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不練拳,練拳人不一般!

2021-03-05 武術之家


男人和女人都愛練拳,至於為什麼似乎沒有追溯的必要。


愛練拳的男人和女人總是別有一番意味,經得起風雨,享得了從容,睿智優雅,值得信賴。


練拳的男人最有魅力:


愛練拳的男人不會變壞


一套拳法能歷經百年而不衰,除了剛柔並濟外,還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在裡面。所以愛練拳的男人有內涵,懂天文節氣,懂地理環境,懂人生百味。從站樁的環境氣候到太極起勢的角度,從摟膝拗步的練法到雲手的歷史、變化等,他們可以從文學到美學,從地理到天文、物理,無所不會。


愛練拳的男人很睿智


一套拳法經受過實戰搏擊的洗禮、碎骨滴血的磨練之後,才能百鍊成拳,留下的只是不戰而驅人之兵的智慧。真正的好拳經得起熱血沸騰的考驗,而愛練拳的男人通常歷經了歲月的洗禮,總是滿腹經綸,醞釀丹田的真氣,有了納萬物的寬廣,有了無欲則剛的超然,有了心平如水的豁達。


愛練拳的男人很從容


拳法中每一種虛實轉換、動靜相隨的味道,拳腳裡每一絲的圓活感、苦雜味,每一次的平常心,都值得細細品味,不夠從容,則迷誤很多。愛練拳願意跋涉千裡享受在清新秀麗的山水美姿,也願意偷得浮生半日去享受那一套拳的時間,他們總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活得從容與灑脫。


練拳的女人最可愛


她的身體一定非常健康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練拳不僅可以抗癌、延壽,還可以預防心臟病、心血管病、血栓病和防止動肪硬化;既能保護視力、預防感冒,還能對抗乳腺癌、幫助受孕;在預防牙周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同時,還能降低中風大腦的損傷程度。愛練拳的女人的身體一定非常健康。


她肯定身材不錯


練拳是有科學根據的健身方式。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練拳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動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拳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拳友。此外,練拳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運動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因此,愛練拳的女人肯定身材不錯。


她必定優雅脫俗


經常練拳的女人懂得如何欣賞太極拳,體會太極拳,因此會有很好的修養和內涵,談吐優雅,品位不俗,氣質高雅端莊。如果說優雅的打扮可以學,但優雅的氣質是學不來的,那是一種源自於內心的態度:優雅地生活。和這樣的女人走在一起的男士絕對有面子。

她懂得如何有趣致地生活


一個恬靜的女子,在自己家裡,脫掉高跟鞋,纖纖素手,換上樸衣,移步到陽臺小院,雲手、單鞭,慢慢地,丹田之氣就會引燃臉霞與紅唇。只有這種趣致的女人才懂得如何淡然地享受生活,她能綻放出如春天鮮花一樣醉人的美。


她思維開闊,有見識

愛練拳的女人思維開闊,見識廣泛。應該算得上女人中的上品,她們在感悟生活帶來的深層內涵時,也不忘和身邊的人分享,你們之間會有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更有趣的交流方式。

她有一份更為淡泊的心

愛練拳的女人養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她能把一季的日月星辰統統化為太極一招,讓世外桃源無處不在。心境淡泊的女人,笑容總是溫和,語氣總是輕聲慢語,生怕驚擾了窗外的蟬鳴,那暖陽擁過,冷月拂過的臉上,永遠寫著去留無意和寵辱不驚。


她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女人味


女人是不輕易練拳的,一旦練拳便有另一番風情。女人練拳,常常像微風中的楊柳拂面,碧波上的紫燕剪水,輕輕一抿,便風韻無限。女人一旦懂得三拳兩腳,便能練出女人的千嬌百媚來。那是一種叫人牽腸掛肚、頓生憐愛的女人味。


太極常練,可以清心。也難怪愛練拳的女人最是可愛!

