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拳不愛拳不行,光熱愛沒入迷也不行.練拳入了迷,行走坐臥都琢磨著,只要人不蠢,沒有不開竅的.

2021-02-12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大國崛起 民風尚武  練武人的修行手札

  一、一生嗜武


  商師爺一生嗜武,幾乎是一有空閒時間就練拳、琢磨拳藝。特別是他晚年,將所學到的形意、八卦、太極、少林五行熔鑄一爐,開創了一支風格獨具的形意拳門派。其中僅一個劈拳,就琢磨出了20餘種練法打法。為形意拳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商師爺個頭矮小,身高只有一米六幾,但身靈如猿,堅硬如鐵,用起功夫來,可將三四百斤重的碌碡平託而起,且面不改色。直到晚年,運用輕靈功夫之時,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左右莫測,一瞬間又轉到了別人身後,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因此,在并州大地,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成為一代形意拳明家高手。但遺憾的是,由於一生操勞,只有68歲就身患疾病早逝。

  曹師初入商門,即遵形意門內古法,學站三體式和劈拳。老輩人教拳,既嚴格又很保守。不像現在的武館和公園培訓班教拳,今天一式,明天一招,半月一月就教了學員不少招數和套路。

  商師爺授徒,規矩也大。一是不輕易教,一切慢慢來。二是各授一藝,徒弟之間分開教,師徒二人外有第三者在場是不教的,這叫「一法不傳六耳」。

  曹師他們4人雖說拜師入門了,但商師爺並不急著教拳。三體式讓站了一年半,接下來劈拳練了兩年半。入師門幾年,再難學到別的招數。

  現在曹師回憶起來,還經常說開始學拳是磨性子的事。當然這一磨,也就把基本功磨得扎紮實實。

  二、足心踏實才是真


  形意拳門內有一個說法:「萬法源於三體式」。意思是說,三體式把人體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要領濃縮其中了,它既是形意拳基本功,也是基本法則。所有形意拳的動作都離不開這個基本法則,各種拳招套路儘管變化萬端,但原理和要領是一致的。

  為練習時簡便易記,我據曹師所教,從頭至足用「兩字訣」概括為:頂頭、突額、扣齒、抵舌、收頦、豎項、沉肩、墜肘、含胸、撥背、束肋、塌腰、提肛、挺胯、合膝、抓趾。

  不論是古傳九數歌、二十四法,還是我鬥膽胡謅的「兩字訣」,都僅是粗略概括,還不足以完整細緻地表述其全部要求。

  譬如說「抓趾」。趾如何抓?過去前輩們在傳授時,多有「五趾抓地足心空」的訓導。但後面還有一句話,前輩們始終是不給講的,以致讓很多徒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曹師說,五趾抓地的確是對的,一點錯都沒有。然而這個「足心空」,就把好多人弄糊塗了。因此,有不少人問:「這個『足心空』,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

  曹師讓他們脫掉鞋子,五趾抓地,騰空足心,然後再讓他們快速地行走,結果誰也走不來。就好像是裹了腳的老太太,一步一拐,難以靈敏。首先連自己都站不穩。行動起來非常艱難,又如何談得上進退反側的靈活呢?

  過去所傳的「五趾抓地足心空」,只是講了前半句,應該再加上後半句:「足心踏實才是真」!所以,在足落地時,有三個層次是需要分清的,首先要使足後跟輕輕觸地,然後再使足掌踏實,最後才是五趾抓地。但是,雖然說是「足心踏實」,實際上是要將湧泉穴周圍的足掌踏實,並不是真正讓足心也觸到地面。

  勁、氣、力放在足跟和足趾上,有意地讓足心騰空,本身就是一個失中的形態,難以使自己穩固。如果將勁氣單貫注於五趾,就會出現前栽,是經不起對方絲毫領捋的;如果單貫注於足跟,又會出現後仰,又經不起對方絲毫衝擊。抓趾一項,必須使氣貫湧泉,勁踏掌中,才能使自己永遠保持中正不偏,不栽不仰。

