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之感悟|拳以練身-武以修身-德以衛性

2020-12-21 正雷太極書院

太極拳大師陳鑫曾說過:「太極拳是小技,道卻是大道。」從技術技能層面上講,太極拳僅是一門小小的技藝。社會上三百六十行,每一行裡都有數不清的技藝,而太極拳只是這無數技藝中的一種,不足為奇。但太極拳所包含的道理,卻是宇宙間的大道,是自然之道,上包括天上日月星辰的變化,下包括地上萬物的運化和四季的更替,中包含人間森羅萬象的社會現象和個人的身體健康及幸福生活。

太極拳不僅僅是健身拳、技擊拳、養生拳,也是一種哲拳。太極拳所表達的義理,在外表現的是形,也就是拳術;在內表現的是理,是一種思想,也就是太極。練太極拳之形可使人陰陽調和,身體健康;明太極拳之理可使人心平氣和,一團和氣。形是調身,理是調心,太極拳的保健方法就是神形兼備、內外兼修,調節身心健康。

而大多數太極拳練習者注重了以形調身,卻忽視了以理調心。有些人說,我身體不好,需要練習太極拳健身。其實他們只看到了太極拳的最基本的功能。還有些人說,我心不靜,很煩躁,還沒心情練習太極拳。其實他們不知道,正是由於自己擁有過多的精神垃圾,更需要太極之理來化解。而太極拳化解人的心理問題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在修煉太極拳的過程中人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梳理好自己的情緒。

大 家都知道,練習太極拳需要心靜,但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再去靜心就有些晚了。 當我們內心有牽掛的時候,心是無論如何也靜不下來的。 只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人與事和諧統一的時候,我們在練拳時才能夠靜心。 練拳在生活中,練拳在做事中,練拳在學習中,我們只有把練拳和生活融為一體,才會真正體會到其樂無窮,才能真正意識到練習太極拳是我們生活所必需、學習所必需、健身所必需。

武,這個字是由「止」和「戈」組成,其含義就是停止戰爭,消除對抗,達到和諧。從自身生理來說,人體對內有肌肉不協調、氣血不通暢、陰陽不和諧等矛盾,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自身生理結構的和諧。從自身精神來說,人生有得失、順逆等矛盾,通過練拳明理,可以達到內心精神的和諧。能夠順道而行的人,就是有德的人,他的生活與道相適應,其人生必然是幸福自在的。「武」這個字告訴我們,只有消除自身矛盾的對立,使氣血通暢,思緒平和,才能達到與人和睦相處、與環境和睦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也是練習太極拳內心修養達到一定程度時武德的一種表現形式。

太極拳是一種載體,它承載著博大精深的哲理。當我們把太極拳提升到哲拳的高度時,練拳就不僅僅是一種興趣,同時也能使我們獲得理趣。太極拳不但能健身,太極拳的道理,也會指導我們的生活、淨化我們的心靈、提高我們的靈性。學太極拳的形,可以使我們強健身體;明太極拳之理,可以使我們淨化心靈。

太極拳的理也就是道,是自然之道。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中前一個「道」是指自然之道,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後一個「道」是說,按「天道」運行法則去做也不是永遠不變的,其中存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這句話落實到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道理講出來就是讓人聽的,聽了就是讓人做得,理和事結合起來,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把太極之理融於生活,我們才能體會到太極拳的好處。

對此,太極拳的學拳須知裡也有明確的指示: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何能學藝。學太極拳不可狂,狂則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跡必帶儒雅風氣,不然狂於外,必失於中。學太極拳不可滿,滿則招損,俗語云「天外有天」;能謙則虛必受敬,人豈不樂告之以善哉,積眾以為善,善斯大矣。這些學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對一個人的道德和言語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特別是在練拳養生衛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

明太極拳之理,在生活中切實落實太極之理的人,其氣質必然有所改變。古人云,讀書貴在變化氣質,而練拳也是如此。太極拳塑造的不僅是一種外形美,通過太極拳外形的練習,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古人亦云,太極拳功能不在外形而在神氣,這裡的神氣就是一個人的氣質。通過太極拳的練習,有些人表現出的是大氣,一種捨我其誰的大氣;有些人表現出的是正氣,一種與天地渾然一體的浩然正氣;有些人表現出的是雅氣,一種讀書人的文雅之氣。