相關焦點

  • 練太極的男人不變壞,練太極的女人不一般!
    2、愛練太極的男人很睿智 一套拳法經受過實戰搏擊的洗禮、碎骨滴血的磨練之後,才能百鍊成拳,留下的只是不戰而驅人之兵的智慧。真正的好拳經得起熱血沸騰的考驗,而愛練拳的男人通常歷經了歲月的洗禮,總是滿腹經綸,醞釀丹田的真氣,有了納萬物的寬廣,有了無欲則剛的超然,有了心平如水的豁達。
  • 練武的人和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
    練武之人走路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答案是沒有,或者說無法從步態看出誰練武誰不練武。當然,一些會兩下子就得意忘形的人,不用走路也能看出來。其實,從外表看練功夫的人,並不能準確判斷。外家拳相對還容易看一點,內家的高手反而難以看出。一般昂首挺胸的,是練過少林拳或者其它外家拳的。
  • 練太極拳三大誤區,95%的人都搞錯了!弄不明白打再多拳也沒用
    目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估計最少有3億多愛好者練習太極拳,且大多數人因練拳而受益。但是,很多人對太極拳有不同程度的誤解,特別是一些太極拳的圈外人士,他們對太極拳的誤解更深,這對我們推廣太極國粹起到了不小的阻礙作用,今將其扼要梳理,望眾太極愛好者有所啟發:誤區一,「太極拳是老人練的即老人拳」。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一、站樁  有一句「練功不練拳」的話,認為功是站樁,拳是打拳,「練功不練拳」就是只站樁不打拳一這是初學者容易產生的誤解。站樁的要點是「學蟲子」,冬天蟲子鑽進地裡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裡生機一起,蟲子就又活了。站樁要站出這份生機,如蟲子復甦般萌動,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樁有無窮益處,是練功。其實打拳也是練功,形意拳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氣不是呼吸的氣,比如男人的英姿瀟灑,女人的嫵媚靚麗,就是氣的作用,正所謂生機勃勃。至於呼吸的氣,叫做「息」,劈拳就是練息(不說打法,只談練拳的練法)。
  • 【重磅連載】《練拳—顛覆中傳承》之《拳理上身》
    我現在說的都是最重要的基礎理念,但卻為一般人所忽略。許多人以為拳式拳套重要,若然沒有內涵,那只是花架子而已。試想若金絲纏腕沒有靈活有力的手指,也未必能發揮擒拿之效。我的預算是給你打好基礎,並且明白太極拳之特質,將來吸收技法時,可事半功倍。
  • 練拳重在找感覺!感覺對了,拳就練對了!
    一 、「骨升肉降」的感覺「骨升肉降」是指習練者骨架挺拔上撐的同時肉體鬆柔下墜的感覺。人屬於地球生物,肉體自然會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夠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撐,所以說「骨升肉降」是人類克服地球引力進行運動的必然。
  • 【好文轉載】練拳要抓住骨盆、脊柱來練
    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孕育的精華,是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最高明的鍛鍊方式,不論男女老幼,不管文盲高知,不分權貴平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修煉真正的太極拳!能養生的拳一定出功夫,只有出功夫的拳才能養生。只有內家真傳太極內功修煉體系,才能幫助國人再造筋骨,強健體魄與精神,收穫人生至高無上的幸福。練拳不練基本功,竹籃打水一場空。
  •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
    通背搖根儘量把速度放慢,大約一個星期後人就可以覺得拳中有力,那是先天力,不是一般的蠻力。先天力是在人一出生就存在力,是伴潛意識而爆發的,但後天可以溫養使之壯大。拳從緩慢開始練習,是從慢中求整、求協調,為的是把自己身上的不協調的地方找出來。在慢中找,這樣快慢結合練出來的勁力想快就快,想慢也能慢,連綿不斷,打人像機關槍一樣,一陣接一陣,直至摧垮對方。
  • 太極拳哪裡最難?答曰:入門!(練拳3年也得看)
    為什麼說「練拳須從無極始」,或者說練太極必先求無極呢?不從無極入門,或不先求無極,能不能練成太極拳呢?太極的本質特徵是:靜極生動,外靜內動,靜中有動。太極動靜而陰陽分,動靜便是陰陽,陰陽便是太極。太極分開來,只是一陰一陽,陰陽分而天地立;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陽相合,萬物化生。
  • 拳之感悟|拳以練身-武以修身-德以衛性