  三、樁是靜止的拳,拳是運動的樁。


  站三體式,如僅僅是靜靜地站在那裡什麼也不管,那還不行。哨兵站崗,一站幾個小時絲紋不動,可從沒聽說過誰站出了一身功夫。

  過去把站三體式也叫作「校正二十四法」,就是告訴人要按三頂、三扣、三圓、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的要求,一項項去做,一項項去不斷校正。站時外靜內動,外表平靜,裡面要「暗流湧動」。體內要有動感,腦中要有動意,要有意識地引導勁氣在體內奔騰不息。

  曹師學站三體式時,從剛開始每次站幾分鐘到20來分鐘,最後能堅持50分鐘。

  1964年春節後,商師爺又提出了三逼、三提、一大挺等新要求。增加了這些新內容後,一分鐘也站不了。剛站20多秒就開始就全身發抖。

  師父只能教給正確的拳架和練法,而無法把功夫直接給你,所以功夫還得靠自己苦練才能得到。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方法對了,你去做了,最後就成了自己的東西。否則終究只能是鏡中人,井中月,看起來雖好,終不可得。

  曹師經商師爺教了「三逼、三提、一大挺」站法後,練了一個月,臨睡前兩腿都抬不上床,要靠兩隻手搬著慢慢移上去。

  今年,曹師在為我講述拳法時還回憶說,直到兩個多月後才覺腿不痛了,時間上也慢慢能站上一分多鐘,但還是站不了兩分鐘。第四個月時才能站上三分鐘,半年後能站上六七分鐘,但怎麼也站不上八分鐘,整個身子抖動得厲害。

  曹師經常叨念一句話:

       學拳者有四種人:「一是喜歡,二是熱愛,三是酷愛,四是痴迷。」

  學拳不愛拳不行,光熱愛沒入迷也不行。練拳入了迷,行走坐臥都琢磨著,只要人不蠢,沒有不開竅的。

  曹師自入商長鎖師門,沉浸於形意拳40多年,就真正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對形意拳執著鑽研,不僅練之於手,練之於身,而且一有閒暇就琢磨拳理。所悟所得,點點滴滴,記錄整理下來,於是就有了上百萬字的《形意拳理論研究》等幾本專著。

  站了一年半三體式,1964年秋天,商師爺終於開始教曹師練劈拳了。可一個劈拳就又讓曹師練了兩年半。

  四、找勁


  曹師說,以他在商師爺門下學練劈拳的體會,覺得劈拳最難的就是找勁。找不著勁是令人煩惱的一件事。練上三年找不到勁,練上五年還是找不到勁,甚至於練上十年依然還是找不到勁。

  曹師授徒時,也經常有徒弟不耐煩地問他:「師父,你說的找勁,究竟是要找什麼樣的勁呢?我總不理解,也找不著。」曹師反覆誘導:要找的是勁氣從哪裡起,又往哪裡走,最後要到達哪裡,這股子勁氣走的不是直線,而是要走螺旋路線,並且要找到它的力點和支點,以及兩手的運行方法,使得意、氣、勁、力真正能夠相合在一起,就會慢慢地找到說不上來的那股子勁了。

  首先要懂得劈拳的勁力須從哪裡生發出來,而後再轉換到哪裡去,哪裡是劈拳的發力點,哪裡是劈拳勁力的支點,這是非常關鍵的。還有劈拳中的各種要領、規矩、尺寸,角度以及發放勁力的技巧、奧妙等,都是劈拳中的關鍵所在。

  內三合與外三合,沉肩與墜肘,起鑽與落翻,陰與陽的相互變化。內三合需要如何合?外三合又該怎樣合?沉肩究竟要沉到什麼程度才算合乎要求,起鑽如何起,如何鑽?起到什麼程度才算是起?鑽時要如何轉,轉要轉到什麼角度才是正確的?落翻又如何落,如何翻?落到什麼程度?翻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在練習劈拳中需要解決的關鍵性的技術問題。