通過太極拳練習,可以使得練拳者內心寧靜,心態平和。一個人只有自己心平氣和了,他的身心才會和諧,對外才能和諧地與人交往。一個人的內心和諧了,在家裡才能與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和諧共處,在單位才能和同事和睦相處,在社會上才能和各行業的人和睦相處,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真正和諧。和諧社會源於和睦的家庭,家庭的和睦源於對父母的孝敬,對父母的孝敬正是一個人修身立德的根本。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很難擁有真實的愛心,更談不上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了。所以說,太極拳對孝養父母、和睦家庭、和諧社會,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個人的德行有了基礎,他在社會上將會立於不敗之地,無論是成功事業,還是幸福人生,他都會得到。

相關焦點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形意拳被視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炸似驚雷的勁力歷來為武家所推崇。然而,現在很多人習練的形意拳,無論是演示還是實用均與健身操無二,忘記了使形意拳揚名的是其無堅不摧的剛勁功夫,還說是在追求所謂化勁功夫的最高境界。張佔魁一脈形意拳只講剛勁、柔勁、剛柔相濟。何謂剛?何謂柔?何謂剛柔相濟?勁以蓄而後發,剛勁、柔勁就是發勁、蓄勁的一緊一松。
  • 【第556期】一百多年時間裡武式太極拳內功捷要
    一、內功之根基    我練了十幾年內家拳之後,在20世紀90年代忽然有了點迷惑,是因為當時的氣功界有人對於神闕、氣海、關元一線的丹田系統的修煉價值發出了懷疑的聲音,而我本人也在研習佛學時,對於傳統的丹道和內家拳的修煉方法產生了某種疑慮。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 襄河堂傳統太極拳源流簡介--楊、武太極拳的淵源
    而藥鋪夥計是迎著上並將對方打倒,楊露禪也是練家,此時那鬧事者一看遇到硬茬了,起身跑了。當時楊露禪趕忙上前與藥鋪夥計搭話,虛心討教,藥鋪夥計隨便應付了幾句,楊露禪一看問不出什麼,就回家了。楊露禪非常喜歡拳術,虛心好學,就想著怎樣才能學到其術,後來他想到了「太和堂」藥鋪的房東武家。
  • 形意拳之難關
    君不見,過去擂臺比武總少不了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那是多麼響亮的招牌!師爺宋鐵麟先生說過,形意拳好學難練,學藝者多如牛毛,成藝者少如麟角。一語道出了形意拳的修煉之難。想師爺秉承家學,悟性又高,眾多武林豪傑見得那麼多,條件如此之好,尚且有如此感嘆。可知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陽春之曲啊!既能成為大家,必有過人的意志、天資、機緣。
  • 形意拳,如何練出功夫?
    武道一體,內家的心法是形而上的,與西方實驗科學背道而馳,根本不可能同爐。出不來真東西,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看得見摸得著的驗證,形而上的既沒人信更沒人要,遑論矢志不移地追求了。那麼,內家拳、比如形意拳的這個心法到底是什麼?我告訴大家,就是「神化」!以神化氣,以氣化血,以血化筋,成就筋骨膜,脫胎換骨,從弱變強。這個「神」如何理解?之前我說過,氣動心不動,心動氣不動。
  • 《古拳論》「得真法」訣
    拳術亦是「布形候氣,與神俱往」之事,無不是精靈所至也!夫己身受氣之初,乃父母真氣兩停,即精血成胞胎,寄質在母純陰之中。陰中生陰,因形造形,胎氣完足,是堂堂六尺之軀,皆屬陰也。所有者一點元陽而已,必欲長生,拳修道成,而能超凡入聖境。練形化氣,乃練形之上法,因形留氣,以氣養形,形得氣養所化,以有入無,通靈無比,乃真形。
  • 暗殺之拳
    比如說,你練太極拳的,上戰場怎麼打?好罷!首先,深呼吸,別緊張,雙方接陣的剎那,用你的左手抱住刺過來的一根或者許多根長矛,然後,突然矮身,用手上的刀劍往前揮,不是讓你砍對方長槍兵的雙腳,說實話你夠不著那麼遠,往前揮是因為對方也會在槍林下蹲身殺敵的,你揮動手上的刀劍殺的是和你差不多的角色。  練過太極拳的朋友知道我說的是哪一招了罷?
  • 練拳秘要
    ,意之所向為拳,內外合和,渾元一氣,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故曰:心為一身之主。行功盤拳,收視反聽,心念一動,拳式斯作,心之所向,周身無不順從。不順之處,乃心未到之處也。心若到之,立知其不順,及時思之改之。若己不能改之,可及時請師長指教之,變不順為順。若心神外馳,身失其主,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應遲誤,坐失良機,於學術百害而無一利也。尤其盤拳過手之道,多由前輩師長耳提面命,身繪其形,口授其理,更需專心聽授。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故練習之時,謹記三害,用以力活氣順,虛胸實腹而道心生,練之設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呼吸合道夫人以氣為本,以心為根,以息為元,以腎為蒂,天地相去八萬四千裡,人之心腎相離八寸四分,一呼百脈皆開,一吸百脈皆閉,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
