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晶
2020年農曆八月十六,公曆10月2日,在日落時分的上海辰山植物園月季島上,在剛剛升起的紅色圓月下,一枝最新命名為「翻譯家」的月季和在場嘉賓見面了。
這是一場陳丹燕的月季故事聲音地圖發布會,也是她的最新長篇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出版慶祝會。這份聲音地圖,是陳丹燕自今年夏季擔任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後交出的第一份「作業」。
植物世界裡也有人生況味
2020年原本是陳丹燕做長途旅行的第30年。如果按照原計劃,她打算在今年3月去倫敦,然後在4月到匈牙利做一個月的駐市作家,緊接著5月去薩格勒布和那不勒斯。
然而疫情將一切計劃打破,她的旅行地,變成了城市裡的植物園。
「4月,辰山植物園的月季開放,月季和它們的香味保護了我被擊碎的生活方式。
「5月的黃昏,月季島上遍地落英,和著暮氣的香味,使我旅行的回憶變得空前美好,比回憶本身還要美好,因為它們躲進了那些月季裡面。
「6月,滿園月季從盛放,直至筋疲力竭。我在月季花裡再見我精神世界裡的一磚一石。」
在上海悶熱的6月梅雨季節,陳丹燕再去植物園,映入眼帘的不少月季已然「奄奄一息」。為了花骨朵的營養供給,一些盛放過的花朵必須被減掉。她拍下了滿滿一地的月季花瓣,心疼不已:「有的還是紅的,但是不能要了。」
這些敗花在她的最新小說《白雪公主的簡歷》中出現了:「它脆弱得讓人不敢用手套碰,一碰就碎下一地來。搭班的尤拉最喜歡剪敗花,他見不得花瓣落下來。」
陳丹燕感慨說,「所以,植物世界裡也不一定是全然美好的東西,它也有殘酷的地方。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有缺陷,有變化。這也是植物教給我們的地方。」
聆聽每株月季背後的故事
陳丹燕很早就知道許多偉大的文學經典都與月季有關,比如《茶花女》《小王子》《三個火槍手》。實際上,很多月季的名字本身就充滿濃濃的文藝範——有的叫「紀念普魯斯特」,有的叫「柴可夫斯基」,有的叫「夏加爾」,有的叫「茱麗葉」,還有的叫「鍊金術士」……
在由40則聲音故事集結而成的聲音地圖上,辰山植物園的首位「文化園長」陳丹燕將帶領聽眾前往月季島,娓娓道來這些月季背後的回憶與故事。
在活動現場,辰山植物園園藝景觀部工程師周丹燕捧上了一盆花型繁複、正在盛放的白色月季。這株新的月季被命名為「翻譯家」,寄託著美好的情懷與敬意。法語文學翻譯家、學者袁筱一和英語文學翻譯家、出版人曹元勇在現場共同接過了這盆「翻譯家」。
袁筱一笑道:作為養花從不成功的「花的殺手」,她從未想過自己和花會產生什麼聯繫,「我寫過一篇文章,叫《玫瑰園的夢想》,沒想到今天夢想變成了現實。作為翻譯家代表來接受這株花,我相信這份情意和敬意很快會傳達給所有的翻譯家。」
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胡永紅說,「非常感謝陳丹燕用發現的眼睛賦予植物文化的生命。植物園本身也是一座學術機構,就像對待植物博物館的展品一樣,要對每一株植物進行研究,看到它們的美好,也要了解背後的故事和歷史,創造人和自然緊密結合的空間、場所。這也是我們請陳丹燕擔任文化園長的重要原因。」
胡永紅介紹說,賞櫻最好的季節是在3月中旬,賞牡丹是清明前後,月季最美的時間則是5月。「希望市民朋友在每個季節都能通過植物找回自己。植物園創造的是一個靜心的空間,不幹擾、不幹涉,讓自己與自然獨處。」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主辦方提供
責編 | 吳瑕
審籤|吳瑕
實習生|周嘉穎