  這些問題也正是過去老前輩們所保守的東西,是不肯輕易說破說透的。即使教給徒弟,也是「一法不傳六耳」,不讓第三人聽到。商師爺當年還特別要求,練習時絕對不能讓別人在一旁觀看到,所以,曹師大多時候只是在自己家中練習。

  曹師有位朋友,60多歲了,算起來也差不多練了將近30多年,但無論怎樣使盡全身力氣,他的劈拳就是發不出人,最多就是把對方推出三四步。後來曹師給他點醒:該合時合不住,該放時又放不開,起鑽落翻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好。

  後來他回去又練了一段時間後,非常高興地對曹師說:「我現在能把徒弟們發出去了,但還是不夠乾脆利落。」

  練劈拳,要「先練開展,後練收縮」。開始練習時,一定要大開大合,舒展大方。但也必須掌握一個度,要張而不偏於浮,開而不偏於散,放而不偏於肆,展而不偏於直。練至收縮時,又必須是斂而不偏於拘泥,約而不偏於別屈,縮而不偏於抽齪。最後求得勁力的含而不露,沉而不僵,身靈而不偏於飄浮,沉穩而不偏於僵滯。

  當第一步明勁功夫練到功深圓滿,勁力已入骨,渾身成為一個整體的勁力,需要爆發剛勁時,真正能夠乾脆利索、斷鋼截鐵般地發出,則應轉換到暗勁的練法上來。

  在練習暗勁時,不但要體現出靈活無滯、形如流水,而且要體現出進退無聲、輕靈和「柔如繩之系」的特色來。

  曹師在商師爺門下學練劈拳,剛開始時是明勁,練了一年。明勁階段主要是求整勁,接著下來再練剛勁,總感覺練不出來,難練!後來商師爺講了一個訣竅,練了一個月就體會到了。

  用剛勁練正圓劈拳,就是一個「揮鋤翻土」的動作。有的人空手練劈拳,來回幾趟下來累得氣喘呼呼。而農民兩手掄著一柄鋤頭,半天下來,要挖翻一大片地,也未見叫苦叫累。

  手握鋤柄,掄起鋤頭挖下去,所用的如僅是兩條手臂上的勁力,這樣不僅入土不深,而且挖不了幾鋤,臂膀就會酸痛得受不了,甚至握鋤的手掌也會磨出水泡來。有經驗的老農另有訣竅,在此就賣個關子不說了。讀者不妨自己去做一回體力勞動,從揮鋤翻土中去體會該怎麼使勁,找出剛勁劈拳的勁訣。

  曹師接著練暗勁,又扎紮實實練了一年。

  練到暗勁階段時,商師爺不準曹師再放勁了,全身各部都要穩住、合住,就像是拉弓射箭一般。要求把功夫練到自己的身上來。兩手、兩臂、兩足的出入要配合呼吸的快慢來運動,而不是讓呼吸配合手足的運動。

  曹師練暗勁,兩手的出入,由大圓變成了中圓或小圓。無論是左右手向回收,還是向前上方鑽出,力求做到沉肩墜肘,真正使肩頂骨落下,使內外的意、氣、勁、力相合為一,成為後重前輕、輕刀快馬的整勁。另外,兩手暗合,兩肘暗合,兩肩暗合,注重練出合勁。

  說到合勁,凡是練習形意拳的人都明白關於內三合與外三合的要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並不多。

  曹師說,「合勁」絕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而是一定要將它真正理解好和做好。要做到這一點,如果得不到真傳,掌握不了其中的奧妙,也還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在練習劈拳時,除了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的內三合,以及手與足、肘與膝、肩與胯的外三合外,同時還要做到兩肩相合,兩肘相合,兩手相合,兩胯相合和兩膝相合,以及左手與右足相合,右手與左足相合,心與眼合,眼與手合等,總之,要使自己全身合成一個整體。