    太極拳不僅僅是健身拳、技擊拳、養生拳,也是一種哲拳。太極拳所表達的義理,在外表現的是形,也就是拳術;在內表現的是理,是一種思想,也就是太極。練太極拳之形可使人陰陽調和,身體健康;明太極拳之理可使人心平氣和,一團和氣。形是調身,理是調心,太極拳的保健方法就是神形兼備、內外兼修,調節身心健康。
  • 練拳架不練勁道,只是一個空架子
    練拳架,不練勁道,只是一個空架子。練拳架,同時練勁道,才能練出太極功夫。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文字要夠300字一般人練拳架
  • 猿擊術日練月練是直男 古拳法不保鏢不護院不教拳 夜深人靜偷著練
    他練月功,日落月升,西即日落,宇宙萬物採其靈氣,故名周西宇。  徐皓峰的小說中曾寫道:猿猴有別,猴食雜,猿食露,人和人的區別就在於此。  猿自古代即為有靈性的物種,能集天地之靈氣,與人類更接近。  練此功,勢必內在要更像猿一樣風仙道骨.
  • 練拳就是恢復,「先天活力」,多體會這些要領
    找個不輕不重的東西,你就發揮了。不患寡而患不均,拳也講究均清。直的太薄,圓才渾厚。太極這種拳,訓練調動能力。如何調動,一節催一節。動手不為能,腰背催胛肋,這就強多了。 天道煌煌,萬物皆勁。所謂催,一節推動一節。推動這個詞,還不貼切,應該是波動。繞著甩出去,卷著抽回來。用肋勁撬胳膊,用胛骨合後腰。太極拳勁,像個不倒翁,重心通過胯,沉到底下。
  • 古代四大真實功夫,第二詠春拳,鐵砂掌一招致命,一般人練不起!
    古代五大真實功夫,第二詠春拳,鐵砂掌一招致命,一般人練不起! 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武術傳承,而且一直到今天都有人在練習,在我國古代武術一直都是行走江湖之人的傍身技。一是為了強身健體,還有一個就是為了防身之用。
  • 練拳五不可
    第一:練拳不可低頭挺胸。拳譜說:「低頭挺胸,拳藝不精」,失去頂勁,無依無宗,神氣不合,氣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橫氣填胸,氣逆上行,胸悶氣滯,百病齊生……切記切記。用拙力易折,氣易阻停於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悶肺痛之疾,用拙力則身體僵硬,拘謹,四肢不靈活,呆滯。固身血氣不暢,氣無法降於湧泉,產生氣喘變色,身為拙力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生疾。拳論講,練拳何嘗不用力,不用力何謂武術……。這告訴了我們練拳一定要把力在放鬆的基礎上爆發出來,這樣才有彈性,有靈勁。
  •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中國歷史上將「拳」作為徒手博擊格鬥的技術技巧及變化應用的一切內容,統稱為「拳」。能夠保證上述一切內容在攻防中得以實施的「能力」,則稱為「功」。在形意拳門中,又將功夫層次按內勁運用的方法不同,分為「明、暗、化」三種功夫藝境,這是在外形功夫勢正招圓的基礎上,從以內勁運用的方式不同處著手而加以區別的。而這一由「內勁」運用的不同,區別功夫藝境層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而又以內勁的用法不同,區別了功夫的藝境層次的不同。外家拳法,崇尚筋勁骨力,主於搏人,這是公認的,有受力之弊病。
  • 練則有,不練則無
    在和馬虹先生進行拳理對話後,我說:「拳不練不精,理不點不明。搞明白拳理可以少走彎路,可以在一個高起點上進行體用。然而學拳之路並非平坦。我見有人談拳也能說出一二,但打起拳來,就滿不是那麼回事,真正練出功夫就更難了。
  • 學拳不愛拳不行,光熱愛沒入迷也不行.練拳入了迷,行走坐臥都琢磨著,只要人不蠢,沒有不開竅的.
    老輩人教拳,既嚴格又很保守。不像現在的武館和公園培訓班教拳,今天一式,明天一招,半月一月就教了學員不少招數和套路。  商師爺授徒,規矩也大。一是不輕易教,一切慢慢來。二是各授一藝,徒弟之間分開教,師徒二人外有第三者在場是不教的,這叫「一法不傳六耳」。  曹師他們4人雖說拜師入門了,但商師爺並不急著教拳。三體式讓站了一年半,接下來劈拳練了兩年半。
  • 這樣練太極,才會越練越健康!
    拳諺說:「學拳三年,丟拳三天。」又說:「一日練,一日功;十日不練,百日空。」說明「拳靠練」,而沒有堅持練拳的決心,不把太極拳當作「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養生之道來勤學基練的人,其「丟拳率」確實是很高的。
  • 楊老師說武林(九):練拳貴在悟拳,悟拳貴在找感覺
    有了內在感覺,我們就能在享受太極拳的快樂中健康長壽;缺少內在感覺,練拳如同做操,費力而不討好。那麼,太極拳的「內在感覺」究竟是些什麼?由於感覺是個性化的產物,千差萬別難以表述,但這並不是說太極拳的內在感覺無規律可循,筆者根據自己練拳的體會,參考前輩們的論述,以拳理分析、歸納,選出以下九種感覺,拋磚引玉,與拳友們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