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健評價潘協慶,說他是臺灣整個流行音樂創作界前五名的大師級人物。(欣賞小樂精緻歌單,歡迎跳轉蝦米歌單http://www.xiami.com/collect/105316758)
你肯定聽過他的歌,哪怕你一時想不起他的名字。在KTV你肯定唱過他的歌,在公共播放平臺聽的更多。7月30日,潘協慶將在北京舉辦「終於還是等到你-潘協慶作品音樂會」,這將是他20年來創作精華的大集結。
在輿論裹挾的流行歌壇,誤會一直普遍存在,《瀟灑走一回》原本只是配合古裝題材戲說,卻成了下海一代心聲;周華健50歲開外才能放下「國民歌手」,任性地做《江湖》,但他二十年多前就在唱《寡婦村傳奇》了。誤會不會饒過任何人,陳潔儀是新加坡國寶級歌手,可非等到參加了節目才再次收穫關注;時常有人提到潘協慶,表現出對他「很久沒消息」的惋惜,其實他的作品一直源源不斷。
對很多人來說,潘協慶的名字似曾相識,大約在磁帶、唱片、KTV字幕的詞曲創作一欄。對另一部分人來說,他是潘美辰的哥哥。其實,在我們知道這個名字以前,早已經被他感動過無數次。至少在打動聽者的一刻,潘協慶誰都不是,除了一個獨立創作者。
在兩岸三地流行文化的融合和商業對抗之間,綜合三地發展起伏情況,1995年——2005年堪稱華語流行樂的黃金時期。直到現在各大經典熱播榜和KTV點唱榜中,1995——2005間的作品仍佔據相當重要的比例。這種繁榮的肇始原因林林總總,但關鍵一點恐怕還是創作集群的全面爆發,一大群流行樂詞曲作者聯合促成了華語流行音樂「一首歌瞬間紅遍大江南北」的最後回憶,其後便開始了漫長的分眾化時代和去中心化的時代,是為後話。在這個黃金10年裡,臺灣詞曲作者、一代創作大家潘協慶堪稱相當奇特的存在。
潘協慶從來不是最大產量的創作人,可他的產量、水準罕見的穩定。在4年發行5張唱片後,潘協慶於1997年完全轉為幕後創作。從《冰雨》被劉德華指定為專輯主打歌開始,潘協慶開始了作為創作人的黃金年代。之後他為郭富城、張學友、陳奕迅、周華健、王菲、鄭秀文、張韶涵、那英、孫燕姿、粱靜茹、S.H.E 、劉若英、梁詠琪等天王天后,創作出數百首熱門歌曲,成為華語歌壇最重要的詞曲創作人之一。
1998年對潘協慶來說意義非凡,《有故事的人》、《不管有多苦》、《深海》、《紅色》、《不後悔》、《半途而廢》、《承認》等全發表在這一年,潘協慶風頭一時無兩。其後《跟著我一輩子》、《燭光》、《你喜歡不如我喜歡》、《出界》、《愛你不是兩三天》、《我喜歡》、《累贅》、《掏空》、《難得好天氣》、《指望》等等佳作,使潘協慶成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華語流行歌壇最為炙手可熱的創作人,他的諸多經典也給所謂的華語流行樂黃金年代貢獻了享用至今的積澱。
從時間跨度上來說,潘協慶是少有的經歷過黃金10年至今仍在一線的臺灣創作人。迄今近20年的創作生涯裡,他的作品年代分布非常平均,幾乎年年有新作、常常有大賣經典。對於創作人而言,最難的並不是偶有靈光,而是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下,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原創力以及持久的耐力,只有持續保持較高水準,才敢稱大家。或許受益於樂觀、隨和的性格,潘協慶雖然也有密集的作品發布期,但他更願意主動放緩腳步,這反而讓潘協慶得以不必參與「創作競賽」。當然,這也使他「低調」了許多,不過收穫創作的長青也是幸事一件。
潘協慶自幼學習音樂,鋼琴和弦樂都是他的「貼身武器」,他的作品非常注重旋律的流暢,善於營造氛圍,用不疾不徐的鋪陳來製造敘事語氣,在並不複雜的音樂結構裡通過巧妙的橋段設計出多端可能,再輔以非常上口的副歌,堪稱華語流行金曲最典型的樣本。同時得益於與姚若龍、許常德、丁曉雯、何厚華等同時代最優秀卻又風格各異作詞人的合作,潘協慶的作品風格多變,在中文流行情歌+R&B的底色下,諸多音樂元素都有涉獵,或激情澎湃或黯然失魂或心事重重或直抒胸臆或百轉千回或如泣如訴或纏綿悱惻,種種心情都能在潘協慶的音樂裡得到關照。
從創作特點來說,潘協慶是少有的詞曲「左右開弓」。由於傳唱金曲甚多,潘協慶的作詞才華並不顯山露水。在作詞上,他再次表現出多變性,他可以替男人發聲,更可以寫出女人心聲,同是傷心,他給陳奕迅寫「她掏空我的心/她操控我的情/她總是不留餘地的作決定/讓每一個星期天都變成我最遺憾的回憶」(《掏空》),給孫燕姿寫「不想成為誰花心的累贅/狠不下心責備只好知難而退」(孫燕姿《累贅》)。他能寫「我喜歡/一醒來/有你在身旁/我喜歡/賴在床上/看你喝湯」(梁靜茹《我喜歡》)這樣的小女人,「別指望我諒解/別指望我體會/愛不是點頭就能挽回」(鬱可唯《指望》)這樣的決絕,甚至還給臺語歌后江蕙寫過若干經典,其中就有「想欲/學烏仔/海角/天邊/想欲/像風/駱駝/歸暝/才知人生一齣戲/人情越燉越無味」的灑脫淡然。
周華健曾在一個非正式場合說:「潘協慶老師是我心目中臺灣整個創作界前五位的大家。」考慮到光他的老東家滾石就有幾十位創作能手,所以這個評價著實夠高。當然,對創作人來說,最好的加冕儀式絕非外在獎賞,而是心血作品被有故事的人聽懂。
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蝦米歌單無法分享到此。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再次感受潘協慶全創作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