  雖然初學者在練習相合時,還談不上打人的方法,但是沒有這個合勁的鍛鍊基礎,要想在將來運用,就催不動對方,拔不掉對方的根基,是不可能將對方拋發出去的。

  學練劈拳,兩肩一是要「沉」,二是要「合」。一定要心存「沉」、「合」兩字。沒有沉肩,就會使上肢的勁無所依,力無所託,成為漂浮而無根的草,任人擺布,又豈能不敗於人呢!沒有兩肩和兩肘、兩手的相合,上肢就會成為一個散亂而無力、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劈拳化勁只練了幾個月,商師爺說:「先給你講講,以後慢慢去體會。」可以隨心所欲地走架盤勢,練得動作勁力不走樣就放手了。

  五、十點總結

  對化勁的深入了解,是曹師在以後幾十年的練習中慢慢體味的。在修訂再版《形意拳理論研究》時,曹師將練習心得總結出了十點:

  第一、練時既不可沒有勁,更不能將勁力浪費掉,一定要保存住,才能把功力練到自己的身上。

  第二、要真正體現出後重前輕。

  第三、劈拳的勁力要從足底提起來,而後通過腰、背,再傳送到膊、膀、肘、手,使上下內外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第四、兩肩要真正地沉落下來,讓肩頂骨真正落入骨縫之中。開始練習時,要有意識地稍微向下沉,然後再逐步地使其下沉,並向回合。最後再練習開肩。

  第五、兩肘要沉。「中節空,節節空」,墜肘要在動作中真正體現出來,才能把鋼用在刀刃上。

  第六、練習劈拳時,須有全身的勁力。抽肩調膀,勁力的互相轉換一定要實實在在地運作,絕不可以走了空招。一定要注意將勁力由左手倒換到右手上來,再從右手倒換到左手上來,通過不斷地互相轉換,才能使自己的勁力走活。

  第七、兩手一出一入所走的圓,也要由大圓逐漸地變為中圓或小圓。

  第八、兩手無論是出是入,都要有擰勁(即螺旋勁)。兩手和兩臂的出入,不僅要有螺旋式的運動,而且要有兩手的相摩,兩肘與兩肋相摩。

  第九、氣與力要合。氣與力合,不在於單手配合呼吸之氣,而是要使全身的勁力與氣都必須相合在一起。

  第十、俗話說:「織衣織褲,貴在開頭;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一定要把收勢做得認真紮實,真正把氣沉下去。兩手從兩側向上舉起時須配合吸氣,然後再從面部沿中線向下慢慢地運行時,又須配合呼氣,兩手到臍前時,意念要隨之將一口氣送到臍下氣穴中(下丹田),要把氣深沉到海底。

  形意拳的精華全在劈拳。練形意拳,以劈拳始,以劈拳終。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形意拳的套路,基本上都是以劈拳為起勢和收勢。二是說,學劈拳開始,至五行拳、十二形練習,經過五年十年若干輪迴把每一招一式練好後,有的前輩僅把劈拳留下來作為終生操習之招。

  練習劈拳不是簡單練招,而是要抱定這簡單一招找到勁,練出勁,練出功夫來。以一點尋求突破,從一招求得深入。一般來說,也像站三體式一樣,要經歷剛、柔、韌、活四個階段。

  通過劈拳反覆練習掌握了形意拳的要領、訣竅後,再學練其它招式,就會舉一反三,一通百通。這是老祖宗的一種智慧,是歷代先師的智慧結晶和體悟心得。初學者須切記勿忽。

來源:傳統武學

中國傳統武術,形意拳之閃彈順鑽,過步鑽拳!

形意五行拳之基礎,劈拳練法詳解,這麼清楚的講解難得一見

形意拳門述真論劈拳 | 軒轅凌霄話說形意真諦系列

李仲軒說形意劈拳練法與打法,太透徹了!