  • 曹冰論南少林五行柔術之蛇形拳
    南少林五行柔術,以至精至神上乘之拳法,五形拳為之最。既龍、虎、豹、蛇、鶴。龍形練神,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各盡其妙。究其術,可與陰陽五行之造化同體。而其要以氣功為始終之則,神功為造詣之精,乃上乘之技擊也。蛇拳練氣,氣練吞吐仰楊,以沉實靜柔為主。
  • 心意拳如何槍變
    然姬祖師以為長槍在手不如藏器於身,為衛身禦敵計,化槍為拳,以運槍之法運拳,理會一本,形通萬殊,雖形之萬變,而心意則一,內勁之理不二。姬祖師完成了槍化的工作以後,重點轉到了拳術上,而槍術則退隱幕後,並精簡槍法,保留精華,於拳於槍都做了一次偉大的創舉。  如何把槍法轉化為拳法的呢?  先看槍法要領。槍訣云:「槍是伏(纏)腰鎖」。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一、五行屬性與歌訣崩拳,其性屬木,原因有二:一是拳之起落直如貫矢,形態似箭;二是五行內對人之臟腑,外應人之五官,崩拳習練得法可以舒肝、養眼,」肝動急似箭「,肝、眼皆屬木。與此相關聯,拳論還談到,肝主筋梢,爪為肝華,崩拳外應手之食指,足之次趾,兩手反覆抓握可以練筋。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雖然周身運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一三種練法明勁- 1 -明勁者,即拳之剛勁也。易骨者,即練精化氣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不合,體質不堅,故發明其道。大凡人之處生,性無不善,體無不健,根無不固,純是先天。
  • 五行拳詳解
    鑽拳:鑽拳是形意五行拳之一,鑽拳屬水似閃電,有如激流旋渦,濤天海浪,溶之於土生木,滅之於火,故練鑽拳有先橫後鑽,向上翻擊,基本拳法為平園翻立園,顧中有打,兩拳互動翻鑽而出,目標為對方的下頷與鼻。由於此拳技擊性好、命準律最高、又最不容易躲閃,所以在實戰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 太極拳人物
    為人樂善好施,遇災荒之年,常設粥場施飯;每遇寒冬,輒買衣施貧。至今陳家溝還流傳著他的養生歌訣:「三十年不停拳(堅持鍛鍊);三十年不飽飯(不暴飲暴食);三十年獨自樂(精神樂觀);三十年獨自眠(節慾)。」乾隆六十年(1795年),朝廷為顯示清平盛世,倡揚敬老之風,下詔全國:凡80歲以上、有德有才、兒孫滿堂之人,均奉旨進京至太和殿參加「千叟宴」。
  • 郭海榮: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陳卜性情忠厚,身懷家傳武功,與鄉鄰相處融洽,定居於此後,經多年勤懇勞作,家業興隆,人丁興旺。隨著陳氏家族不斷壯大,常陽村更名為陳家溝。此後數百年,雖歷經戰亂饑饉,村子還是靜靜庇護著鄉民,並孕育出太極拳這一精妙拳法。來到陳家溝,要拜謁的地方是太極拳祖祠,它也是陳氏家族宗祠。它既是陳氏族人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場所,也是太極拳習練者祭拜歷代太極宗師之地。
  • 練太極拳三大誤區,95%的人都搞錯了!弄不明白打再多拳也沒用
    由於人們親眼目睹社會上練太極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眾多媒體刊登的圖片、文章均為中老年人打太極健身,估計 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錯誤觀念,認為退休後慢慢學太極拳也不遲,年輕時往往易與太極拳失之交臂,錯失良機。試問,二、三十歲就練太極拳強身健體與等到五、六十歲才學太極,其效果會相同嗎?
  • 猿擊術日練月練是直男 古拳法不保鏢不護院不教拳 夜深人靜偷著練
    他練月功,日落月升,西即日落,宇宙萬物採其靈氣,故名周西宇。  徐皓峰的小說中曾寫道:猿猴有別,猴食雜,猿食露,人和人的區別就在於此。  猿自古代即為有靈性的物種,能集天地之靈氣,與人類更接近。  練此功,勢必內在要更像猿一樣風仙道骨.
  • 太極拳24式 怎樣練太極拳基本功
    陳式太極拳宗師陳公發科、心意六合門宗師胡公耀貞兩位武術大師,以其畢生的精力和智慧體悟和實踐著太極拳之真億萬年來,自然界中,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                                          人類發展了科學技術,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