巨頭做空特斯拉,馬斯克瀕臨破產邊緣,現在的特斯拉股價已經「高高在上」。有市場人士認為,特斯拉是美國散戶信仰的大本營,也是空頭2020年損失最慘重的個股之一。
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的小散戶,萬萬沒想到,本以為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變化是一條單行道,卻在魔幻的2021見證了歷史。
(註: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