打人不打臉,終究功夫淺,一路劈掛,抹面拳

夜鍊形意劈拳 摘自軒轅凌霄教主作品《話說形意拳門真諦》

【紀實文學】那些年,我們一起練拳 38 再練劈拳

「閱讀原文」關注「煉拳紀與修行手札圖書微店」, 挑一本秘笈闖天涯

相關焦點

  • 禪非坐相,非關坐臥
    看到今天剛剛發布的文章《禪定是大妄想》,我有點看不懂了。跟我有緣的老師幾乎都讓我打坐,修禪定。
  • 一般人不練拳,練拳人不一般!
    男人和女人都愛練拳,至於為什麼似乎沒有追溯的必要。
  • 高層次練拳的共同性
    這裡的故事細節我不了解,我想那個和尚並不是光坐禪就完事。他已經坐禪多少年,內功很厲害。你上來一腳想踹死人家,人家一掌把你的腳給打斷了。有功夫才能藝高人膽大。你坐著,人家來一腳,你拿手砍一下,人家照樣踢上你。你沒功夫也不行。你不怕死,踹你一下不還是死嗎?破了生死關後,不畏死,能夠出智慧,遇事應付裕如,不慌張,不會給人更多的破綻。不是說我不怕死就行了。如果這樣,會坐禪的和尚都能贏。
  • 那些明星鋼琴初學者:學音樂,只要夠熱愛,從來都不晚!
    許多家長經常會問老師這樣的問題:「我家孩子都xx歲了,現在學音樂是不是都晚了,學不成了吧?」 還有很多想學音樂的成年人也被年齡問題所羈絆。
  • 陰差陽錯學藝,許晴想退學,嶽雲鵬要種地:不開竅的人如何開掛?
    許晴直言,「不喜歡,要退學」;嶽雲鵬直言,「做了6年廢物」,「要不回家種地吧」,如果當初他們放棄了,那麼他們心裡曾經一閃而過的夢想可能就真的隨風而逝了。一個是不想學,一個是學不會,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對表演「開竅」了,從而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 鄭曼青先生談練拳的感受,句句在理!
    鄭曼青曾經說過:覺得隨便什麼運動以及娛樂活動,都比不上太極拳!我早年的身體壞的很,壞到不能再談了;醫藥都沒有辦法把病治好。結果練練太極拳,沒有吃藥,也沒有打針,就這樣一天一天自然好。我患的是肺癆,在從前是一種很厲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覺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藥中藥都沒有辦法的時候,練練太極拳就得救了。
  • 擁有這個的人,退休後不寂寞,不服不行
    這部分人既不貧也不富,未退休前忙忙碌碌。因為他們不是技術人員,退休後沒人返聘,因此,退休後一時間不能適應,無所適從,感覺時間過得慢,沒法打發時間。擁有這個(個人愛好的人,退休後不寂寞,不服不行現就一般的上班族而言,應該及早地去規劃退休後的生活,以免從崗位上退下來後,精神失落,寂寞難耐,難於打發時日,甚至患上抑鬱證。
  • 不是女強男弱不行,是洪欣和Selina這樣的女人不行
    我興致勃勃看了第一集,全程對Selina的拒絕印象深刻,這不行,這不可能,是公司派你來的吧? 都想變成她好朋友勸勸她:約會嘛,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 後來節目結束,Selina在微博寫了一篇足有十二個謝謝的微博,看完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哪是談戀愛?
  • 老武術家談:傳統武術高層次練拳的共同性
    當時一害怕,不妥當;一緊張,也不妥當;走火了,更不行。這都需要鍛鍊。有了這個不動心,你才能夠處理得當。這就要快速思索、分析,而這一切都得從不動心來。來了事情之後,到腦子裡邊轉一圈再走,不是馬上反應出去,這樣才能夠把心定住。心定不住,那就練不出功夫。「(二) 欲學技擊先學數息」 。大家都知道,數息也是練精神集中。
  • 「不,不行,不能買」,硬核佟年(楊紫飾)拒絕三連的黃牛票法律上如何解讀?| 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
    來源|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開播以來每一幀畫面都在撒糖
  • 郭靖真的不聰明?為何他的武功能位列五絕,黃蓉卻不行?
    郭靖真的不聰明?為何他的武功能位列五絕,黃蓉卻不行?文/無計讀史隨著影院的逐步放開,香港大導演王晶的《倚天屠龍記》的續集還沒有來,另一部改編自金庸老先生的電視劇《鹿鼎記》,卻因為主演張一山的各種誇張的表情登上了各個門戶網站的熱搜。
  • 楊超越人很好,戲不行
    師父告訴她,只要找到成熟的仙靈果,煉製成九轉回靈丹就能重啟修煉之途。 而在這個平庸之外,劇集前半段俗就俗在人物都太白給了。 每一個角色都是工具化、不需要個人標籤,像是安在劇情推進器上的齒輪。 需要展現鳳舞在家中的不待見,就扔了兩個沙雕表哥表姐過來; 腦子是沒有腦子的,只能出出醜這樣子。
  •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
    高手打人自然不會用很大的動作來蓄髮內勁,周身一動皆有,越高越是不露痕跡。心意形意高手,從來沒有在實戰中用矮身低架的。但見一抖之下,對手已經敗北。練太極拳不能蹲下,因蹲下力散,練拳只要斂臀,本就蹲不低。練一遍覺得氣感很強,如練上兩遍就感覺第二遍反而沒有第一遍氣感強,如隔一二天練那氣感比一天練一遍更強,是因為練完後沒有收好功,只理順氣機,沒有把氣收歸中元。只要把氣歸入丹田,練功就會一遍比一遍氣感強的。練功後收功程序過簡單,就使下元更虧損,產生下肢萎、拉稀病狀。練拳不能太用勁,要用腦子調,太緊了人受不了。越練越鬆快就對了,練著乏味痛苦,就要趕快變招。
  • 任嘉倫一眨眼,被他迷得不行,不愧是個平平無奇小可愛
    任嘉倫一眨眼,被他迷得不行,不愧是個平平無奇小可愛在別人看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是很美好的存在。任嘉倫是很多人眼中的男神,剛一開始大家就被他迷得不行。有人覺得他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可愛,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力量。他帶給大家的正能量不是一點點,而是很大一部分。
  • Dota2奇蹟哥水人是絕活,ob.寶哥解說比賽稱廳長的水人不行
    前些天寶哥解說Nigma的比賽,說了句:廳長這水人玩的不行啊,被彈幕噴了,雖然廳長是絕活水人,但是也不能每盤都是絕中絕的表現,下圖是奇蹟哥 最近的比賽數據,他有8殺4暴走水人,但是也有被跳跳找了兩分鐘然後送了直接g,打團波進去轉全敏被馬桶哥敵法大招濺射暴斃的水人。
  • 般舟三昧法則不坐不臥、不眠不休,三月經行唯除便利
    就是說,你不僅要經行,——經行,來回走,走動著這叫經行,坐著不叫經行。當然,臥著更不叫經行。——「三月經行」,九十天經行,不坐不臥。「唯除便利」,方便的時候,吃飯啦、上廁所啦。有的時候,「三月經行唯除便利」,就是有一個開遮的問題。三月經行,經行,就是常立三昧、常行三昧,來回走,不能坐,不能臥。
  • 功夫高手練拳慢吞吞的秘密
    在「無秘」可言的今天,你問什麼是真功夫,很多武術高手都會說:兩人一動手,站著的是對的,倒下的不對。
  • 爾冬陞痛批張大大演技,眼神像小偷,張大大回應:不行就是不行
    張大大這個名字,都不用過多的介紹相信大家也都認識。畢竟這個藝人做得挺委屈的,基本鬧出來的事情都是被懟。,只要他不作誰也不會去諷刺他。他一直都是以一個不男不女的身份出現,沒有小鮮肉的臉卻總是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說一些不過腦子的話,他在圈內沒有過多的成就,比較好的成就無非就是被「黑紅」!
  • 錦衣之下:開竅後的陸繹,簡直是一本行走的情話教科書,攔不住呀
    文/熱愛影視牆大家好,熱愛影視牆來了。前天為大家剖析了陸大人腹黑毒舌的一面,在線懟媳婦,懟情敵,就連親爹都懟。錦衣之下:大明懟人哪家強,就屬咱家陸閻王以至於,不少人懷疑,像陸閻王這種這麼毒舌的人,會不會找不著媳婦呀?這你就錯了!電視劇告訴你,當然找得到。但那並非是主角光環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